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协同育人机制的研究

2020-01-19 05:45理阳阳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双创思政过程

理阳阳

(1.惠州工程职业学院,广东 惠州 516001;2.东莞理工学院莞城校区,广东 东莞 523000)

双创教育是由西方创业教育逐渐发展而来的新型教育模式,2003年初,法国巴黎组织并召开了高等教育学术会议,提出了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即必须将创新思维与创业技能作为专业教育及学生成长的基本目标,实现毕业生的快速就业与长远发展,进而将学生培养成为成功的求职者与岗位的缔造者。随后,各国高等院校逐渐加大对学生创业理论及创业精神的关注力度,将学生专业技能与创业素养作为重要的教育考核标准,甚至有部分国家及地区把创业教育融合到通识教育与专业课程体系当中。相对于西方创业教育理论的研究成果,我国根据当前的经济形态及教育情况,将创业教育延伸为双创教育,即创新创业教育。因为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我国社会经济体系逐渐进入了增速放缓、经济下行的发展阶段,唯有通过科技创新的手段,才能为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开辟出新的发展方向。

一、双创教育的主要特征与内涵

(一)双创教育的内涵

双创教育能够将创业学、创新学、心理学、教育学等诸多学科结合起来,借助课外实践与课堂教学的手段,使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实践、独立思考、自我探索,并针对性地激发潜意识或无意识的思维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创业意识与创业意愿,发展创新思维及创业能力,以此培养具有较高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1]。在我国扩大招生政策的实施以来,大学生规模显著扩大,极大地提升了我国国民的整体教育水平。然而,在就业层面上却存在突出的问题。由于学生整体基数较大,现代企业在选拔人才的过程中,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不仅要学生掌握高校专业所有的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更要满足企业的岗位标准,具有过硬的团队合作意识、组织协调能力、市场分析预判能力。因此,在种种因素限制下,我国高校学生的就业成功率不容乐观。而双创教育能够有效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为经济社会注入新鲜的血液。尤其在新经济形态下,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能够推动新型产业的快速发展,完善现有的经济结构,有利于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与发展,推动传统的社会经济体系向创新型、环保型、节约型等方向转变。

(二)双创教育的特征

首先,探究性。双创教育的主要特征是探究性。在高校开展双创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现实问题进行科学探究,以此激发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2]。所以,双创教育的全面开展需要以问题探究作为核心,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引导学生提出独特的设想与见解,以此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社会市场经济发展层面上,教师需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企业发展与企业管理问题的能力,通过帮助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企业管理能力、经营能力及运营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其次是实践性。在理论层面上,实践是改造物质世界的重要渠道,是主客体彼此联系的重要手段,唯有通过社会实践的方式,才能有效地将客观事物融入到主体意识的范畴中,进而在反复实践中加强对客体的思维认识。在教学层面上,双创教育借助实践、科研与调查、实习等方式逐渐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实验是指学生借助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实验过程,深化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增强个体的分析能力。而科研与调查则指院校在引导学生参与社会调查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系统的研究能力;实习具体指,学生在社会企业岗位工作与实践学习的过程中,深入地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最后是独立性。双创教育最为鲜明的品质是独立自主。在实际的活动过程中,教师务必要将学生作为活动的组成单元,并在尊重学生成人感与个体意识的同时,给予学生独立的人格空间、学习空间及活动空间,以此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成就感。

二、双创教育在思政实践教学中的作用

(一)推进思政教学创新

思政理论课最突出的特征是与时俱进,是伴随社会经济发展而不断进行自我完善的学科。其中思政理论拥有较强的普遍性,学生的思想行为则有鲜明的特殊性,而用普遍的理论破解特殊的思想问题,则需要足够的创造性[3]。在思政教育过程中,始终坚持教育的与时俱进,是克服经验主义与教条主义,规避“抱残守缺”和“思想僵化”的主要途径。在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得到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思政学科在教学体系、内容、方法等层面上得到了显著的发展。况且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不断从精英化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逐渐注重对学生心理意识及行为规范的教育与引导。而通过培育学生在双创教育中形成道德、政治、思想、心理等学科探究能力,能够有效提升双创教育的社会价值,创新思政教育实践教学的理论内涵,可以使思政实践教育更贴近学生生活,更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服务于国家建设

党中央在2016年的科技发展会议中强调,科技事业的发展目标是成为创新型国家并通过科技力量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主体地位。然而要想切实实现科技强国的发展目标,高等院校务必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努力造就结构合理、规模庞大、素质优良的科技型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出世界水平的科技引领人才[4]。而我国高校的思政课是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的学科体系的。通过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能够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提升学生对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间的辩证关系的认识,进而抓住时代发展的机遇,促使学生成为我国科技建设的引领者、宣讲者及缔造者。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实践教育应以双创教育的发展需求为根本,发挥理论教学的优势,进而以发展的理念与新的视野,拓宽双创教育的发展渠道,使其成为推动我国思政教育事业长远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双创教育与思政实践教学的辩证关系

(一)双创教育的主体内容

双创教育主要指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是通过现代教学理念及西方创业教学经验所形成的全新人才培养体系。在教学内容上,我国部分高等院校强调要将双创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过程中,通过构建创业实践基地,传授创业知识、创业技能,培养创业能力,进而在创业教育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满足双创教育发展的基本需求。而在能力层面上,高校应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风险评估能力、抗挫折能力;在知识层面上,要传授学生基本的创业法规知识、创业理论知识、企业管理及运营知识[5]。在思想层面上,应邀请拥有多年创业经验的企业家及行业引领者,通过讲授自身的创业经历,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思维及创新意识。因此,学生的双创教育过程不仅是学生掌握并理解社会市场经济运作规律的过程,更是学生不断接触社会并认识社会的过程。

(二)思政与双创教育的关系

思政教育的本质目标是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特征,培养学生抵御社会不良价值观及多元思潮的能力,促使学生将个体发展融入到社会发展的体系中,使其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而双创教育的落实基础是社会实践,是学生通过课堂实验、市场分析,了解并认识社会的过程。思政教育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在双创教育的过程中清晰地理解马克思理论的逻辑主线、内部结构,加深对我国社会主义优越性、先进性、科学性的认识,进而在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创新意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思政素质,发展学生的思政理念,将双创教育真正地落实到学生思想行为教育领域。在学生职业成长层面,高校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极易在利益的诱导下,出现违纪、违规等问题。因此,增强学生的双创教育能力,有利于帮助学生抵御利益诱惑,形成正确的创业观,提升学生的创业成功率。因此,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存在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的内在联系。

四、构建基于双创教育的思政实践教学协同育人机制

(一)整合思政与双创教育的教学目标

高校思政实践教学主要由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组成。其中课内实践主要指思政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引导学生参与演讲比赛、情景模拟、辩论比赛、小组讨论等活动,使学生将马克思唯物史观、方法论、辩证法应用到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以此巩固已有的思政理论知识体系,明确思政教育的实践价值;课外实践活动,主要有校外实践与校内实践两种。校内实践具体指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课程作业的方式,向学生分配形式不同、内容丰富的实践任务,譬如专题讲座、论文写作等。而校外实践则指思政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访问、实地考察、义务活动、实践调查等活动,提升学生理论应用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在双创教育背景下,思政教师应注重学生的校外实践模式,将思政教育目标与双创教育的教育目标相融合。譬如在双创教育的过程中,专业教师需要引领学生参观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产品加工流程,引导学生深化对相关法律法规的认识。而在思政实践教育层面,思政教师应以双创教育的实践过程为媒介,巧妙地渗透相应的思政理论知识,或者通过专业教师的创业教育过程,渗透思政实践教学所要求的教学知识及培养目标。从而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实现一箭双雕、双管齐下的教学目标。

(二)丰富思政教师的创业教育知识

为有效在思政实践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知识,高校思政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创业知识,以此在思政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6]。首先,整合创业教育内容,提取出有利于思政教师开展校外实践教育的理论内容。其中高校应以创业法规、创业流程、创业精神及创业能力为主要突破口,使思政教师在大体了解相应的理论知识后,充分将上述知识体系有效地融合到思政实践课程中,以此赋予思政教师开展双创教育活动的能力。其次,巩固协同育人机制,将网络思政教育落实到实践活动中,相较于课堂思政教育,网络思政教育灵活性更高、自由性更强,能够通过浅显易懂的教学话语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思政理论知识。此外,在双创教育背景下,网络思政教育需要结合学生创业教育内容,根据学生在创业活动中可能存在的思想问题,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思想政治教育策略。因此,思政教师在融入网络思政教师的教学内容的过程中,能够使学生提前了解实践目标及实践内容,有利于教师在有限时间内传授学生创业发展所需的思政理论知识,提升实践教学质量,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构建双创教育的协同育人体系

首先,将思政教育理论贯穿到创业教育的全过程,即在尊重学生选择与主体意识的前提下,将思政理论实践化、形象化、具体化,使创业教育教师充分地理解思政理论知识,掌握思政理论的应用技巧,进而在实际的创业教学过程中,以马克思理论唯物史观、辩证法、方法论帮助学生认识、分析并解决创业问题。其次,加大教学跟踪力度。即在学生参与社会创业的过程中,思政教师应利用互联网交流平台,全面了解毕业生在创业过程中存在的思想问题、创业问题,进而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及分析,调整现有的思政实践教学体系。最后,改变思政实践教学模式。高校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参观访问、市场调查等,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需要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确定相应的实践主体。然而在双创教育背景下,思政教师应以创业教育为主题,积极将学生引入到毕业生或社会个体的创业过程中,通过访谈调查的方式,实现思政教育与创业教育协同发展的目标。

五、结束语

创新创业是我国高校提升教学质量,满足社会市场经济发展对高素质人才需求的教育模式,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校往往关注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创业知识的培养,将专业教育作为创业创新教育的主阵地。在思想教育层面上,高校却忽视了社会经济发展对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不利于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长期发展,因此应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中,通过协同育人机制,加强思政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间的内在联系,以此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满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需求。

猜你喜欢
双创思政过程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