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模式与运行机制创新研究

2020-01-18 23:58赵盼盼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教育培养核心信息化

赵盼盼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引言

现今,“互联网+”教育理念在大学教育体系方面的广泛普及使信息化教育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为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环境,将“互联网+”理念运用于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是未来阶段高职专业人才教育的主要趋势之一,对提升高职专业教育培养综合实力、加强高职教育管理能力等均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让现代高等人才培养得以从高量化向高质化转变。

一、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模式的特点及应用重要性

(一)适应新高等人才培养趋势

目前,我国正处于高素质人才跨时代更迭的重要时期,基于核心职业能力培养满足新时期人才教育需求是教育工作适应高等人才培养新趋势的核心关键。不同于往期阶段专业型、应用型及综合型人才教育,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注重对掌握、学习、发挥三个方面内容的应用。通过掌握职业技能、学习职业技能,以及在岗位中发挥职业技能优势,加强学生核心的专业素养,使其岗位工作能适应多种基础环境,提升人才教育培养的前瞻性与先进性,在高职学生融入岗位工作之前对其进行有效锻炼,解决传统理论化教育与实践化应用的矛盾问题,让人才培养真正地做到从根本上发挥教育实际作用。以此,为未来阶段高职学生逐步地提升岗位核心竞争力做进一步铺垫[1]。

(二)增强综合教育培养能力

专业教育的本质是运用教育的方式提升人才培养的专业性,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发展,传统逻辑上的专业教育将难以满足全面性人才培养需求,增强综合教育培养能力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核心职业能力培养则是将综合性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体系使专业教育不再以单一的形式呈现,而是能基于提高人才岗位核心竞争力对现有教育内容做进一步拓展,帮助高职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完善,以此为条件夯实高职专业教育基础,在不同的角度为未来阶段人才培养提供多元化教育服务,让高职学生可以掌握丰富的综合学习资源,弥补传统专业教育内容性不足,推动高等教育的多样性发展,为信息时代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创造有利条件。

二、“互联网+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特点

(一)高效化培养体系

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核心职业能力培养是将网络大数据信息体系融入高职核心职业能力培养机制,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提高核心职业能力培养的综合水平,并可根据教育发展趋势制定科学的核心职业能力培养规划。相比传统核心职业培养模式,网络平台的实践应用不受环境条件与空间条件限制,在不同环境下均可提供高质量的核心职业能力培养服务,尤其是基于专业特点开展核心职业能力培养其内容将得到进一步完善[2]。所以,“互联网+核心职业能力培养”将充分简化传统教育培养流程,降低教育培养的周期性延迟,使各项教育培养工作的对接更为及时,从而让高职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培养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二)多元化培养平台

传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多以高职教育为起点,通过高职合作与企业合作实现培养资源共享。理论上,以上方式在完善职业核心能力内容方面确有一定帮助,但实际上教育合作仅限于专业教育层面培养实践,并不能在深层次的职业核心能力塑造方面起到积极刺激作用。换而言之,对于短期核心职业能力教育传统模式具有明显优势,而对教育培养的长效化发展而言,传统模式培养平台单一,培养方式相对滞后,无法充分地发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全面性优势。因此,将“互联网+”概念融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体系至关重要,将改变传统教育培养格局,使以高职为教育培养节点的信息资源分布能够通过“互联网+”平台有效获取。以此,实现现代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多元化发展。

(三)系统化培养机制

“互联网+”的核心能力培养的优势在于能将碎片化的培养资源做系统化整合,使高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能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合理选择,继而提高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规范化水平,解决传统教育培养单元内容不匹配问题,加速现代化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体系的形成,使“互联网+”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能从高职学生个人岗位竞争能力塑造角度实施相关工作。另外,“互联网+”平台对教育信息资源的梳理并非是单方面的资源输出,高职方面同样可以采用与信息平台合作的方式对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问题予以反馈,使后续阶段的信息资源应用能围绕高职教育综合性需求逐步完善,确保以“互联网+”平台为中心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实践能切实发挥根本性作用[3]。

(四)立体化培养模式

早期阶段的高职职业能力培养更多的是基于专业教材、教师教学经验及企业人才培养要求等开展相关工作,未能从学生个人的岗位竞争力的角度看待问题,导致专项培养教育工作内容呈现过于单调,无法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发展做全面性铺垫。受此影响,当代高职教育的内容倾向问题越发严重,以专业教育为主体的人才培养虽然可以解决短期的学生就业问题,但同时也是我国高职毕业生长期失业的主要影响因素。对此,“互联网+”信息网络模式的运用将从信息化教育维度为不同专业学生创造更多的专业学习平台,使其在多种相关专业技能的掌握方面能得到更有效的教育支持,确保高职学生专业教育在不同岗位中均能进一步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进而,利用“互联网+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高职学生个人岗位竞争力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三、“互联网+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模式运行机制的实践问题与现状

(一)“互联网+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教育理解偏差

“互联网+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意义在于将其作为一种高效化的手段运用于教育培养的各个领域,而后通过积累信息化网络平台的应用经验为未来高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实现多元化发展创造机遇。而事实上真正将“互联网+”思想作为辅助性教育培养方式的高职少之又少,多数高职对“互联网+”信息平台的运用均存在一定的理解偏差,未能从根本上使“互联网+”融入高职专业教育培养环境,导致“互联网+”理念的运用更多的是徘徊于专业教育体系之外,难以在高职教育体系之内发挥实际作用,大幅降低了“互联网+”思想对专业教育的影响。一方面,促使“互联网+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细节化处理水平下降;另一方面,也对“互联网+”更好在高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中发挥基础优势形成限制,最终让“互联网+”的应用失去实际意义。

(二)“互联网+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教育落实不足

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本质也是一种专业教育实践的方式,“互联网+”思想的教育融合应用落实不足归根结底是教育实践未能与“互联网+”思想的运用充分契合,致使“互联网+”的网络信息平台在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方面与专业教育的关系越发疏远[4]。因此,产生“互联网+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教育落实不足问题。为此,未来阶段的高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实践应当结合自身的教育现状,通过对“互联网+”教育培养体系的完善做好充分的教育培养创新,秉承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的基本原则,在不同的教育领域贯彻创新思维,使不适用于现阶段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工作内容能在“互联网+”的思想理念融入过程中得到进一步改进,以教育创新为根本拓展“互联网+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教育视野。

(三)信息化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教育的沟通管理缺失

教育沟通是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关键性问题。尤其是在信息化教育培养体系确立的重要时期,高职应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教育学习诉求,学生方面则要通过沟通方式使高职院校清楚地认识到何种方式是最有利于学生未来岗位发展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形式。正因信息化时代数据网络的高速发展,使教育沟通成本有效降低,随之而来的不仅是便捷的信息化教育管理服务,同时也让信息化教育环境下教育沟通能力有所下降,导致“互联网+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无法与现代教育发展融为一体,使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提升与高职教师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始终处于不同的前进方向,无法有效实现教育培养与学习实践双向推进。对此,在“互联网+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发展时代条件下做好教育沟通管理,了解学生、教师及高职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诉求显得尤为重要。

(四)高职数据平台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内容匮乏

建立高职教育专属的数据信息库是当代高职教育信息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运用数据信息库的内容资源可以根据专业教育特点合理地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细节做系统化设计。理论上高职数据信息库的建立对“互联网+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教育衔接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实际上现代高职对数据资源信息库的信息运用能力相比薄弱,尤其是信息资源更替的滞后导致数据信息与专业教育需求不匹配难以为专业教育培养提供有效服务,使高职核心职业能力培养对数据信息资源的应用相对匮乏[5]。针对以上问题要以“互联网+”教育发展为切入点,通过完善现代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体系提高教育数据信息挖掘能力,围绕高职学生综合专业能力培养创建新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运行机制,使“互联网+”真正地在现代高职人才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方面发挥实际导向作用。

四、基于“互联网+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运行机制创新路径

(一)统一“互联网+”教育培养管理标准

统一教育培养管理标准有利于规范“互联网+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实践,是提高高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综合水平的有效方式。当前,“互联网+”平台的教育培养信息来源多种多样,信息内容的真实性总体而言并不算高。为避免虚假网络信息及错误“互联网+”教育思想对高职核心能力培养运行机制应用的影响,必须从最基础环节上做好执行标准的统一,从细节方面开展内容性的管理优化,使专业教育与“互联网+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能实现有效信息交互,改变传统互联网+思想被动应用的实际现状,以实际的教育发展环境为基础确立新的“互联网+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标准。继而,在为高职“互联网+核心职业能力培养”指明正确方向的同时,确保“互联网+”环境下高职学生更好地立足社会、融入岗位创造良好信息化教育条件。

(二)建立模块化教育实践网络信息平台

建立模块化教育平台的目的在于为“互联网+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融入提供足够空间。传统教育模式对“互联网+”教育概念的运用主要停留于理论教育学习,未能深度地挖掘“互联网+”教育资源,对系统化教育内容的运用也略显空泛,使“互联网+”教育思想的实践更多的是流于形式。因而,“互联网+”时代的高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运行机制创新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育管理形式,建立以信息化教育为主体的模块化教育网络平台,让高职学生能够掌握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学习主动权,从高职学生的专业教育、定向培养等多个角度做好模块化教育管理信息化完善工作,为“互联网+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模式有效发挥高效化、多元化优势做充分铺垫。

(三)增强高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信息互通能力

高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信息互通能力的增强将从信息化角度为高职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培养需求提供有利条件。近年来,随着高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体系多样化发展,基于“互联网+”思想理念建立信息化教育培养模式尤为必要,高职应根据学生教育学习内容及企业人才培养需求的反馈制定科学的教育方案,确保教学工作的实施可以为后续阶段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提供有效支持,并不断地针对未来阶段的行业发展形势做出正确判断,围绕互联网信息化体系发展进行有效教育培养布局,以长效化发展的眼光树立互联网时代的高职学生核心能力培养新思想,使信息互通能力的提升可以为教师、学生及企业等更好地进行教育培养对接提供保障。

(四)创建高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考核新模式

教育考核是衡量教育培养能力的重要标准。高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机制创新应重视对专业教育考核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尤其要将“互联网+信息化考核模式”融入专业教育考核体系,以保障高职专业教育考核的严谨性,为“互联网+”环境下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夯实基础。对此,高职“互联网+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应在考核方面做好以下两点。第一,要基于高职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对学生总体平台进行评估,避免因理论知识概念限制使专业教育考核失去实际公平性,让专业教育考核可以进一步为“互联网+”环境下的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提供有效参考。第二,要从信息化的角度打造信息考核管理平台,通过信息化平台实现专业教育实践测试与理论知识专业考核的一体化结合,确保考核结果的真实性。根据最终考核测试标准开展科学教育培养规划布局,进而利用创新高职职业核心能力考核新模式提升“互联网+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综合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模式创新势在必行,是高职学生核心能力培养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环境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对运行机制的创新优化对解决传统高职专业教育培养的矛盾冲突问题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使当代高职人才培养体系得以进一步完善,在提升教育发展的前瞻性、先进性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教育培养核心信息化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滑雪社会体育指导员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研究
关于少数民族合唱指挥人才教育培养的调研——以湘赣黔部分地区为例
公务员教育培养链培训环节存在的问题与完善构建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建设探讨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