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道德教育的方法及其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

2020-01-18 20:47王国成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墨子道德教育教育者

王国成

(西安航空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 西安 710077)

“兼爱”是墨子思想的核心,是其道德哲学的重要范畴。这一思想最初见于《墨子·兼爱上》:“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1]所谓兼爱即是指现代意义的博爱,但远比“博爱”意义宽广。是对所有人的利益兼而为一,远离亲疏厚薄之分,实现普遍互爱。墨子主张道德教育要培养“兼士”,即“兼相爱,交相利”之士,将这作为培养人才的目标,并对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兼士”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要有“节用非乐”的勤俭作风,具有兼爱天下的胸怀,具备“强力而为”的积极进取精神,这样才能逐步实现崇高的社会理想和责任。

一、墨子道德教育的方法

基于“兼爱”为核心的墨子道德思想,会衍生出相应的教育方法。教育的分类多种多样,在新时代强调道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特别对于青年大学生而言,正处于价值观的形成时期,通过怎样的途径开展道德教育并取得良好效果,是每个教育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借鉴传统文化的智慧,做到古为今用,能更好地提升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墨子有丰富的教育思想,更为重要的是其在实践中形成的教育方法。

(一)“扣则鸣,不扣亦鸣”

在教育方法上,儒家可谓集大成者,对教育主体、教育平等都有独到的论述与见解。值得注意的是,儒家倡导“扣则鸣,不扣则不鸣”,将学习的过程比作是敲钟的过程,意指别人问就回答,不问就不说。墨子对此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他认为儒家的这种教育方法过于消极,等于是对无知的放任以及对错误的纵容,他提出孔子只是“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2],孟子“往者不追,来者不拒”[3],荀子“欲来者不矩,欲去者不止”[4],也就是指儒家在施教过程中强调教育主体的意愿,对受教育者不做强求,对于主动求知之人需认真施教,对不愿求知者则不予理睬,任其发展。与此相反,墨子认为“遍从人而说之”,“强说之”,“不强说人,人莫之知也”[5],他强调要将知识和教育送到家门口,教育者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甚至需要做到登门送教,以“强说人”的办法与态度尽其所能地传播知识,将受教育对象囊括至更多人,在全社会大力推广、普及教育,形成人人皆受教育的良好局面。特别是对于一些受教育意愿较低的人,教育者更应负起责任,主动施教。这与孔子主张的等待登门求教相比显然是有着巨大的差别。

墨子和公孟子以敲钟展开对话,反驳了公孟子关于教育的有关做法,墨子指出,如果王公大人执政时国家发生灾难,作为君子一定要去主动劝谏,就算是没人前来求教,君子也应主动劝谏,这即像钟一样“不扣亦鸣”。如果王公大人行邪恶之事,用战事扩充领土,侵占其他国家,这对自己和被攻打国家都不利,这种情况也会像钟一样“不扣亦鸣”。不管从正面论述,还是对话论述、举例论述,墨子都是在强调人的积极能动性在教育时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道德教育中,更不能因为这是一种相对隐性教育就忽视主动性,一定要做到主动施教。所谓“有道者劝以教人”,[6]墨子不但自己能做到如此,同时也要求自己的弟子们积极主动地向人们宣传自己的主张,广泛施行教化。除主动性之外,墨子还强调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良性有效互动,“唱而不和,是不学也。智少而不学,必寡”,[7]有唱有和,重视受教育者的接受程度,关注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地位,在互动中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才能实现道德教育应有的效果。

(二)“择务而从事”

《墨子·鲁问》载道:“子墨子游,魏越曰:‘既得见四方之君,子则将先语?’子墨子曰:“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8],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礼崩乐坏,民不聊生,社会乱象丛生,各诸侯国将主要精力放在如何谋求霸业、确立霸主地位上,慢慢将仁义抛至脑后,忘却了仁义才是立国之根本。针对这个局面,墨子广泛宣传“兼爱”“非攻”思想,交代弟子从政要从本国时下所面临的各种灾难采取有效对策。这就反应了墨子的做事原则,即要优先解决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的事情,要根据轻重缓急做出恰当的选择,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这样做起来才会井井有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墨子的这种“择务法”不仅是其施政纲领的体现,同样也适用于道德教育领域。应从三方面理解:一是要因时制宜。有人向墨子提出疑问,一定要多说话吗,多说话有好处吗?墨子回答:“虾蟆蛙蝇日夜而鸣,舌干擗,然而不听。今鹤鸡时夜而鸣,则天下振动。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9]意指青蛙、蛤蟆整天都在叫,人们天天处于这样的环境已经习以为常,毫不在意,而鹤和鸡平时叫得比较少,但它们恰逢其时的一声鸣叫就能唤醒所有人。由此可见,墨子反对多说无益的废话,认为说话一定要合时宜才能发挥效用。延展至道德教育领域,就是强调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时间选择、时机把握的重要性。二是要因事制宜。墨子在从事道德教育时,特别强调因事制宜。他和弟子在各国进行宣传教育,由于各国的情况有很大差异性,他就根据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策略,比如某国政治昏暗纷乱,就要向国君宣传“尚贤”、“尚同”的重要意义;某国贫穷,生产资料不够丰富,则要向这个国家的人宣传“节用”、“节葬”的重要性,大力提倡节俭;某国恃强凌弱,热衷于侵略其他国家,则要向国君宣扬“兼爱”、“非攻”之思想并游说其做到。三是道德教育要因人制宜。“夫物有以自然,而后人事有治也……金之势不可斫而木之性不可铄也。埏埴而为器,箭木而为舟,铄铁而为刃,铸金而为钟,因其可也。”[10]在这里,墨子以工匠制器材为喻,强调“因”在人性塑造及道德教育中的重要性,木匠不砍金属,冶工不熔炼木材,都是由于金属和木材的固有属性决定的。世间万物都存在固有属性,人类在改造、利用时必须顺应这种属性(固有规律)才能达到“治”的效果。延展至道德教育领域,不能千篇一律,要做到因材施教、因人制宜,根据不同个体的不同特点量身打造适合的方法,才能实现教育目的。作为教育家,墨子本身也是因人制宜的坚定实践者,他在施教过程中能全面看待弟子的特性,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特别注重发现、挖掘不同弟子的不同潜质,激发他们的最大潜能,施教效果良好。

(三)“反躬自省”

“名不徒生,而誉不自长”,[11]墨子强调,一个人的名声不是无缘无故获取的,一个人获取某种荣誉后也不会无缘无故自行增长。人人都珍惜、爱护自己的名声,看重自己的名誉,但要想长久维持,就必须时时刻刻反思自己的言行,慎独自律,自我约束,反躬自省。墨子讲到“非无安居也,我无安心也,非无足财也,我无足心也。”[12]表面看是教育人要知足常乐,实际上讲的是只有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才能称得上“君子”,宽以待己、严于律人只能是平庸之辈,由此可见严格要求自己对于提升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13]是墨子列举的修身的主要内容,修身是“君子务本”之根本,他在这里强调的是“反之身”的自我修养方法,即上述四种行为都是需要发自内心的,要时时做到心存真诚、反躬自问,将爱藏于内心,将谦恭付诸行动,这才是真正的君子之道。通过“反躬自省”的方法提升道德修养,墨子特别强调了两点,一是“畅之四支,接之肌肤”,反躬自省、提升道德修养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用自身的实践行动将其渗透贯穿于身心,达到身心一致。二是“华发隳颠,而犹弗舍”,这里指出了反躬自省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贵在坚持,遇到困难也不应舍弃。墨子在道德教育中这种“反躬自省”的观点也是符合今天道德教育的途径和内容的。

(四)“素丝说”

墨子十分注重教育对人的直接影响,他在论述教育时没有离开“人性”这一概念,提出了著名的“素丝说”,从人性平等的立场出发,用素丝和染丝的关系和形成过程,来说明人性及其在教育影响下的形成与改变。在人性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墨子着重强调了后天生活环境的重要性,即善恶都是后天习染而成。“时年岁善,则民仁且良,时年岁凶,则民吝且恶”,[14]这即是把教育和社会环境联系起来进行考察,丰收的年景,人们会表现出良好的道德面貌,而遇上灾荒年景,人们往往表现出凶恶、吝啬,这说明道德教育和环境之间关系密切。“人性如丝,必择所染”,“人之初,性本灵,染于苍,入于黄”,“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15]在他看来,一方面人性如同染丝,必须选择一种颜色去染,另一方面下什么颜色的染缸,就会成什么色的颜丝,再者染料不同,丝的颜色也会变化,五次以后就变成五种颜色了。以此推及至道德教育,接受了善的教育,人就为善,接受了坏的影响,人就为恶。由此,教育必须慎重,特别是高度重视环境对人及人性形成的影响,保持素白的心理,学善则会日趋高明,学恶则日益倒退。可见,墨子是以人性平等为前提,强调环境的重要性,对今天的道德教育有一定借鉴价值。

(五)“以身戴行”

由于墨子提出“兼相爱,交相利”思想,所以墨家在开展教育活动时特别注意教育对象的广泛性,各个阶层之人都被纳入到受教育者行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农与工肆之人”,即生活在社会较底层,主要从事各类生产技艺、靠手艺谋生之人,他们所从事的行业实践性十分明显,因此墨子也就顺应这一特点,在道德教育中特别注意“以身戴行”,积极实践。

中国古代不同学派对于教育方法有着不同的论述,各有侧重,但就道德教育来看,有一点是达成共识的,即检验道德教育的成效不是靠口头去说,也不是看理论有多深奥,而是要看在实践中的表现,特别是在道德行动中能否做到“慎独”。墨子也不例外,特别强调力行务实,在实践中提升道德素养。“君子以身戴行者也”,[16]作为君子,应带头参加实践,身体力行,提升道德素养,成为社会典范。墨子的“以身戴行”应着重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方面,强调实践并不是忽略理论,墨子以全面的眼光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要在掌握理论知识基础上参与实践。“圜:规写交也”[17],“方:矩见交也”[18]。墨子通过理论上“方”、“圆”和实践上“规”、“矩”的例子,强调了学习知识过程中理论和实践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墨子重点强调了实践。他在和告子的一次对话中提到,不论个人品德修行还是治国为政,所说之话必当亲身践行,夸夸其谈不但乱其身,甚至还会误国误民。因此,践行是最根本的。“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19],墨子认为,读书人虽然见多识广,但将这些广博的知识付诸行动才是最根本的。道德教育也应也别强调实践,“言义而弗行,是犯明也”,施行仁义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以德服人必须付诸实践,这才是人的基本品格,是人格魅力的体现。由此可见,墨子在道德教育过程中强调有效实践,立言践行,不崇尚空谈。

二、墨子道德教育方法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

墨子道德教育思想凝结了长久以来道德教育实践中的智慧和经验,“墨子之学,救世之学也;墨子的教育思想,皆所以挽颓世、针末俗之方也”,[20]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培养具有现代价值。面对新时代、新特点,xi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也面临一些新的问题,这时候我们将视角转向传统文化,用扬弃的方法创新性批判继承墨子道德教育思想,从中寻找有益借鉴,可以为破解目前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困境提供新的思路。

(一)教育者要充分发挥主动性和主导作用

和儒家的教育方法不同,墨子更加倡导“强说强教强学”,体现了牺牲自我以救世的精神,他批评了教育者不主动施教的做法,并将其认为是危害社会的根源。“今求善者寡,不强说人,人莫之知也,”[21]是讲如今的世道一心向善的人愈来愈少,如果不积极主动努力地去说服别人,人们就更不知道要向善这个道理了。墨子在这里特别突出了“强说”,即要积极主动,见人就说,甚至需要采用强行灌输的方法来开展道德教育,真正实现以教人为己任。“强说”如何才能被受教者接受呢?墨子提出了“言传身教”,即是说在“强说”效果不佳的情况下,教育者也不应放弃,相反更应从自身做起,注意言行,提升道德情操,以自己良好的行动感染受教者,达到教育的目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前的教育模式和古代相比已发生巨大变化,特别是在高校,很多大学生来自于城市,从小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依赖性较强,忧患意识逐步淡化,即使一些出身贫寒的学生也由于学校身边环境的影响,在心态上出现一些微妙变化。顺境的成长环境使很多大学生抗挫抗压意识较差,在逆境中成长的能力及自控力都较弱。“立德树人”是当前高校的灵魂与使命,完成这一神圣使命,需要教师思考更多、付出更多。在道德教育过程中,高校教师要更加积极主动,以良好的道德素养和师德师风感染学生,针对越来越多学生叛逆性强、个性独立的特点,教师更应扮演好角色,摆好自己在道德教育中的位置。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特别是对于后进生更是要付出更多时间与精力,悉心教导,以自己渊博的知识传授学生,以自己良好的道德行为感染学生,在这样一点一滴的积极主动行动中,大学生的道德素养自然会得到提升,高校立德树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也才能实现。

(二)唤醒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

采取“强说强教强学”的主动教育方法和唤醒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并不冲突,这是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个不用的视角来讨论道德教育。墨子提出“择务而从事”,实际上就是告诉教育者要明确自己的职责,明确自己何时、何地、针对谁做哪些事,不做哪些事,也即有所为,有所不为,通过开展针对性较强的教育来提升教育的实效性。在现在教育理论中,“因材施教”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思想、原则和方法,在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教育中被广泛提倡使用,它和墨子提出的“择务而从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为当前大学生道德教育提供了基本理路。

当今时代,高校大学生由于年龄、地域、家庭背景等不同,个体的差异性愈发明显,因此,在开展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决不能采用“一刀切”式教学方式,这样的效果会比较差,也会削减大学生对于道德教育的兴趣。作为教育者,要想唤醒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必须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明确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实现立德树人,因此在开展道德教育前一定要详细观察、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好教学计划,进而开展有区别的教学。二是道德教育的方法要做到灵活多样。比如理论讲授法、分组讨论法、课堂辩论法、情景模拟法、影视教学法、社会实践法、朋辈互助法等,如何确定采用哪种方法一定建立在教师对学生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能力的差异,选择最适合学生能力特点的方法。三是教育者要特别注重启发诱导,将因材施教与启发诱导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倡导学,坚持启发,做到适时而教,教师逐步将自己的身份由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让学生时刻感受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要避免将启发诱导变为“放羊式”教学,不但达不到道德教育的效果,反而可能会适得其反。总而言之,唤醒受教育者主体意识,是现代教育视角下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归宿,要贯彻坚持“因材施教”的道德教育方法,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三)提高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能力

墨子强调“反躬自省”,就是希望每个人首先要有自我省察的勇气,明察左右,明察自己,少些怨言,达到提升德行的目的。“见不修行,见毁,而反之身者也,此以怨省而行修矣,”[22]墨子在这里仍以君子举例,进而扩展至社会上每一个人,都需要不断的经常自我反省,减少怨恨和仇恨,对自己做错的事,要敢于责备自己,敢于从自身找原因,这才是敦品力行的原初动力,相反,不懂反省、不懂悔悟的人,则无从改进无从提升。当前各高校办学层次和办学定位存在差异,特别是在一些以理工科为主的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普遍存在被弱化的现象,在这种环境下,不管从学校层面还是从教师层面,更应引导大学生反躬自省,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开展自我教育,切忌蜻蜓点水、流于形式,强调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在理论学习中、在实践体悟中、在自我反省中实现道德教育的自我内化。

对大学生开展有效的道德教育,一方面是让大学生明确善恶是非的评价标准,更重要的是让大学生在正确道德理念的指引下形成对外负责的行为,以道德理念的持久性帮助大学生走好人生之路。当前高校的道德教育还存在诸多盲点,仅靠教育者传授固定的道德知识,效果显然不牢固也不长久,要真正达到良好的效果,还需要多方努力,特别是作为大学生自身,要懂得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根本原因这一道理,主动消化、吸收相关知识,勤学多问,善于思考,勇于实践,变被动为主动,以文明的行为习惯、良好的道德品格践行“立德树人”任务和使命。值得注意的是,反思也是有前提和原则的,不能脱离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否则就会跑偏,只有在认识领悟道德理论的基础上,才能提升自我认识行为,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改进自己的行为。

(四)合理优化道德教育环境

墨子的“素丝说”理论在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以染丝为例,运用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分析了道德受环境影响的变化情况,这对我们今天在高校大学生群体开展道德教育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人被自己塑造,同样也被环境塑造,人能适应环境也能改造环境,所以通过良好环境氛围的营造,可以提高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实效性。道德教育的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系统,既包括整个社会的环境氛围也包括学校教育环境、家庭教育环境等,需要多方的合力作用才能实现最优效能,下面就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做一简要分析。

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特别强调要深化道德教育的引导,在全社会营造重道德的良好环境氛围。从社会环境方面看,要注重弘扬优秀的传统道德教育思想,挖掘其中合理因素,并结合当前实际进行创新性发展。墨子在实践中创造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道德教育方法,并身体力行推广它,其核心内涵已被广泛认可,我们要以“兼爱”为核心,弘扬博爱精神,粉碎西方个人主义错误思潮。在此基础上,还要主动宣扬“义利观”,引导大学生以集体为重,树立为他人、为社会贡献不求回报的高尚道德情操。同时,也要宣扬“节用非乐”的精神,以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以可持续的、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从自我做起,遵循自然规律,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同时,要特别注意根据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特点,结合大学生对网络的利用情况,进行正面的引导教育,特别是对西方媒体的一些不良信息,宜疏不宜堵,引导学生准确甄别、正确看待。从校园环境方面看,要加强校园文明建设,通过适当的教学方式提升大学生的道德素养,强化读书氛围及学术氛围建设。要注重提升教育者的整体素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教学生为人之道,首先自己应行为人之道,通过教育者自身素养的提高,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高尚的师德师风,达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的状态,实现对大学生道德教育培养潜移默化的效果。要健全管理体制,逐步改变过去以成绩为主的评价机制,不能把道德的评价仅仅看做是一个口号,要深入学生群体,全面了解学生的生活、性格、品格等各个方面,加大道德教育课程的比重。要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宣传栏、海报、展板、形象标识等的积极作用,形成道德教育的良好氛围。从家庭教育环境方面看,父母要转变教育理念,摒弃“分数第一”的偏见与束缚,根据自己子女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开展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更加关注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真实表现、真实所想,特别是要关注其心理健康,多进行开诚布公、推心置腹的深入交流,对发现的苗头性问题予以及时纠正,培养他们的健全人格,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五)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实践

墨子强烈反对命定论,特别强调身体力行,在实践中涵养并提升道德素养。当前在高校中开展道德教育,并不仅仅是大学生在校这几年道德素养能达到怎么样的水准,更重要的是大学生在走向社会后,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是否符合道德标准,既是说道德教育的外化程度及外化效果如何。青年大学生要把自我道德教育时刻铭记在心,外化于行,不断升华,注重实践,在不断的道德实践中使自己成为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理想人格。中共中央、国务院《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专门强调要通过广泛开展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深化群众性创建活动、持续推进诚信建设、深入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广泛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充分发挥礼仪礼节的教化作用、积极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在对外交流交往中展示文明素养等方式推动道德实践养成。广大青年大学生要以此为指导,结合新时代社会新发展、新特点,有针对性开展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在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历史征程中涵养道德情操,贡献道德力量。在校期间,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针对学生课堂实践、社会实践能力较弱的现实特点,注重对学生各方面实践能力的指导,模拟更多日常生活场合,充实大学生的道德体验,只有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才能迫切地感受到解剖自己的必要性,认识到个人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要求的道德规范不相适应的地方,从而促使自己进行积极的思想斗争,克服各种错误思想的消极影响,培养不断臻于完善的思想、品质和情操。人的正确认识来源于实践,人的认识运动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客观规律,在道德实践中形成正确道德认知,再去指导下一步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正确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闪光点,找到其和当今社会的契合点,构架起道德理论与道德实践、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的桥梁,使广大大学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得到历练与提升,为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猜你喜欢
墨子道德教育教育者
品读
“武圣人,惟墨子足以当之”——冯友兰武圣观论析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以“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研究
我国教师教育者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墨子破云梯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墨子教诲青年
庞学光:深化学校道德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