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力 国家电网西安供电公司
目前从整体层面而言我国的工业经济区域已经开始逐渐平衡,具备一定的协调性,但是在我国经济向着新常态发展的过程中,经济发展形式发生转变,部分区域的工业发展、结构调整开始暴露很多新的问题,面临着很多挑战,此情况下就必须要着重进行工业经济区域结构的调整、升级、改革,优化结构的同时促使工业经济的良好进步。
自从进入到新世纪以后,我国的工业经济区域布局已经开始平衡,从高度集中性的沿海地区,逐渐转向了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可以将中西部区域之内的工业增长潜力、发展优势等彰显出来,呈现出新工业增长态势,开始出现多元化的工业布局、结构,工业经济结构也开始向着有序性、平衡性的方向进步。与此同时,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已经开始重视对于各个地区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性开始不断增强,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的效果优化。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之下,各个区域的工业结构发展速度加快,转型升级过程中引进了先进制造业、高科技产业等等,此类产业的引进能够促使工业经济结构全面优化,相互之间更加具有一定的协调性,具有重要的意义[1]。
近年来我国的东部地区工业产业已经开始向着中部地区、西部地区转移,速度也有所加快,转移的程度开始提升,层次也不断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发挥良好的工业经济结构优化作用、转型升级作用。从本质层面来讲,工业区域经济结构的升级、产业的转移,目的在于将市场经济作为导向,联系内在经济,合理开展布局规划工作,减少区域行政方面的限制性问题,在整体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将区域产业的作用优势发挥出来,对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发展提供一定帮助。
工业经济区域结构的形成与后续发展期间,城市群聚集效应、经济圈聚集效应也开始快速增强,在区域结构转型、升级方面起到较为有力促进作用,在新时期的发展阶段,我国的工业产业布局逐渐开始向着城市群、都市圈的层面转移,目前我国有了非常重要的“三大经济圈”,从南部区域向着北部地区转移的产业开始增多,工业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转变,投资热点的地区属于环渤海区域,这个区域和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形成了工业经济结构平衡性增长的局面,新的工业增长极也开始在各个区域中出现,产生了促进结构升级优化的作用[2]。
近年来从空间层面而言,我国在工业产业结构方面、人口分布方面存在相互不匹配的现象,此情况下合理进行产业的转移,能够使得人口与产业之间更加协调,实现产业区域结构的优化改革目的,因此必须要重视区域产业转移的引导,对于东部地区,应重点引领战略类型、新兴类型、服务类型的产业发展,同时重视新兴制造业的引领作用,将不适合东部地区发展的产业转移到西部地区或是中部地区,将这两个地区的优势发挥出来,例如:西部地区可以发挥资源优势,开发特色性的产业,创建能源基地,开展深层次的资源加工工作,而中部地区则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合理进行区域经济结构的建设,为各个地区工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提供帮助。
为确保工业经济区域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应制定相应的规划方案,在其中健全发展性、功能性战略计划,致力于科学化、高效化目标开展产业结构的优化改革,使得主体功能规划在有关的经济结构发展、产业布局发展期间发挥着一定的强化战略作用、提升约束性作用、夯实基础性作用,统筹优化布局区域的人口、经济、资源,完善城市化建设格局,在区域之内进行经济的引导、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在最大程度上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使得区域之内的经济效益、生态环境与人口的发展能够更加协调,在整体层面创建完善的区域发展战略方案,发挥各个区域的不同优势,因地制宜协调、整合生产要素,在区域之间深化合作的情况下,使得各个工业区域良好互动、良性循环,缩小各个地区的发展差异[3]。
要想促使工业区域经济结构的可持续发展,就应该重视节能环保,遵循节能性的基本要点,节约能源预防出现环境污染,促使生态持续性发展的同时保证产业的良好转型升级。在产业转型升级规划中应淘汰较为落后的机械设备、污染问题严重的产业,市场领域中采用行政管理的方式,强化安全生产的投入力度,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合理设定产业生产的能源消耗指标,促使经济的进步,完善落后产能方面的鉴定指标,提升市场准入方面的门槛,完善节能环保工业生产的制度、规划与要求,在工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融入节能环保的理念,促使相关的工业产业持续性发展,起到加快经济进步的良好作用,满足当前的工业区域经济良好进步、转型升级的根本需求[4]。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在工业经济区域结构发展期间,已经开始向着平衡性、协调性的方向进步,新兴产业的发展速度加快,各个地区的工业产业结构不断统筹协调,但是在我国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工业经济区域结构还存在很多不足,需要在未来发展中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完善相关的规划战略,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做好产业转移的引导工作,遵循节能环保的原则,促使工业产业的持续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