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新宇 董伟武
(1.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1; 2.广西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4)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思政课是落实这一任务的关键课程。
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注重启发性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1]《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中,也提出要增加学生投入学习的时间,提高自主学习时间比例,引导学生多读书、深思考、善提问、勤实践[2]。而“展示课堂”是一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唤醒学生主体性存在的重要教学模式,它能够有效促使学生汲取知识、提升能力并获得成功的体验。但是,由于认知上的诸多偏差,当前教育界对此模式存在着种种理论误解和价值遮蔽。在此,我们有必要通过揭示“展示课堂”教学模式的内在优势来消除误解和澄清价值。
教学本应是教师“教”与学生“学”两者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但传统教学模式片面强调教师的教,形成了以教师为本位的师生关系与教学关系。它表现为: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在课堂上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教学的绝对主导者,把控着整个教学活动的进程,而学生是知识传授的对象, 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师生之间是一种主客体关系,学生不能以平等、自主和全面发展的主体存在。这种关系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压抑,致使他们不愿意参与教学活动,课堂缺乏生机和活力。
教学的真正目的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科学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做到知识与能力并重、过程与结果并重。而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只是机械地把书上的知识、结论讲给学生听,学生的任务就是在课堂上识记、理解和掌握这些书本知识。教师教学仅是把完成认识性任务作为教学目标中最重要的甚至唯一的目的,学生的进步只表现为理论知识的丰富与提高,而很少能完成各种独立性探索。因而,不仅不足以发展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创新创造等各项能力,也难以使学生掌握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
学习者不仅需要“可理解的输入”,更需要“可理解的输出”。但传统课堂上,教师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就是“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教师只是阐述者和传递者,教学只是忠实有效地传递课程规定的内容而不必对其做任何调整和改变。这种内容单调的理论讲解,不仅让课堂缺乏多元互动,更会使学生产生一定惰性,很难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而对于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的检验与反馈,仅通过课堂中个别提问很难起到全面检查的作用,对于学生产生的理解偏差也不能及时给予矫正。
当前我国思政课的班级编制依旧以大班为主,学生人数较多,教学方式也基本局限在教师单向的说与教上,知识只是通过简单的灌输机械地传导到学生的头脑里,课堂缺乏激情与活力。这样易导致学生成为单纯的接受、输入、储存知识的“知识容器”,失去判断能力,无法发挥出学生“自觉学习理论”“自觉践行使命”的主体作用,使思政课的育人效果大打折扣[3]。而在“展示课堂”中学生与教师双方的情感相互共通、相互影响,更有利于发挥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各自的作用。对学生而言,与老师的交流是知识从记忆到应用的实践活动;与同学间的相互探讨更是问题与意见相互碰撞、相互交锋的重要过程,知识在每个环节里都得到反复的凝练,加深了它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在“展示课堂”教学模式中,老师不仅要设计展示任务、编写教学内容,还要对学生进行分组管理[4]。首先,这不但改变了教师以往一人把控课堂的教学方式,使之从“灌输者”变为“引导者”,明显改善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并且教师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提升了课堂驾驭能力,达成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其次,学生升级为课堂的主人,角色的转变使得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也让他们在展示活动中加深了对思政课课程理论的认识与理解,发挥了潜能,体验了不同的角色和风采。“展示课堂”教学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让自主学习成为主要的学习活动。在小组内部和谐平等的氛围下,学生们敢说、敢问,积极主动进行学习活动,他们成为知识理论的传播者与构建者,这要比单纯地接受教师的说教更有成效。“展示课堂”是现代教育中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方法,促使被教育者的学习态度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增强了思政课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现代学生的思维更显独立,判断分析问题大多带有批判性的眼光。因自我意识进一步增强,广大学生要求被理解、被尊重、被认可的心理需求越发强烈,可以说是一种“获得感”,而它就是被给予的自我满足感、成就感和愉悦感[5]。“展示课堂”教学模式恰恰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促使他们积极挖掘潜力,变得懂得学习、善于合作、敢于表达,全面提升综合素质[6]。“展示课堂”教学模式在思政课大班教学中的实施,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使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形成一种广泛而良性的互动局面。教师成为了学生合作学习的引导者、指路人,改变了过去单一的传授者与权威者的角色;学生由被动听讲者转变成承担起课堂组织者与探索者的角色,从而促进师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学习,这种平等交流、民主探讨的教学形式使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展示课堂”能够激发学生更大地发展潜能,在展示中有小组发言人、小组合作人,在同学们的互相提问中有小组补充解释员,展示小组结束任务后,其他小组成员要给予正当评价,给出表扬以及建议。而组间互评更是课堂中最有效、最活跃的一个环节,它能引发广大学生形成新的认识与思考,并促进学生内部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大家在学习与探讨中共同提高,班级内部更加团结,课堂参与热情不断高涨。这样的人际氛围不管是对学生的成绩,还是对他们的交往能力都是一种锻炼与提高。因此,“展示课堂”教学模式既可以促进师生关系和睦,又能有效减轻老师与学生之间单向灌输与被动接受的负担。教师采取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充分利用这种学生之间良性竞争与互动合作的关系,对提高班级内的学习热情有正向激励作用,从而增强课堂的教学效果。“展示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了学生与教师以往在课堂中的角色定位。对学生而言,它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从事学习活动”的各项能力,激发了班级内部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与动机;对教师而言,它更新了教师的授课方式以及教育理念,使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发生了转变。“展示课堂”教学模式是建立一个民主平等的思政课课堂的基础,它使教师由讲台型向智慧型、科研型转变;学生学习态度由被动转为主动,这也是终身学习理念所需要的。
提高教师在思政课大班教学中的掌控力是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面临的一大难题。由于单个教师管理跨度有限,难以驾驭人数众多的大班课堂,所以,如何减少教师的直接管理人数,成为增强教师课堂控制力的有效突破口。以分组学习为基本学习形式的“展示课堂”教学模式,细化了班级规模,将所有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合作学习小组。各个小组再选举出一位有责任心并富有组织协调能力的小组长,这样教师就可以将任务直接下派给各小组长,再由他们详细分配组内任务,从而减轻教师管理的压力。而学习小组成员同属于一个利益共同体,大家共同影响着小组的成绩。因此,成员与成员之间在小组荣誉的驱使下会形成相互鼓励、相互监督、互帮互助的局面。“展示课堂”还能够更加自由而灵活地让学生安排学习时间与计划,它提供了一种多维度的对话平台;学生与组内同伴对话,与自我对话,与材料对话,与老师对话,课堂因展示而变得活跃和开放;学生积极提问与质疑、大胆交流与对话,主动展示与分享,使课堂变成一个活泼的、主动的学习场。教师在其中更多承担着引导者的角色,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对比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不再是课堂唯一的主角,学生有了更多参与和展示的机会。
如何做好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7]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自我思考与合作学习成为了学生学习必须具备的技能。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必然是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教育目标实现的关键。这也需要学生根据自己已掌握的知识与方法,用自己独特的判断去“再发现”“再创新”。在任务具体开展的过程中,学生们会在老师提出的框架内,通过自主学习来体验知识,通过课堂这个平台,展示自己所学的知识,展示自己的学习能力,展示本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在小组里,学生主动参与到讨论与学习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各司其职、互帮互助,其中对某种知识已经完全掌握的同学会带动其他成员一起去学习。关于讲授的技巧方面,用什么样的方式易被人接受,易于大家了解与领悟都是学生需要自己考虑的,讲授本身也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结合、知识与技能重构的过程,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认知与实践水平。“展示课堂”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使学生的逆反心理慢慢被消解,并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也不再通过单向渠道灌输给学生,而是通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启发生成。这不仅在理论维度上加深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还提高了他们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展示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课上各小组相互展示集体学习成果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在课下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在线上或线下通过各种小组活动处理成员关系,加深彼此之间的默契。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锻炼了组织和操作能力,发展了社会交往能力,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语言表达和协调能力。
“展示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学习方式的桎梏,它以小组作为计量单位将单一的大班集体划分成若干小组。因为组内一致的任务,各成员必须互帮互助,为了共同的目标尽力完成自己该完成的部分,努力做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小组最后的成绩不仅是对成员学习成果的认定,更是对小组内部凝聚力的检验,只有当小组发挥集体力量,各成员通力合作才能取得好的结果。另外,通过小组内沟通交流而形成的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于班级集体荣誉感与归属感的提升也有着正向促进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1]教师是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是知识的搬运工,他所传播的内容不仅仅是知识文化,还有正确的学习理念与方法。现实中教育活动面对的是一群活生生的、有感情、有思想、有个性的人,是基础不同、背景不同以及思想、心理水平各异的人,被教育者不仅要求得到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要求从课堂教育中获得知识与才干,也需要兼顾获得心理满足,并迎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在这种环境下,教师如何激发学生接受自己的引导是关键一步。学生是否服从教师的教导,取决于他们在内心是否认可教师的教育内容及方法。只有当教师运用正确的教学智慧与技巧,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双向互动关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学生的反应与合作是完成教师教育活动的检验标准,也就是说,要实现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的客体主体化。所谓“得到学生的响应”,即是学生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并对教师的刺激、影响做出反馈。而所谓“实现教育活动过程中的客体主体化”,即是说学生既是接受教育并受其影响的客体,又是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的实践主体。“展示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与学生的日常互动中,教师必须努力掌握科学的育人方法,巧妙运用教育教学规律,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和现实因素,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减少盲目性,才能提高实践效率。在“展示课堂”上,旧的教学传统已不适应新的课堂要求,它敦促教师推陈出新,在教学改革和创新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智慧,采取先进的教学方法,加速从传统的灌输教育向以学生为主的自主学习方式变革,以激发学生的探索与求知欲,促进他们自主学习和探知求索精神的养成。“展示课堂”能有效锻炼教师的教学技巧,使教师能游刃有余的掌控课堂,既不过分操控,也不放任自流,把学生从被动学习的客体培养成自主学习的主体,并注重让学生理解与感受知识产生、发展的渐变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精神和分析思考能力。在“展示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是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教师的“教”与“导”主要是发挥顶层设计作用来影响与推动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学习活动真正的主体是学生。知识的来源并不依赖于教师的硬性填充,而是源于广大学生内心滋生的一种需求冲动与好奇心,学生通过主动学习与自我思考,真正获得了课堂“主人”的角色。
综上,“展示课堂”教学模式把重心放在了教育与学习过程的‘自学’原则上。这种贯彻始终的自学精神,把教育对象培养成了自我教育的主体,使被教育者成为自身文化进步的创造者。而“展示课堂”教学模式的五大优势,不仅从理论上厘清了其对于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价值性,突出揭示了它的强大生命力和现实适用性,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理念。因此,我们应当把“展示课堂”教学模式作为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加以积极推进,而不应抱着种种错误认识与无谓忧虑在改革面前止步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