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琳君
(太原工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8)
当代心理咨询主要是在西方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基于东、西方文化差异,通过将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可以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浓郁的东方文化精华,构建与国人心理规律相符合的咨询理论及咨询手段,为心理咨询、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同步提升提供依据。因此,对心理咨询、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实践应用价值及途径进行适当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人员组织结构相似
对于院校而言,心理咨询工作隶属于学生工作领域,人员组织结构主要为心理学专业教师(或者教育专业教师)、校医、学生思政教育者。其中参与心理咨询工作具有专业背景下的教师是心理咨询主力军;而思想政治教育人员组织结构主体为教师。两者人员组织结构主体的相似性,为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奠定了基础。
2.教育管理目标相同
从教育管理目标视角进行分析,院校心理咨询、思想政治教育均是为培养优秀、合格、高等人才所服务。但两者教育倾向具有些微差异,其中心理咨询主要以协助学生进行心理问题解决、心理素质提升为目标;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以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理念、正确信条、高尚品格建立为目标。总的来说,心理咨询、思想政治教育均是以协助学生打造完美人格及良好思想、心理素质为目标,可以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
1.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
通过将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加新颖、先进的教育理念及方法,如系统脱敏法、厌恶疗法、森田疗法等,为进一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体系提供依据[1]。
2.提高学生社会适应及心理调节能力
通过将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可以运用心理咨询理论、技术,协助学生解决各种各样心理问题[2]。在消除心理问题源的基础上,借助心理测评、档案,有针对性的引导其进行心理问题自主调节,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社会适应及心理调节能力。
3.拓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范围
通过将心理咨询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忽视学生心理微观层面的局面。进一步拓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范畴,为学生健康情感意志、心理状态的形成提供依据。
1.对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融合认识不足
由于院校主体对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认识不足,无法主动参与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工作,导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工作效率不高[3]。再加上部分教育客体排斥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融合,导致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阶段缺乏充足的教育案例资料,限制了整体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融合工作的顺利开展。
2.缺乏本土化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经验
由于现阶段各院校不注重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经验的积累,也缺乏与各方力量协调,导致现有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为西方心理咨询模式,与本土学生心理问题不相符。进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与学生期望差距较大,对后续工作开展造成了较大的阻碍。
3.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基础薄弱
由于现阶段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处于探索阶段,院校内负责机构大多为非正式机构,缺乏一定的稳定性。骨干人员、组织人员波动性较大,也没有构建长效的人员培训机制。再加上多数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机构物质条件简陋,没有构建专门的心理咨询室,也没有配置专业化水平较高的心理咨询设备,导致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融合教育效果无法充分满足学生。
4.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群体氛围不浓厚
由于心理咨询是一种大众文化知识体系,只有其内化为教育主客体生活需求,才可发挥良好的作用。但现阶段院校内学生主动接受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群体氛围不浓厚,没有在学生群体生活环境中构建人人关注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制约了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工作的有效开展[4]。
1.树立以主客体主动咨询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理念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主动参与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融合教育,是学生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因此,为促使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工作顺利进行,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应摒弃以往思想政治教育者主导身份,而是以平等的心理咨询师的身份,遵循保密原则、共感原则、尊重原则、信任原则、对学生负责原则及时间限定原则,与学生展开情感交流、智慧碰撞,启迪学生灵魂,为心理咨询、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奠定基础。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应摒除以往重视专业教育、忽视心理教育的传统理念,切实贯彻落实以教育客体为本的教育新观念。注重教育客体成长阶段心理需求,深入剖析、实践,系统协调管理、服务、教育体系,为教育客体在就业、学习、情感、生活等方面提供有效解决心理困惑的依据。另一方面,作为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客体,学生应保持强烈的认同意识、求助询问需求,将心理咨询、思想政治教育放置在自身成才成长的重要地位,并明确心理咨询、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在解决自身人生发展课题方面的扶持作用。同时在保持具有自我意识的心理健康观的基础上,主动、积极配合教师[5]。根据教师建议,进行实践操作,以便为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提供充足的案例素材,为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奠定基础。
2.加速西方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融合转化
作为一线学生工作者,教师具有充足的团体咨询、个体咨询实践经验,也收集了一系列的真实资料。基于此,为加速西方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融合教育模式向本土教育转化,教师应在利用实践经验工作的基础上,主动进行个案咨询、团体咨询经验总结。以心理咨询理论建设为要点,立足本校实际,突出重点,将一大批感性材料提炼为具有时效性的方式方法。
在教师工作经验汇总基础上,基于西方心理咨询理论的典型特点,为促使其适应于东方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教师可以我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因子为切入点,从教育学、哲学、心理学、医学等多个方面入手,深层次挖掘本土化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内涵。并在本土化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内涵的引导下,结合当今时代背景及思想政治教育特点,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引导,适当调整西方心理咨询理论、手段[6]。将心理潜能开发、教育价值引导、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有效结合,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融合教育体系。
为保证本土化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内涵深层次挖掘效果,各院校可以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针对性增强为目标,基于21世纪学生心理问题困惑复杂多变性,强化与校医院心理门诊室信息交互。采用开放的态度,以严重心理问题学生预防、治疗为重点,开展常态化交流讨论活动。同时,在校园网上开通与校医院心理机构协作交流体系,借鉴校医院心理门诊所用的西方化心理咨询手段及理念,结合本土化学生思想、心理困惑,有针对性地制订心理咨询工作改进优化方案。依据相关方案要求,组织具有思想政治教育背景的心理咨询师,全方位、深入剖析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生涯中出现的心理问题范畴,如认识问题、实际问题在心理层面反射(恐惧、焦虑等)。在心理问题范畴确定之后,基于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融合教育系统性,协调校医院心理咨询门诊专业人员,形成西方心理咨询手段向本土转化加速机制,为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实践价值充分发挥提供依据。
3.夯实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基础
完善的规章制度、充足的硬件设施、理论实践水平高的专兼职咨询团队,是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基础。因此,针对现阶段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融合中缺乏教育主题长效培训机制、软硬件条件建设不足的情况,院校应结合现有资源,努力创建心理咨询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良好条件,保证心理咨询、思想政治教育顺利融合。
第一,在完善的规章制度制订过程中,院校应依据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原则,结合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对心理咨询服务程序、工作量考核制度等不同类型规章制度进行逐一完善。同时,为强化相关人员职业道德意识,进一步完善心理咨询员专业考评制度(综合评定、专业理论考试、资格初审)、职业道德条例、工作条例[7]。
第二,在硬件条件建设过程中,院校应主动与当地教委、教工委及党政领导沟通,将心理咨询机构作为阶段重要任务。除为其设置专门的独立运转经费以外,还可协调各方力量,进行心理咨询室、心理档案室的建设。同时,在咨询室内配备完整的录像、录音、电话、电脑等现代化设备。心理档案室则需要以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为主体,将个人学业资料、健康资料、家庭生活资料、心理测验结果及分析报告、重大生活事件等第一手资料收集归纳。
第三,出于对理论实践水平高的专兼职咨询团队的要求,院校可以在辅导员心理咨询培训制度构建完善的基础上,以理论教育为切入点,努力充实专兼职结合的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团队。在团队建设过程中,可以在适量占国家编制名额的专职人员配备基础上,邀请社会中专业心理咨询师担任兼职人员,并给予其一定津贴补助。
4.构建浓郁的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群体氛围
支撑学生积极参与的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群体氛围,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咨询融合的必要条件,也是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过程顺利进行的前提。因此,针对现阶段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群体氛围不浓厚情况,各院校应注重组成群体个体所表现出的生活需求的引导。
第一,以环境氛围为切入点,围绕“人人关注心理健康”这一核心理念,选择安宁平和、空气清新的地方开设心理咨询室。同时,将日常生活中和谐友爱人际关系的构建、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心理咨询服务程序改善等纳入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平台中。利用校园广播、校园贴吧、校园网、校园报等多种渠道、方法,开办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融合教育知识讲座,消除学生对心理咨询的错误认识。
第二,基于校园文化建设与心理健康教育群体氛围构建的紧密联系,院校可以良好宿舍关系、和谐宿舍文化构建为基础,组织校内学生开展“舍区文化节”“文明宿舍”等多种主题活动,为学生友善和谐宿舍人际关系的形成及多样化心理健康教育群体性活动的开展提供依据。同时,考虑到不同学生心理特征差异,为增强其集体参与意识,各院校可以利用心理剧场、现场心理咨询、心理健康征文、心理咨询沙龙等形式,形成固定的健康之心活动体系。
第三,针对我国各院校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程度不均的情况,为形成良好的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群体环境,可以院校与院校、省市与省市间资源流动共用为依据,构建区域性院校间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体系。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方法的应用,可以强化各校间经验借鉴、应用,缩短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本土化进程。
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人生观念及世界观,可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而心理咨询则是以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切入点,在解决学生心理层面存在问题的同时,提高学生心理素养。两者教育目标具有一致性,均是以学生思想、心理健康为主导。因此,教师应注重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的融合,深入挖掘心理咨询、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点,构建完善的心理咨询与思政融合体系,为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