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娟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促使我国医疗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医疗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医院在此过程中想要实现良性发展,需要从自身情况出发,重视财务管理工作,不断提高预算管理的水平,以便能够保障医院各项经济活动顺利开展,不断优化医院资源配置,为医院管理活动提供支持。
所谓的全面预算指代的是通过预算管理工作,将单位内部资源进行合理划分,并且根据单位资源使用情况,有序开展考核控制的工作。全面预算是集控制、决策、计划为一体的预算管理工作。针对医院而言,近年来各大医院着重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我国早从2017 年开始变加强了医保政策监督力度,对医院预算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规定各大医院在运行过程中一定要核定收支、定向补助、按照规定使用结余,按照该原则开展管理预算工作,并且着重强调了预算管理中整体性的原则,要全面涉及医院的各项经济活动。在此情况下,公立医院在发展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1]。其次,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一定要从医院实际经营活动出发,全方位涉及医院的经营活动,编制的相关预算指标要符合医院发展的实际需求,并且还需要严格规定各部门所需资源的限额,以此提高医院资源利用率,帮助医院有效规避各项财务风险,为医院实现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想要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有效应用到医院财务战略中,首先医院领导层以及财务管理人员要做好思想建设工作,从思想上认识到全面预算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对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认识,以便能够将其提升到战略高度。在此过程中,工作人员要始终围绕医院整体经营计划,合理规定全面预算工作。在此过程中,财务人员要尽快明确自身工作职责,加快职能角色的转变,为医院全面预算工作提供支持。其次,医院财务管理人员需要根据实际运营情况,对预算组织结构不断优化。通常情况下,有关全面预算组织结构都是采取三级管理的模式。第一层级由医院领导以及财务部门构成,该层级主要负责全面预算目标以及方案的制定。第二层级主要有医院中层领导以及预算管理人员构成,主要负责监督执行预算计划,将计划进行细分下达相关内容以及开展考评工作等。第三层级主要由医院各科室以及预算人员构成,主要负责全民预算方案的执行、信息反馈等工作[2]。
医院在运行过程中制定全面预算方案时,要始终保证各部门之间紧密联系,彼此沟通顺畅,并且要善于提取基层部门对全面预算指标的意见与建议,以便能够有效减少后期调整工作。其次,在选取预算指标的过程中,无论是医院领导层还是预算管理人员都应该谨遵医院财务战略指标,在医院财务战略指标的基础上,不断优化预算管理方案,促使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能够充分结合[3]。再次,医院在运行过程中还需要根据自身业务特点以及发展形势,合理选择预算编制方法,在此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各项业务的特点,例如在采购工作中,要充分考虑采购物品的市场环境,将其作为医院设备采购指标的编制因素,避免后期出现采购物品利用率低、维修保养成本较高等现象。此外,医院还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设置预算管理办公室,针对医院运行过程中的所有经济活动,分析预算管理指标的执行情况,寻找出预算管理与医院财务战略之间的偏差成因,采取针对性的手段进行解决,不断优化预算指标管理体系,为医院实现财务管理目标奠定基础。
针对医院全面预算工作而言,完善的监管制度有助于落实预算管理方案,能够为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基础保障。根据以往我国医院运行情况来看,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不断完善预算监管制度。首先,医院财务管理部门的负责人以及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医院的所有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并且要以医院内部控制工作为基础,不断拓展有关预算监管范围,与此同时还需要将监管工作的重心不断前移,以便能够促使管理人员加强事前、事中控制[4]。在此过程中要保障监督工作的独立性,对预算管理工作实施全方位监管工作。其次,财务管理人员可以工作过程中借鉴同类型医院的监管制度模式,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采取同类型医院的工作经验,将优秀的工作经验有效融入监督制度中。最后,财务管理部门要定期召开研讨会,对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分析,结合医院业务活动探讨预算执行情况,进而提高医院预算执行效率。
综上所述,结合当前我国医院运行情况来看,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对于医院财务战略的实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此过程中,医院领导层以及财务管理部门领导要从思想上重视全面预算工作,对预算组织结构不断优化,确保预算方案的科学合理性,使得预算管理工作的实施有章可循。在此过程中,医院还需要结合自身情况完善预算监管制度,确保预算工作有效落实,不断提高企业内部管理质量,为医院实现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