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韦丽彬
在现阶段的城市地铁交通运行中,为了促使其可以发挥出理想的交通运输价值,切实做好行车组织工作不容忽视,这就要求相应的调度管理人员能够结合地铁运行实际情况以及动态需求变化,采取适宜、合理的行车调整方式,从而确保所有列车都能够稳定、有序通行,并且满足乘客出行需求。当然,为了促使地铁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除了要做好行车调整工作外,还应该注重优化运营管理工作,针对以往地铁运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进而采取必要策略予以逐步完善和控制,以便降低列车故障的发生概率。
在地铁行车组织管理中,针对列车予以停运调整是比较常见的行车调整方式,可以最大程度上规避列车运行出现事故的问题,同时控制因为列车不当运行产生的能耗损失问题。基于列车停运方式的应用而言,其需要地铁行车组织管理人员熟悉所有列车运行情况,如果发现列车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故障隐患,则应该安排其在始发站或者终点站停运,以便及时进行检修处理,避免该列车在带病状态下持续运行;如果列车在运行过程中发现了严重隐患,则需要借助于中间站存车线进行及时停运处理,以确保列车运行的安全。另外,在地铁交通系统运行过程中,如果发现乘客相对较少,现有运行列车数量明显超出需求,则可以针对其中部分列车予以停运调整,以便实现较为理想的节能高效的目的。
地铁行车组织管理中采取列车加开方式,同样也能够达到行车调整优化效果,其主要是在原有运行列车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列车数量,以便满足较多的客流量要求。比如,在早晚客流量高峰期,现有的地铁运行列车难以满足乘客运输要求,则可以借助于适当加开列车的方式,提升地铁载客能力。在列车加开行车调整方式的应用中,一般主要是借助于地铁既有的备用列车,促使其根据不同方向的客流量变化情况,合理进行穿插安排,力求在不影响原有列车运行状态的基础上,促使备用列车更好地融入其中。当然,对于加开的所有备用列车应该进行严格审查,在确保其具备稳定运行能力后,再予以加开调整,以此更好确保地铁通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地铁行车组织管理中,因为列车自身出现的一些故障问题或者是遇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则很可能造成列车晚点现象,这不仅会对服务质量产生影响,而且会对其他列车运行带来干扰,这就要采取适宜、合理的行车调整方式进行处理。列车加速就是比较直接的调整手段,行车组织管理人员应该根据列车晚点情况,合理安排其进行提速,以便尽可能挽回相应的时间损失,促使其达到规定时间要求。在应用列车加速行车调整方式中,要求以行车安全作为重要前提,力求在保障列车安全的基础上适当提速,尤其是在遇到恶劣天气时,列车加速更是需要控制好力度,避免因为行车过快产生安全危害。当然,在列车加速调整过程中,还需要关注相互之间的关联性,避免因为后方列车加速过快,导致和前车的距离过小,进而影响地铁服务质量,同时增加了安全风险。
在地铁行车组织管理中,还需要高度关注运行过程中出现严重故障问题的列车,一旦列车出现严重故障后无法自行行驶时,则需要借助于列车救援方案,避免其长时间停滞影响地铁通行效果。因为列车在突发事故下无法自行移动,则需要安排其他列车予以救援,以便促使故障列车可以尽快驶离地铁轨道,维系地铁交通正常运行,比如可以将其牵引到存车线,然后在地铁停运后再予以有序处理,以恢复地铁正常运行为优先条件。当然,对于列车救援调整方案的应用,除了要关注列车的优化处理,还应该高度关注列车中乘客的救援工作,要求将故障列车中的所有乘客及时导出,促使其可以进入就近站台,避免增加乘客出行压力,以求更好提升自身服务质量。在此过程中,同样也需要将乘客安全放在首位,确保乘客可以有序运输,必要时做好引导和乘客心理疏导工作,规避在该环节中出现较为严重的混乱或者是矛盾冲突问题[1]。
在地铁行车组织管理中,因为很多时候上行和下行的客流量存在明显差异,如此也就导致两个方向上的行车压力差距过大,需要采取适宜、合理的行车调整方式进行优化。列车反向运行就是解决该问题的重要行车调整方式,可以促使密度较大行车方向上的压力得到有效缓解,进而维系较为理想的地铁行车状态。在确定行车方向调整时间和位置时,除了要避免对于列车中现有乘客带来的影响外,还应该注重两个方向上的既有列车运行状况,避免因为反向运行调整带来安全隐患。这种反向运行行车调整方式的应用虽然可以解决一个方向上的密度过大问题,确保地铁运行均衡性,但是在调整过程中往往较为复杂,需要综合考虑到既有行车条件以及乘客状况,在规避各方面不良干扰因素的基础上,再予以适当调整,如此才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2]。
高度关注地铁运营管理任务,力求在全方位掌握所有运营管理任务的基础上,构建较为适宜、合理的责任制度,在这过程中应规定好所有运营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确保后续相关工作开展更为协调有序,规避地铁运营管理中可能出现的各类混乱问题。比如,对于相对运营管理难度较大的行车调整工作,就需要全方位深入剖析所有工作任务,随之安排相匹配的运营管理人员,确保地铁中的所有列车都可以得到优化调度,维系正常运行效果[3]。
针对地铁运营工作人员还需要进行培训,要求构建完善、可行的培训机制,促使培训工作可以与时俱进,结合当前地铁运营管理中所需要的各项能力予以培养,进而推动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避免出现较为严重的滞后性问题。针对工作人员的晋升问题也需要严格把关,制定科学合理的晋升机制,明确晋升渠道和要求,如此也就可以同时推动工作人员有效发展,使其表现出更高的岗位胜任力,且可以全身心投入工作,发挥出自身的工作价值。
在地铁运营管理中,自身服务品质的提高同样也需要给予高度关注,这就要求运营管理人员可以充分意识到自身的服务属性,以便围绕着如何提高服务品质努力,力求更好地实现地铁运营管理价值的提升,这就需要在地铁运营管理工作开展中,高度关注乘客方面的诉求,确保地铁交通能够成为人们日常出行重要的辅助工具。比如,在行车调整过程中,运营管理人员就需要高度关注乘客方面的诉求,以提升自身服务品质作为着眼点,进而在赢得乘客满意的基础上,更好优化运营管理成效。如果必须要采取一些不利于乘客出行的调整方式,也需要在及时通知乘客的基础上,寻求适宜、合理的弥补方案,最终优化自身服务品质,降低乘客的负面情绪。当然,最为基本的一点是树立服务理念,将打造高服务品质作为重要目标,以此规避自身以往运行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和缺陷,无论是行车调整管理人员,还是一线工作人员,都需要具备较高的服务意识,力求做到以乘客为先[4]。
地铁运营管理工作的开展同样也离不开各类运营设施,这就要求加大对于列车以及其他设施的关注度,确保相应的维护保养工作适宜、合理,能够始终确保所有设施处于最优运行状态,降低设施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的概率。基于该方面诉求,除了要求制定合理的维护保养机制,积极推行状态检修模式外,还应该不断提升维护保养的相关技术手段,积极引入信息化模式。根据列车各个零部件的运行和检修要求,合理设定相匹配的检修时间间隔,利用自身停止运行的时间段进行全面检修分析,并及时处理各类隐患问题。
地铁运营管理工作的开展是维系地铁列车稳定运行的关键手段,要求从管理制度、人员以及具体维护保养等工作着手,不断提升运营管理成效;针对地铁行车组织中的行车调整工作,更是需要加大关注力度,借助于适宜、合理的行车调整方式,在确保列车行驶安全可靠的背景下,提升列车服务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