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秀敏
(新疆阿克苏地区图书馆,新疆 阿克苏 843000)
阿克苏地区地处新疆天山南麓,辖八县一市,建有公共图书馆十个,图书馆在各县(市)覆盖率达到百分之百。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公布第六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上等级图书馆名单的通知》(文旅公共发〔2018〕49号)显示,阿克苏地区在第六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中,评定一级馆1个、二级馆2个、三级馆7个,基层共建有1071个农家书屋,其中约700余个建在行政村阅览室[1],以上图书馆及农家书屋构成了阿克苏地区基层公共图书馆(室)服务体系。
从总体评估定级及“农家书屋”工程建设落实情况来看,阿克苏地区各级政府对公共图书馆(室)建设普遍较重视,在馆舍建设、办馆经费、人员配置和经营管理上给予了公共图书馆必要的支持和指导,为图书馆发挥功能、开展服务创造了基本条件。但受历史、地理、人文及经济等因素影响,当前阿克苏地区部分图书馆(室)免费开放战略还不能深入人心,全民阅读活动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还存在阵地活动不丰富、群众参与读书活动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高等问题。
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直接影响群众文化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完善。然而,受经济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制约了图书馆的建设发展。2018年阿克苏地区10个公共图书馆财政拨款总额低于50万的有2个县级图书馆,人均财政拨款低于3元的有三个县,最低的县仅为0.75元,对图书馆的拨款占本级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仅有0.2%[2],各公共图书馆所获经费的大部分用于图书馆的管理和维护以及人员费用,购书经费所占比例很小,费用紧张、服务资源短缺,致使群众对于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和水平预期无法得到满足。
大众娱乐方式的多样化冲击群众对图书阅读兴趣,群众愿意将时间消磨在拉家常、“堆长城”等无聊的活动中。以2018年为例,阿克苏地区总人口250万,总藏书量98.97万册,10个公共图书馆当年总流通人次642.5万人次,总流通册次19.32万册[2]。根据年鉴数据可知,2018年阿克苏地区年人均进入图书馆次数为2.57次,人均年阅读量为0.08册,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中国人的人均年阅读量0.7本还相差甚远。不难看出,在阿克苏地区阅读习惯的培养和阅读氛围的营造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全民阅读活动最终是使阅读变成民众的主动需求和自觉行动,并养成行为习惯。就目前阿克苏地区阅读情况来看,离此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在2012年-2018年七年时间中,阿克苏地区10个公共图书馆累计举办全民阅读推广活动约320场次,阅读推广活动主要集中在图书展、图片展、讲座等方面,活动时间也仅局限于“4·23”世界读书日、重大节日、节庆方面,在图书“六进”工作中,阅读推广活动形式和内容不够丰富多彩,导致群众参与热情不高,不能真正爱上阅读并内化为习惯。
2007年“东风工程”和农家书屋工程在阿克苏地区开始实施,旨在巩固农牧区思想文化阵地、促进新农村文化建设和满足农牧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但现有工程多数属于“一次性”建设,后续的管理与配套服务跟进存在差距,有的基层书屋传播方式只是局限于传统的文献资源借阅,文献陈旧,无法吸引农村读者[1]。还有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图书清理存在“一刀切”等问题,导致图书借阅量、利用率低,影响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供给。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张德江曾说过“多建一座图书馆,就可以少建一座监狱”[3]。这说明图书馆是文化育人、实现社会教育的一个重要场所,需要各界更加重视。尤其阿克苏地处南疆,受地域、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制约,南疆各族群众尤其是少数民族群众科学文化素质相对偏低,当地政府应把大力发展实体图书馆当成民生工程来抓,建立制度化的公共图书馆投入机制,使政策、资金、人才和技术等多方面向南疆等地倾斜,确保购书等经费与群众对于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和水平的预期相适应。
图书馆有了充足的资源,也不能坐等读者上门,而是要守住阵地开展服务的同时,深入农村、社区、学校、企业,以免费开放工作为中心,以“全民阅读”活动为推手,利用馆藏经典图书,在“世界读书日”、“图书馆宣传服务周”、“全民读书月”等时机,开展传统文化图书展、图片展、基层流动讲座、古诗词擂台赛等,讲解各类农业生产、致富故事、普法宣传、惠民政策等,增强基层群众的阅读兴趣,引导更多的人阅读,在全社会广泛掀起“多读书、读好书”,以潜移默化方式导引群众塑造正确的价值取向,助力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图书馆作为公益服务机构,在传播知识,构建和谐社会以及促进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图书馆在提供服务的同时,还可进一步拓展服务功能和服务内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整合社会优秀资源,邀请专家、学者或者行家里手举办专题讲座,为群众解疑答惑、更新知识,为群众提供一个观察社会,自我反省,提升自我的平台,图书馆正是他们所需要的良师益友,图书馆是一部永不终刊的百科全书[4]。图书馆要依托知识管理的理念,延伸创新服务,最大的发挥图书馆的职能作用,以安全的阵地、健康的内容保障群众享受文化服务,对冲不良思想侵害,为稳定农村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
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这是党的十九大之后出台的第一部文化方面的法律。该法共六章五十五条,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公共图书馆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因此,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把图书馆建设作为提升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和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举措来抓,加大宣传力度,要充分利用一切宣传手段宣传报道图书馆(室)对在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解疑答惑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扩大群众的知晓率,提高群众的参与率。将那些通过知识改变命运、读书创造未来的故事编成歌舞、小品等形式搬上舞台,审教于乐,让更多群众明白读书才有希望,从而爱上阅读。
基层是实现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经济发展的根基所在、力量所系。农民由于知识所限,往往注重眼前实际利益[5]。因此基层图书馆或在开展基层阅读推广活动时,必须要在有效服务上下功夫。要在了解掌握基层群众需求的基础上,主动向农民介绍图书馆的服务,主动宣传和传递有用的信息,如产品的市场供求信息、经济活动、当地特色产业等,有的放矢收集材料,定期或不定期免费分送到农民手中,指导生产生活,改变基层群众认为图书馆是没有实际意义、文化人或消磨时光的场所的错误认知,并从娃娃着手,抓牢农村家庭将希望寄托在儿女通过求学改变现状的普遍心理上,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5],在基层幼小的心灵逐步埋下图书馆理念的种子。
总之,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党中央治疆方略的核心要义,是统领新疆各项工作的总纲,是新疆工作的核心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为新疆工作指明了方向,紧紧围绕总目标,图书馆在全地区持续巩固思想文化阵地、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促进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履行了基本职责。相信只要通过不懈的努力,随着时间的推移,阅读会在更多群众心中埋下种子,发挥实实在在的作用,持续推动社会文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