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大学生道德问题的反思与对策
——基于辅导员的视角

2020-01-19 05:45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网络时代现实辅导员

肖 密

(南京财经大学 营销与物流管理学院,南京 210023)

网络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它使人们获取信息更加快捷、便利,人与人的交流也更加多样化。在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对网络的利用更加频繁,网络是他们获取信息,开展人际交往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当代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几乎离不开网络,衣食住行均可通过网络来解决,网络越发便利,大学生对其就愈加依赖,甚至沉迷其中。然而网络中各种信息鱼龙混杂,加之大学生涉世未深,不能很好地加以区分,因而容易产生一些道德问题。网络时代大学生道德问题主要是指大学生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的政治立场、思想观念、道德行为、价值取向以及道德情操等方面具体存在的一些问题[1]。

一、网络时代大学生道德问题的表现

(一)从国家层面来说,政治立场不坚定,甚至出现了一批崇洋媚外的“精日分子”和“精西分子”

网络的普及与发展使得全球联系越发紧密,在网络中多元文化得以传播和发展,当代大学生很少通过传统的报纸等媒介获取信息,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便是网络,而借助网络的便利性西方国家的政治理念和意识形态迅速传播。这给了境外分裂和敌对势力以可趁之机,他们将自己的意识形态和政治理念以影视剧、各类综艺脱口秀等大学生喜欢的内容作为载体,悄无声息地渗透到大学生当中。大学生政治参与度比较低,对国内的政治制度、大政方针并没有透彻的认识与了解,没有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与信念,容易被洗脑,表现出政治立场不坚定,崇洋媚外,崇尚西方的政治制度,认为国外的一切都是好的,对本国的各种制度都看不惯,对国外媒体宣传的一些理念,以及他们发布的诋毁我国的一些信息、评论深信不疑,对国内主流媒体发布的信息则采取贬低、漠视、不相信的态度。国外媒体经常会将我国在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过分夸大,从而否定我国的政治制度,大学生接受到这些信息之后,若不警觉地加以辨别,很容易被洗脑、带偏,政治立场出现动摇。

(二)从社会层面来说,沉迷网络,越来越封闭自我,社会责任意识逐渐淡化

沉浸在网络世界的大学生,越来越忽视现实中的人际交往,在网络中十分活跃,好像特别开朗外向,实则在现实生活中几乎不与同学交流,总是独来独往。越是在现实中社会交往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便越发沉迷于网络带来的这种虚拟的热闹的假象中,从而形成恶性循环。缺乏现实中的社会交往另一方面导致这部分大学生越来越自我,只顾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对现实社会发生的一些事情漠不关心,也导致了他们社会责任意识的逐渐淡化。

网络信息庞大,网络上每天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考验着大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和分辨能力。当今社会可以说是娱乐至上的年代,网络上各种信息中传播速度最快、传播范围最广的当属各类娱乐八卦或是哗众取宠的消息,部分大学生不愿主动获取信息,习惯被动接受,不加分辨,因而他们所接收的大多是这类肤浅而缺乏营养的信息。由于被这些肤浅的八卦信息所填满,对于网络上的一些政治方面或是一些社会事件等体现社会责任的信息不愿多加关注,认为这类信息与己无关,不愿参与进去,即使参与了也多是关注一些事件中的周边八卦,而非事件本身,社会责任意识逐渐淡化。甚至对于一些正能量事件不是去深入了解、学习,而是躲在电脑背后,利用网络的虚拟性,用恶意去揣测、用难听的话去谩骂、甚至诅咒,面对一些舍己为人乃至为救人牺牲的行为,说成是“作秀”“自找的”,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网络喷子”,任何事情在他们眼中都是黑暗的、有阴谋的,看不到任何光明、积极的一面,令人寒心。少部分大学生对这些道德模范、先进事迹的漠视,显示出他们社会责任意识的日渐淡化与缺失。

(三)从个人层面来说,道德情操庸俗,功利主义日趋严重,价值取向紊乱

网络上各种信息五花八门,其中不乏一些十分低俗、下流的信息参杂其中,从网络获取这些信息相对容易,一些学生起初抱着猎奇的心态或是不经意间被动接触到此类信息,由于缺乏自制力和约束力,而后可能发展为主动搜寻并沉溺其中。毫无疑问,经常接触这些低俗信息对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十分不利,相反,过分沉迷于这类信息会导致大学生的道德日渐庸俗,比如一些学生在同学之间主动传播淫秽色情图片、视频,频繁使用一些低俗网络用语等,这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也是十分不利的。

当今整个社会风气比较浮躁,在网络中体现得尤为明显,网络信息中充斥着不少拜金主义、功利主义以及享乐主义,一些人喜欢在网络上炫富,并且还受到不少人的追捧,认为金钱至上,评价一个人成功与否主要看他财富的多少,认为有钱人可以想做什么做什么,以成为有钱人为人生奋斗目标。大学生整日被这些信息所围绕,逐渐被同化,变得十分功利,幻想着不劳而获,并且将这种功利思想带到现实的学习生活中,好高骛远、不愿脚踏实地,从而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也产生了十分不良的影响。比如说对待学业论文,功利主义加上网络获取信息的便利,不少学生都是从网上复制粘贴,抄袭成风,丝毫没有学生该有的治学态度,不愿付出努力,一心想着蒙混过关,连最基本的诚信都丧失了。

(四)网络道德问题引发一系列现实问题

大学生出现的上述种种网络道德问题也随之引发一系列现实问题,例如一些受到西方思潮侵蚀的大学生容易变得愤世嫉俗,对国内的各种事情都看不惯,整个人负能量爆棚,十分颓废。他们对待学习和生活缺乏积极向上的热情,一般学习成绩也不理想,有的甚至毕业都成问题,自然就业也会遭遇困难,导致他们愈加颓废,如此恶性循环,一些大学生易产生心理问题,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都是极其不利的。另外,网络的虚拟性容易导致大学生在网络活动中去个性化,加上网络中缺乏有效的道德及法律约束,学生不用为在网络上的言行承担责任,于是出现了各种造谣、诋毁、谩骂,导致了网络暴力的发生。

二、网络时代大学生道德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网络的开放性,使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不成熟,认知能力水平不高

网络时代信息量十分庞大,真实的、捏造的,各种信息纷繁复杂、真假难辨,而网络是一个十分开放的媒介,各种信息未经筛选就直接呈现在大学生面前,加之大学生好奇心重,对陌生、神秘、新奇的事物特别感兴趣,西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潮以及一些境外敌对势力趁此机会对大学生的思想进行侵蚀,然而大学生由于生活阅历浅,社会实践经验相对缺乏,思想观念尚不成熟,对各种问题的认识和思考都不够深刻,不能很好地进行辨别和区分,容易被不良信息所影响,从而产生一系列道德问题。

(二)网络的便捷性,使大学生存在惰性和浮躁心态

网络时代提供了海量信息,原来可能要到图书馆、书店费尽心力才能查阅到的资料,在网络上只要输入关键词便可轻而易举地获得,甚至只要复制粘贴,这些内容便可为己所用。获取资料如此便利,加之一些大学生不愿付出努力,也不想沉下心去认真思考研究,从而导致他们对待学问敷衍了事、抄袭成风。长此以往,不仅探索求知欲和对待学问的敬畏之心逐渐丧失,还养成了喜欢不劳而获、缺乏诚信的不良道德习惯。

(三)网络的隐蔽性和虚拟性,使大学生的道德自律意识不强

网络的隐蔽性和虚拟性使得大学生的行为缺少现实世界的一些道德约束,这对大学生的道德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不少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和道德约束能力还明显不够,道德自律精神匮乏,使得利用网络虚拟身份的掩护发泄私愤、侵犯他人名誉的事情时有发生。而网络的虚拟化,弱化了现实社会中的人际交往能力,导致大学生不善于处理现实中的人际关系,习惯我行我素,变得极端自我,也弱化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集体活动参与度不够,个人主义泛滥,缺乏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意识[2]。

三、基于辅导员视角解决网络时代大学生道德问题的对策

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对于网络时代大学生的道德问题要想办法加以引导,从供给侧改革的角度来说,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供给主体之一,在解决网络时代大学生道德问题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强硬地要求学生做出改变,更多是要考虑如何通过辅导员自身的一些工作,引导学生慢慢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摒弃不良行为。

(一)辅导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想要在思想上能够真正引领学生,首先得获得学生的信服与认同,只有得到学生充分的认同,辅导员的话语才有影响力,工作才有实效性,才能够真正引领学生。而要获得学生的认同,辅导员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努力成为学生的榜样。首先,辅导员需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共产主义信念,要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紧跟时事热点,要提高政治敏感性,积极关注网络舆情,增强信息收集和识别能力,这样才能保证在大方向上正确引领学生,不把学生带偏。其次,辅导员要有较高的道德素养,做好学生的道德榜样。辅导员每天要求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但若自身便是品行不端、道德低下之人,何以让学生信服。再次,辅导员要有丰富的知识体系,网络时代的开放性和便捷性,使得大学生获取信息十分方便,因而他们的知识面也比较广,懂得很多,辅导员若不及时更新和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面对学生的问题哑口无言,毫无疑问会逐渐失去学生的信任与尊重,因此辅导员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比如说顺应网络时代的要求,提升网络应用技能,了解一些年轻人常用的网络用语,更好地融入学生,再比如掌握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学会鉴别学生的心理问题,学习谈心谈话的技巧,更好地与学生进行沟通等等。最后,辅导员还必须善于观察、感知、总结大学生思想意识现状及发展趋势。

(二)辅导员多与学生进行网络互动,掌握网络话语权,用正确的价值观引领学生

现在大学生对网络的使用率极高,已经非常习惯通过网络开展人际交往,喜欢在社交平台吐露心声、发泄情绪、发表观点。作为辅导员,要想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成效,得把工作做到学生心里,贴近学生,采用他们熟悉和喜爱的方式方法,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意识到学生存在网络道德问题之后,辅导员可以多通过网络与学生交流互动,多关注学生在社交平台上的动态,了解他们的实际思想状况和精神需要,用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对大学生进行引导。辅导员在与学生进行网络互动时,要有网络舆情预警意识,及时察觉各种网络信息,分析其性质,帮助学生澄清错误思想意识,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社会问题[3]。另外,辅导员在与学生交流互动的过程中,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匡正功利主义价值观。

(三)辅导员多组织学生开展线下活动,鼓励学生加强现实人际交往

网络时代无比便捷,学生的衣食住行等几乎都可以通过网络解决,不需要现实的面对面交流。网络中的人际交往不需要太多的客套,更随意轻松,聊得来则聊,聊不来解除好友便不会再有什么交集,不需要太多的顾虑。而现实的人际交往规则和顾虑比较多,要遵循一定的社会交往礼仪,也担心对方不接纳自己会有挫败感。学生网络使用得越频繁,对这种便捷性感受越深,就越不愿投身现实复杂的人际交往中,社会交往能力也越来越差。这对于大学生将来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是十分不利的,因此辅导员要尽可能创造条件帮助学生投身现实的人际交往。比如说开展一些有意思的主题班会、拓展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与其他同学进行有效互动,体会现实人际交往的乐趣。另外也可以多鼓励学生积极投身于校园文化建设中,多参加社团活动、实践活动,不断丰富自己的校园文化生活,融入到现实的人际交往中。总之,要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走出网络虚拟世界,在现实世界中获得安全感与成就感。

(四)辅导员要关注学生由网络道德问题引发的现实问题

各种网络道德问题,比如网络暴力、网络诈骗、网上赌博等等,很容易引发现实问题,例如沉迷网络游戏导致的成绩下滑、毕业困难,网上赌博或遭遇网络诈骗导致的经济困难,现实人际交往困难导致的就业困难等等,这些都使得大学生对现实生活感到深深的无力,进一步促使他们到网络世界寻找成就感、可控感,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这种恶性循环若无法得到改善,容易导致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对个人、对家庭都是十分不利的。因此,辅导员要及时关注学生由网络道德问题引发的一系列现实问题,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加强学业监督,帮助学生解决掉现实问题,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让他们在现实世界中收获成就感,慢慢走出网络虚拟世界。

猜你喜欢
网络时代现实辅导员
[保你平安]网络时代的真相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一场网络时代的围殴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
现实的困惑
从虚拟走到现实,有多远?
网络时代“人”的再发现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