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路面设计的优化措施研究

2020-01-19 02:07樊欣
运输经理世界 2020年17期
关键词:宽度城市道路路面

文/樊欣

1 前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城市道路路面设计理念和方法已不能满足新时期的交通需求。因此,须研究路面设计的优化措施。例如,部分道路路面宽度指标不均衡,通行时相互挤占,造成拥堵。另外,传统的设计理念不能兼顾节能减排要求,以致路面功能并不健全。为此,必须结合当前的路面施工技术,研究优化措施,当然城市道路路面的优化设计重点仍然是确保路面质量符合要求。

2 城市道路路面设计优化思路

2.1 注重创新

城市道路作为城市建设的重点内容,事关城市发展、民众出行,往往就要求设计周期短,设计单位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设计图纸,以便后续审查、招标、施工等工作的开展。因此,设计人员并没有充足时间考虑创新,常用现有及以往项目的资料,很少考虑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除非建设单位对路面有特殊需求,否则一套路面结构可以用于多个项目、多个地区。路面设计过程没有创新,设计人员也就没有创新的动力,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也就难以应用于实际案例,城市道路路面的整体水平受到限制,难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功能需求。

为此,可以从两个方面予以优化。首先,建设单位应加强创新意识,在项目开展时,与设计、管养等单位共同研究,明确定位功能需求,提出具体要求,便于设计单位开展工作,提前启动前期工作,合理安排设计周期,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为设计人员创新提供充足条件。其次,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等单位应激发从业人员的创新意识,鼓励尝试运用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并为相关的试验验证提供支持。因此,只有注重创新,才能解除传统理念的束缚,提高城市道路路面的设计和应用水平。

2.2 差异化设计

我国为城市道路路面设计制定了相关的技术标准,这就使得标准的执行趋于一致性。但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城市发展水平与交通系统功能需求有所不同,要求设计的路面差异性很大。如果路面设计只是考虑满足规范要求,而未结合具体的环境因素提出差异化处理措施,那么会导致设计方案难以适应当地环境、设计用料成本高、后期使用养护不便等诸多问题,影响城市交通系统的运行。

为此,在路面设计时,要增加灵活性,既要按照国家的技术标准准确把握宏观方向,又要综合考虑项目的具体特点、所处环境、用料来源,细化路面的设计方案,做到因地制宜,因地施策,从根本上提高城市道路路面的设计水平。

2.3 优先保障质量

道路在城市运转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路面设计不合理,会导致路面质量不达标、出现裂缝、塌陷等病害,甚至造成交通事故,影响整个城市交通系统的运行。因此,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优化的过程中,必须具有质量控制意识,重点考虑质量参数,明确质量要求。在保障质量的基础上,优化路面设计方案,延长使用寿命、减小噪音、利于排水、降低造价、满足新的功能需求,从而有效降低城市交通系统建设、运行和维护成本,排除安全隐患,提高工程安全性[1]。

3 城市道路路面设计优化措施

3.1 考虑机动车尺寸的变化

我国《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对设计车辆及外廓尺寸进行了明确规定,规定城市道路设计车辆包含小客车、大型车、铰接车。其中,小客车总长6m、宽度1.8m、总高度2.0m、前悬0.8m、轴距3.8m、后悬1.4m;大型车总长12m、宽度2.5m、总高度4.0m、前悬1.5m、轴距6.5m、后悬4.0m;铰接车总长18m、宽度2.5m、总高度4.0m、前悬1.7m、轴距为5.8~6.7m、后悬3.8m,以上标准为统一尺寸。因此,设计时必须首先考虑《规范》规定的车辆及车辆参数。

但是,随着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长、民众对于车辆尺寸需求的变化、城市停车难矛盾的突出等,现在制造的汽车外廓尺寸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仍然按照《规范》中的车型进行考虑,车辆行驶过程可能会与其他车辆发生刮擦碰撞,发生交通安全事故。因此,在城市道路路面的优化设计时也应考虑实际情况,对不同机动车的参数进行研究,提升道路与机动车的适配性。

3.2 优化机动车的路面空间

在城市道路设计中,首先要考虑横断面的空间布置。我国《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中规定了车行道的最小宽度。但是随着交通治理措施的实施,应切实加强机动车道的宽度研究。例如,城市道路交叉口转向交通量大、排队长,应对该交叉口进行改建,通过压缩进出口车道宽度增加转向车道数,减少交叉口车辆延误。再如,在大城市道路中,现有车道数难以满足需求,车辆交织严重的路面,可适当减小机动车道宽度,增加车道数,并通过划定禁止跨越标线、加大监控的违法抓拍力度等措施缓解交通拥堵。所以,在城市道路路面设计时,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设计,优化机动车的路面空间。

3.3 保障慢行交通路面空间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生活、工作节奏加快,城市道路承载着车辆快速通行的功能,而民众更渴望得到舒适的城市道路慢行空间。虽然,我国《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2012)中规定了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的最小宽度,但往往,在城市道路设计时,路面宽度优先保证机动车通行,甚至空间受限时压缩慢行空间,造成慢行空间局促,民众感觉压抑,没有安全感。因此,在城市道路路面设计时,路面宽度还应重点保障慢行交通的路面空间。建议宽度取值应大于规范要求的一般值,条件受限时才可取规定宽度的一般值,并应采取相应的隔离设施,减少干扰,新建道路应避免使用规范中的最小值。在交叉口处,慢行空间应考虑适当拓宽,非机动车辆应满足转向等待需求。

慢行空间要充分考虑残障人士的出行难度,按照我国《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的相关规定,完善城市道路、城镇道路、旅游区道路路面的无障碍设施。交叉口和人行道开口处还可增加声控引导装置、护栏等设施,给残障人士提供方便无障的出行环境,使其在城市交通参与中获得亲切感、归属感。

3.4 紧扣节能减排理念

根据我国节能减排的总体目标,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任务重、时间紧。国家重点提出节能减排理念,要求将其融入交通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因此,在城市道路路面设计时,要充分融入节能减排理念,在满足路面功能的基础上,使用排水降噪沥青路面、温拌沥青混合料等新技术,降低噪声污染、节约能源消耗、缓解热岛效应。同时对市场上的各种材料、技术指标进行调研,并与节能减排理念结合优化路面设计,有效节约建设成本。

3.5 应用新技术、新材料

沥青路面是城市道路建设中最常见的路面结构。在城市道路路面中应用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具有较好的抗变形性、耐久性、抗高温、抗车辙特性。通过调整混合料的级配,还可以提高沥青面层的抗滑性能,弥补传统沥青的不足。混合料中掺入橡胶沥青用于路面结构的上面层,可提高路面的抗疲劳、开裂性能,将其用于城市道路白加黑路面改造,作为应力吸收层可减少反射裂缝。传统的沥青混合料采用热拌技术,沥青易老化,影响路面结构的使用寿命。运用温拌沥青技术,可一定程度提高抗车辙和抗裂性,且温拌过程能源消耗、排放气体较少,对环境更友好。所以,在城市道路路面设计过程中,应不断尝试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提高路面结构的性能指标,延长使用寿命,环保更节能[2]。

4 城市道路路面设计优化注意事项

4.1 做好调查收集工作

路面作为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系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因此,在设计前应做好调查收集工作,一方面深入项目现场进行实地勘察,配合无人机航拍、环境监测、地勘等设备深入勘察,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并采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分析,掌握各种影响因素;另一方面,利用网络平台收集类似项目资料,总结设计经验,对路面结构进行优化改良,确保设计方案满足项目需求。

4.2 提高设计人员专业素质

城市道路设计,首先应满足我国的技术标准要求,其次还应满足功能性要求,而设计人员的素质直接决定设计的质量。因此,设计单位应重视员工的培训,积极宣传道路路面设计的先进技术,鼓励设计人员通过网络学习新技术,并提高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设计人员应坚守质量底线,不断更新设计理念,探究路面优化的措施,提高城市道路路面的设计水平。

4.3 其他注意事项

随着交通量的快速增长,城市道路路面设计的优化还要关注交通量对路面结构的影响,做好前期的交通量调查和预测工作,根据交通量选用合适的路面结构。

5 结语

城市道路路面的设计优化,需要在保障质量的基础上创新设计、差异化设计。在优化过程中,结合车辆外廓尺寸的变化,合理布置机动车、慢行交通路面的空间,注重无障碍设计;同时紧扣节能减排理念,应用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提高城市道路路面的设计水平。在优化设计的过程中,重视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做好调查收集工作,并充分考虑交通量等影响因素。

猜你喜欢
宽度城市道路路面
城市道路施工中地下管线保护措施
城市道路拓宽改造设计探讨
城市道路施工中几种常见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以人为本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路面上的新科技
安装在路面的交通信号灯
大决心
孩子成长中,对宽度的追求更重要
你有“马屁股的宽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