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科普有助于我们把公众变成真正的伙伴,共同顺应时代变化,携手创造更美好的出行环境。
几句闲言絮语,随风遍满东南;
不算文思所及,见笑各位看官。
数卷明窗小字,眼花只有斓斑;
一盏香消茶冷,半生身老心闲。
高速恢复收费以来,不少车主表示“涨价”了,而且“涨幅不小”。简单看一下相关新闻标题:《高速恢复收费后出现报复性收费》《同一路段高速通行费大涨72%》……山东、江苏等地不少车主还在网上晒出收费单据,佐证“涨价”的事实。有网友认为:“疫情防控期间免费损失太大,要通过涨价把免掉的钱收回来”“报复性消费还没出现,报复性收费就来了”。
首先可以肯定,上述言论不实。然而,对这些言论行业必须高度重视。说它不实,是因为通行费变化源于撤站工作带来的一系列变化,和恢复收费并无关联。高度重视,是因为“同一车型同一路线交费金额出现较大差异”等情况客观上是存在的,行业有责任阐明原因,给出官方解释。
撤站是一项系统工程,时间紧、任务重且波及范围广,是公路交通行业一场声势浩大的变革,给高速领域行业生态带来无数大大小小的变化,传导到公众端,主要体现为出行方式和出行习惯的一系列变化,通行费变化仅是其中之一,只不过它恰好是公众最为敏感的部分。变化是客观的,也是必然的,公路人在自身积极适应这场变革的同时,还需努力引导和帮助公众去认识、理解并接受这些变化。
此前,笔者在《回应公众关切要又快又准》一文中阐述了及时、准确进行信息公开发布的必要性。事实上,交通运输部在今年召开的每场新闻发布会上,都用较大篇幅对撤站以来的路网运行情况尤其是公众关切的一系列问题作出较为详尽的回应——这非常好,在此基础上,我认为,常态化的行业知识科普可以跟上来“打助攻”。毕竟发布会不可能天天开,社会公众在公路行业知识上欠下的“专业课”,也不可能通过一两场发布会补齐。但是,行业科普却可以常常搞,我们的目标当然不是把所有人培养成“公路通”,但至少要帮助他们把与自身生活息息相关的那部分知识弄清楚。
以此次撤站通行费变化为例,主要涉及撤站后客货车收费标准、费额取整规则和计费方式的变化,其中客车有客车的标准,货车有货车的标准,ETC还要单独打九五折,再加上实际行驶路径、计费精度提高、“四舍五不入”等“知识点”,别说社会公众很难搞懂,即使行内人士,乍一看也要算上老半天。这种情况下,行业科普不多搞怎么行?
令人欣慰的是,上至交通运输部,下到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行动是迅速的,应对是得体的,效果是明显的。例如面对山东车主晒出的收费单据,山东省交通运输厅立即核实,并迅速通过官方微博正面回应,说明了收费出现差异的原因,甚至以“列算式”的方式复盘了整个通行费计算过程,有理有据,一清二楚。与此同时,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爆款”行业科普文章被发布转载,如《北京调整高速联网收费ETC计费规则》《ETC不能用?通行费增加?咨询渠道不畅?重庆ETC解答六大热点问题》……如今,各地公路部门正积极行动起来,通过各类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网站等平台,借助短视频、图解、案例分析等鲜活的方式,向公众阐释撤站带来的各种变化。
当然,即使这样的行业科普,也未必能在短期内让所有社会公众把撤站知识弄得一清二楚。但科普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我们能做的,首先是不厌其烦,把知情权和获取行业知识的条件一并提供给公众。只要我们的行业科普频次更密集、信息更丰富、形式更生动,公众想一探究竟的时候,搜得到、看得进、读得懂,误解就会少一些,理解就会多一点。
人民交通为人民。行业科普有助于我们把公众变成真正的伙伴,共同顺应时代变化,携手创造更美好的出行环境。
最近,有一个热词叫“永不下课的课堂”,引导公众“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愿公路行业科普花开满途,永不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