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伴奏的艺术价值及角色定位
——以艺术歌曲的伴奏为例

2020-01-18 19:05:21
黑河学院学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钢琴伴奏艺术歌曲演唱者

孙 涛

(淮南师范学院 音乐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1)

钢琴伴奏与艺术歌曲演唱的紧密关系是不言而喻的,从艺术歌曲诞生开始,就与钢琴伴奏结下了深深的不解之缘。钢琴伴奏往往不作为独立的艺术表现个体,但却可以被认为是一门独特的艺术表演形式。钢琴伴奏在艺术歌曲中所起的作用绝不是陪衬这么简单,其更多的价值在于与艺术歌曲形成良好的相互依托,给予艺术歌曲的主旋律和演唱者的歌声以更好的配衬,与歌唱主旋律形成水乳交融的艺术整体,将艺术歌曲的艺术魅力更好地呈现出来。所以,从整体艺术效果表现的角度而言,钢琴伴奏与艺术歌曲是不存在主次关系的,而只有各自所担任的角色和艺术表现功能的不同而已。演唱者要与钢琴伴奏形成良好的互动,钢琴伴奏者要与艺术歌曲旋律形成完美的共鸣。作为钢琴伴奏,在艺术歌曲的艺术表现过程中,首先要对自我的角色定位和艺术价值有清醒认识,充分发挥其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给予艺术歌曲整体艺术效果以强有力的保证。

一、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演变历史

艺术歌曲讲求抒情性,是一种将文学与音乐,人的演唱与乐器的演奏高度融合的艺术表现形式,不仅强调情感的表达,而且强调思想的融入、意境的烘托等,可以说艺术歌曲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艺术歌曲诞生时便有了钢琴伴奏的陪伴,不过在早期,钢琴伴奏之于艺术歌曲的重要性并没有后来这么大。在艺术歌曲诞生的早期,如巴洛克时期,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通常以通奏低音为主,相对简单。而到了古典时期,由于作曲家纷纷开始摆脱巴洛克时期严谨、庄重、刻板的风格,开始追求较为丰富的音乐内容表现,在钢琴伴奏方面开始尝试使用钢琴织体写作,以带有目的性的织体音型的选用、伴奏结构以及和声的运用来为艺术歌曲提供更好的帮助,虽然这一突破确实让艺术歌曲打破了严谨、庄重的艺术界限,获得了情感表达和情绪感染方面的艺术效果,但钢琴伴奏在这一时期之于艺术歌曲本身而言,仍是从属地位。

进入19世纪以后,艺术歌曲进入浪漫主义时期,这一时期的艺术歌曲大受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许多作曲家不仅拥有很高的音乐才华,还有着不低的文学造诣,在音乐创作方面也积极地将音乐与诗歌予以融合,让两种最具抒情功能的艺术形式交融在一起,迸发出更强的艺术感染力。在这样的思想作用下,钢琴伴奏的地位也随之不断提高,开始逐渐摆脱声乐部分的从属地位,以更为积极的方式参与艺术歌曲的艺术表现[1]。

进入20世纪以来,艺术歌曲的风格沿袭了19世纪的浪漫主义风格,在作曲技法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拓展和丰富。如双调性、多调性纵向重叠、多调性横向交织、泛调性、无调性等,作曲技法上的丰富其实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钢琴伴奏之于艺术歌曲的重要性在不断提高,甚至作曲家开始将钢琴伴奏作为艺术歌曲的一个重要部分进行创作。

二、艺术歌曲伴奏中钢琴的角色定位及功能作用

(一)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角色定位

在艺术歌曲的艺术表现中,演唱者与钢琴伴奏者不是相对独立的关系,也不是主次从属的关系,而是相得益彰的有机整体,需要在整个艺术表现过程中紧密配合,达到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融境界。因此,首先对艺术歌曲中的钢琴伴奏者的角色定位就应该是合作者。在艺术歌曲钢琴伴奏过程中,伴奏者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音乐理论功底和演奏技巧,同时还要深入了解艺术歌曲作品,在伴奏过程中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伴奏过程中,并且对演唱者也需要进行一定了解,在共同理解艺术歌曲作品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艺术表达默契。

从19世纪以后,艺术歌曲的创作已经将钢琴伴奏作为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织体、旋律、节奏等已经被注入与艺术歌曲内涵、调性、旋律、和声等相同的情感因素。可以说艺术歌曲的本体与钢琴伴奏本是一体的。所以,伴奏者不单单要将伴奏部分弹奏出来,更要将其中的情感内容表达出来,与演唱者通过歌声宣泄出来的情感产生共鸣。因此,钢琴伴奏之于艺术歌曲不单单是合作者这么简单,伴奏者需要在扮演好合作者的角色之后更进一步升华自己的角色,用自己的弹奏去铺垫、渲染、烘托整个艺术歌曲的情感氛围,用自己的艺术理解和艺术造诣去浸润艺术歌曲的每个音符,让声与乐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境界升华到无我和忘我的境界[2]。

(二)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功能作用

1.提示作用

钢琴伴奏之于艺术歌曲有积极作用,不过最为关键,也是最为基础的当属提示作用。前奏的演奏可以告诉演唱者和听众艺术歌曲的调性和基本的音乐形象。同时很多钢琴伴奏还能够向听众和演唱者提示艺术歌曲的节奏、速度、力度和情绪等,更好地将音乐的主题意境引申出来。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一个最基本的作用就是提示音高,让演唱者可以一下子进入演唱的状态,有效避免演唱者出现音准方面的问题[3]。

2.推动作用

音乐除了依靠旋律来表现艺术魅力之外,还要靠节奏和速度来表现。而节奏和速度往往是涵盖在伴奏之中的。所谓音乐的基础是节奏,情感表现的支柱是速度。没有任何一首音乐作品可以脱离节奏和速度而存在。伴奏通过节奏和速度的变化为音乐的情感宣泄打开了一道闸门,让快如洪水奔涌、慢如溪流涓涓的音乐可以恣意流淌。作曲家往往通过速度的渐进铺垫音乐高潮的到来,推动高潮部分高昂情绪的喷涌。也会通过低缓的节奏来烘托悲伤、优雅或者是浪漫的情感氛围,将演唱者的情绪可以随之被推动到一个最佳的表现状态,同时也带动听众走入音乐的情感意境之中。

3.补充作用

钢琴伴奏在艺术歌曲之中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补充作用。艺术歌曲乃至当代的大多数音乐作品都会使用复调以丰富作品的内容,有的艺术歌曲或者音乐作品也会通过复调来推动情感的宣泄。复调的弹奏便是钢琴伴奏补充作用的体现。在钢琴伴奏复调之中,从类别上可以分为对比复调和模仿复调两类,通常会由两个或者几个旋律结合而成。在音乐结构方面,复调是伴奏与主旋律之间的呼应、对答、模仿,由于复调的融入,音乐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形象也更加多姿,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音乐作品在表现过程中的顺利发展。重复复调所起到的补充作用更像是文学作品之中的反复,让音乐的情感成递进式的发展,而在听觉上又产生一种 “回声” 的错位感,从而让音乐的整体效果达到最佳。对比复调虽然相对独立,但其作用仍为补充作用,只是以另一种音调、节奏、旋律走向、乐思、乐句等与主旋律并不相同的形式出现,给音乐的整体效果融入一丝异样的和谐,产生更加别致的音乐表现效果。不论是对比复调,还是重复复调,其作用都是补充,将艺术歌曲的整体艺术效果推向另一个高度。

4.渲染作用

艺术歌曲是集音乐与文学这两种最能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为一体的,由于这一本质特点,使得艺术歌曲较其他音乐作品而言更加注重意境的创造,给予听众的感觉也是声、情、境三者融为一体。随着浪漫主义的兴起,艺术歌曲的艺术表现也愈加重视情境的塑造,而情境的塑造往往是通过钢琴伴奏来实现的,这也是自浪漫主义兴起之后,艺术歌曲中的钢琴伴奏的角色和地位发生了质的变化的最主要原因。钢琴伴奏在艺术歌曲的艺术表现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便是创造意境、描绘环境、渲染气氛,给予主旋律的流淌铺垫基础,给予情感的抒发制造氛围。所谓 “触景生情”,这一点对于听众而言亦是如此,没有任何一种抒情可以脱离相应的思想氛围和情感意境而存在,虽然歌曲的本身也是情感的载体,但脱离钢琴伴奏所制造的意境、环境和气氛,也不免会只剩下一份尴尬的苦涩。虽然钢琴伴奏,尤其是注重表达意境的钢琴伴奏并不具备旋律特征,也没有具体的内容表达,更加无法独立于所伴奏的艺术歌曲而存在,但其所拥有的音型、和声以及所使用的对位等技术手段可以非常好地将艺术歌曲所需要的情感氛围铺垫出来,让演唱者的旋律演唱以及情感表达可以稳稳站在一个坚实的基础之上,而这一基础同时也是沟通演唱者与听众之间的桥梁,让听众可以在闻之的一瞬间思维一下子被带入到艺术歌曲的情感世界之中,身临其境一般享受声情并茂的听觉盛宴[4]。

三、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的艺术价值

(一)气氛的烘托与意境的刻画

如果将一首艺术歌曲比喻成一部文学作品,那么旋律便是情节,而钢琴伴奏便是烘托情节的环境描写。如在沃尔夫的《春之歌》中,钢琴伴奏部分的重要性甚至突破了伴奏的基本属性,完全可以当成一首独立的钢琴曲而存在。欢快的节奏和活泼的速度让整个伴奏曲仿佛蒙上了一层明亮的色泽,几乎贯穿全篇的三连音更是让整首艺术歌曲仿佛有了生命一般,跳动着钻入每一个聆听者的耳朵里。在充满生命力的钢琴伴奏音中,演唱者的歌声好像在为春天的到来而欢呼,闭上眼睛好像便能看到清澈的溪水边茸茸的绿意。

整部作品的歌词与伴奏旋律交相辉映,将整幅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勾勒得惟妙惟肖。如歌曲开头时的伴奏,一下子便将整首歌曲的激昂情绪奠定扎实,再往后的发展,歌曲伴奏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以低沉的强弱起伏音符缓缓跳动着进行,仿似春回大地时的润物无声。再之后便以颗粒感十足的快节奏的三连音将整首歌曲的气氛一下子带动起来,好像春的气息彻底荡涤了冬的寒冷,万物彻底苏醒过来。紧接着伴奏的整体音量在有韵律地做着强弱的转换,追求一种放中有收的感觉,让听众产生一种春风送暖而又颇感料峭的感觉,此处依然是以收的态势来呈现,也为紧接着到来的高潮做好意境的铺垫。当歌曲进行到第二十五小节时,钢琴伴奏便开始着重营造春潮汹涌的意境,将之前所有积蓄的情感一下子释放出来,将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彻底呈现在听众的脑海之中。

(二)情绪的渲染

音乐是可以调动人的情绪的,或者说音乐本就是带有一定的情绪表达目的的。这一点对于艺术歌曲而言更是如此。艺术歌曲在创作时就被赋予一定的情感,作曲家也往往将某种特定的情绪融入音符。通常情感的表达需要依靠演唱者的歌声和歌词的含义,而情绪的表达和渲染则往往通过伴奏来实现。如《西班牙小夜曲》之中带有强烈情绪的钢琴伴奏,让整首艺术歌曲之中热情似火的主人公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这首艺术歌曲讲述的是一个热情洋溢的西班牙小伙向心爱的姑娘大胆求爱的过程。伴奏的前奏部分采用的是右手和声下行,有意制造一种低沉、犹豫、羞怯的情绪氛围,虽然是热情洋溢的小伙,在面对自己心爱的姑娘时也难免会有些忐忑。进入歌曲演唱部分时伴奏情绪逐渐走高,仿佛所有的喃喃自语和自我鼓励终于化成勇气和决心。而在歌词进行到主人公的表白时,钢琴伴奏却一下变得低缓起来,仿佛是要拖住主人公激昂的情绪,让所有的情感至此达到高潮之后转为轻柔的诉说,好像两个相爱的人在了解彼此心意之后的动情互诉。

(三)完善歌曲的结构,达到更佳的艺术效果

一首艺术歌曲就如同一个故事一样,都有思想和情感蕴含其中。而且艺术歌曲同所有音乐作品一样,都强调结构的完整性和逻辑性,这一点与文学作品如出一辙。艺术歌曲的结构同样讲求起承转合一应俱全的严谨性。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少都会让整首艺术歌曲的艺术效果大打折扣。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同样遵循着起承转合的结构逻辑性原则,并且也在其作用发挥方面起到起承转合的作用。如前奏部分可以认为是起,起到呈示的作用,歌曲进行过程中的伴奏可以认为是承的部分,承载整首艺术歌曲的发展,为高潮的到来巩固基础、明确主题。艺术歌曲高潮到来之前会通过伴奏给予一定的提示和铺垫,这部分就可以认为是转,将整首艺术歌曲的情感推向高潮。再之后便是伴奏的尾奏,为整首艺术歌曲做一个情感上的总结和结构上的完善,也有很多艺术歌曲会在尾奏时做一个主题回归的处理,达到一种曲终意尽然又意犹未尽的感觉。

如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黄自先生在20世纪初创作的具有国际水准的艺术歌曲《思乡》,便很好地体现了完善的歌曲结构所能够为艺术歌曲带来的艺术效果和艺术高度。这首艺术歌曲作品采用二部曲式作曲方式,在钢琴伴奏部分采用非常巧妙的织体和声设计,并且在钢琴伴奏部分使用了起承转合的结构设计,让感情的抒发更有节奏,也使整体的艺术表现力变得更强。

四、结语

于艺术歌曲而言,钢琴伴奏虽为陪伴,然则却并非仅限于陪伴。随着浪漫主义音乐的兴起,艺术歌曲之中钢琴伴奏的重要性越来越高,发展至今,钢琴伴奏已经成为艺术歌曲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角色担当可以让艺术歌曲的艺术表现力更强,也能够让音乐的情感得到更好的抒发。作为钢琴伴奏者而言,应当正视其在艺术歌曲演唱中的重要地位,合理定位自身的角色,做好演绎辅助工作,通过不同的技巧和艺术处理来铺垫、烘托和渲染气氛,给演唱者更好地表达艺术歌曲之中的情感提供良好的意境,让听众能够真正享受一场声情并茂的听觉盛宴。

猜你喜欢
钢琴伴奏艺术歌曲演唱者
艺术歌曲《望终南山》的演唱分析
声乐表演中音乐素养对美声唱法的重要性
艺术家(2022年7期)2022-11-22 09:48:39
形、韵、意——咏叹调《有一颗爱心飘落》钢琴伴奏分析
乐府新声(2021年4期)2022-01-15 05:50:28
“拨乱反正”时期的艺术歌曲创作
中国音乐学(2020年2期)2020-12-14 03:07:40
声乐演唱中弱音技巧的训练与运用
黄河之声(2018年15期)2018-01-27 14:02:32
浅谈舞蹈基训课的钢琴伴奏
钢琴伴奏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作用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40
乐感的培养与钢琴伴奏的实践学习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08
声乐钢琴伴奏在与演唱者合作中的协调作用
大众文艺(2017年13期)2017-03-11 11:36:52
谈艺术歌曲《忆秦娥·娄山关》的钢琴伴奏
乐府新声(2016年4期)2016-06-22 13:0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