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伦理” 视角下第三课堂建设的有效路径探析

2020-01-18 19:05郑海锋
黑河学院学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宿舍伦理文明

郑海锋

(闽江学院, 福建 福州 350108)

教学课堂通常有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之分,近些年又出现第三课堂之说,而关于第三课堂的界定众说纷纭,学者对于 “什么是第三课堂” 并没有达成共识,也因此没有相应的人才培养要求和规划。毫无疑问,大学生必然是未来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后备力量之一,那么其成长过程也将必然关乎党和国家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与否。因此,高校不仅要重视如何让在校大学生学有所成,而且还要重视大学生在文明素养和自律性上是否能耐得住社会的考验[1]。在这一过程中,在做好基本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在 “公共伦理” 视角下研究第三课堂实现的方法和途径,加紧校园第三课堂文明养成建设,使祖国未来的接班人能拥有良好的成长环境,能养成过硬的品质,优良的文明习惯,拥有公共精神,能很好地融入社会。

一、高校大学生文明养成的现状

从客观上说,当代绝大多数大学生具有良好的文明素养,在校团结同学,尊重师长。课上能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做到不玩手机、不聊天、认真听讲,课下能独立自主完成作业并安排复习;考前制定复习策略并专心备考,考中无舞弊行为。在宿舍和舍友和谐相处,能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为他人着想,当个人需求与宿舍整体需求产生矛盾时,能积极与舍友交流,寻找最好的契合点;讲究卫生,爱护公物,注重公共道德[1]。

根据调查,76%的同学认为宿舍楼的卫生应该靠学生自觉维护而不仅仅依赖清洁阿姨多加打扫。在网络上能做到文明上网,有自己的判断力,不随意转载、发布不实消息;能利用网络便利进行网上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从课堂文明、宿舍文明、网络文明这三个方面来看,当前高校大学生文明修养良好,是社会文明风气的传播者。但同时也要看到仍有部分大学生存在文明素养低下、知行不统一、不自律的问题。

二、高校大学生文明养成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习风气有待加强

部分高校大学生缺乏严谨的学习态度,课上玩手机、吃东西、开小差的行为层出不穷,有甚者迟到、早退、旷课甚至旷考。课上不专心听讲,课后不用心复习,对未来缺少规划,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存在 “及格万岁” 的侥幸心理。考试前没有认真复习,而是把时间花在打小抄、贿赂前后桌同学上。对选修课不够重视,甚至花钱找人代看、代考线上选修课等不良现象。

(二)生活能力缺陷

当代高校大学生均为90后或者00后,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被其家长视为家中的 “掌上明珠”“小皇帝”,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的生活,缺乏生活常识,生活自理能力较差。打扫卫生、铺床、洗衣这些基本生活能力在一些大学生看来却是个难题。有些家住在大学本地的学生甚至将衣服攒起来,等周末回家时带回去洗。同时,“我不会”“我没做过” 也成为其逃避寝室卫生打扫的借口。根据调查显示,有54.4%的同学表明宿舍卫生总是由同一个人打扫。

(三)公共、公德意识较差

学生宿舍向来被称为一个 “小社会”,学生在宿舍的行为表现可以说是未来踏入社会的行为表现的缩影。根据调查显示,45%的同学认为宿舍属于私人区域,28%的同学认为舍友把自己的座位当做私人区域,从而做出了一些不顾及他人感受的举动,例如,视频外放、只关注自己位置的整洁与否等行为。而在教学楼、宿舍楼等公共场所,抽烟、随地乱丢垃圾的现象也不少见。部分同学认为这些公共区域的卫生是清洁阿姨的责任,因此,即使是无意中将垃圾丢到了地上也不愿弯腰捡起来。而即便对 “便后冲厕” 这些公共标语了然于心,仍有部分同学似乎认为这是个难题,连顺手一按都不愿意。

三、公共伦理视角下搭建第三课堂平台促进大学生文明养成的有效途径

(一)国家层面

现如今的科技网络十分发达,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然而,网络有利有弊,在方便人们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不良影响。在网络上,信息传播速度快,也存在一些不良信息。因此,政府必须加强监督力度,规范统一管理,统筹网络管理和现代社会管理,为加强网络社会管理奠定基础。同时要延伸网络管理方法,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管理各级各类网络;创新网络技术,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实质、现实的技术支撑。我国互联网网民多、发展迅速,大学生团体尤其精通网络,因而网络信息文明管理十分重要,迫切需要改善网络环境,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行为举止向更文明发展[2]。

(二)社会层面

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有直接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受家中长辈保护,生活环境比较单纯,自控力和判断力较差[3]。而进入大学后,大多数大学生急于摆脱家中的束缚,容易受周边环境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因而要加强社会环境管理,尤其是校园周边环境,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依法取缔干扰正常教学活动、生活活动的不良娱乐性经营场所。同时有关部门要开展互联网清理整顿,查处淫秽色情网站、非正规网吧,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公共环境,积极引导网络正面舆论,使互联网成为丰富大学生精神家园的新阵地,真正做到 “网络文明”,从而引导课堂文明和宿舍文明更好发展。

(三)学校层面

1.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加强公共管理

高校作为培养祖国未来栋梁的主要阵地,理应把教学任务放在首位,根据不同人才的培养计划设定教学科目、教学重点,但同时也要营造适合学生成长发展的校园环境,这要求高校必须完善教育管理机制,加强公共管理,坚决落实第三课堂,将第三课堂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成为和第一第二课堂一样重要的存在。在教育管理体制中,让学生成为参与者而不是遵从者,让学生真正参与到第三课堂中来。

2.将第三课堂纳入党建活动

高校是国家培养人才的阵地,也是我党培养合格接班人的场所。许多大学生一进大学就把入党作为第一目标。高校中,入党条件以学业成绩、日常表现和党团表现为主,应把第三课堂成绩单纳入入党考核标准,为培养人才搭建平台,合格的人才不单单具有优于他人的专业能力,也必须坚持全面发展。此外,党团活动中应加入第三课堂内容,以第三课堂为中心进行开课。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开展党员下宿舍活动,切实帮助学生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3.规范校园公共伦理制度

制度往往反射一个学校的价值取向,蕴含着一定的公共伦理,而良好的校园制度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特征和行为规范,从而促进高校在第三课堂方面的管理。通过制订硬性规定,强制作用于帮助学生形成一种行为习惯,保证制度的规范性,使伦理得到真正体现[3]。通过在制度中公开公共伦理要求,并借助组织形式、运行方式来落实到实处。制度与公共伦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制度为公共伦理精神提供现实支撑与保障,公共伦理精神是制度的内在补充与延伸。高校应奖惩分明,对先进人物进行宣传报道,对不遵守学校制度,违反第三课堂规定的学生进行惩罚处分,使学生清楚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彻底贯彻公共伦理制度,并深化其在第三课堂管理中的体现。

4.提高领导队伍、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在学校中,辅导员、教师是和学生在公共场合接触最多的人,对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具备公共伦理精神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备公共伦理精神的大学生。辅导员应该经常到学生宿舍走访,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困难,调节宿舍矛盾。此外,应该落实领导联系宿舍制度,实行领导、教师一对一联系宿舍。对辅导员、教师进行专职培训,要想加强学校的第三课堂管理[4],应该培养管理层的公共伦理意识,转变干部风格,真正做到 “下基层”,全面加强思想作风、生活作风建设,进一步树立领导、教师的良好形象,遵从学校规章制度,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物,成为公共伦理精神的实践者和宣传者。

(四)家庭层面

1.重视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文明养成的基础,任何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一言一行对孩子有深刻的影响,担负着培养孩子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的作用。重视家庭教育,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要从小引导孩子培养自觉自力自律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三观。对孩子爱而不溺,做到适当的放手,培养孩子自力自强的独立性格。

2.从家庭伦理入手,延伸至公共伦理

家庭伦理不仅维系着家庭成员的关系,而且是整个伦理体系的根基,其思想博大精深,蕴含了诸多传统文化。改善并加强家庭公共伦理教育,有助于树立良好家风、协调人际关系,让孩子在如此环境的熏陶下,能更好理解公共伦理,能在进入大学后更知道在公共场合该如何作为,促使孩子能更好配合学校进行第三课堂管理安排。

(五)个人层面

1.践行公共伦理精神,自觉换位思考

在公共场合中,要学会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如何处理,这是公共伦理精神面临的挑战。以学生宿舍为例,部分同学看视频时喜欢外放,认为这样看得更加舒心,却不考虑宿舍其他同学是否在学习、睡觉。而当角色互换时,却能理直气壮地指责舍友自私。这是典型的以自我为中心。在公共场所不高声喧哗,尊重他人感受,这是公共伦理精神最基本的体现。而高校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宿舍内,宿舍可谓是其第二个家,也算是 “微型公共场所”,更应该注重公共伦理精神,学会换位思考。在课堂上履行好作为学生的职责,自觉做到 “手机上架”,不聊天,不打岔,尊重教师;在宿舍内履行好作为舍员的义务,维护公共卫生,不随意喧哗吵闹,顾虑他人感受,自觉做到课堂文明和宿舍文明。

2.提高自我约束力和多元学习能力

第三课堂倡导课堂文明、宿舍文明、网络文明,这三个文明要想得到提高,无一不需要强大的自我约束力和多元学习能力。受网络影响,大学生大多自制力较差,容易沉迷于手机,将时间浪费在玩游戏、网购上。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提高自身的自律性,对自己的生活有所规划,将他律转为自律。必须勤于自省,才会有严格控制自己的思想自觉和定力。第三课堂多借助于网络,这增大了学生接触第三课堂的机会,因此,学生必须强化自己正确使用网络工具的意识,提高正确使用网络的意识,发挥网络工具益处的最大化[5]。

四、结语

第三课堂不仅仅是一种文明养成,是社会公共文化扎根心底,以公共伦理为导向的一种高尚的文明素养,也是对中华传统文明美德的传承。高校应重视第三课堂的建设,深化其内涵,使大学生在进入社会后能有公共伦理精神,能经得起社会的考验,能快速融入公共生活,并且自律文明地生活、工作和学习。使祖国未来的接班人能拥有良好的成长环境,能养成过硬的品质,优良的文明习惯,拥有公共精神,很好地融入社会。

猜你喜欢
宿舍伦理文明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灵长类生物医学前沿探索中的伦理思考
请文明演绎
热得快炸了
漫说文明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学校到底是谁的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
对不文明说“不”
热得快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