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远
(湖南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党史国史的相关内容做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论述,这些论述观点鲜明、阐释精准、发人深省,凝聚了习近平对党史国史研读教育的最新思考。准确把握习近平关于党史国史重要论述的历史必然性和必要性,科学领会其思想内涵,把握其在方法论上的指导意义,这对于将亿万群众的积极性调动到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途上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是树立正确历史观,进一步推进党史国史深入研究的客观需要
正确历史观的树立指的是科学的党史国史学习研读观念的形成,这种带有中国特色的史观是中国国情演变与唯物史观相结合的理论产物,是党史国史学习深入的思想前提。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探求党史国史发展脉络提供了唯物主义的科学角度,为把握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道路的内在演进规律提供理论支持。党史国史观的业成是中国特色的国情与唯物主义的一般原理相契合的理论上的突出表现,是党的发展历程的理论总结。因此,只有将唯物史观基本方法、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熟练运用到党史国史的理论学习和理论实践中,正确的党史国史观才会形成于人们的思维场域之中,深入研究党史国史才成为可能。因此,我们“在工作中必须始终高扬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光辉旗帜”[1]。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唯物史观在如今社会的某些局部环境中其主导地位还没有得到真正认同,其导引价值还未曾得到应有的发挥,甚至还存在某种程度上被主观边缘化的状况,这已经成为党史国史研究中的一个必须加以纠正扭转的局面。少部分马克思主义理论思维和理论素养尚未巩固的群众对唯物史观既缺乏深刻的理论层面的学习领会,又不曾有与之对应的实践感悟,进而产生唯物史观已经过时老旧的错误观念。面对错综复杂且又时刻处于变化状态的党情及国情,若无唯物史观理论的正确指引,科学优质的实践方法和学习理念就很难应用于党史国史研究的进程之中。
习近平关于党史国史的重要论述,全方位地涉及到党史国史的现实作用、历史性质和理论意义;党史国史研究的科学方法、切入方式和研究手段,内容上全面而系统,思想上多样而深刻;其关于党史国史论述内容是战略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和历史思维相统一、相契合的典型显现。这些论述内容对正确历史观和科学研究观的进一步确立;对认真学习党史国史,深入研习党史国史,合理运用党史国史,科学宣传党史国史;对广大党史国史工作者从更加长远、更加宽广的视角去深化对党史国史的研究有着极为重大的历史意义和实践意义。
2.是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现实需要
党的十八大揭开了以更大魄力和更大决心狠抓党的建设的政治帷幕,就党内目前存在的一些较难化解的突出问题,充分汲取党建历史上的营养,制定了规范、改进、提高全党上下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体现了围绕主题抓落实、围绕抓手找方法的新思想”[2]。党史国史与党的建设在时间上前后相序,在内容上相互交融,任何时期的党的建设理论都是该一时期党建实践的总结和结晶,也必然成为党史国史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党史国史进行深入的解剖,研究其在社会嬗变过程中演进的独特路径,准确科学地领会党史国史蓬勃发展的内在规律,深入探究、理顺党建开展的历史脉络、实践进程及演变方向,从党史国史的具体内涵中科学细致地梳理出党的建设历程中具有历史借鉴意义的有益经验和成功举措,对新时期深入推进党的建设迈向新的伟大征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党的建设面临着来自党内党外、国内国际的诸多挑战和难题,在通向复兴之路的过程中各种突发和难以预料的阻力和艰难对党的执政领导水平带来了切实的重大考验。在这种大环境下,广大党员干部只有认真踏实地学习党史国史,将沉淀在党的历史中的经验教训予以进一步总结,树立起理性正确的政治工作态度,掌握科学有效的政治工作方法,保持清晰良好的政治辨识力,才能坚守住党的政治原则和政治底线,才能更加游刃有余地应对和化解新时代党的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复杂状况,经受和通过“四种考验”的多方位挑战,沉着应对和克服发展中的“四种危险”,才能更主动自觉地用科学先进的理论指导党的建设。
3.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需要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核心价值观的构成是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及民族的深层次精神面貌共同熔铸而成,带有一个民族和国家最鲜明、最根本、最突出的文化价值特征,是推动社会良序发展的“精气神”。“党史国史是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推向前进的必修课”[3],是近当代中国历史的主流色调,也是熔炼红色精神的“炼钢厂”。在党史国史的学习过程中,广大党员群众能汲取理想信念之“钙”,坚强自身对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仰。党史国史的内容中处处都有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叹为观止的革命遗址、浴血浇筑的革命丰碑,这些事迹都充斥着革命先烈崇高的价值追求和目标理想,这是党的事业之所以兴旺发达的精神基因。党史国史归根到底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休戚与共、血肉相连的发展史、奋斗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将追求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等政治理念、政治目标付诸实现的历史。党史国史中凝结着价值的选择,从“五四”始,怀揣着早期共产主义理想的先进青年就为争取国家的独立和富强而四处奔走;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更是为了争取民族解放和人民的自由平等进行了前赴后继的艰难探索,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天然的红色素材和理论来源,也是最能触动广大群众内心最深层次情感的历史表达。我们在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时必须予党史国史以足够的重视,充分发掘党史国史内容中的时代价值和精神蕴含,从而进一步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理论上的深化和实践中的升华。
1.必须准确把握好党史国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
对于党史国史的学习和研究,习近平在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牢牢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4]分成两层来看待,主题和主线意指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而艰苦奋斗的历史;主流和本质实质上指的是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断经受和克服各种风险阻碍,摸索、探求适合中国实际国情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经验的历史。主题与主线及主流和本质的提出是对而今社会上存在的以抹杀党的勋绩进而达到否定党的执政合法性、否定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否定社会主义在中国存在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言论语调的坚决回击,同时,也为广大党员干部从思维认知层面深刻认识和科学评价党的光荣历程和丰功伟绩,更为自觉主动地继承和弘扬党的优良历史传统、更为坚定地实现及促成党和亿万民众的伟大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位。
关于党史国史的任何研究探讨都不能刻意回避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中对民族解放事业所作的突出贡献及为完成两大历史任务所做的路径选择,这些路径选择中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偏指其中任何一个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都不能更为清晰准确地解读党的突出贡献,更无法全面彻底地审视党史国史主题和主线的精髓内涵;同时,如果刻意忽视党对国家命运的艰难探索,也同样意味着难以真正把握党史国史主流和本质的核心指要。只有对党史国史的主题与主线和主流与本质有更为深入的领悟和更为全面透彻的认识,才能更加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才能增强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信心。党所以能创造这些光辉成就离不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这一思想路线给予了党的行为以极大的灵活性,使党拥有了摆脱早先陈规桎梏的理论武器,让党能根据党情、国情、世情的变化发展,不断地调整达成政治目标,实现政治承诺、完成政治任务的方式和手段,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这不仅保证了党对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的准确判断和为此所进行的不懈探索,而且有力地确保了党根据中国实情稳妥有效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一步厚植和巩固党在执政理念、服务群众、发展路径、目标达成等方面的政治优势。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和新中国七十年发展史来看,只有抓住了历史发展的主题与主线和主流与本质,党史国史的研究才能在方法论层面实现党性与人民性、真实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2.全面地、历史地和辩证地来看待和分析历史人物
习近平关于党史国史论述的一个重要的焦点问题在于历史人物上的评价。习近平眼中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是要将唯物主义的原理、方法论同我国历史实际紧密的联系、结合起来,摆脱个人主观情感上的好恶,历史地、全面地、辩证地看待和分析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从而得出合乎实际的真实人物评价。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充分考虑到其所处时代的唯一性和不可重复性,以其所依赖和所承受的社会具体条件为评价的历史依据。人类是人类社会历史的根本创造者,但历史的创造、诞生和流变并非依赖于人的主观判断和主观抉择,而是有其自身延展外化的客观逻辑。在对历史的认知上经典作家认为历史“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5]。也就是说,所有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参与历史事件所产生的历史影响都是带有历史特殊性的,对特定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运用历史的观点和方法而不应该用现今的逻辑作为论古的依据,任何对历史条件的逾越进而诞生的评价都必将走入歧途。只有对历史人物所处的历史时代背景做相当充分的考虑和观察,才可能对历史人物做出公平、科学的历史判断。模糊历史人物背后的社会历史条件,孤立而片面的评价历史人物,这是目前急需澄清的认识误区。正如习近平所认为的“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6]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迅速发展,虚拟社会中出现了一些以还原所谓历史真相为名,行历史人物颠覆性解析之实的声音,在对待诸如毛泽东中共领袖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出现的一些错误时,口诛笔伐,对建国初期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才处于起步阶段,实践经验和理论准备都尚未足备的情况却完全予以忽略;而对黄继光、杨根思、邱少云等革命英烈,却以违背生理常识为名企图抹杀他们的英雄行径,历史虚无主义者丝毫没有考虑到革命年代的解放军战士怀揣着崇高革命理想之后会迸发出怎样的革命信念去指引着他们去克服革命目标达成历程中的种种险境,这种将历史人物与历史条件脱钩的做法显然是有违科学分析原则的。对历史人物评价的深入就必须系统而全面地去探究分析该时期的社会历史条件,唯有如此才能细致入微地去解读历史人物,才能弄明白理清楚历史人物何以塑造如此的历史成就,何以出现那样的失误。因此,习近平提出历史人物要全面地、历史地和辩证地来看待和分析,实际上是为党史国史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
3.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上发生过的曲折和错误
党史国史研究要把握好历史发展的主题与主线和主流与本质,这不仅意味着对党在中国近代史上所作出的贡献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同,而且对历史中存过的错误和曲折也要做实事求是的批判和总结。中国这样的人口基数庞大、幅员辽阔、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发展中大国的现代化之路是注定充满了无比的延宕性、复杂性、艰巨性,因此,发展道路中出现些许曲折和徘徊也有其客观的必然性。更为科学的态度是正确认识和总结这些历史道路中来自反方面的深刻教训,敢于直面已经出现和发生过的各种错误和缺陷,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和实践上的升华,对导致过往错误的原因进行釜底抽薪式的查找和解决,最大程度地降低原有错误在未来重现的概率。
纵观党的发展史,不难看出党正是在不断地自我纠偏、自我革命中不断实现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新成就。针对改革开放前的这三十年的曲折探索,习近平指出:“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7]。这实际上也就指出来对待党的历史上的一些错误和曲折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首先,态度上要实事求是,历史是客观存在的,其发展既不能由人来进行主观上的任意选择,也不能无目的地随意改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其次,分清主流和支流,这就要求在分析错误、改正错误时,要紧紧围绕问题本身进行分析而不应该将问题归咎于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这些错误绝大多数是因为党执政初期经验的匮乏和道路选择上的必要尝试而导致的,其范围是局部的、其存在时间是短暂的、其相对数量是较少的,不能因为历史上的错误就对整个党史都定义为失败。最后,对于党的历史上出现过的失误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树立这样科学态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厘清错误出现的背景、发生过程和深层次根源,汲取个中教训,从而继续推动党和人民伟大追求的实现。正是因为党具有了这种敢于自我批评、自我纠正、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才使党得以成为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带领人民群众完成“两大历史任务”走向自强和复兴。
1.有利于夯实对党史国史的正确认识,抵御错误思潮和外来文化的冲击
当前,我国已处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利益格局进入深度调整阶段,各种转型时期的矛盾也逐步显现,再加上随着改革开放深度和广度向前的不断延伸,以历史虚无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等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和错误思潮强势涌入,这些特殊的国内外宏观环境都为一些妄图否定党的执政地位、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西化和瓦解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错误思潮提供了一定的生存空间,这对于而今现代化转型进程中的宏观发展环境的稳定是极为有害的。党史国史是一部党领导千百万人民群众结束中国近代以来的所受的屈辱压迫、追寻民族复兴而创造出的具有光辉成就的历史,其内在的凝聚着中国人民对党的科学领导和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而来的“中国道路”的心理认同和情感自信,是建构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和理论框架的历史基础。因此,正确对待党史国史,对有效抵制西方敌对势力瓦解图谋和应对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各种文化挑战可以发挥出“关键一招”的重要作用,同时这也会对国家治理的长治久安和社会主义发展的前途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这些重要论述为广大群众科学把握党史国史发展的内在意涵和历史外延,正确认识、明晰、熟知党史国史上的重大问题和关切,自觉判断、识别、抵制错误思潮的侵扰和渗透,筑牢理想信念的稳固堤坝,提供实践指引和理论基石。习近平在多个场合强调对目前出现的各类形式的错误思潮和错误舆论要旗帜鲜明地与之做坚决的斗争,其论述撕去了历史虚无主义者的理论包装,态度明确地表明了党史国史绝不容篡改,党的领袖和革命英烈是不容歪曲和丑化的,这也进一步要求在党史国史的研究解读中要紧扣历史的真相和本质,辩证分析历史实践、科学评价历史人物,“用信史真史涤荡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言论”[8]。这些思想为夯实群众对党史国史的正确认知,撇清历史的疑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增强四个自信,抵御外来错误思潮和外来文化的冲击提供了可遵循的思维路径。
2.有利于凝聚党史国史共识,坚定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理想信念
习近平在建党95周年纪念大会上指出,“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之上”[9]。研究习近平关于党史国史的论述有助于广大干部群众开拓和延展自身的理论眼界和历史思维,提高自身服务大众的思想认知和实践能力,从而不断提高自身实际的领导水平,也有助于增进广大群众对党的革命史、奋斗史的理解,从而激发起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添砖加瓦的理想信念党员干部通过党史国史的学习能重温缅怀老一辈革命英烈、英雄人物和先进模范所创造的优良传统、伟大成就、历史教训和成功经验,学习其在革命战争年代和和平建设年代的卓越的领导方式、领导才能和领导风范,使自身的党性修养和政治操守得到锻炼,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得到进一步强化,在践行党的宗旨和党的政策过程中始终保持高昂的为人民服务的政治热情。
此外,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宏观政治背景下,各级党员干部可以以党史国史上的反面教材为例,时刻保持警醒,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和党的政策,坚决抵制和拒绝各种形式的诱惑和腐败,进而得以从根本上使党愈加先进、愈加纯洁。习近平关于党史国史的论述对于号召广大群众强化对党史国史的主题、演化、蕴含的学习领会,引导群众认知、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方法和科学原理,培育和塑造新时代伟大征程的接力人和后继者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是一些青年人由于缺乏对党史国史内容上的基本掌握和经验上的透彻分析,对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必然性还尚未有足够的历史知识予以支撑,这也让青年群体成为各种有害文化、错误思潮争先辐射、渗透、蛊惑的重点对象。习近平关于党史国史问题的论述一则可以帮助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年群体更全面地了解党、更深刻地认识党、更真实地信任党,增强群众对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合理性的认同度,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党对各阶层群众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再则让群众更多维、更全面、更具体地了解到党在争取民族独立、自强和人民解放、富裕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苦卓绝、前赴后继的艰辛努力,增强广大青年群体的历史担当和历史责任感,从而自觉主动地加强对党史国史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