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方式研究
——基于网络新媒体传播技术应用的思考

2020-01-18 10:34卢文忠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公安院校思政政治

卢文忠

(广东警官学院,广东 广州 510230)

引言

在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三全育人”工作机制的过程中,“互联网+ ”、大数据、新媒体的技术应用推动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化发展,为推进网络育人不断提供新的技术条件。“公安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实行警务化管理,尽管学生区队、班级等在日常整齐划一的管理模式下,保持着纪律严明的统一效应,但学生生活在科技信息数字数据不断变化、网络关系不断更新的数字化环境中,思想政治工作已从传统的教育传播日益走向网络信息数字数据发展的方向。”[1]在新时代,公安院校应以新的更高要求对网络新媒体应用进行思考和推进,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上做出积极努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就是进一步通过“互联网+ ”、大数据、新媒体的技术应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化发展,从网络教学、网络传播、网络实践上加强和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公安院校应因势而动、顺势而为,强化互联网思维,顺应大数据时代,搭建信息化平台,加强新媒体应用,对“互联网+ ”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进行积极研究和探索,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日常网络生活衔接起来,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传播融入到学生的网络生活,充分利用新媒体为大学生提供思想交流、交往互动、即时通讯、信息共享的理论教学方式和管理服务方式,积极从互联网、大数据、新媒体的应用上思考和推进“大思政”格局的构建。

一、网络思政中的教学:基于新媒体应用的网络教学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2]对于公安院校而言,应用网络新媒体传播技术的首要任务,是在新媒体技术与思政课教学相结合的基础上加强网络教学,通过慕课教学、直播教学、同步教学的应用方式推动网络思想政治的创新,不断推进思政“网络”中的教学。

(一)基于新媒体应用的慕课教学

“慕课是现代教育、远程教育与网络科技有机结合的产物,是众多高等教育形式中的一种有益探索。”[3]基于新媒体应用的慕课教学,就是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慕课”(MOOC)的教学模式实施网络教学,为学生提供在线学习的资源共享服务。“慕课”是当今网络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产生的一种大规模开放性在线课程,日益成为高校创新教学模式、实施网络教学的重要方式。从本质上看,慕课教学不只是一种课程教学方式,而且还是一种资源共享方式、学习服务方式,能够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适应信息网络时代的阅读习惯,基于新媒体应用的慕课教学能够在“微时代”创造“微课堂”。网络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和更新迭代为大学生带来了网络生活的“微时代”,尤其是手机微信、微博等社交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了碎片化、自主性、快餐式的具有视听体验功能的移动终端服务。在“微时代”大学生乐于随时随地从简短、形象的阅读内容中自主获取信息,不断形成碎片化、自主性、快餐式的阅读习惯,接受理论教育、接收教学信息的传统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正不断被重塑。慕课正是“微时代”的一种“微课堂”,以碎片化、自主性、快餐式的视听体验适应了当代大学生的阅读习惯,能够为当代大学生通过移动终端开展网络学习提供在线资源和服务。

对于思政课教学而言,基于新媒体应用的慕课教学,有助于思政课教师在“微时代”创造“微课堂”、开展“微思政”。在“微时代”创造“微课堂”、开展“微思政”,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发展,是为了适应当代大学生的网络阅读习惯而借助慕课的网络技术平台对大学生实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生提供在课堂教学之外的时间和空间中运用新媒体进行理论学习的移动终端服务。通过慕课的移动终端服务,大学生可以在手机等新媒体的应用中随时随地从简短、形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自主阅读信息和学习理论,以慕课的方式实现思政课教学的“翻转课堂”,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公安院校,基于新媒体应用的思政课程的慕课教学,就是开发或加入慕课平台,通过新媒体的终端服务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阅读的“微课堂”,让学生在慕课的“微课堂”中接受简短、形象的“微思政”。“微思政”是“微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慕课形式,按照慕课的形式把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制作成系列短视频并通过慕课平台向学生提供碎片化、自主性、快餐式的在线阅读服务,使思政课程的理论以简明易懂、形象生动的视听体验方式呈现在新媒体的屏幕上,从而使思政课教学能够以“微课堂”的慕课形态融入到大学生的“微时代”生活当中。这样一来,“微思政”能够从网络新媒体的屏幕上提升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的时空中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点击率和浏览量,能够通过翻转课堂的方式激发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能够适应当代公安院校大学生日益增强的自主意识。因此,基于新媒体应用的慕课教学,不仅要注重教学内容的易读性原则,还要注重学习过程的自主性原则,增强教学内容的易读性实际上也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学习过程的自主性,在慕课制作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根据慕课的优势,在设计慕课教学环节时,要将这些环节的任务放在激发学生思考上、放在激发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上、放在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上、放在自主发现问题上,学会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去思考问题,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4]当前,在中国大学MOOC(www.icourse163.org)的网络平台上,江苏警官学院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人民警察大学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就是公安院校在慕课教学上做出的积极努力。而且,在尝试思政课程的慕课教学的同时,还可以积极探索课程思政的慕课教学,根据公安专业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尤其是在制作专业课的慕课过程中加入课程思政的内容,通过慕课把课程思政的内容以“微思政”的形式加以展现,这也是公安院校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有益尝试。

(二)基于新媒体应用的直播教学

基于新媒体应用的直播教学,就是把传统的课堂教学转变为即时的在线教学,通过特定的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思政课教学。也就是说,思政课的直播教学,就是思政课教师按照思政课程的教学计划、根据教学活动的实际进度对学生进行网络授课,让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即时观看思政课教学。这种直播教学既可以是四门思政课程的网络教学,也可以是某一主题内容的网络教学。最为特别的是,这种基于新媒体应用的直播教学,尽管不是思政课教学的常用方式,却是在特殊时期对于思政课教学具有不可替代的辅助作用。

基于新媒体应用的直播教学,不仅是高校在正常环境中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一种技术应用,更是在特殊形势下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具有独特优势的网络应用。比如,在重大疫情爆发的严峻态势下,直播教学对于实施思政课教学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2020 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是对我国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和治安秩序的重大考验。新冠疫情的严峻挑战,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也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学管理的正常秩序。为了应对这次“大考”,各种防控措施及时出台和实施,国家在加大医疗救治力度的同时也在加强全社会防控力度,采取多项隔离防控、限制出行的措施,高校在执行国家防控要求的过程中采取“学生不返校”“停课不停学”的应对措施,暂停了正常的课堂理论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在这种特殊情况下,网络教学成为了在应对疫情“大考”中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要途径,直播教学在“学生不返校”“停课不停学”中发挥了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时空、切实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优势。

对于新冠疫情防控期间的直播教学,一方面,教育部社科司与人民网联合组织开展“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为全国大学生展现了一次即时的主题教育意义上的网络直播思政课,这次网络“思政大课”以艾四林、秦宣、王炳林、冯秀军分别开讲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主要内容,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进行解读,对中国抗疫彰显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进行分析,对我国抗疫一线的感人故事进行讲述。在重大疫情挑战下这次网络“思政大课”犹如一张思政“网络”覆盖了全国大学生的网络学习,是网络信息化平台建设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相结合的一次卓有成效的网络直播教学。另一方面,高校也在根据国家疫情防控的要求和教育教学的实际,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思政课的直播教学。以广东警官学院为例,学院依托超星学习通的网络教学平台(www.chaoxing.com),直接通过超星学习通的手机App 进行直播教学,教师按照课程表的时间安排开展即时性的教学活动甚至是与学生面对面的教学活动,同时学院还专门使用超星网络教学平台推出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的一系列慕课资源,实现了思政课程的网络全覆盖,实现了直播教学与慕课教学相结合、教师主导的网络课堂与学生自主学习的翻转课程相结合,充分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新媒体的功能,切实为学生提供特殊时期进行理论学习的移动终端服务,展现了疫情防控特殊时期的一种网络教学创新。

(三)基于新媒体应用的同步教学

基于新媒体应用的同步教学,就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同时运用慕课等网络教学资源,加强手机新媒体的网络技术应用,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和易读性,营造“面对面”与“键对键”相结合的课堂环境,达到现场教学与在线教学同步进行,同步开展思政课的理论教学和网络教学。

以广东警官学院为例,学院近年来坚持推进教学方法现代化的目标和要求,着力提升课堂教学的技术水平,依托超星学习通的网络教学平台,加强网络新媒体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增强师生在思政课堂中的交流互动,把握学生在思政课堂中的思想动态。思政课教师在现场的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超星学习通手机App 进行网络签到、投票、选人、问卷、随堂练习等互动活动,能够充分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的整体参与度、活跃度。尤其是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手机App 引导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和研讨,并通过投票、问卷等方式了解学生对于案例的理解,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比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关于“职业道德”的案例教学中,可以使用超星学习通手机App 的“问卷”功能,设置“如果你是案例中的民警,面对自己的妻弟提出做‘保护伞’的请求,你会怎么做?”的问题,列出“A.亲情重要,事关个人利益的家事无法推脱;B.灵活处理,执法时谨慎处理不露马脚即可;C.坚守底线,规劝妻弟收手和诚心与妻子沟通”的单选答案,在学生做出匿名选择后通过学习通App 现场公布各个选项的统计数据。这既是教师对学生思想动态的一次了解,也是学生对自己思想立场的一次了解,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融入案例教学的情景,更好地引导学生对警察职业道德的思考,同时还可以使用学习通App 的“选人”功能,随机抽取在场的学生进行提问交流,从而不断把案例教学过程推向深度分析的阶段。总之,基于新媒体应用的慕课教学、直播教学、同步教学使思政课教学更好地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景”“寓教于网”。

二、网络思政中的传播:基于信息化平台的网络传播

互联网和新媒体的重要功能不仅在于“教”,更在于“传”,在技术应用层面上网络新媒体实质上是一种传播手段,能够超出网络教学的范畴进行广泛、持久、深入地信息传播,凭借各种信息化平台在“大思政”格局中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以网络信息传播的方式引导公安院校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信息由有限的“教”扩展为有效的“传”。我们还要认识到网络新媒体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带来的挑战,许多负面的思想和信息也会通过网络新媒体到达学生的移动终端,而且网络新媒体的娱乐化因素往往能够博取青年学生的眼球,容易削弱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容易导致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边缘化。那么,针对这种网络形势,公安院校不仅要做好思政课的网络教学,还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传播,塑造网络传播的话语权,通过加强网络传播来改进对学生思想观念的引导和成长成才的服务。

(一)利用新媒体传播网络资源

在公安院校,应用网络新媒体传播技术的基本任务,就是在新媒体技术与宣传教育工作相结合的基础上加强网络传播。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过程中,网络传播的目的是要在思政课教学之外的生活时空中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借助校园网开展网络宣传教育工作尤其是借助新媒体以及各种网络社交平台、网络教学平台开展“隐性化”“微思政”的网络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各种有助于传播思想理论内容和公安工作信息以及各种健康积极的社会生活资讯的网络资源,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信息以网络资源的形式融入到公安院校大学生的网络生活之中。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传播中使用的网络资源主要包括网站资源、慕课资源、App 资源。第一,公安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传播,要充分利用权威、专业的网站资源。“当前公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信息资源主要集中于党团活动网站、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公安网站、红色网站等网络载体。这些网站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之外,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信息资源进行组织筛选,并对其进行时间和空间上的有效配置,使这些资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发挥重要的辅助作用。”[5]比如,公安院校可以充分利用新华网、中国警察网、中国青年网等网站以及人民公安报、广东省警察协会、“警察说警事”等微信公众号发布的信息资源,通过校园网、学生微信群、学生组织微信公众号进行转发,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等相关负责人员要对学生的网络评论进行引导,尤其是对学生的一些不当言论进行纠正。第二,公安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传播,要充分利用慕课资源,有针对性地把慕课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的网络传播,将包含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简明形象的学习短视频、慕课链接分享到学生微信群。第三,公安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传播,要充分利用手机App 资源开展“隐性化”“微思政”的网络宣传教育,运用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App 向学生分享信息,鼓励学生安装使用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App,比如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可以充分利用“学习强国”手机App 上发布的信息资源并有针对性地把信息转发到学生微信群、个人微信空间,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强国”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了解中国社会发展状况和公安工作问题。总之,公安院校在原有的宣传教育工作基础上,要积极借助新媒体开展日常网络生活中的“微思政”,使网站资源、慕课资源、App 资源成为师生网络群聊、信息分享的一项内容,尽可能增加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资源的点击率和浏览量,从而为塑造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建造网络空间。

(二)利用大数据掌握思想动态

当今社会网络信息化的发展,不仅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传播创造了平台和技术,同时也正是网络传播的平台和技术产生了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相关的海量数据。通过信息处理,这些海量的数据为思政课教师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分析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参考。因此,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而言,要顺应信息化时代、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在探索“互联网+ ”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过程中,可以尝试把大数据思维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在大数据技术的支撑下,以信息化平台为支撑的网络传播,可以从传播思想信息与掌握思想动态相结合的方向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利用大数据,可以实现对全体大学生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政治素质进行真实、详尽、全程式的数字化纪录,也可以从大学生在网络世界中产生的海量、碎片、感性的数据信息中揭示出大学生行为背后深层次的思想政治素质特点和发展规律,进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未来发展进行预测,构建出有针对性的、能满足大学生需要的、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6]鉴于这种思路,公安院校可以尝试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教学和网络传播中,在主题教育、案例教学以及警务化管理的关键环节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对学生做出的回应进行统计并即时将统计数据向学生进行发布,促进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反思,比如在新生入学的忠诚教育中,以网络问卷的方式对学生的忠诚意识进行调研并通过大数据对调研信息进行即时统计分析,掌握学生在忠诚意识方面的思想动态。即时统计数据的支撑,有助于增强忠诚教育过程的互动性,增强教师分析问题的说服力,增强实施忠诚教育的精准度。然而,应用大数据技术的真正意义在于对历史数据的挖掘分析,通过建立数据库来实现数据的持续采集、深入分析和开放共享,为公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在公安院校日常的教学管理中,大数据技术可以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中学生的点击量、浏览量以及各种网评、群聊等信息进行网络跟踪、动态统计和行为分析,以智能化的方式展示公安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需求状况,对于思政工作队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量化研究和智能研判、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数字化和精准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这方面,公安院校可以参考公安机关“智慧政工”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智慧政工是“在人与互联网、新媒体的有机结合下,创新形成的具备实时感知、智能服务和高效管理的一种政治工作新模式,通过这种新的政工模式对公安机关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素质提升、组织人事管理、党团组织生活、警营文化建设等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7]参照公安机关“智慧政工”的思路和方式,公安院校可以在互联网、大数据、新媒体的技术支撑下探索和实施“智慧思政”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把“智慧思政”作为构建“互联网+ ”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着力点、创新点、突破点,积极尝试基于大数据应用的网络育人与服务育人相结合的新模式,为思政工作队伍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实施精准思政提供数据支持和技术辅助。

(三)加强网络传播的思想引领

要明确认识到,基于信息化平台的网络传播,不只是一种技术应用意义上的传播,更是思想引领意义上的传播,公安院校加强网络传播的实质在于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以网络育人的方式推动“大思政”格局的构建,通过传播方式创新加强和改进公安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的技术应用主动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在日常网络生活中引导公安大学生不断了解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使之形成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知和认同。思政课教师不仅要掌握网络教学和网络传播的技术,还要坚定思想引领、网络育人的立场。因此,公安院校要把思政课教师的网络媒介素养作为教师能力建设机制的重要内容之一,提高思政课教师的网络媒介素养,增强思政课教师对网络媒介的批判和反思能力。在网络传播过程中,思政课教师以及辅导员等负责人员要对网络出现的各种负面信息做出及时回应,揭露各种错误思想的实质,维护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安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和强化警察意识。

三、网络思政中的实践:基于虚拟化体验的网络实践

在当今社会,虚拟现实(VR)已成为经济、科技、军事领域以及医学、影视娱乐等行业实现创新发展的技术应用,也逐渐成为教育领域实现创新发展的技术应用,虚拟现实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是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举措。2018 年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提出“加强职业院校、高等学校虚拟仿真实训教学环境建设”“智能学习空间”的要求,要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智能教育、智慧学习的开发和运作,提高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据此,在全面加强公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对基于虚拟化体验的网络实践进行思考、设想和展望。

(一)公安院校“VR 思政”的新思考

在公安院校,以虚拟化体验为创新的网络实践,就是从虚拟现实的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进行思考和设计,尝试把虚拟现实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和理论内容进行虚拟,通过计算机仿真系统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活动过程转化为网络交互实践的立体虚拟环境,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情景转化为仿真的3D 模型和空间,让学生沉浸在网络交互实践的立体虚拟环境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通过仿真的3D 模型和空间达到对思政课程、主题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虚拟化体验。

从学生的学习过程上看,虚拟化体验实质上是一种新型网络学习方式,学生在逼真的虚拟世界中通过自主的人机交互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和理论内容进行实时、动态、三维的视听触觉感知,犹如置身于真实场景之中的3D 游戏那样进行理论学习,在3D 学习环境中进行网络实践,从虚拟化体验上达到寓教于乐、寓教于景、寓教于行的独特效果。比如,在思政课的案例教学中,利用计算机仿真系统对案情进行模拟,把案情转为网络交互实践的立体虚拟环境,学生通过使用虚拟现实产品置身于案例教学的3D 模型和空间中,并以网络实践的方式对案情中的问题进行自主地分析和处理,在思政教师和技术人员提供的智能化指引下完成学习任务。VR 技术能够把思政课的教学活动置于形象化、交互性、多感知的虚拟环境之中,使现实的思政课变为虚拟现实的思政课,不仅可以在虚拟环境中开展理论教学的网络实践,也可以开展实践教学的网络实践,尤其是运用VR 技术实施思政课虚拟社会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社会实践是为大学生在仿真环境中模拟生活、增长知识、扩展能力、演练成长成才的一种新型社会化实践活动。用仿真环境来统一指称,突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社会实践的模态状况,表明虚拟社会实践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的新发展、新形式和新平台。”[7]这种模拟现实的虚拟化体验能够为思政课创造实战化教学的场景,推动公安院校思政课教学向实战化教学的创新发展。这种基于VR 技术的新型网络学习方式,可谓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创新,本研究将其称为“VR 思政”,“VR 思政”是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对网络新媒体传播技术应用的一种思考、设想和展望。

基于VR 技术应用的思政课,是为了让公安院校大学生在逼真的虚拟世界中通过自主的人机交互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和理论内容进行实时、动态、三维的视听触觉感知,让公安院校大学生在虚拟世界中,犹如人民警察在开展案件侦办、专项行动那样,进行某种实战化的学习体验,让学生犹如在真实的任务环境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真实的任务环境,我们可以通过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予以完成,而虚拟情境教学则可以借助互联网、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和知识编辑,通过虚拟现实、人机对话、严肃游戏、计算机化高仿真模拟器等帮助学生在精细加工过程中建构知识和技能的认知图式,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融合。”[8]学生通过虚拟化体验进一步了解和巩固思政课的理论知识,在虚拟化体验的网络实践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

(二)当前高校“VR 思政”的新尝试

虽然“VR 思政”在本研究当中尚且只是根据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求提出的一种设想和展望,但实际上“VR 思政”当前已经在诸多地方开展试点应用,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应用创新的积极尝试。

比如,2020 年武警新疆总队六支队实现了VR 党课进军营,把虚拟现实与主题教育相结合,开设《中国共产党领导力VR》课程,官兵们可以在虚拟场景中亲身体验中共一大会议、井冈山会师、红军长征、开国大典的真实立体的历史场景,从中深刻地领悟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和弥足珍贵的革命精神,提高官兵们的学习兴趣和效果。此外,一些高校正积极尝试将VR 技术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沉浸在网络交互实践的立体虚拟环境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2019 年南昌大学红色文化馆将虚拟现实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让学生置身于红色景区的虚拟场馆之中开展网络实践,以3D 视听体验的方式进行理论学习。贵州师范学院实施“VR 重走长征路”的沉浸式教育项目,学生通过使用虚拟现实产品置身于红军长征路上的360 全景式的经典场景,从中真实地学习革命历史、感受长征精神、传承红色文化。兰州工业学院建立“思想政治教育VR 体验中心”,设置“红船精神”、井冈山会师、长征精神、延安文艺座谈会、开国大典五大课程板块和40 多个小点位场景,把VR 技术应用于学生党支部的主题党日活动,让学生党员在虚拟场景中亲身体验党在革命历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而且还进一步把VR 技术应用于思政课教学、党员干部培训等活动。东莞理工学院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综合实验室引入了VR 技术实训系统,通过VR 技术的应用助力新时代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不断加强VR 教学资源库和体验交流平台的建设,让学生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虚拟化体验。可见,“VR 思政”是从虚拟化体验的层面上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新课题和新路径。

猜你喜欢
公安院校思政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河南警察学院召开争创全国重点公安院校动员会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我国公安院校水上教学课程的困境与出路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精细化管理视角下公安院校研究生培养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