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东 晓丽
汽车驶进余姚市临山镇兰海村,沿着杨柳垂岸、水清景美的小河边前行,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连片大棚葡萄、络绎不绝的观光采摘游客、一辆辆正在装运葡萄的大货车,以及掩映在绿树丛中的一幢幢造型别致的农家小楼,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说到村里的变化,兰海村村主任范胜利用“日新月异”四个字来形容。“现在种葡萄、卖葡萄的收入一年比一年高,今年村里又拓宽了葡萄基地里的观光道路,增加了停车位,更方便了游客和采购商,也帮助农户增加了收入。”
走对路子葡萄成为致富果
有着“江南葡萄沟”美誉的临山镇,葡萄种植业起步就在兰海村。
20世纪60年代,村民干同昌从亲戚家里拿来了几株葡萄,利用屋前屋后、河边路边的零星地块开始引种、试种葡萄。在范胜利的印象里,当时的兰海村一带还是姚西北的产棉重区,村民住的基本是草房,村民去生产队里劳动,挣的工分也只能勉强维持温饱。到了80年代,分田到户,种棉花亩产100多斤,也就五百来块钱,而种葡萄收入可以达到种棉花的3到4倍。在干同昌的带动下,村民调整产业结构,在自己的承包地里种起了葡萄。1984年,因为懂一些葡萄种植的技术,干同昌的儿子干焕宜来到慈溪一家国有农场担任葡萄技术员。十多年间,干焕宜天天和葡萄打交道,栽培葡萄,进行新品引种培育,还到国内外知名的葡萄种植基地参观交流。正是这段时间的经历,使干焕宜不同于“经验派”的父辈,成为一名不折不扣的葡萄科研技术人才。1998年,干焕宜回到了家乡兰海村。他回忆说:“当年,临山镇已经大规模推广葡萄种植,但是葡萄产量一直上不去,品质也不好,受家乡人民的邀请,我就回来了。”
回到家乡的干焕宜,承包了村里的26亩土地,一边自己种葡萄,一边给农户做技术指导,兰海村葡萄种植业真正发展了起来。通过几年的研究和发展,干焕宜推广了双膜覆盖技术,通过提高棚内温度,帮助早熟葡萄品种提早成熟;调整早、中、晚熟品种的布局,将葡萄的供应时间从1个多月延长到4个多月;推广连体大棚,提高土地利用率;首推双十字架、“V”字架等栽培技术,提高葡萄品质,帮助农民增收。
科学管理打响品牌知名度
面对市场经济的大潮,一家一户的种植模式像小舢板,随时会有被大浪吞没的危险。2003年6月,临山镇政府引导14户葡萄种植户成立味香园葡萄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的基地就放在兰海村,由当时镇农办主任陶建民任首任社长,并注册“味香园”品牌。
重视技术,是这个合作社的一大特点。据合作社社长傅伟尧介绍,味香园葡萄专业合作社每年都组织种植大户到全国葡萄种植区学习先进技术,并与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省市农科院、大专院校建立密切合作关系,每年邀请国家、省市专家以及本地“田秀才”为农户免费培训,介绍种植经验、技术成果、优新品种和市场信息,至今已累计培训社员1万余人次。
控制葡萄产量,成为合作社的共识。傅伟尧说:“十多年前,葡萄平均亩产有四五千公斤,而亩产值只有两三千元。我们通过每亩控产、每株控穗、每穗控粒,少打农药、禁用化肥、多用有机肥等新技术,不断提高葡萄的品质,现在平均亩产下降到1500公斤左右,亩产值却提高到1.5万元至2.5万元,多的甚至超过3万元。”
合作社还实行统一技术、统一包装、统一农资、统一质量的管理模式,让社员们走上了标准化生产之路。比如葡萄不同生长阶段用什么药、何时用、用量多少等,都有专家现场把脉、对症下药。
合作社走过17个年头,社员从当初的14户扩大到如今的202户,种植葡萄2180亩。据粗略统计,兰海村820户村民几乎家家种有葡萄,去年每亩纯收入达16800余元。仅此一项,村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万元。
完善基础设施助力葡萄产业更好发展
“兰海村是在2001年由新庵村和范家丘村两个行政村合并而成的。合并以后,村里就投入大量的财力、精力用于道路、沟渠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范胜利说,“一方面是改善村容村貌,打造乡村旅游,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葡萄产业有更好的发展。”
尽管当时还没有在村里工作,范胜利依然印象深刻。兰海村的村道一开始是泥路,坑坑洼洼的,农户运葡萄出去卖,抖落、挤压坏掉的很多,卖相难看,价格也上不去。了解到农户的需求,这些年来,村里一边自筹资金,一边积极向市里、镇里争取。渐渐地,村道从泥石路变为细沙路,再变为水泥路,道路硬化的长度和面积也不断增加。“最近,村里还专门投入了一笔资金用于味香园葡萄专业合作社2号地块水泥路铺设,工程现在也完工了。”范胜利说。除此之外,村里还建造了味香园葡萄合作社办公大楼,建设了东西两侧长廊,做好了农田三面光渠工程、河道砌坎等工作,助推葡萄产业发展。
高夏兰是味香园葡萄专业合作社的一个普通农户,从1989年就开始种植葡萄,现在承包了村里、镇里农业园区共40多亩土地。每年葡萄上市期间,到她大棚来采摘和购买葡萄的人不少,高夏兰忙得不亦乐乎。葡萄批发的价格基本都在6块5毛、7块钱左右,有的品种能卖到二十来块钱一斤,还可根据不同的需求定制礼盒装。
范胜利说,在两公里长的葡萄观光长廊里,像高夏兰一样的葡萄种植户有48家,每家少则种植三五亩、多则数十亩。依靠先进的种植与管理技术、丰富优质的品种,兰海村的葡萄成为远近闻名的“香饽饽”。不仅如此,村里还衍生出了搭棚、培训等服务产业,农户凭借自己丰富的经验,给邻村的葡萄种植户提供技术支持,每年也能获得一笔收入。
从2004年起,临山镇每年7月至9月举办江南葡萄节。以节为媒,葡萄市场更加兴旺。葡萄上市期间,除了每天有大量游客前来观光采摘,这里的葡萄还通过经纪人、经销商,进入全国各地的批发市场、超市、水果店,近年来更是借助网络和电商平台“插翅高飞”。就算是远在千里之外的城市,这里的葡萄也能通过快捷的物流朝发夕至、新鲜上桌。
改善环境给美好生活锦上添花
钱袋子鼓了,村民们自然向往更加美好的生活。兰海村党总支、村委会始终坚持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久久为功,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渐渐地,环境好起来了,村庄美起来了,在该村的党建文化长廊上,挂在墙上的奖牌和荣誉也越来越多,充分体现了兰海村在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取得的成绩。
范胜利说,今年4月,兰海村又自我加压,提出了创建省卫生村、省3A级景区村庄的目标,举全村之力、聚全民之智,全面打响“双创”攻坚战。该村以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为突破口,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实现村容村貌质的提升;以“六清六净”专项行动为契机,坚持内外兼修、形神俱美,使村庄环境彻底改头换面;按照产业布局合理、特色定位鲜明、配套设施完善、村庄环境优美的要求,重点打造葡萄采摘休闲观光长廊、中心直路旅游观光线路、现代特色农业体验线路等3条精品线路,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充分挖掘乡土文化,留住乡情乡愁,培育文明乡风,强化村民的归属感、自豪感、幸福感,进一步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村民陈健康退休后一直住在兰海村,对于村里近年来的巨大变化,他有着深切的体会:“道路宽敞了,村容整洁了,河道岸绿水清,幾乎看不到垃圾,中心直路绿化靓丽,墙面美、路灯亮,在这里生活很舒服、很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