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人才培育过程中有效塑造的对策研究

2020-01-19 07:59石琳江苏财会职业学院教务处
环球市场 2020年33期
关键词:工匠职业院校培育

石琳 江苏财会职业学院 教务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可以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美丽富强文明的现代化国家需要工匠精神人才支撑。职业院校是落实技术技能人才培育培养的前沿阵地,可以说在职业院校人才培育过程中探索研究如何充实和完善工匠精神塑造与培育具有较为深远的意义。

一、工匠精神内涵概念的再界定

界定内涵是有效塑造的前提与基础。当前学术界对于工匠精神内涵,并没有一个标准的定义。潘天波(2019)提出工匠精神是工匠在劳动过程中形成价值观综合体;肖坤(2019)认为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产品制作纯熟的技艺和精益求精的态度;张培培(2017)从伦理学的角度探寻了工匠精神的内涵,并指出其是指一种严苛精细、卓越品质、一丝不苟的工作原则和对职业充满向往和热爱的职业伦理。可以看出在从国家到企业都迫切呼唤工匠精神的背景下,学者们已对工匠精神的历史演化、内涵与维度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伴随着社会各界对工匠精神的广泛讨论,工匠精神的影响已经不限于生产制造领域,更延伸到服务等非物质生产领域。更进一步,随着内外部环境加速变迁,工匠精神又拥有了不同以往的现实特征。

本文从综述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工匠精神三层递进概念模型,即保质保量的工作规范精神层、精益求精的自我实现精神层和突破颠覆的引领创新精神层。

(一)保质保量的工作规范精神层

保质保量、工作规范是工匠精神形成和发展的基石保障。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崇高向往,现代社会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标准日益提高,追求产品或服务质量“零缺陷”,交付“零延迟”、售后“零投诉”,归根结底需要工作者敬业、专注、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职业素养。

(二)精益求精的自我实现精神层

精益求精、自我实现是工匠精神形成和发展的自觉保障。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区域社会经济高速发展阶段,还存在不少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忽视长远综合效益的现象,“劣币驱逐良币”无疑会对生产服务领域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带来不小的挑战。工匠精神主体不仅能够不为所动,而且能虔诚乐业的长期致力于行业发展,聚焦于岗位工作职责,练就精湛技艺和朴素归真胸怀,不图名利、精益求精,传承和发扬心无旁骛工作境界、至善至美的人生格局。

(三)突破颠覆的引领创新精神层

突破颠覆、引领创新是工匠精神形成和发展的动力保障。进入21世纪,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期。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量子信息为重要特点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推动全球产业向智能时代迈进,行业产业更替或跨越发展的速度日益加快。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以发现、发明、创新和创造为源动力的技术技能人才特征正是当前工匠精神概念内核中的最高体现(见图1)。

二、工匠精神有效塑造与职业院校人才职业素养培养的内在契合

1.价值导向契合。工匠精神培育的主旨,就是着重培养素质优良的技术技能人才。工匠精神有效塑造是通过循序渐进地将工作理念、职业操守、使命担当、和严苛的工作规范、组织纪律、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有机整合到工匠培养各阶段,系统地构建起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素养培养体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应注重新世纪人才需要具备的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观念,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突出以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教育教学理念。两种培养都是强调技术与技能、道德与责任相辅相成养成,相互契合。

2.培养内容契合。工匠精神有效塑造会重视技术、技艺、工序、步骤等的传授,同时也突出在日复一日工作中培养出的慎思笃行、知行合一的综合素养。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定位于基础理论和综合技能两个方面。全面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工作规程和综合技术技能人才综合素养。可见两者在培养的方向和内容等方面具有高度契合。

3.过程控制契合。对职业院校而言,在人才培养以及工匠精神塑造体系中,人才培养过程管控是保证培养目标不走样的必要手段。学校需要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全过程监控与管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对于工匠精神培育而言,是将复杂和严苛的技术、技艺标准和高尚的职业操守需要系统的设计和完备的体系控制。因此两者在管理过程的管控是异曲同工。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丰富第二课堂,持续改革推进三全育人、五育并举,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等举措,将为实现二者的相互统一提供坚实的过程控制。

三、职业院校培育培养工匠精神面临的问题

(一)社会风气与社会参与方面

良好的社会风气是工匠精神形成和发展的沃土。然而,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当前一些不良风气仍较为突出。一夜暴富、拈轻怕重、坐享其成的财富观,山寨文化、粗制滥造充斥的生产观,不能为滋养工匠精神提供生态保障。

工匠精神在职业院校有效塑造过程离不开企业的广泛参与。然而目前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意愿不够强烈不足,工匠精神培育体系缺少了企业沃土的支持。

(二)高职院校培养与塑造方面

高职院校具有培育工匠精神的条件和优势,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工匠精神培养上应积极参与其中。但是,在生均拨款等指挥棒下,当前一些高职院校盲目扩大专业招生规模,往往忽视了人才培养的整体水平。过分注重短平快的显性指标考核任务完成情况,在长期的、隐形的人才培养指标方面缺乏系统的谋划与布局。对工匠精神的理解机械化,未能将工匠精神充分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缺乏相应的评价标准。

高职院校教师在落实工匠精神培育培养上积极性不足。根据现行的职称评定等文件,教师往往更注重教学能力大赛的名次、学生考证通过率以及其他获奖情况、缺乏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另外,近年来高校教师大多是一毕业就站在讲台,缺乏生产实践的积累,也缺少对工匠的深入体验,进一步弱化了学生工匠精神的引导和培育。

(三)学生主体适应与学习方面

在日常学习与成长进步过程中,学生应该自觉将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反观实际,诸多高职院校同学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不足。由于学习意识薄弱,有些学生不能主动适应和理解工匠精神对其成长成才的深远意义,更加缺乏对工匠精神自我追求。

四、职业院校有效塑造工匠精神的“五融入”人才培养策略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当今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出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质发展格局、融入课程思政体系、融入三教改革行动、融入五育并举模式、融入三全育人始终,即“五融入”人才培养策略。

(一)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高质发展格局

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又称“职教二十条”)颁布以来,教育部、财政部随即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文件,将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落到了实处。“双高院校”“1+X证书教育”“学分银行”“产业学院”“专业群建设”“书证融通”“百万扩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等工作在职业教育领域风驰电掣般的展开。可以说职业教育已然从过去注重规模扩张悄然向高质发展迈进。

在此阶段,将工匠精神培育积极融入高质发展格局,强化顶层设计、顺势改革,通过系统部署与规划逐步实现工匠精神培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阶段、全过程、全体系,注重人才综合素质素养教育与评价。为此,教育主管部门应出台注重和加强工匠精神培育的指导性意见,以院校考核为指挥棒加强对各高校的在工匠精神培育方面的引导和支持;启动工匠精神培育试点工程,推广先进育人模式;各院校在学习贯彻、交流促进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实施原则、职责分工、建设任务、时间阶段,考核体系,这将极大的促进工匠精神有效落地与加速推广。

(二)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课程思政体系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近年来,职业院校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深化学校课程思政改革,促进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了一定的协同效应。可以说课程思政体系庞大、包罗万千,其中注重工匠精神有效塑造应为课程思政的一个重要内容,这符合立德树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造福社会的内在逻辑。

因此将工匠精神与课程思政体系协同建设,可以说是职业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体现。一是应进一步凸显思想政治理论课堡垒作用,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切实将工匠精神的内涵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人生观、价值观、核心价值观契合;二是要在专业教学中,借助大国工匠案例、工匠情怀、优良企业文化基因等思政主题元素有机地融入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增强职业院校学生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建成制造业强国的使命和担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增强学生培养工匠精神的自觉性。

(三)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三教改革行动

“三教”改革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其中教师改革是根本,教材改革是基础,教法改革是途径,因此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三教改革行动,将集中解决并回答工匠精神培育“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

一方面,师资队伍应要先受教育,引领先行。广大教师应进一步加强自我学习提高,进一步发扬无私奉献精神,摒弃浮躁,率先垂范,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并落实教师赴企业实践、挂职锻炼制度;设置专项资金,拓宽人才引进渠道、丰富人才引进方式,尤其是企业高精尖人才、大国工匠做兼职教师、客座教授,进一步充实职业院校师资队伍。

另一方面,教材改革应充分体现综合育人价值。把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元素编写入教材相关知识模块中,让学生在学习进步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到良好职业素养和职业习惯的熏陶,从而达成德艺双馨的根本宗旨。为此,教育主管部门应优化重点教材、精品教材评价体系,将工匠精神等职业素养和职业习惯在教材中的设计与呈现质量作为重要参考指标;教材编写应注重企业工匠的直接参与,注重贴近一线生产服务实践,探索工作式手册式教材,努力使同学通过教材能够身临其境感受到大国工匠对待工作的严谨与细致,逐渐培养起学生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思维意识。

最后,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推进工学结合教学。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探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合作机制,充分吸引优秀企业深入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包括且不限于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标、开发课程、评价考核等。真正把跟岗实习、顶岗实习落到实处,以真实的工作环境完善单一的课堂教学环境,以鲜活的工作任务完善冰冷的案例教学,以严苛的工作考核完善主观的学习评价。久而久之,新时代工匠精神也就融入了学生的血液。

(四)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五育并举模式

2020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就加强劳动教育以及体育、美育教育相关工作出台相关意见。可以说,将工匠精神培育积极融入五育并举全过程,将为培育塑造工匠精神开拓了又一崭新局面。

以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为契机,注重融入工匠精神的培育。一方面,让生动的工匠典型事迹走进学生的心田。另一方面,灵活运用课堂教学、分组讨论、体会感悟、实践锻炼等手段,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工匠精神源泉,进一步的挖掘培育蕴含在劳模精神中的一丝不苟、谦虚认真、敬业乐业的精神元素。另外以开设劳动实践养成基地、举办十佳劳模评选活动等活动载体,大力弘扬和倡导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阶段落地生根。

以大力开展体育、美育建设改革为平台,积极融入工匠精神培育。体育教学不但可以强化身心体魄,还可以讲述出诸如女排将士们不畏艰辛、永攀高峰、敢于突破进取的民族精神。这是一种文化自信。美育教育不仅可以温润心灵,还可以通过那一件件精美绝伦的艺术瑰宝展示出一代又一代匠人技艺的传承与创新。

(五)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三全育人始终

在新时代条件下,高职院校推进工匠精神融入三全育人改革过程,将为工匠精神培育汇聚力量。职业院校应全面整合办学治校各部门职能、汇聚人才培养各方面力量,构建一体化育人工作体系的同时,明确工匠精神育人元素,强化重大事件以及重要育人主体的工匠精神育人模式,细化考核指标,落实工匠精神育人目标责任制。

五、结语

在社会各界热议工匠精神的时代背景下,本研究从工作规范、自我实现、颠覆突破三个层次对工匠精神进行了概念的再界定。经过工匠精神塑造培育与职业院校人才培育契合辨析后,结合当前职业院校在工匠精神培育过程易陷入的矛盾,提出“五融入”思路下的培育举措。人类社会进步呼唤工匠精神。职业教育应以工匠精神为重要育人元素,加快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培养造就更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工匠职业院校培育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工匠神形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工匠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