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宪锐
(吉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庄子作为继老子之后道家又一位重要的思想家,其为政思想是道家为政思想中的宝贵财富,是道家为政思想体系进化和发展的重要环节。对庄子为政思想的深入研究和挖掘不仅会推动道家为政思想的发展,还会使庄子为政思想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其核心思想是“道”。宇宙万物都是由“道”产生,把“道”置于高于人的地位,认为“道”是完满的,是先天地而生的绝对存在。庄子继承老子“道”的思想,又进一步强调“道”是“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1]20。
万物的运动变化完全依赖于自己所发生,庄子云:“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咸其自取,怒者其谁耶?”[2]12庄子用反问的语气——怒者其谁耶?万物不需要一个外在于自己的鼓动者的存在,将万物变化发展的原因归结为天地万物自身。
庄子从“道”和万物的关系出发,确定了万物本身就是自然,突出了天地万物自然的独立性。万物的运动变化就不需要“道”的参与,万物变化和发展的原因是万物自身,以此确立君主与民众的关系,认为百姓的生存与发展不依赖于君主的治理,百姓可以自己发展好自己,自己管理好自己,君主的作用是被否定的,君主只需要无为就好,君主的权力无需使用,否定了君主对民众“治”的必要性。
治国不需要按照君主的意愿来制定法度,进而让百姓遵守。君主以个人意志为依据制定的法度来治理百姓,这不过是“外治”的方法,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而解决根本问题的关键是“治内”,正己修身,而任百姓各尽其能,自然发展。否认外在的法律对百姓的制约,又反对内在的道德对百姓的约束。
庄子把“道”作为治理天下的基础,“道”的特征是对待万物以“无为”,一方面,“道”对万物是“无为”,另一方面,正是“道”的“无为”,才使达到万物的自由生长,达到了社会和谐稳定的效果。
1.因顺无为
“无为而治”的思想最早是由老子提出。老子云:“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3]80这说明为政者在做事时不需要带有自己主观目的去做事,只需顺其自然。老子接着说出实行无为所能达到的目的,老子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4]280这说明君主只要做到不妄为,并以身作则,那么百姓就会自己向好的方向转化。君主需要做的就是“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5]
“天无为以之清,地无为以之宁。故两无为相合,万物皆化。芒乎芴乎,而无从出乎!芴乎芒乎,而无有象乎!万物职职,皆从无为殖。故曰天:天地无为也;而无不为也。”[1]199-200庄子继承老子的思想认为上天因为“无为”所以才会清虚而明澈,大地之所谓浊重宁寂是因为大地的“无为”,而万物之所谓变化生长,就是因为天与地两个“无为”相互结合的原因。恍恍惚惚,不知道是从何处产生出来!惚惚恍恍,也没有一丝一毫的痕迹!万物众多,全部都是从无为中孕育而来。天和地自清自宁看似是无心去做任何事情,但却又无所不生无所不做。万物的生成变化是来自于天地的无为而相合。“夫帝王之德,以天地为宗,以道德为主,以无为为常。”[1]144庄子超越老子进一步说明天地和道德是君主为政的根据,无为而治是君主为政的原则。“君原于德而成于天。故曰,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矣。”[1]123“故古之王天下者,奚为哉?天地而已矣!”[1]149庄子认为,古代的君主不需要做什么,只需要效法天地就好。因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1]257庄子认为,天地的美是不需要用言语去宣扬的,一年四季的交替运行具有明显的规律也不需要再去讨论,万物的生成和变化也有其现成的规定不需要议论。君主只需要认识和感受天地间的美,去洞悉宇宙万物演化发展的规律道理即可。不论是“有大美而不言”“有明法而不议”还是“有成理而不说”,庄子所列举的这些都是天地“无为”的表现,而君主实行的无为正是对天地的观察和效法。
2.顺乎民性
为政应顺乎民性、不强民所难。庄子反对“人治”,他认为以往所谓“圣人”提倡的德治、法治和智治,归根结底都是人治,这种为政方式都是多余的、不必要的。“为政”要尊重民性、顺乎民性,不可干涉和破坏民众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让民众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自由自在地生活。
“彼民有常性,织而衣,耕而食。”[1]97民众有自己让自己生活好的本性,不需要君主的管理。圣人所提倡的仁义并非民众的本性,“仁义其非人情乎!彼仁人何其多忧也。”[1]91仁义难道是人的性命之情吗?如若果真如此,则仁人便不必忧心忡忡,现在仁人之多忧,正是仁义并非人之常然,故而需要竭力标举证据。提倡仁义的行为,不管出自什么目的,看似不一样,其实相同,都违背了民性。不外乎有的是为追求富贵而违逆了民的本性,有的是把仁义作为普遍的民性,鼓励人们去追求。庄子批判了统治者以仁义治国,认为用仁义礼乐来匡正天下百姓,就会伤害民性,认为君主虽然是在推行仁义,其实更接近于虚伪和作假,庄子在《徐无鬼》篇中指出,“虽为仁义,几且伪哉!”[1]291庄子还指出统治者虽然提倡仁义,并不能实行仁义,而是把仁义作为统治和窃国的工具。“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1]103偷了一个带钩的人要受惩罚处死,而盗窃一个国家的人却做了诸侯,诸侯之家有仁义之名,那不就是剽窃来的仁义吗?仁义道德是外在于民性的,所谓的圣人却大肆标举,其结果是乱民之性,“言孔丘勉励身心,担负仁义,强行于世,以教苍生,何异乎打击大鼓而求觅亡子,是以鼓声愈大而亡者愈离,仁义弥彰而去道弥远。”[3]334
3.爱护环境
为政不仅要顺民之性,而与自然环境打交道时,还要顺应自然之性。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所提供的物质资料,向自然索取生存发展的资料这是必然的,但在索取时,一定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本性,不可随意妄为。人和自然是平等的,没有优劣之分,人和自然一样具有其自身的价值,人既不是自然的主人,自然也不是人的主人,而是把自然看做是完满的,是不需要人以其主观意愿加以改造的,随意加以改造的后果就是得到自然无情的惩罚。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1]20天地与我是一同生长的,万物与我是一个本体而没有我与万物的差别。人和其他天地万物都是一样的,没有谁高贵,谁低贱之分。同样也不能以人的价值作为标准去衡量万物,“民湿寝则腰疾偏死,鳅然乎哉?木处则惴栗恂惧,猿猴然乎哉?”[1]22人生活在潮湿的地方就会导致腰痛乃至生病,泥鳅难道也是这样吗?人站在树木上就会担心掉下来而心惊恐惧,猿猴也是这样吗?宇宙万物都是按照各自的规律而生存,万物都有其自己存在的价值,人不能把自己的价值标准放大成为万物的标准,人类和万物是平等的关系。
“天地固有常矣,日月固有明矣,星辰固有列矣,禽兽固有群矣,树木固有立矣。”[1]150这表明天地本来就有其常道,日月本来就有其光明,星辰本来就有其排列次序,禽兽本来就有其群居之地,树木本来就有其生长的地方,是不需要人类加以改造的。如果人类试图按照自己错误的观念去改造自然环境,其结果必将是自食其果,破坏了自然的完满性,就会导致自然伤害人类。庄子把人与自然的关系,比喻成鱼和水的关系。“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1]165鱼最好的生存环境是水,如果鱼不满足于生活在水中,改变其生存环境,使其处于陆地,即便鱼与鱼之间相濡以沫,也无济于事,最终也无法逃脱死亡的结局。庄子将人比作鱼,将自然比作水,人类生存于自然之中,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也是最理想的生存环境,人类如果不满足于所生活的自然环境而任意改造,其结果和相濡以沫的鱼一样,必将厄运难逃。“圣人处物不伤物。不伤物者,物亦不能伤也。”[1]269只有不破坏自然,人类才不会被自然所伤。
庄子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不是对自己感性情绪的宣泄,而是冷静分析后得出的理性答案,正如王安石评价庄子是“以矫天下之弊而归之于正也”[4]724,庄子的批判不是为批判而批判,而是为回家的迷路人,指出一条新的回家之路。正因如此,每当社会出现问题时,人们都会纷纷回到庄子去寻找答案。庄子的为政思想在古代社会中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在今天的社会中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构建服务型政府
庄子认为,只有依据“道”,用“道”来管理国家、处理国家事物,为政者才可以为政天下,实现其政治理想,使人民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行政体制改革,十八届二中全会指出,转变政府职能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以及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其关键就是转变政府职能,把本应属于市场和社会发挥其作用的领域和环节还给市场和社会,让“看不见的手”来发挥作用,充当好市场经济的监护人或守夜人的角色。而对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无能为力的领域,但又迫切希望政府有所作为的地方应加大力度行事,如生产公共产品、建设公益性事业、提供公共性服务、维护和谐稳定的市场秩序、搞好宏观经济调控、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制定和维护公正公平的法律体系、创建并维护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等诸多方面,这些地方才是政府真正应该有所作为的领域,只有这样才会激发社会活力,让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充分而自由地发挥其创造精神,使企业、社会组织或个人都不会感觉到来自政府过大的压力和过多的干预,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秩序之内,有自由呼吸和自由活动的空间。
2.构建自由型政府
政府、社会民众面对的是纷繁复杂的审批程序,严重抑制市场活力、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十八大以来,经过政府的努力,减少行政审批事项1/3以上,这一系列改革,很大程度上为企业“松了绑”、为群众“解了绊”、为市场“腾了位”,也为廉政“强了身”,极大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政府真正成了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但也应清醒地看到,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改革才刚刚开始,只是万里长征的一小步,在改革过程中政府仍然干预过多,存在一些应该管理却没有管理好、管理住的问题,存在一些已出台的放权措施还没有完全落地的情况,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建立一支以人民为主体的服务性政府,不希望政府过多的干预民众和社会事务。庄子不是要消灭政府,更不是要取消政府,而是要减少政府在社会生活中的任意妄为,以便为百姓的自主活动留出更多的空间,换言之倡导百姓的“自为”和“自化”,突出百姓的自主性,为政者是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角色,但不是主要角色,真正的主角还应是广大人民群众,为政者应退居二线,让百姓成为积极有为的一方,为政者只是为民众提供平台,做好服务工作,为政者过多的干预只会限制百姓的自主性。庄子肯定广大人民群众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相信广大人民群众能自己管理好自己,政府的职能只是为百姓提供发展平台,帮助其发展。使广大人民群众自己发展自己,自己管理自己,让广大人民群众在自由宽松的社会环境中,自由自在地发挥好自己的能力,做到自己发展自己和自己管理自己。
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放在第一位,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在积极愉快的环境中生活、工作,只有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国家富强所带来的成果,那么人民对国家就会充满自豪感,这样的为政才算得上是成功的!
3.构建环境友好型政府
人类的发展,离不开对大自然的索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的索取越来越多,如今索取的速度远远超乎自然所能承受的限度,导致出现严重的生态问题,究其根源,是人类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盲目扩大了人类本身的作用,忽略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界。人类的关注点一旦都放在人类自己身上,就会缺少对周围人、社会及环境的考虑,如此自私的发展,虽然在一定情况下可以得到极大的进步,但这种不考虑其他因素盲目地自我发展的方法却不是长久之计。
人类在自然面前绝不是凌驾于自然之上,而只是自然界中与其他物种平等的一部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不破坏自然,并不是对自然无所取,否则,人类就失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当人们向自然索取时人们应该做到顺其自然。“所谓因顺自然,就是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不加以随意地改变,不破坏万物的本性。”[5]既要发展经济,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又要保护自然,不能因经济效益而破坏自然,更不能为追求自己的经济发展而破坏所在国家和地区的自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