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领导干部创新动力与提升机制

2020-01-19 06:20
关键词:创新能力领导干部

熊 项 斌

(中国社会科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2488)

领导干部身处关键岗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力量,其创新能力更是关系党的事业的长远发展。在实际工作中,开创新局面、解决新问题是领导干部创新能力的本质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各级领导干部“永远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敢于和善于分析回答现实生活中和群众思想上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21页。,进而推动各项工作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不断推进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地生根。有鉴于此,提升领导干部创新能力势在必行。

一、领导干部创新能力不足的表征分析

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习近平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59页。创新能力是指创新者提出新发现、新发明,在本职工作中科学追求自身工作的最高效率和最大效益的能力。对领导干部而言,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是促进改革、维护稳定、推动发展等各种能力的集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同时,特别重视领导干部创新能力问题。党的十九大鲜明提出要把增强改革创新本领作为全面增强执政本领的“八大本领”之一,这是中国共产党对领导干部创新能力重要性认识的又一次升华。当前,我国领导干部创新能力总体上能够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能够跟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但客观而言,一些领导干部的创新能力与党和政府的要求、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

(一)创新意识淡薄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抓创新就是抓未来,谋创新就是谋发展。创新意识淡薄,就是不愿创新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狠抓作风建设,重拳扫“四风”,内设“高压线”,外念“紧箍咒”,铁腕治贪腐。一些领导干部在看到“好处”不见、“灰色收入”取消之后,深感“为官不易”、“官不聊生”,创新意识明显淡化。同时,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持续加快推进,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更怕被改革闪了腰,工作没有干劲,缺乏创新意识,满足于发文件、听汇报、作指示,“为官不为”、敷衍了事等形式主义现象有所抬头。2019年9月,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明确提出,不能有效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出现重大偏差和失误,给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造成严重损失,产生恶劣影响等情形要严肃追究责任。我们认为,《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彰显了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强力整治官场“不作为”的决心和信心,同时也对提高领导干部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目标和要求。

(二)创新勇气不足的问题

邓小平同志指出:“干革命、搞建设,都要有一批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闯将。”(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43页。创新勇气不足,就是不敢创新的问题,缺乏担当精神。领导干部是人民群众的领路人,职责和使命决定了领导干部应该是敢于试水、敢于承担风险的群体。善于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当机立断,敢于拍板,形成决策,并能够抓好落实,取得成效,这都是领导干部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优柔寡断,争论不休,势必贻误时机,影响党的事业发展。领导干部要把创新作为第一担当,要有“敢创新”的勇气。现实工作中,少数领导干部确实存在着创新勇气不足的问题,怕得罪人,怕有风险,怕承担责任,不去推进工作。领导干部如果怕触碰利益,前怕狼后怕虎,胆小怕事不敢为,只求稳不求进,持观望态度,明哲保身,一门心思研究规避风险,该办的事不办,该做的事不做,没有“血战到底”的气魄,拿不出“拼命三郎”的勇气,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难题将很难有所突破,阻碍社会进步的深层问题就无法破解。

(三)创新韧劲不够的问题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全面深化改革必然有艰难险阻,甚至“凶险”重重。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对改革保持足够耐心和强大定力,对创新保持韧劲。在工作中仅做表面文章,“遇见难题绕着走,碰到矛盾就溜边”,只想做“太平官”、“潇洒官”,都是创新韧劲不足的表现。领导干部的创新能力归结为一条,就是“要以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的政治责任感,善于把中央的要求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4)习近平:《之江新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40页。。作为党执政的骨干力量,领导干部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带路人,应该积极适应新时代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新要求,善于创新作为,以创新能力提升带动领导力和组织力的提升。

(四)创新动机不纯的问题

创新动机既是思想观念、能力素质问题,更是精神境界问题。领导干部肩负着重要职责,应该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创造性地完成党和人民交付的工作。只有创新,才能够不断打开新局面。相比于广大普通群众,领导干部是否愿意创新,是否有能力创新都不仅仅是自身能力提升的问题,而是关系一个地方、单位和部门工作能否有效开展的问题,也是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事。领导干部只有牢固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端正创新动机,才能激发创新意识。一个“油壶倒了也不扶”、得过且过混日子的领导干部,必然是对工作无所用心的领导干部,更难有创新动机和能力。一个喜欢“搞政绩”、“混位置”,喜欢“摆拍”、“作秀”,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的领导干部,在工作中也是很难有真正的创新作为。这些领导干部的“创新”,其实质是“伪创新”,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现实表现,与新时代我们对领导干部创新能力的要求背道而驰。

二、领导干部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一)“不想创新”的动力问题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带领亿万人民群众有效应对各种难以预料的风险和挑战,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此情况下,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克服消极懈怠、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为,破解全面深化改革中的“急”“难”“险”“重”问题。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更加重视创新能力,增强创新动力。现实工作中,领导干部不想创新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事业观、政绩观不正确。一些领导干部事业观、政绩观不端正,只唯上不唯实,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只重显绩不重潜绩,只顾门面不顾全面;二是“懒人心态”作祟,缺乏创新的主观能动性。一些领导干部存在着懒人心态,既不想进步,也不想被提拔,对生活安于现状,对工作疲于应付;三是对人民群众“情感麻木”。一些领导干部对基层需求无动于衷,对群众疾苦麻木不仁,根本不去思考怎样把事情办好,根本不想创新,“在岗却不在状态,在位却不在谋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既虚度自己年华,又贻误党和人民事业。

(二)“不敢创新”的担当问题

“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人民日报》,2017年10月19日。,“正确的政治路线形成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6)毛泽东:《毛泽东文选》,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526页。,“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我们做工作要顺应变化,应时而变,应势而变,不断开拓创新”(7)习近平:《之江新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35页。。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党情国情世情的深刻变化,对领导干部的能力素养提出了诸多新要求。提高领导干部创新能力这一实践命题在新时代显得尤为紧迫。领导干部不敢创新,实际上就是不敢担当,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一些领导干部求稳怕乱,满足于守摊子、过“小日子”,自我感觉良好,遇事“难”字当头,遇难“退”字当先,碰到矛盾和问题讲困难多,想办法少,落实上级部署敷衍塞责,懒散消极,虚于应付,更谈不上主动迎接挑战;二是自私自利,患得患失。一些领导干部缺乏创新勇气和担当精神,过于注重个人得失,斤斤计较。这些不敢创新的不敢担当表现,实际上是一种“软腐败”,与新时代领导干部角色使命相背离,与党和人民的期望不合拍,对个人成长进步也是有百害而无一益。

(三)“不能创新”的能力问题

不断提升创新能力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也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就是不断开拓创新的发展史。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开拓创新的光辉典范,带领我们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刻认识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对中国共产党而言,克服“四大危险”,尤其是应对“能力不足”的危险,迫切需要广大领导干部必须不断提高创新能力。领导干部“不能创新”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理论功底不扎实。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是领导干部创新能力的核心要义,一些领导干部没有主动深入学习党的理论的意识,满足于浅尝辄止、一知半解,不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二是习惯于“吃老本”,自以为是。一些领导干部只相信经验,凭经验办事,在学风上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不注重学习研究新形势、新事物,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不知所措;三是缺乏实干精神。一些干部“嘴上功夫好,脚上功夫差”,加之长期不学习“充电”,开展工作不得要领,对待工作既没有“想创新”的热情和“敢创新”的气魄,更没有“能创新”的实干本领,在工作中势必陷入“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能用,软办法不顶用”的窘境。

三、提升领导干部创新能力的提升机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着力解决好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物质、精神、生态、环境、安全等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尤其是对领导干部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提高领导干部创新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增强教育培训实效性、提高调查研究能力、健全创新能力考核、探索容错纠错机制、落实问责机制等诸多方面入手,不断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一)增强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实效性

“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关键在党,就是要确保党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关键在人,就是要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8)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411页。。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而教育培训是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增强教育培训实效性是提升领导干部创新能力的必然要求,也是领导干部适应时代发展、促进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领导干部的创新能力与自身的宽广知识视野、敏锐洞察力和科学决策能力密不可分。毋庸置疑,领导干部要想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就必须努力提高自身创新能力,这是领导干部履职尽责的内在要求。其一,要通过培训教育增强创新意识,解决思想认识层面的问题。组织、人事部门要坚持教育为主的原则,通过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重在解决领导干部精神状态的问题,解决其创新意识不强、信心不足的问题。这也是领导干部创新能力提升的“总开关”。要通过加强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重点解决其精神缺“钙”、思想缺“血”、“创”劲不足、干劲不实等精神状态问题,以提高党性观念、责任意识、担当精神为抓手,提高领导干部创新意识。其二,要通过培训教育提高创新本领,解决知识层面的问题。组织、人事部门在开展教育培训时,要能够对症下药,针对领导干部的知识空白、经验盲区、能力弱项,开展精准培训。为适应网络社会化的时代特点,要特别加强对领导干部云计算、大数据等基础理论的教育培训,增强干部队伍适应网络时代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能力。其三,通过教育培训增强规律意识,引导领导干部积极认识规律、主动把握和运用规律。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深藏于现象背后并决定和支配事物发展的趋向。人类应该尊重规律、运用规律,而不能无视规律、违背规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规律问题达数十次,从宏观到微观,从社会科学到自然科学,涉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领域,标志着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三大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也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实事求是,重视规律、运用规律的政治自觉。领导干部的工作实践创新是否能够经受住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关键要看创新是否是以符合客观规律为前提,是否是建立在对客观实际“必然性”把握基础上。

(二)不断提高领导干部调查研究能力

“越是伟大的事业,往往越是充满艰难险阻,越是需要开拓创新”(9)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8—9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新时代,我们党要实现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迫切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开拓创新的能力,真正克服自身能力不足带来的“本领恐慌”。创新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创新能力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的过程是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如何创造性地落实好中央精神,是事业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要通过深入调查研究,不断提高开拓创新能力。一是要强化问题导向,在调查研究中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问题是一个时代的声音。马克思曾经深刻指出,问题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社会总是不断向前发展,新情况、新问题总是层出不穷。老问题解决了,新问题又出现了。领导干部要强化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特别是要多下基层调查研究,尽量掌握第一手情况,才能不断发现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十九大闭幕后不久,习近平同志强调,调查研究要“四个紧扣”,做到“五个围绕”。“四个紧扣”、“五个围绕”既体现了我们党对调查研究工作重要性的深刻认识,也体现了我们党正视问题、解决问题的高度自觉。二是要坚持实事求是,在调查研究中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领导干部的工作创新离不开解放思想,而解放思想是以实事求是为前提的。解放思想不是主观臆想,更不是胡思乱想、痴心妄想,必须调查研究。调查研究的过程是了解情况、科学决策的过程。落实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举措,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和难题,刻舟求剑、闭门造车、异想天开都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每到困难、困惑的时候,毛泽东同志首先想到的就是要向调查研究找答案。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搞的调查研究次数最多,调研报告内容最详尽。在社会主义建设遭受重大挫折时,毛泽东同志对调查研究问题更重视,搞调查研究的心情更急切。“我的经验历来是如此,凡是忧愁没有办法的时候,就去调查研究,一经调查研究,办法就出来了,问题就解决了”(10)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八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61页。。因为,开展调查研究的目的是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领导干部要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把零散的认识系统化,把粗浅的认识深刻化,在广泛听取意见、反复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实效性。三是要坚持落“实”见效,在调查研究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的调查研究有利于科学决策。但是,科学的决策是否被有效贯彻执行,存在的问题是否能够真正解决,还要有落“实”见效的跟进措施。现实工作中,一些领导干部提起要求来“口号响当当”,该批示就批示,该开会就开会,但其实并没有真正去督查检查。一些地方贯彻落实力度不够、贯彻落实举措不力的问题还时有发生,一些部门在贯彻落实中央制定的政策方针过程中也出现过不同程度弱化、扭曲、走样等现象。以陕西秦岭违建别墅事件为例,在事件处理过程中,从省到市只注重了作批示、报材料,而实际抓落实不到位。陕西省和西安市对秦岭违建别墅事件始终不查实情、不出实招、不办实事、不求实效,没有把工作做扎实、没有把措施落到底。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没有落实,就谈不上创新。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领导干部要全面增强“八个本领”,而“八个本领”之一就是狠抓落实的本领。尤其是要注重创造性贯彻落实。创造性落实就是在落实工作中不能照搬照抄,要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和本地、本部门实际工作结合起来,要在这种结合中出思路、出特色、出成效。“创造性贯彻落实”是新时代党中央对领导干部提出的新要求。领导干部要在抓落实的过程中,加强学习和调查研究,创造性贯彻落实党中央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

(三)健全领导干部创新能力考核机制

新时代为领导干部施展才能、发挥作用创造了更大舞台、提出了更高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工作千头万绪又千差万别,对领导干部提出了新考验、新挑战。“党要增强改革创新本领,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推动工作”(1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人民日报》,2017年10月19日。。在没有现成经验可循的情况下,领导干部只有向开拓创新要思路、要办法,要严格按照中央要求又要紧密结合实际,吃透中央精神又不能照搬照抄,把党和人民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这就要求要不断健全领导干部创新能力考核机制,提高干部考核科学化水平,真正用好考核“指挥棒”,才能发挥好导向、鞭策和激励作用,提高领导干部创新创业的精气神。一是要在评价体系中增加对领导干部创新能力的评价内容。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有利于提高干部考核评价的准确度及科学性,有效防止考察失真、评价失准、用人失误。组织、人事部门要完善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把创新能力作为必“考”项目,适当增加其权重。要把领导干部是否具有创新精神、能否创造性地解决工作难题,与领导干部是否称职挂钩。二是要在考核结果运用中加强对领导干部创新业绩的顶层设计。激励机制有利于对被管理者的行为进行正面强化,进而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管理学研究发现,按时计酬的分配制度仅能让员工发挥20%至30%的能力,而在充分激励的制度环境下,员工将发挥出80%至90%的能力。领导干部是多重身份的统一体,领导干部既是管理者也是被管理者。对领导干部的管理,尤其是其创新能力评价管理,也要通过完善激励机制,不断增强内生动力,进而有效激发创新动机,持续激发领导干部创造积极性。

在选拔机制上,要将对领导干部创新能力的考核结果作为干部评先评优、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完善干部选拔机制,这是增强领导干部创新动力的重要手段。要将“善于创新”的选拔标准贯穿于选人用人全过程,让善于创新的干部有职级晋升通道,调动领导干部的创新积极性。对创新能力强、业绩突出的干部大胆使用,委以重任;对畏首畏尾、放不开手脚,工作进展不大的及时提醒,甚至从领导岗位上调离,真正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组织部门要大力破除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的旧观念,着重在领导创新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等方面做文章,真正把创新型干部选出来、用起来,让为官不为、坐享其成、不愿创新的干部不仅做不了“官”,更不会被提拔。对于那些满足于空喊口号,甚至在工作中弄虚作假、追求形象工程的领导干部,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手软。

(四)探索领导干部容错纠错机制

领导干部的创新能力强不强,绝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而是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事情。当下,改革开放到了攻坚期,所谓攻坚期,说到底是社会利益深度调整期,是领导干部出错的高压期。这就必须创新领导干部管理工作,尤其要更加重视领导干部容错纠错机制建设,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在全党、全国营造领导干部想干事、谋改革、促发展的浓郁氛围。要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12)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人民日报》,2018年5月21日。,“营造尊重特点、鼓励创新、信任理解、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13)习近平:《之江心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1页。。一方面,要鼓励成功、减少失误、纠正失误,尽可能把改革的风险和代价降到最低程度;另一方面,要注意保护领导干部改革创新热情,宽容干部在工作中特别是改革创新中的失误、错误,旗帜鲜明为敢于创新的领导干部撑腰鼓劲。

近年来,我们党高度关注领导干部容错纠错机制建设,重在鼓励创新,表扬先进,允许试错,宽容失败。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就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提出了明确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指出:“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1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人民日报》,2017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干部在改革创新中的失误错误。从领导干部个体而言,对待权力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谨慎用权,才能少走弯路,不走错路。创新工作不能凭一时的冲动和热情,不是一味地蛮干、乱干、急攻冒进,更不是借创新之名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树政绩工程和脱离实际地标新立异。从组织层面上而言,就是要推崇探索,宽容失败,让一切有利于事业发展的创新愿望得到尊重、创新活动得到鼓励、创新才能得到发挥、创新成果得到肯定。一是明确原则,鼓励担当。容错纠错要以支持实干、创新为原则,贯彻“改革允许失败,但不允许观望”的精神,把容错纠错机制作为深入推进改革工作、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激情的重要举措。尤其是要在组织上、机制上,保护作风正派、锐意进取的领导干部,坚决封杀“多做多错、不做不错”的歪风邪气。二是科学评价,公开透明。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结合,引入科学评价手段,量化评价指标,引入民主评议方式,从多个维度听取意见。要通过制定简单易行、公平公正的容错纠错程序,评价过程和结果要在一定范围内公开,让基层干部、群众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要通过明确创新容错的条件、程序和运用,严格区分探索性失误与利己性错误、工作失误与违纪违法,对经过思考,敢于尝试、敢于在工作中创新的领导干部,要宽容其工作失误,要给其探索、失败和走弯路的空间,不求全责备,减少其后顾之忧,保护其创新积极性。三是要营造氛围、鼓励先进。要通过探索领导干部容错纠错机制,加快培育创新文化,营造创新氛围,优化创新环境。各级党委要对创新能力强的领导干部多一些关心爱护,多一些鼓励激励,最大程度的激发领导干部的创新激情。而且,纪检监察等相关部门也要为创新者担当,为创新者撑腰,使领导干部能够放下思想顾虑和包袱,逐渐把创新工作当成一种价值追求、工作习惯和性格养成,进而推动全党创新创造蔚然成风。

(五)严格落实领导干部问责机制

从主观上来讲,创新要求领导干部要善于集思广益,坚持民主集中制,在想问题、作决策时,一定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最后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创新离不开实事求是,不能脱离实际。离开实事求是,脱离客观实际,创新就是“伪创新”,必然招致失败。只有顺应社会趋势,符合社会需求,具有实用性、前瞻性的创新才能成功,才有价值,才有生命力。这就要求通过严格落实问责机制,给领导干部一点“压力”,增强工作创新的科学性、实用性。一是要对违反或变通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领导干部坚决问责。领导干部创新能力的核心要义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比如,落实中央制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就要求各级干部真正落实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保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更好地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制定好以后,能否得到正确地贯彻执行,关键在领导干部,这是衡量领导干部是否自觉维护党中央的权威,保障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保证。二是要对决策严重失误、工作失职的领导干部坚决问责。《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已经公布并实施,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对领导干部严管厚爱,就是要理直气壮地为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使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领导干部“不吃亏”、“有奔头”、“干劲足”,同时,要对决策严重失误、工作严重失职的领导干部实行严格问责,做到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一旦发现权力越位、错位、缺位,问责机制就相应启动。要通过建立责任倒逼机制,使之与问责制度整体衔接,切实提高问责追责的综合效果。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领导干部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2016重要领导变更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