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情境设定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思考

2020-01-18 02:21许明坚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问题情境思考小学数学

许明坚

摘  要:问题情境设定可以全方位、无死角地刺激学生多个感官,有效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一个更加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数学知识,达到提升学习效果的目的。同时,数学教学情境的设定可以让较为概念化的数学知识更加直观地展示在学生眼前,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思考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当前的小学数学教材十分注意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引发儿童的思考,然而,教材安排的这些情境并不总是符合具体学生、具体教师等教学实情的需要,因而需要教师结合实际情形进行改造。数学教学情境的设定相较于其他小学阶段的教学手段有着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情境设定的优势,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整体教学。问题情境设定可以帮助学生全方位、无死角地刺激学生多个感官,有效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一个更加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数学知识,达到提升学习效果的目的。同时,数学教学情境的设定可以让较为概念化的数学知识更加直观地展示在学生眼前,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一、利用问题情境,强化学生应用能力

相较于语文、英语、美术等科目,小学数学无疑较为复杂抽象且难度较大,考虑到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和集中力相对较弱,教师需要在问题情境设定工作中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调整细节,让情境具有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设定。有同行认为,问题情境在教学活动中的影响与价值令很多教师对其展开了研究,超越生活逻辑与学生推理能力的问题情境也因此产生,教师应明晰创设问题情境的注意事项并着眼于学生认知水平与教材实际创设出科学而合理的情境。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数学“粉刷围墙”的内容时,我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在问题情境设定中加入了一些动画元素,具体如下:喜羊羊想要粉刷和我们学校围墙面积相同的围墙,不过它不知道该如何动手,请各位同学帮它想想,应该如何粉刷围墙?完成故事性情境预设后,我引导学生进行信息收集,带领学生测量并计算学校围墙每个面的长和宽,完成了围墙面积计算,并通过网络简单了解了油漆价格。为了强化学生的计算能力,我提醒学生围墙面积较大,可能需要雇工人师傅帮忙,并让学生知道一个工人每粉刷1m2就收费五元的情况。学生经过数据收集发现学校围墙共有4面,其中长度为300m的兩面、长度为120m的两面,4面墙高度统一为3m,学校正门宽8m,需要粉刷的面积为300×3×2+120×3×2-8×3=2496m2。通过网络调查,学生最终选择了一款1kg可以粉刷5m2的油漆,该品牌油漆一桶为20kg,价格为400元。学生经过计算发现该油漆每桶可粉刷100m2围墙,完成粉刷需要25桶该品牌油漆,共需要10000元,加上人工费为10000+2496×5=22480(元)。在我的帮助下,学生计算出喜羊羊想要粉刷和我们学校围墙面积相同的围墙需要准备多少钱。我认为小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仍然处于发展期,故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如何利用数学知识。受限于年龄,学生对简单直白的举例可能不感兴趣或者无法完全理解,而教师通过在故事设定中加入学生感兴趣的元素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在此教学案例中,学生们完成了一次被简化的“围墙粉刷筹备”工作,教学过程中学生因为插入的动画人物而注意力相对集中,且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明显有所提升。

■二、利用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适当地联系问题情境和生活实际可以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习对应的数学知识,提高教师整体教学效率。小学生在课堂中或多或少会存在“开小差”“小动作多”等情况,教师需要进行适当提醒,不过部分学生在教师教育后仍然会反复出现同一个问题,无法通过教育指导有效解决学生在课堂上的坏习惯。我认为教师可以通过把控话题方向让学生在课堂上提高学习的专注度,“堵不如疏”,教师给出和知识内容有关的话题来引导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强化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数学“营养午餐”的内容时,因处于上午第四节课,部分学生的注意力有所分散,为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我以所讲内容为契机,要求学生搭配今日的营养午餐(课本要求10岁左右的儿童从午餐中获取的热量不低于2926千焦,脂肪不超过50克),并就此展开讨论。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对“不超过”“不低于”等概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在我的引导下,学生将无意义的课堂小动作转换为对知识内容的巩固和复习,极大地提高了自身的学习效率。

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因遇到了问题且需要解决而引起的。学生对遇到的问题有兴趣,才有解决问题的愿望和要求,才能引起他们的积极思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设置富有启发性的思考问题的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手段。通过引导学生参加和实际生活相关联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强化数学知识内容的理解和合作能力,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发现数学的趣味性,进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目的。

■三、利用问题情境,锻炼学生数学思维

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如果无法抓住关键知识点,学习效率将会事倍功半。部分学生在处理需要联想的问题时由于缺乏解题经验和基础知识积累无法得出正确答案,知识积累需要时间,不过数学思维的锻炼却可以利用巧妙的问题情境设定而快速完成。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数学“百分数”时,我首先借助道具(一百根木棒)帮助学生简单地了解百分比的概念,在学生完成基础知识理论学习后我引导学生进入我预设的问题情境:已知本班男生共有26人,女生共有24人,请问男女生人数各为全班总人数的百分之多少?根据我的观察,由于问题情境和实际生活有所联系,学生很快就得出了答案并抓住了新知识内容的重点部分,对百分数可以表示两个同类量之间相比较的关系这一知识内容有了更加直观的理解。

笔者认为当情境是学生较为熟悉的内容时,可以极大地降低学生对新知识内容的陌生感,让学生更加高效地掌握新知识内容的运用方法并强化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程度,长此以往,学生的数学思维也能得到充足的锻炼。正如有人所总结的那样:在解决问题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资源、生活素材创设情境,通过情境中的问题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促使学生不断深入地学习数学。

■四、利用问题情境,强化学生学习效果

小学阶段的学生往往会下意识地通过各种方法吸引他人的关注,而在问题情境设置中加入竞赛的概念可以满足这个年龄段学生渴望受到关注的心理,并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以此为根本搭建一个更加科学完善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在“竞赛活动”中完成学习并取得进步。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数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我在提出问题的同时设置一些比赛。例如提出计算问题“12+8=”后,说“最快完成计算的同学会获得一些小奖励哦!”“在隔壁班级,最快的同学是50秒就算出结果了,我看我们班有没有更快的呢?”让学生感受竞争的氛围,进而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达到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效率的目的。同时,教师也可以假装无法得出正确答案向学生“寻求帮助”,例如说“老师昨天晚上被一个数学问题困扰了很久,希望有同学能帮助我解答。”小学生听到题目把老师都给难倒了往往就会产生一定的兴趣,在解题和学习过程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和应用当然也会更加优秀。

根据前文所述,利用问题情境可以强化学生学习效果、锻炼学生数学思维、强化学生应用能力并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热情。教师需要理解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和需求,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打造个性化课堂,让学生在更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强化自身的数学能力。而且实践表明,小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情境越丰富,就越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学生建构数学知识与运用数学知识的效率也就越高,这说明情境在促进有效学习方面确实有着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问题情境思考小学数学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