杨 潇,张 燕
(1.合肥师范学院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2.华中科技大学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在当前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办学定位下,工科专业对于人才的培养要求正逐步转向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和技能的强调。教师要通过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升自己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在这样的应用型本科教育背景下,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教学[1-3]等的开展正是对教学模式改革的积极探索。但是,仅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变革不能够实现工科课程体系的教育目标。当前,传统的课程考核模式并不能很好地与工科教学改革相适应,也因此制约了工科专业教育的发展。新型课程考核体系的建立势在必行。
考核评价是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鉴定学生能力与水平、评价教学质量和评估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考核评价一方面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巩固学习,以考核评价结果激励学生或者向学生提出预警,促使其改进学习方法;一方面为教师教学提供反馈信息,帮助教师及时了解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良好的考核评价模式能够同时具有反馈、教育、激励、管理和导向作用[4]。
课程考核在工科专业课程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考核模式的变革,常常能够迅速引起课程教学的转轨。而不同考核任务的设置,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5],进而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接受和理解,并最终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达成。
目前工科专业课程的考核方法主要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这种考试通常采用标准化试卷,以标准答案评定学生的考试成绩。这种考核方法多偏重于考核学生对于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而标准答案的设置多要求答案的唯一性。这种考核方法不利于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全面评价,特别是对学生高级思维能力、高层次创造力的考核。
工科专业课程的考试内容仍然比较片面,考试内容大多局限于基本概念、公式的记忆与理解。考试题目并未形成较为完整的考核体系,缺乏综合任务类考试内容的设置。如何利用有限的考题实现对学生运用工科专业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成为考试内容设置中的薄弱环节。
尽管当前工科专业课程大多采用部分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的考核成绩,但期末考试成绩仍然是考核成绩中的主要部分,比例甚至高达90%。这样的考核成绩无法实现对于学生日常学习情况和教师日常教学的考核和反馈。
过程性考核缺失带来的一个极大弊端就是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周期性、持续性的学习习惯,并且增加了学生对于期末考试前突击复习的极大依赖。实践能力的培养往往来自学生对于专业课程的认知、学习方法的思考和实践经验的积累,这都需要在日常学习中逐步建立。而过程性考核的缺失往往间接导致大部分学生忽视了对自身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锻炼。
当前的工科专业课程考核体系仍然以终结状态的封闭系统为主。大多数工科专业课程以一次性的期末闭卷笔试的考核分数作为对教学和学生评定的基本评价,这种单一化的课程考核体系很难真实而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工科实践能力和专业综合素质。特别是对于某些突出应用性的工科专业课程,以唯一的考试成绩作为教育测量的结果,来判定教育目标的达成与测定,很难实现对于课程教学恰当合理的正向反馈。
因此,必须树立正确的考试观,改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发展、以考试分数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的考试制度。
“化工专业英语”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工科专业语言课程。在传统考核体系中,多局限于对于化工专业词汇和专业英语语法的记忆与考核,而忽视学生对于化工专业相关概念的理解,化工专业英语阅读能力,专业英语表达能力,学生结合英语和专业知识获取处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等综合能力的评估。
良好的考核不仅要反映学生在平时对于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还要能够反映学生在语言课程中的学习能力以及与课程相关的专业能力的形成和水平,考核学生运用工科专业英语知识的实践能力。
基于此,根据化工专业英语的课程特点,结合当前应用型本科教育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和技能培养的要求,历经三年,从考核目标、考核内容、考核方法和评价方法四个方面入手,对构建多元化课程考核体系进行了实践探索。
考核模式的变革并不是盲目的标新立异。要改变传统的考核模式,建立多元化的考核体系,首先要有明晰的考核目标。只有精准定位的考核目标,才能充分发挥考核模式对于教学的管理和导向作用。当前传统考核模式占据主要地位,主要是由于考核目标仍定位在对于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这与当前应用型本科教育注重实践能力的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是不相符合的。
“化工专业英语”的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在具有化学化工专业英语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具备一定听说读写工科专业英语的能力和基本素养,能够从事化工等相关行业的专业英语交流。因此,改革后的考核目标除了包含化工专业英语词汇、专业句式的结构分析等基础知识的掌握外,还应包括应用化工专业英语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对于学生结合英语和专业知识获取处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等综合能力的评估。
考核内容综合化并不是盲目地扩大考试范围,而是结合当前的教学内容对考核内容进行合理化改革,使考核内容更为合理全面,在考查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实践能力和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
“化工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涵盖化工行业工程技术人才使用专业英语所需要的不同技能内容,包括化工工业相关文献的阅读能力、科技文献的基本撰写能力和化工专业英语的语言表达等。因此,要检验教学效果,在课程考核改革中,除了原有化工专业英语基础知识和词汇、长句表达的传统考核内容以外,还要综合设计考核内容,内容涵盖对于阅读能力、表达能力等的考核,使之与教学内容有机衔接,以适应未来行业对于化工应用型技能人才重基础、重实践及重综合素质的新变化。
在考核内容的综合设计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础与应用相结合,强调对学生能力的考核,根据学生所学,结合化工行业要求创设可行、新颖的综合型题目。这样通过考核内容的改变,加强教学过程与未来行业实践过程的对接,通过考核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和运用对应的教学内容,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改革考试方法,注重学生过程考查和学生能力评价”。随着应用型本科教育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等的强调,要完成对学生不同能力、综合素质的考查,需要过程性的、多样化的考核方法。在考核模式改革中,不再以期末笔试作为单一的考核方法,而是在改革中引入并实施了以下考核方法。
3.3.1 问题考核
在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以及课前导引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来考查学生对于已学知识以及教师创设情境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这种以提问为主要形式的考核我们将其称之为问题考核。
问题考核内容多取材于日常教学内容,例如在基础化学实验技能——酸碱滴定的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提问关于酸碱滴定的基本方法以及用于酸碱滴定的常用设备的英语表达。这种结合教学内容的直接提问考核方式能够极大地促进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关注,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教学内容的思考。问题考核旨在促进学生建立良好的持续性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巩固学习内容。这种考核方法在检验和评价学生学习过程的同时,间接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考核时,将学生的作答情况予以评价记录,作为过程性考核的依据。
这种方法简便易行,在促进学生学习的同时,能够激励教师对于日常教学内容的领悟和透彻理解,也能够极大地促进教师对于课堂教学过程的把握和掌控能力。
3.3.2 团队报告考核与项目库的结合
团队的作业形式有助于学生交流沟通、协作、互助能力的形成和提升。比如在团队作业中,由学生分组完成对于某一化工专业英文文献的书面总结和分析。报告的考核形式有助于学生综合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例如学生以某一化工课题如化工行业新能源发展方向为题查阅文献在课上进行学术报告。单一笔试中难以实现的能力考核,在团队报告考核模式下可以得到很好的体现和实施。
项目库建设是基于教学内容提出的相关任务和案例设定,通过合理设置项目库中的不同项目,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同能力的构建。项目选题大多与化工专业紧密相关,如关于化工行业、化学工程师的介绍等。通常一个项目的完成,都包含前期的文献查阅、信息的分析收集整理和筛选、信息的整合以及最终项目内容的呈现。学生在经历不同项目的任务完成过程中,既实现了对工科专业专业内容的了解和掌握,又提升了运用语言分析和表达的能力。
学生以团队形式分组自主选题,通过查阅文献、收集整理、集体讨论、制作展示内容完成报告;教师组织集中的教学时间由学生在指定时间内汇报报告内容。
这种团队报告考核和项目库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能够很好地考核学生多方面的综合素质能力。例如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教师可以选取项目库中的项目课题。
3.3.3 课程专项作业考核
课程专项作业是基于不同工科专业课程的课程特点,以专业课程为依托,专门设置的独立作业,旨在考核学生的个别专项能力。帮助学生实现个人专项能力的强化,形成在未来学习和工作实践中所要求的特定专有能力和素质。例如,对于学生化工专业英语综合写作能力的考查,可以以大作业的形式,选取反映当前化工发展前沿的中文科技文献,由学生完成相应的英文摘要的撰写。
3.3.4 过程性考核
过程性考核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教学方法的实施效果和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对教学进行实时的改进和调整。过程性考核的实施是对化工专业英语考核模式作出的重大改革。
在过程性考核的实施中,较为重大的变革之一就是根据教学进度分次采用随堂5~10分钟的笔试测验,以完成对于化工专业的基础英语词汇和专业英语句式分析的考查。通过日常测验,学生能够了解到所学基础知识的重难点以及在日常学习中的问题和不足,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有助于学生克服考前突击复习的不良学习习惯。
同时,将以能力考核为主的团队分组项目依教学内容贯穿于教学周中,作为过程性考核的一部分。
在实现考核方法多样化以完成对不同考核内容和能力的考查时,需要注意考核方法的可操作性和灵活性。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选择恰当的考核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激励学生更加深入的学习。
考核过程的最终实现离不开评价,而传统考核模式评价方法单一,并不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过程性表现和综合能力。在教学改革中,通过实践探索,努力构建新的多元化的考核体系。
从考核过程来看,改变传统的以终结性评价为主的评价方法,采取40%平时成绩+40%实践成绩+20%期末成绩的评价方法,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将报告、专项考核等多种考核灵活并入实践成绩中。采取过程性评价为主的评价方法消除以一次考核决定整个教学过程表现的弊端,实现考核过程全程化,全面地反映教学与学习过程中的实际表现。
从评价主体来看,传统的考核模式中,教师作为唯一的评价主体,决定着学生一次终结性评价的成绩,这种评价方法评价主体单一,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在多元化考核体系建立探索中,部分考核方法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多种评价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例如,在科技文献摘要写作练习的初期,学生对于英文科技文献摘要的写法还不熟悉,可以采取教师讲评、学生自评为主的学习方式,激励学生自主查找问题,主动思考专业文献里中英文表达的异同点,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历经三年,“化工专业英语”课程已基本建立了多元化的课程考核体系,不同考核方法在课程教学中真正得以实行,项目库和过程性考核试题均有了一定的建立和积累。学生对于不同的考核方法从最初的不适应,到逐步接受、主动完成。在考核体系的探索过程中,发现多种考核方法的结合,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对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学生在不同考核模式下更容易发现自身所长,实现在笔试中难以实现的能力提升,激励学生主动学习。这较好地实现了多元化考核体系建立的目标和初衷。
在多元化课程考核体系的探索过程中,值得思考和仍需不断改进的是如何进一步加强对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和考核。在考核中,有的学生在应对问题时提出了创造性的见解,但在具体知识掌握上有欠缺。对于这样具有独创价值的应答和表现应当如何评定,以更好地体现其真正的价值,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索的。李远哲先生曾指出“学习评鉴应该是长期、客观、多方的观察。考试不是很好的评鉴方式,打分数也是没意义的”[6]。通过多元化考核体系,激发学生在实践能力拓展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并给予更为合理的考核评价,这是在今后及未来我们在多元化考核体系形成过程中仍需探索和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