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 郭温轩 刘浩科 宋依然 郭婷婷 河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高等教育是国家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及国家重视程度的加大,助学金制度逐步健全,投入逐步提高。助学金的发放为家庭贫困的学生完成学业提供了有力保障。为深入了解河北省不同高校的助学金制度实施现状,提高助学金的资助精准性和高效性,我们开展了实施现状调研活动。本调查以河北省不同城市五所高校为选样对象,每个高校随机调查50 人,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共计收到220 份有效问卷。
从我国贫困补助政策逐渐齐全和补助金额不断增大来看,国家对贫困大学生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目前,国家在高等教育本专科阶段建立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师范生免费教育、勤工助学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为国家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
国家助学金是我国贫困资助政策的重要方式之一,国家助学金是面向所有家庭困难的学生,平均占在校学生的20%,平均每个学生3000 元/年。资助范围相对较广。国家助学金的资助标准分三个等级,资助范围相对广泛。一等国家助学金每人每年4000 元,二等国家助学金每人每年 3000 元,三等国家助学金每人每年 2000 元。以河北省为例,自2019 年春季学期起,普通本科学生国家助学金平均补助标准从每生每年3000 元提高到3300 元,覆盖面提高10%。
贫困生的认定工作不严谨,没有一个清晰的认定标准。按照规定,学生需要向学校申报家庭经济困难,学校要根据相关标准,以民主方式认定[1]。93%的学生的申报资料里会有一张当地政府开具的贫困证明。但是我国没有实施公开公民财产制度,所以当地政府并不能准确把握每户家庭的确切情况,再加上人情的原因,学生较为容易得到一张贫困证明,从而产生了大量的“伪贫困生”,这样对同学们来说是不公平的。对于家庭情况调查表的信息真实方面来看,43%的同学认为其信息部分正确,有21%的同学认为收入情况不真实,9%的同学认为家庭成员健康状况不真实,我们根据这些数据得到结论,高校助学金的评定政策亟须完善,资助精准性有待提高。
通过对高校助学金获得者及非资助者的调研,了解了助学金发放后的走向 得知,受到资助的部分学生,出现了恣意挥霍的现象,比如15%的学生把助学金用于请客吃饭等娱乐性消费,21%的学生把助学金用于购买较高档消费品,明显没有把助学金花在必要的地方上。助学金在发放后难以真正地激励和约束学生,没有起到“助学”的作用,他们以贫困为荣,理所应当地坐等国家的贫困补助。高校在助学金发放后期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督导致了这些现象的发生。
我国对贫困学生的资助,保障了贫困生基本的物质需求,但是严重忽略了对贫困生深层次的精神救助。贫苦生的茁壮成长离不开精神方面的建设,精神建设需要学校的引导和帮助。贫困学生由于自身的因素,容易出现自卑和敏感情绪。消极情绪之下,贫困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影响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国家助学金的发放虽减轻了很多贫困学生经济上的压力,但是学生因为领取助学金而产生了自尊心受挫的心理问题,经调查得知,有8%的学生会觉得有点自卑,助学金像是讨来的,还有4%的人对助学金是一个很抵触的态度,从而无法正常和同学们相处,这就导致了实际产生的效果与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继而回报社会初衷又有所偏离。
完善助学金的评定制度需要规范助学金认定的各项指标,使评定门槛更加精确化、严格化、人性化,进而有效解决现阶段高校助学金评定过程不规范、评定标准不严谨,学生诚信意识缺乏、资金流向管理薄弱等问题,使精准资助性工作更加公平性;学校的相关老师或辅导员可以通过走访调查等措施来核实情况,引导规避不公平、不规范、不合理事件的发生,做到更加公平公正客观地精准助学,减少弄虚作假现象,从而更好的推进国家教育事业和扶贫事业。
完善高校助学金的监督制度,加强对贫困生助学金使用的动态追踪,引导学生正确、高效使用助学金,将资助工作做到实处。可以制定助学金减免或者召回制度,如果贫困学生不能正确、高效使用助学金,像利用助学金去买较高水平的消费品、去网吧打游戏等错误行为,学校依据情况的严重程度,对学生进行警示和助学金的减免或召回。通过这些措施,让广大学生充分理解助学金的本意。
国家助学金除了有经济扶助的功能之外,还要有深层次的激励育人功能。辅导员老师要积极做好学生的心理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积极倡导“诚信为人,诚信立业”的理念[2],不要为了得到助学金而伪造贫困证明。贫困学生不要有过度的消极心理,得到助学金的学生要好好利用助学金,学习更多的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懂得感恩,做你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帮助你身边的人,去回报这个社会,让高校资助工作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