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禹 杨明慧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
随着现代化教育理念的不断融入,财务管理专业人培养模式创新机制构建逐渐成为当前所研究的重点。现阶段,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主要由两方面因素组成,即:“社会外部需求”和“校园内部需求”,表现为国家、社会、企业等参与主体(外部),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机制定位及综合质量水平(内部)[1]。需说明,以上均是站在宏观角度进行规划设计人才培养方案。课点作为财务专业课程的最微观单位,亦是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实施及达成的重要价值体现。在实践过程中,课点与目标达程度的高度契合,为教学质量评价和正向设计提供科学理论依据,也是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达成的重要途径。当前,宏观目标达成度以学生学习成绩为重要依据,定性为教师、专家等主体评价形式的价值体现,进而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和严峻考验。基于此,本研究以财务管理专业为研究对象,以课点目标达成度为重要抓手,以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立足点,形成以“学生为中心”可持续发展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系。
在新时代教育理念背景下,对课点目标达成度进行科学研究是提升教育教学提升的重要渠道之一,亦是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换而言之,从目标达成度角度进行微观设计人才培养方案逐渐成为现代化教育理念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强劲驱动力,进而在不同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或教学实践环节应根据实际现状,利于于学生的自我发展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考核方式,进一步充分保证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构建的目标实现。现阶段,目前国内外相关学者对于学生的研究重点在于宏观层面的培养目标达成度和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估与应用,以及中观层面的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估与应用,而鲜见微观层面的研究。尝试将研究把向设定为微观层面的课点目标达成度评估逐渐成为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在价值需求,与此同时,通过从课点目标达成度角度(微观)设计人才培养方案,进而通过项目矩阵、课程矩阵和专业矩阵,来检测人才培养各个环节的效果,进而达成持续改进的人才培养效果[2]。
所谓“课点目标达成度”,即将课程进行具体细化,教师在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所要达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预期目标。其能够直接反映财务管理专业诸多信息要素是否有效衔接,亦是学生综合素质和行为价值、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因此,通过课点目标达成度评价方法全面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各要素模块的协调发展,必须采取直接有效的评价方法全面支撑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性,一般护腰采用课点考核成绩法和评分表分析法进行计算[3],具体如下:
课点考核成绩法评价公式:评价值=目标值×(课点考核具体项目平均分值/该毕业要求相关考核指标总分值)
评分表分析法评价公式:评价值=目标值×(满意度对应分值×对应人数/总人数)
课点目标达成度评价公式:课点达成度=综合评价值/目标值。其中,综合评价值以上两者评价值的平均值
在新时代教育理念下,以财务管理专专业课程为例,进行课点目标达成度全程评价迫在眉睫。针对该专业相关课程的具体要求和现状特点,将人才培养模式组成要素进行进一步科学细化,有效明确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达成及对应实现途径,将评价方法和标准积极融入,建立课点目标达成度评价方法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逻辑关系。其次,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体系构建最主要就是将主要课点要素进行高度整合并通过课点目标达成度评价公式进行科学分析,从而为社会高质量发展输送更多优质人才。与此同时,在广泛征求诸多受众群体建议基础上,结合现代化教学资源和模式,精确定位市场需求,运用更多数据化分析进一步提高提高决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从而与学生职业整体发展无缝衔接。
要想实现基于基于课点目标达成度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必须进一步明确课程教学目标与人才培养模式相关指标的内在联系,换而言之,就是将课点目标达成度融入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各个环节中[4]。为有效实现财务管理专业课点目标达成度的考核与评价,需充分保证课程形式多样化及目标明确化,通过目标大程度全面实现学生综合素质、专业实践水平等有关能力的目的。这就对人才培养机制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并将目标达成度进行全面细化,站在微观角度立足于学生自我发展特点,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建立目标达成度与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内在联系,进而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评价方式和课程标准等多方面内容体系。在此基础上,将课点评价方法所得出结果正向实施到人才培养模式每一个环节中,并采取逆向措施进行整合改进,从而形成形成循环课点目标达成度实施评价过程。
综上所述,在现代化教教育理念的驱使下,以目标达成度评价方法为工具,设计课点目标达成度的评价逻辑和方法,建立与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逻辑映射关系逐渐成为未来战略的主流方向。充分利用课点目标达成度评价方法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循环课点目标达成度实施评价过程,进而为创新人才机制提出更多科学性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