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绿色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若干思考

2020-01-19 07:59孙罡深圳排放权交易所有限公司
环球市场 2020年33期
关键词:实体金融绿色

孙罡 深圳排放权交易所有限公司

一、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简述

绿色金融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美国,在中国,绿色金融缘起于21世纪初,2016年被誉为我国绿色金融元年。2016年8月末,人民银行等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根据《指导意见》绿色金融是指对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在《指导意见》的推动下,绿色金融产品规模不断增长,并趋向多元化,主要体现在信贷、债券、基金、保险等方面,成为世界第一个在绿色金融领域搭建起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国家。

二、绿色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现状

(一)绿色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实践成果

通过聚焦实体经济需求,创新产品工具、提高定价有效性等手段,不断提升绿色金融的回报率和商业可持续性。我国绿色金融在债券、基金、信贷等产品品种和规模不断丰富,绿色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果和可持续性持续增强。

1.绿色信贷方面。截至2019年12月,全国绿色贷款余额超10万亿元人民币,从用途来看,绿色交通贷款余额约为4.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约14%;可再生及清洁能源贷款余额近2.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约11%,合计占绿色贷款余额的68.1%;分行业来看,基础设施行业企业绿色贷款余额为8.5万亿元,比2018年末增长14%,占绿色贷款余额的83.2%。截至2019年末,国内21家主要银行机构绿色信贷预计每年可支持节约2.82亿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当量5.67亿吨,节水15.04亿吨[1]。

2.绿色证券方面。截至2019年12月,我国绿色债券累计发行量达1.1万亿元人民币,规模在全世界排名第二。2019年当年发行贴标绿色债券约3849亿元,同比增长近36%,其中,绿色公司债、绿色企业债分别约为832亿和473亿,同比分别增长123.66%和121.39%。从用途来看,2019年,新发绿色债券的募集资金主要用于绿色服务、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和清洁能源产业三大领域,总规模约为2630亿元,占比超过87%。绿色债券在规模持续提升的同时,也切实发挥了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助力绿色转型的作用,比如,华创—安顺汽运客运收益权绿色扶贫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为贵州安顺汽运募集资金1.3亿元,用于购置新能源汽车及发展公共交通事业,经评估,相较于同等客运周转量汽油出租车或私家车,可节约标准煤1.4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13万吨、一氧化碳636.86吨,环境效益明显[1]。

3.绿色基金方面。随着绿色投资理念在基金行业不断加深,2019年共注册9只绿色公募基金,涵盖ESG、节能环保、低碳、新能源等主题。截至2019年末,市场共有74只绿色主题公募基金,基金规模为607.72亿元[1]。

4.其他方面实践探索。2019年10月,全球首个链接绿色金融与绿色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平台——“绿色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实验室”,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金融中心城市绿色金融联盟”(FC4S)总部瑞士日内瓦正式宣布启动并落户鹏城,该实验室由FC4S和深圳市联合组建,旨在开拓创新绿色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径,聚集FC4S成员城市的绿色资本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商业机遇,开展绿色投资,共同发展绿色产业和绿色经济。

(二)绿色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1.绿色政策影响。当前绿色金融仍处于理论探索为主阶段,绿色政策无疑为绿色金融理论向实体经济落地提供了最大保障,2016年,我国十三五规划将绿色金融首次写入国家五年发展规划,同时“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设立绿色发展基金”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具体举措也被一并写入。当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等相关部门共同印发《指导意见》,旨在支持环境保护、新能源、节能减排等领域和实体企业发展。同时,政府也会对绿色金融发展实施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式的影响,包括价格补贴、数量限制等,如类似举措使用过于频繁也会对经济的自由运行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2.环境改善影响。近年来,我国环境质量的不断改善从正向为绿色金融注入了外在动力,既可推动绿色信用体系建立完善,通过开展推动企业主动披露环境信息,开展绿色认证,建立绿色企业库,将企业对环境的正负面影响进行评估认定,有效区分环境贡献型和环境消耗型企业,对环境贡献型企业进行绿色认证,切实实现正外部性信用化价值化;也可将企业对环境影响和贡献与投资者投资预期有效结合,通过影响投资者对企业在产业、项目等方面的绿色收益期望,降低其投资收益风险溢价需求,从而优化企业绿色转型与发展的投融资成本。

3.产品创新影响。绿色金融产品持续创新并落地,无疑为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绿色转型发展提供了支撑与保障。绝大部分企业无论是实现本企业绿色转型,还是向绿色领域拓展业务,都存在不同程度资金需求,对于金融机构而言,风险和收益仍是其开展绿色金融业务核心考量,也是一直以来影响绿色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重要因素。当前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的主要任务在于降低信息不对称性、优化绿色产品定价机制、丰富风险管理手段,在风险可防可控的前提下,使金融机构获得收益,进而推动拓展企业融资渠道、优化融资成本、降低准入门槛等目标实现,引导更多资金进入绿色产业。

三、绿色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建议

推动绿色金融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需要相关政府部门、高校院所、银行与非银行机构、实体企业协同发力,从理论研究、政策引导、产品创新、绿色转型等方面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加强理论研究。积极探索将环境因素纳入绿色金融分析框架的有效途径,在基本原理、价格形成机制、社会环境效益、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机制等方面,争取在前沿领域的取得突破性研究成果。[2]

2.着力构建标准体系。绿色金融标准的功能在于使绿色金融相关业务开展更为规范,使绿色金融业务在商业上实现可复制、可推广提供必要保障。绿色金融标准制定要结合金融产品和业务推广应用监管等不同流程环节,在设计认定、产品创新、操作规范、信息披露与应用、风险识别与防控等方面加快形成体系,进而充分发挥绿色金融标准在推动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引领绿色金融发展方向方面的功能。

3.完善激励补偿和利益分享机制。政府部门要尽可能对相关主体实现激励举措全覆盖,既要鼓励投资人投资绿色经济,也要鼓励实体企业主动转变发展方式,开展绿色生产和提供绿色服务,还需对为绿色经济活动提供绿色金融产品的金融机构予以激励;同时,选择有条件的地区开展产业转移、资金补偿、人才引育等补偿方式试点。持续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依托市场化手段,实现实体企业、金融金融、技术机构等主题,共担节能减排成本,共享节能减排成果。

4.加快构建信息披露机制。充分借鉴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经验,充分调动整合相关政府部门、环保领域专业机构、银行和非银行机构、市场参与者、不同类型企业、社会公众等,协同推动企业公布报告环境信息,同时,持续畅通信息传递渠道,提高绿色环境信息可获得性,真实、全面、及时、充分地进行信息披露。在内容方面应逐步实现财务、经营、环境、社会等方面绩效信息的融合统一,为绿色金融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夯实信息保障,为投资者和金融机构投融资提供真正的帮助。金融机构在提供投融资服务和产品时,应将是否获得各类行业绿色体系认证作为首要考虑因素。

猜你喜欢
实体金融绿色
绿色低碳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实体书店步入复兴期?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两会进行时:紧扣实体经济“钉钉子”
振兴实体经济地方如何“钉钉子”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