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OT方法下地方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策略
——以保山学院为例

2020-01-19 14:26马东东
黑河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保山专业课程

马东东

(保山学院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云南 保山 678000)

社会工作职业化和专业化的进程离不开社会工作教育,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有82所高职院校开设了社会工作专科专业,348所高校设立社会工作本科专业,150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了社会工作硕士专业教育”[1]。

虽然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大学就开始设置社会工作和社会服务课程及专业,但社会工作教育步入发展的快车道是在1999年高校扩招以后,2007年底,中国设置社会工作本科专业的高校达到211所[2],与2018年的数字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有1/3的高校是在近10年才开设的此专业。而这些新近开设社会工作本科专业的高校绝大部分是地方高校,由于地理位置远离省会城市、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滞后、财政投入有限等原因的桎梏,地方高校自身的发展遇到重重障碍,在社会工作专业建设层面也出现良莠不齐的局面。保山学院社会工作专业自2013年开始招收第一批学生,经历了6年多的专业发展,有经验值得总结,也有不足之处,本文结合SWOT分析法,系统梳理保山学院在社会工作专业开展中各个方面的优劣,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设策略,以促进专业学科的发展。

一、保山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Strengths)

1.校院两级领导重视,大力支持专业建设

第一,资金投入增多,教学设施改善。自2015年起先后投入近百万元将原有教学设备改造升级,并新建多个实验室,基本能够满足日常教学需求。第二,由专业发展到学科建设,全方位谋求突破。2015年9月,社会工作专业立项为校级特色专业,2016年8月,获批成为校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同年在社会工作理论教研室基础上增添社会工作实务教研室,2018年底,成为省级项目——边疆基层社会治理专业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应用能力

经过前期筹划与建设,逐步形成目前较为稳定的“一个方案、两条主线、三个模块、四级一体”的“1234”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人才培养方案为核心;以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为主线;以专业基础、专业方向、专业拓展三个模块为关键;以随年级逐层深入的学业入门训练(一年级)、课程基础训练(二年级)、专业提升训练(三年级)和综合运用训练(四年级)为架构。这一创新性的人才培养模式,仅仅抓住社会工作的专业特性,强化了基础知识掌握之后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3.凝练专业方向,突出自身特色

虽然社会工作专业建设时间有限,在综合考量其他高校的经验基础上,将课程群凝练为一个方向——青少年社会工作,通过《学校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等方向性课程的开设,使学生学习掌握服务青少年,特别是服务困境儿童、边缘青少年等群体的能力。社会工作系教师的科研、实践项目紧紧围绕这一方向开展,如留守儿童、校园欺凌等方面的研究和儿童之家建设、福利院儿童服务、大学生性健康同伴教育服务等项目都为学生实践提供了平台。

(二)劣势分析(Weaknesses)

1.师资力量薄弱,综合能力有待提升

社会工作专业共有专任教师11人,其中博士两人,教授1人,除去辅助行政人员,数量仍显不足,而师资的学科结构、年龄结构都有待进一步优化。专任教师中有7人具有助理社工师及以上资格,双师型占比60%,基本能够满足实践教学的督导任务,但是,由于课程任务过重、实践项目多等诸多原因,部分教师的讲课质量、科研水平等短板凸显。

2.学生素养偏低,专业认知度不高

在学校招收的学生中普遍是刚刚超过二本分数线十几分,学生在中学阶段的知识底子薄,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较差,自我提升上进的动力不足。大学阶段,这些学生摆脱了家长、教师的严格管束,挂科、逃课屡见不鲜,很难全身心地投入专业学习。此外,学生在报考学校时对于社会工作专业的认知度较低,有将近2/3的学生更是调剂来的,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

3.发展历程短,课程设置有待优化,办学经验仍需积淀

在全校众多专业中仍属于新办专业,仍处于办学的探索时期,在师资配备、硬件投入、实践培养等众多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目前,确定的人才培养方案虽然逐渐定型,但仍与社会实际需求有一定的差距。在基础课程设置层面能保证学生掌握社会工作的核心知识,但在拓展学生视野,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层面的课程仍较为欠缺,如学生只学《个案工作》而没有匹配更加注重实际操作的心理咨询技能类课程。

(三)机遇分析(Opportunities)

1.国家层面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发展的顶层设计提供政策契机

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进入快车道。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任务,2010年,国家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列为重要人才之一。民政部制定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明确提出,截至2020年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增加到145万人。国家层面的重视为全国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心剂,密集出台的各项政策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2.省市两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缺口量大,就业范围拓展

云南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近几年先后出台了相关的指导文件。截至2015年底,全省社会工作人才总数达到4.8万,距离2020年7万人的人才规划仍有较大的距离。保山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力争到2020年全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达到5 000人。截至2015年底,全市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达2 905人,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的有23名,持证率仅为0.79%[3]。随着政府对社会工作人才的认可和重视,越来越多的单位认识到社会工作专业的重要性,并开始招聘社会工作人才,这为社会工作学生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

3.社工服务初见成效,合作资源多元化

在保山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发展过程中,经过初期对于实践的摸索,形成以“项目化”的形式与政府部门、群团组织、社工机构等单位开展多层次的合作。2015年,保山市首家市级社会工作机构成立,与保山学院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在此之后,保山市防艾办、云南省团委先后支持“大学生禁毒防艾项目”;云南省民政厅连续三年资助“三区社会工作人才支持计划”;市妇联和区县妇联协调指导开展“儿童之家建设项目”等。多元化的合作资源为专业教学提供了保障,并利于师生实务技能、科研水平的提升。

(四)威胁分析(Threats)

1.新设社会工作专业院校增多,同质化竞争加剧

粗略统计仅云南省开设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的高校达12所。由于本科教育更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不同的高校在学生培养层面注重基本课程的学习,简单结合自身办学特点开设一些方向性课程,但总体而言,不同学校培养的社会工作学生的能力大体相当,大家的竞争力基本处于相同的水平[4]。

2.人才培养与现实需求有差距

由于教材内容的滞后性、教师教学能力的差距等多方面原因,学生与社会所需求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之间有一定差距,如教师重视理论教学但实践指导往往较少,学生因理论的枯燥掌握程度往往较低,实践过程中往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难以开拓自身视野,最终导致实务水平浅显的局面。学生忽视公共课程的重要性,在实际工作中,书面表达能力、沟通能力也欠佳,导致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诸多抱怨。

3.就业环境差强人意,学生就业观念陈旧

由于社会工作在我国发展时间短,社会大众和用人单位对这一专业的功能性认识较少,整体的就业环境并不理想。一方面,体制内岗位设置有限,纵观近几年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中对于专业的要求,很少有针对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报考的岗位,招考遇冷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专业的信心;另一个方面,体制外岗位逐步增多,特别是在公益慈善、社工机构等相关组织,但这些岗位的薪酬、职业发展途径等方面都难以让从业者满意,致使许多学生不愿意对口就业。

二、保山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策略

(一)SO增强型策略:强化特色人才培养策略

保山学院学生90%来自农村,少数民族学生占30%,90%左右的学生毕业后在省内就业,尤其以滇西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居多。结合学校“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特别应结合保山及滇西地区的实际情况,培养特色化专业人才。如滇西地区靠近边疆且少数民族众多,可以发展民族社会工作;由于滇西与缅甸山水相连,边境市县禁毒防艾形势严峻,可建设禁毒社会工作;绝大部分学生去到基层就业,这与社区社会工作密切相关。

(二)ST突破型策略:拓展多元化能力策略

从就业情况统计来看,两届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中只有不到1/4的学生从事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这与全国大学生对口就业率基本相符。学生强化专业领域学习的同时,应加强与其他相近专业的课程互通,促使学生一专多能,更利于其应对多变的就业市场。在学校开设的通识课程或公共课程中,大部分知识是所有学生都需要的,其中一些技能型、应用型的知识往往被学生忽视,如英语、计算机等。大部分学生既没有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在转换为职场角色过程中基本技能的体现也令人担忧。保山学院2017—2018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显示,用人单位认为学生应加强“沟通能力、创新能力、英语能力、写作能力”占比较高。引导学生将通识课程的知识转化为自身技能,为多元化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WO扭转型策略:重视内涵发展策略

首先,优化教师结构,提升综合素养。为进一步优化师资结构,一方面,可吸收引进高层次人才;另一方面,学校应该鼓励并支持现有教师不断提升学历,充分挖掘存量资源。教师队伍的科研水平、学生管理与指导等能力也应进一步加强。其次,调整课程设置,改善实践教学。为突出特色人才的培养并切实加强学生“一专多能”的实际操作技能的提升,在课程设置方面需不断改善,增强所学课程转化为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性,同时,满足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巩固一二三年级层次化的实践内容,将大四学年的综合运用训练做细夯实,真正让学生的实习时间达到国际标准,即满足800小时的最低要求。最后,加强学风建设,推动学生进步。由于高考招录的分数缘由,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方面的表现较差,需要二级学院及专业教师对其进行有针对性地管理,推动学生了解社会的竞争压力,引导其主动学习的热情。

(四)WT防御型策略:提升交流合作策略

对于自身不足和外部环境的威胁,学校应该积极争取多方资源,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形式提升交流合作。一是吸引校外专家、学者到学校进行讲学、指导,以开拓师生的视野。二是鼓励社会工作专业师生走出去,了解其他高校的专业发展和建设是如何推进的,同时,可以对外宣传自己的社会工作专业,不断树立自身品牌。通过防御型策略,最大化地提升自身的不足,并进一步应对外部环境的消极影响。

猜你喜欢
保山专业课程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云南保山百花岭中国“五星级”观鸟圣地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走过万水千山 最爱一座保山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