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芸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武汉 430205)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责任是维系社会关系、促进社会进步和引导个人成才的重要精神力量。青年是民族的希望和国家的未来,责任之于青年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无论是在革命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年代,中国共产党对青年社会责任意识的培育从未松懈。习近平总书记从自身早年经历出发,尤其重视培养青年责任意识,鼓励青年勇担历史重任。自2012年底以来,他在多篇重要讲话与文章中论及青年①,对青年的成长规律、理想信念、责任担当等问题均有深刻阐述,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展青年工作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儒家为个体成长提供的一条完整路径。其中,由内及外不断完善、提升自己的身心修养是承担家国天下责任的前提和基础。“真正的责任心首先是对自己负责”[1],青年存在于社会之中并参与社会生活,首先需要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具有丰富内涵的个体。如果对自己都缺乏责任感,又如何能够担负起民族和国家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责任的论述充分体现了这一逻辑联系,他在多次讲话和多篇文章中指出,新时代对青年提出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要求,广大青年应按照这一要求恪己修身,践行对自己的责任。
修身之责首要在于锤炼高尚的品德,“德为才之帅,才为德之资”,有才无德,其行不远。树立高尚品格是青年立身之本,只有在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下,青年才能正确发挥自己的才干成就伟大事业,对此蔡元培先生曾一言以蔽之“德育实为完全人格之本”[2]。青年的道德修养也关系着整个国家和社会的精神面貌,“青年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一个民族的文明素养很大程度上体现在青年一代的道德水准和精神风貌上。”[3]因此,2013年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习近平总书记特地向广大青年提出了锤炼高尚品格等五点期望;2014年在参加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时,他再次将“修德”作为青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四个要求之一,指出“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4]。他还从两个方面对“修德”作出了具体解释,鼓励青年既要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也要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大德与小德、公德与私德,这是新时代青年树立高尚品德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只有以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大德引领人生方向,才能为实现青春梦想提供正确导航;只有把“大德”细化为坚持做好身边的点滴小事,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做到知行合一,才能实现青年自己的人生价值。
修身之责任基础在于锻炼强健的体魄。在唯物主义看来,个体的生命存在是一切活动的前提,没有健康的体魄无论多么伟大的梦想终究止于梦想。体育是教育事业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希腊先贤亚里士多德认为培养儿童“必须首先训练其身体”[5]。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洛克也坦言:“我们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我们要能忍耐劳苦,要在世界上做个人物,也必须先有强健的体格。”[6]在沦为半殖民地的近百年历史中,中国人被蔑称为“东亚病夫”受尽屈辱,因此中国共产党人在带领人民反抗侵略走向民族独立的过程中,一向重视提高群众的身体素质。毛泽东早在青少年时期就认识到强身健体的重要性,他发表的第一篇论文就是《体育之研究》,其中提出的口号——“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至今仍振聋发聩[7]。毛泽东终生都是体育精神的倡导者和践行者,他七十三岁仍能搏击长江,正是长期坚持运动锻炼出的强健体魄使他得以度过艰难困苦的革命岁月。习近平总书记少年时期曾下放农村,七年的知青生活不仅让他亲眼目睹了农村的实际状况,也使他在长年的体力劳动中锻炼了良好的身体素质。2015年4月在南京青奥会举行前,习近平总书记专门指示要“更加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引导广大青少年继续弘扬奥林匹克精神,积极参与体育健身运动,强健体魄、砥砺意志,凝聚和焕发青春力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贡献”[8]。
修身之责任要义在于积累充足的知识。“知识是树立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4]青年时期求知欲强、思维活跃、精力充沛,正是学习知识的黄金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在七年的知青岁月中利用农闲时间阅读了大量哲学、历史学、社会学等著作,为后来治国理政提供了充分的知识储备。在他的文章和讲话中,不管是中国古代诗词典故,还是外国经典名人名句,都能信手拈来、如数家珍,这与他青年时代的知识积累有密切关系。据许多知青和村民回忆,习近平下放时随身携带了满满一箱子书,“在梁家河那段艰苦的日子里”,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读书和思考”,“他的执政理念,他的思想,就是在持之以恒的读书生活中积淀下来的。”[9]从自身的经历出发,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勉励青年要勤于学习、敏于求知,要像海绵汲水一样汲取知识,为将来服务社会、报效国家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10]在这个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青年尤其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牢记总书记“勤于学习、敏于求知”的嘱托,孜孜不倦地勤学求知,不断补充新的知识技能,优化知识结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自己的力量。
在儒家思想的伦理体系中,齐家是继修身之后塑造完美人格的另一个环节。“齐”,有治理、整理的意思,齐家就是通过各种方法治理家庭,使家族成员能够齐心协力、和睦相处。家庭是个体面临的第一重社会关系,在马克思看来,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1]。因此,人不仅应当对自己负责,还应对身边的人负责,承担相应的人际责任。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对青年提出了修德强身增知等期望,也要求青年在与家人、朋友和他人的交往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平等、包容、友爱、互助、奉献等精神。
家庭是青年进行社会交往与人际互动的第一个场所,也是培养其人际责任意识的主要实践载体。人总是生活在以家庭为基础的特定伦理框架中,家庭责任是应当承担的基本责任。注重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在传统伦理规范和老一辈革命家庭价值观的熏陶下,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家风建设,认为家风不仅是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社会的价值缩影,是助力青年成长、培养青年责任意识的必要土壤,因此,家风建设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关系整个社会进步和民族振兴的大事。“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12]
除了在家庭中培养责任意识,青年还需要走出家庭进行更广泛的人际交流,在与其他个体的相处中学会包容、友爱、互助和奉献。张岱年先生曾将个人价值分为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两个层面,并指出:“一个人的自我价值不在于自己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在于具有独立的意志与崇高的道德实践。”[13]54只有把对家庭成员的血亲之爱扩展为对社会成员的大爱,青年的精神境界才能够得到提升;只有乐于帮助他人、甘于奉献社会,青年的人生价值才能得到更好的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在早年的插队岁月中,克服无数困难帮助当地村民打淤地坝、建沼气池、办铁业社,无私地为村民办了许多好事实事,让他与当地村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培养了他从心底热爱人民关心百姓的伟大情怀。新时代青年的奉献精神集中体现于志愿精神和扎根基层的实践行动中,在2020年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总书记特别称赞广大青年表现出的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高度赞扬有信仰、有担当的青年为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对新时代青年而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14]是我们实现自我价值、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力量的精神指引。
在儒家思想体系中,家国一体相连,家与国在其秩序方面有很多相似性,家的稳定直接关系到国的稳定,治国是由齐家自然而然衍生出的更高一层社会责任。青年应有弘大的志向、坚毅的品质,承担起国家和民族赋予的重要使命。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国家的发展和青年的发展从来不是背道而驰,而是同舟共济,同频共振。对广大青年而言,只有将青春的梦想与奋斗与民族的命运、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幸福紧密联系起来,才能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青年应承担起国家富强之责任。中国在历史上曾经创造过辉煌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曾经引领过东方世界的社会发展,但鸦片战争后人民在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饱尝屈辱与艰辛。在百年民族屈辱的大背景下,“中国梦”的主题当然首先就是“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简单地重寻昔日的荣光,而是要让曾经饱受列强欺侮、目前尚属于发展中国家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能够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成为经济发展、政治昌明、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同时,祖国实现完全统一,中华文明在国际上产生广泛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得到广泛认同。经过一代代仁人志士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中国已经完成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放眼未来,青年一代是使中国“强起来”的中流砥柱。从年龄结构来看,今天的青年一代无疑将成长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中坚力量;从能力层面来看,青年的活力朝气和创新能力无疑将成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助推器。“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10]广大青年应当肩负起国家富强的历史重任,用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为全面深化改革寻找新方法、探索新路径。
青年应承担起民族振兴之责任。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文化传承长盛不衰,且在遭受外族入侵后依然能保持文明的连续性和国家的统一性。 “中国-东亚文明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稳定性和安定性,这是绝无仅有的、令人惊叹的伟大统一力。就中国人来说,几千年来,比世界任何民族都成功地把几亿民众从政治文化上团结起来。”[15]维持中华文明长久生命力的,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文化经典。近代以来,我们在反帝国主义压迫的过程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追求民族解放与独立的过程中形成了以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为代表的革命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年代形成了以“两弹一星”精神、抗震救灾精神为榜样的奉献精神,在改革开放时期形成了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等等。这些优秀的民族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财富。但在全球化背景下,各种社会思潮激烈交锋,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相互碰撞,一些青年受西方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消费主义、功利主义等思潮的影响,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缺乏认同。“否定中国文化传统的结果,最终酿成了一系列恶果,造成了‘断裂的一代’、‘西化的一代’,造成了对传统文化没有温情和敬意、失落迷茫的一代人。”[13]40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注文化不自信、文化不自强、文化不自立的危险后果,指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要让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16]。新时代青年应深化对祖国和民族的认知,继承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民族精神、民族气质,把振兴民族精神与自身的命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青年还应承担起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责任。是否承认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马克思确立了‘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的世界观,之后便把批判引向现实生活,把实现人民主体地位作为毕生追求。”[17]以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老一辈中国共产党人,秉承为人民谋福利、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在革命斗争年代、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年代继承发展并科学运用马克思“人民主体性”思想,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和国家繁荣兴旺的多年夙愿。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通过开展一系列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密切了干群关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改善了民生,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习近平曾回忆自己青少年时期上山下乡经历,认为最大的锻炼是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从此“人民”成为他心目中分量最重的两个字。总书记青年时期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青年与人民密切相连,只有依靠人民才能成就自己的青春梦想。新时代青年要有所作为,就必须投身为人民谋幸福的伟大奋斗,“既要专攻博览,又要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学会担当社会责任。”[4]
习近平总书记不仅从传统文化层面明确了青年的责任担当,而且从时代发展的高度对青年寄予了厚望。时代是个人施展才华必不可少的背景和舞台,青年的命运总是随时代洪流跌宕起伏。“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4]回顾历史上一些关键的转折关头,青年总是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救亡图存的抗战时期,广大青年怀抱救国理想投身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活动,使新中国从战争的废墟中站了起来;在社会主义初步探索阶段,广大青年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时代召唤下响应党的号召,战天斗地、艰苦创业,取得了社会主义初步建设的巨大成就;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广大青年同样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要求下开拓进取、锐意创新,实现了中国由“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可见,时代潮流是浩浩荡荡不可逆行的,青年只有站在历史大潮之尖,认清时代方向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才能挑起时代大任,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和理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1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当代青年提出了新的召唤,“广大青年要深刻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光荣历史和伟大历程,坚定不移跟着中国共产党走,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19]这段话包含着对当代青年树立时代责任意识的两方面内涵:
一是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正确认识历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党的历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历史。通过学习历史深刻体会党带领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所取得的历史功绩和历史经验,加深对“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这一科学论断的认识理解。“时代”不是一个静止的时间概念,而是流动的历史概念,在时代的河流里,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内在联系不容斩断。历史虚无主义却“否定中华文明的历史乃至中国文明的起源”,“否定革命”,“否定五四运动”,“否定社会主义改造”,“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并且“美化和歌颂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通过否定、丑化历史达到否定现实的目的,借以摧毁我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历史依据,否定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和发展道路。”[20]说到底,历史虚无主义是有目的地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虚无化,从而消解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道路的历史依据,取消党的领导地位。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警惕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坚决抵制、反对党史问题上存在的错误观点和错误倾向。当代青年普遍成长于改革开放的年代,对革命战争时期和社会主义初步探索时期的成就与挫折、经验与教训缺乏直接体验,对历史的理解容易产生断裂走入歧途。因此,新时代青年尤其需要深入学习历史唯物主义,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侵袭。
二是正确把握未来,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展望未来,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青春责任。广大青年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10]青年要能够站在时代浪潮的潮头浪尖,必须对时代发展趋势有清醒的认识,树立符合历史发展方向的理想信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主题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进而推动中国梦一步步由梦想变为现实。这一历史进程需要无数青年前赴后继接续奋斗,“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21]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广大青年将自已的人生理想与中国梦的民族理想、将个人的成长与国家的进步结合起来,坚定与时代发展“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勇于担当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励志勤学、刻苦磨练,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健康成长进步”[22]。
在儒家关于君子人格的进阶序列中,“平天下”处于最高一级,但在传统社会“平天下”大多是一种理想和志向,多停留于想象层面而未能进入现实世界,而且在封建伦理话语体系中,这种表达方式有一种明显的道德优越感和征服欲。在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日益加深的背景下,“平天下”理应被理解为青年应当承担的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与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的国际责任。马克思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于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23]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通过多种形式、多次寄语青年,勉励青年开阔国际视野具有大国担当,承担起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交流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责任。
青年需要承担维护世界和平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责任。千百年来,战争的威胁始终是笼罩在世界人民头上的阴云。时至今日,世界上仍有部分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在战火纷飞中艰难求生。2014 年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呼吁:“我们必须作出努力,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全世界的孩子们都在和平的阳光下幸福成长。”[24]他在多个国际场合寄望青年为世界和平和可持续发展尽自己的力量。“全球青年有理想、有担当,人类就有希望,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25]各国青年应在文明、平等、包容、理解的交流中消除偏见隔阂,在世界范围内播撒和平和希望,自觉担当起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历史责任。
青年需要承担促进国际交流的责任。“国之交在于民相亲”,青年兴趣广泛,善于学习,乐于通过交流增长见识,是“民相亲”、“国之交”的主力军。国家关系的健康维系和持续发展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努力,加强青年群体间的良好交流是实现国际关系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多次出访时都勉励全球青年加强交流、共同担当,号召青年积极投身国际合作,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促进中外友好发展,为人类社会进步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他说:“青年是人民友谊的生力军。青年人情趣相近、意气相投,最谈得来,最容易结下纯真的友谊。”[26]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世界为青年成才提供了国际化的舞台和发展机遇,青年需要具有主动参与的意识,自觉架起国家对外开放战略与国外青年联系的桥梁。
青年还需要承担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责任。当今世界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相互依赖和协作程度达到了人类历史上的最高程度,彼此之间的命运紧密相连,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美好的目标,也是一个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跑才能实现的目标。”[27]命运共同体思想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高度的国际视野,而青年的命运总是与世界和人类的命运息息相关,“各国青年应该通过教育树立世界眼光、增强合作意识,共同开创人类社会美好未来。”[28]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临更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必将迎来发展的新机遇,也必将经受更严峻的挑战,而把握机遇、应对挑战的主体必然是新时代的青年群体。青年责任意识的培育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命运,也关系青年自身的发展道路。对社会而言,培养青年的责任意识意味着赢得希望和未来;对个体而言,明确自身的责任担当是青年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从时代、民族、社会和国际发展的全局视域出发,提出新时代青年应当恪己修身、友爱他人、肩负家国、顺应时代、放眼世界,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敢于担当历史重任。这些论述揭示了青年成长的基本规律,为青年发展指明了方向,体现了党中央对青年成长进步的新要求和新期待,为新时代开展青年责任意识教育提供了重要的路向参考和思想资源。
注释:
①参见:学习路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大型网络数据库[EB/OL].http://cpc.people.com.cn/xuexi/GB/387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