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体在微阅读环境中的引导作用

2020-01-19 14:26刘秉亚
黑河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深度政治内容

刘秉亚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政治与历史学院,贵州 兴义 562400)

近年来,我国倡导“全民阅读”,阅读是一个民族精神传承的主要方式,关乎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国家繁荣昌盛的实现。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成年国民的综合阅读率为80.8%,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等)的接触率已达到76.2%,成为国民阅读的主要方式[1]。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和网络媒体的推陈出新,改变了大众的阅读载体和阅读行为,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享受阅读的乐趣,数字化阅读在促进人与人交流的同时,也使阅读呈现出“碎片化”“快餐化”的特点,“微阅读”已渗透人们的日常生活。微阅读是一种借短消息、网文和短文体生存的阅读方式,阅读口袋书、手机报、Twitter等[2]。微阅读的阅读内容以短小精悍为特征,阅读媒介主要以电子阅读器,特别是手机为主要工具,阅读对象分化为被细化的受众群体,大学生则是微阅读环境下极受瞩目的受众群体。

一、正视微阅读环境下大学生浅阅读现象

微阅读是一种新的阅读体验方式,拥有恒河沙数的数据信息和图文资料,但大学生在微阅读环境中却呈现出浅阅读现象,是指一种浅层次的,以简单轻松、实用性甚至娱乐性为最高追求的阅读形式[3],表现出阅读目的娱乐化、功利化,阅读方式碎片化、快餐化,阅读效果浅层化、表面化等特征。

1.在阅读目的上体现娱乐化、功利化特征

我国成年国民的网上活动行为,以阅读新闻、社交和观看视频为主,娱乐化和碎片化特征明显[4],微阅读环境下,海量化的信息为提高点击率和关注度,在阅读标题上标新立异,迎合大众的阅读心理,而娱乐化的阅读取向最为显著,以缓解社会竞争带来的各种压力。近几年,各种玄幻、言情、穿越、架空历史等网络小说大量涌现,其中被改编为电视剧的数不胜数,这源自网络阅读的受众群体在不断扩大。部分数字化阅读内容本身就很难深入事件的本质,大学生在追求新鲜事物过程中语言还受网络流行语的影响,喜欢恶搞、调侃的形式,微阅读的娱乐化倾向愈来愈显著。相对娱乐化阅读的漫无目的,功利化则是阅读目的过于突出。中国基础教育的应试教学模式、唯分数论的评价方式、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式都影响大学生的阅读方式,围绕考试内容展开阅读则成了部分大学生的阅读方式,不是为了培养兴趣和陶冶情操,而是将阅读变为获取某种利益的工具。功利性的阅读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学习成绩、赢得各类证书、获取相应奖项,当阅读目的达到或阅读压力减轻时,这种阅读行为可能就很难持续下去。数字化阅读的普及和信息内容的包罗万象促使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与日俱增,阅读目的呈现两极分化,即娱乐化和功利化。

2.在阅读方式上体现碎片化、视觉化特征

阅读碎片化顾名思义就是人们的阅读行为很容易被分割为若干个阅读片段,即一个完整的阅读行为被分解为多个零散细小的过程,主要是从时间、场景、内容三方面来界定碎片化阅读[5]。大学校园生活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大学生可灵活安排自主阅读和学习时间,在阅读时间上表现出碎片化的特点。大学生的阅读空间也不再局限于教室、图书馆、寝室,微阅读使大学生生活的任何空间都可能成为阅读空间,拓展了阅读地域,但也使阅读活动分割成不同的阅读区域。微阅读环境下信息呈现微小易读的总特征,文章还把重要信息用特殊字体标出,致使大学生在阅读中容易将完整的阅读内容转移到片段化的文字。阅读时间的分割、阅读空间的转换、阅读内容的分割,使大学生的阅读方式愈来愈碎片化,加剧浅阅读现象。图像化阅读深受大学生的欢迎,生动直白的图片、动画、视频经常成为竞相转发的对象,各种表情包成为大学生钟爱的聊天工具,各类APP成为大学生日常消遣的阅读软件。大学生容易被各种弹出的信息转移注意力,在短视频等阅读中不可自拔,大量时间浪费在视频或新闻推介中,阅读注意力容易受到各类信息的干扰,微阅读环境导致大学生忘记自身的阅读初心。

3.在阅读效果上体现浅层化、表面化特征

阅读目的的娱乐化和功利化、阅读方式的碎片化和视觉化必然导致阅读效果的浅层化和表面化,数字化阅读帮助大学生增加阅读量,但更多看到的是表面现象,而非深层内涵[6]。功利化阅读更聚焦在阅读的知识点,阅读只为掌握更多的信息和知识点,而很少进行深度思考,不利于整体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建立。碎片化阅读注意力很难高度集中,阅读过程受零散时间的限制和地点的变化,文本内容难以整体性把握和深层次探究,只停留在知晓的浅层面。大学生的阅读习惯致使阅读效果浅层化、表面化。就数字化阅读信息而言,信息质量参差不齐,娱乐化的阅读环境本身强调视觉冲击以迎合浮躁的网络时代,阅读内容本身就停留在浅层化的文本符号,不利于读者的深度思考和人生反思。一部分大学生在微阅读过程中涉猎范围广泛,可以快速掌握各种知识和信息,为获取更多阅读内容,提高自身的阅读信息量,在最短时间最大化地读取信息,只识记其中的只言片语。大学生不得不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对信息进行搜索、筛选、读取,这种快餐式的阅读只能获取相关的信息,而不能对阅读内容进行分解、剖析、研究文字背后的价值观念,还降低大学生的阅读耐心和阅读能力。高校举办的阅读比赛和阅读活动有时过度强调借阅量,而非阅读效果,大学生为完成表层化的阅读任务而借阅图书,这种评价方式助长了浅层化的阅读效果。

二、大学生深度阅读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意蕴

深度阅读是相对浅阅读而言的,是大学生基于文本的理解在专注的状态下以获取知识、锻炼思维、提升审美和人格修养为目的的一种阅读方式[7],不同于阅读目的娱乐化、功利化,深度阅读更重视人生发展规划层面;区别于阅读方式碎片化、视觉化,深度阅读更强调用整体性的思维思考问题;有别于阅读效果的浅层化、表面化,深度阅读更能明晰文字背后的观念。这些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导向保持一致,体现出深度阅读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所在。

1.回归深度阅读有助于明确人生目标

深度阅读是增进智识的基本方式,也是一种素质与修养的标志[8]。大学校园的自由氛围使刚改变监管式教育生活的大学生无所适从,虽然其已达到考上大学的人生目标,如果不能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建立新的人生目标和人生规划,大学生活就成为两极分化的重要节点。因此,制定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对完成人生目标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对阅读计划的执行则尤为重要,深度阅读能高效地帮助其完成阅读计划,从而实现自身的人生目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大一新生的学习计划、生活习惯、人生规划等进行重建,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利用学习时间,帮助其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特别是阅读内容的推荐和引导;在社会实践中处理好学习与生活、实践的关系,大学生活拥有更多的舞台来彰显自我,既要得到迈向社会的充分锻炼,也要坚持以学业为重的思想观念。大学的独立性为大学生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大学知识的专业性和广博性也为大学生开拓了无限的发展性,而这些都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作用,也离不开深度阅读为人生发展奠定的基础作用。因此,深度阅读本身就能帮助大学生实现人生目标,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导功能。

2.回归深度阅读有助于建立整体思维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统一体,整体思维是一个重要的方法论[9]。深度阅读能有效地关注文本的内容,上下文之间的联系,文章本身的结构布局和系统框架,准确地掌握阅读内容的主旨和作者的价值观念。深度阅读能帮助学生获取关键性信息,通过整体思维推断文本之间的逻辑联系,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其不只是对单纯文本内容的理解,还要运用整体思维明晰作者的写作意图、写作背景、创作目的等,只有深度阅读才能够达到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对话。思想政治教育者也需要以整体思维方式在深度阅读过程中全方位地掌握阅读对象的需求,宽领域地拓展阅读内容,多层次地实施阅读方法,多渠道地利用阅读载体,广角度地优化阅读环境,将线上和线下、显性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要素充分互动,从整体思维中考量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也要从整体思维中洞观和考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在深度阅读过程中形成最大合力。大学生建立整体思维可以提高阅读兴趣,在宏观上系统把握事物的发展过程,以不同的视角看问题,增强想象力和创造力,使思想观念更有深度和广度,从而建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回归深度阅读有助于提高思辨能力

帕斯卡尔指出,“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原因在于人具有意识,会思考,拥有思辨能力,思辨性教育对学生深度理解书籍、形成自我观点有重要意义[10]。思辨能力是人们进行独立思考必备的能力,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是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重要思维过程,由现象到本质的必经思维环节。深度阅读可帮助大学生对阅读内容展开分析、判断、推理、比较、质疑、解释等思维活动,扩展阅读的深度和广度。大学生回归深层阅读可养成批判和质疑的精神,激发不断追求真理的激情,产生探究事物本质和发展规律的兴趣,在大胆质疑和小心求证基础上,提高民族的思辨能力和思维水平。微阅读环境中鱼龙混杂,错误的社会思潮和颠覆国家的言论趁机侵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打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而良好的网络空间不能只依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所有的网络使用者积极参与。如果大学生拥有良好的思辨能力,充分运用思辨能力分析阅读内容,可分析判断出立场偏激、观念错误的信息,进而对其展开监督、反馈、辩驳,灵活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批判错误思潮和错误言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三、微阅读环境下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体的引导作用

微阅读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主体悄然变化,实现了话语权主体多极并存、相互制衡的关系[11],网络社会降低信息的发布门槛,人人皆掌握网络内容的话语权,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需积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主体的引导作用,发挥“引导者”“领读者”“自觉者”三维主体在深度阅读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

1.精心遴选优质阅读资源的“引导者”

回归深度阅读是建立在优秀阅读内容及经典阅读文献基础上,微阅读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体现在阅读文献的引导和推荐上。高校要牢牢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加强主流价值观的引导,才能确保我国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才能实现“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优质阅读资源和经典阅读文献具有启迪心灵、提升修养、感悟人生、发人深思的作用,还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阅读过程需精挑细选优质阅读资料和经典阅读文献,利用好阅读内容、阅读载体、阅读环境等思想政治教育因素,筑牢阅读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精心遴选教师和辅导员,使其成为优质阅读资源的“引导者”,通过课上和课下、网上和网下交互式影响将优质阅读文献变为大学生的枕边书、掌上书。思想政治教育者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微阅读环境下的阅读推介,开展各类阅读活动,拓展网络阅读阵地,优化阅读环境,善于开发图书馆的文化育人功能,使课堂内外的阅读活动产生联动效果。教师和辅导员要争当大学生阅读的引导者,将引导学生阅读成为常态化的工作,采取合理的评价体系,激发师生阅读的积极性,不仅使学生的思想得到锤炼和升华,教师在阅读中也不断受到熏陶,更促进教学和管理的有效性。阅读过程中最重要的莫过于优质阅读书目的甄选,面对海量化的阅读内容,教师和辅导员要根据课程的设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针对性地挑选适合本校学生阅读的优质图书或电子阅读内容。还要合理化地帮助大学生制定阅读计划,使其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根据其人生理想和就业志向引导阅读方向和指导阅读规划,从而树立短期和长期的奋斗目标,培养以个人长远发展和主动探究为目的的阅读方式。

2.重点培养思想政治教育的“领读者”

面对微阅读背景下阅读信息的多样化和海量化,教师和辅导员的阅读引导主要体现在经典文献、思想政治教育公众号、优质微阅读内容的推介,但这些不仅要关照各个领域、各个个体的特殊性,还要培养大学生意见领袖作为深度阅读的“领读者”,使其提升微阅读场域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所谓微阅读环境的“领读者”,就是帮助阅读群体获取更多的阅读机会,推荐更多的好内容,加强与阅读群体的交流和沟通,使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发表好的书评或文评。作为深度阅读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领读者”的教师和辅导员,确实拥有一定的权威性,但要扩大为阅读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影响力,还要发挥大学生意见领袖的榜样示范作用。教师和辅导员可增强深度阅读的效果,促进大学生阅读计划的执行。教师可在课堂过程中推荐本专业的经典文献,授课过程对知识点引经据典,增强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文化底蕴,及时解答大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疑问和困惑,成为大学生阅读技巧、阅读知识的“领读者”。辅导员可在课外组织学生开展各类阅读活动,形成书香校园的阅读氛围,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若干阅读群体,成立阅读兴趣小组开展阅读沙龙,在网络管理中关注学生的意识形态、阅读倾向,及时发现思想观念出现的各种问题,有针对性地推介阅读内容,成为大学生阅读组织、阅读氛围的“领读者”。大学生阅读意见领袖是阅读的积极分子,与大学生有共同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更了解大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需求,在阅读群体中有较强的榜样作用,能够引导大学生的阅读倾向,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注重培养大学生阅读意见领袖成为阅读推广、阅读表达的“领读者”。

3.全面塑造知识转化智慧的“自觉者”

网络传播速度的日新月异导致理论知识的更新换代,网络搜索的便利性让人们阅读知识变得更快捷。大学生不能止于获取知识的阶段,还要对知识深加工,能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知识才是阅读的最终目的。深度阅读的效果就是使阅读内容由入眼到入脑,达到对知识的识记、理解、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下的深度阅读还要深化到入心入行,让阅读内容升华到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从而贯彻到日常生活的行为活动中。对阅读内容的识记是思考的开端,提倡深度阅读是为达到有意义的阅读,能够在阅读中提升思维活动,从而产生知识的重构和迁移,增强阅读的自我获得感。深度阅读可提高思维的活跃性,不仅可与文本内容对话,透过阅读内容与作者对话,还可跟文本中的自我产生对话,在阅读中建构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做到读有所悟、读有所感,完成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索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好的阅读习惯和思考能力有助于分析我国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现象,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很好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在深度阅读中的体现就是坚持理想信念为核心的阅读,形成家国情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流意识形态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坚决抵制反马克思主义、错误社会思潮的渗透和泛滥,成为阅读领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捍卫者。大学生通过“引导者”和“领读者”规范自身的阅读行为,在纷繁复杂的微时代保持清醒和理性,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推动网络空间的健康发展,全面提高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成为知识转化为智慧的“自觉者”。

猜你喜欢
深度政治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政治攀附”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主要内容
深度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