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顺应信息化时代发展趋势的现实进路

2020-01-18 19:42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信息化高职信息技术

张 辉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 中专部,安徽 淮北 235000)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发展迅猛,日新月异,“信息革命”全面爆发,影响无所不及。“信息化”——接纳运用信息技术的动态发展之势——已经成为当前普遍性的存在,彰显着社会各领域为信息技术在自身场域的融入与应用而做出的调整与应对之举。同时,“信息化”也成为当前最具重要性的存在,成为当今社会现代性的典型特征之一。

当前,我国社会各领域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社会整体信息化程度持续提高。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教育部先后出台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文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文件。这些文件明确了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战略地位,指明了信息化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彰显了信息化教育教学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对教育形态起着重要的再造与重塑效用,信息技术及信息化时代发展亦然。由于自身具有强大的“革命性”特质,信息技术强效作用于高职教育领域,对其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等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引发了教学信息多元性、知识自主建构性、学习时空自主性以及师生关系互动性,催生出全新的教育教学秩序,生成了崭新的教育教学生态。2017年9月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深入贯彻落实《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将职业教育信息化提上日程,以信息技术支撑和引领职业教育创新发展。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高职教育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及其普遍应用。由此,在当前时代发展及国家教育大政方针的指引下,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信息化水平,推进信息化教育教学,成为高职教育义不容辞的使命与职责,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时代命题。围绕信息技术对高职教育教学产生的“革命性”影响,高职院校要加强顶层设计,客观审视自身各方面的工作,全面规划现实进路,做出科学合理的应对之策。

一、重视信息化教育教学工作,统一领导,强化管理,做好组织保障

首先,解放思想,更新理念,牢固树立信息化意识,为信息化教育教学奠定坚实的思想根基。一方面,高职院校领导要高度重视信息化教育教学工作,加强学习,树立本领恐慌意识,努力提升自身信息化教育教学工作的领导能力。另一方面,院校领导要充分发挥全局引领作用,引导学院上下打破陈规,统一思想,切实增强信息化意识,在各自岗位上立足工作实际,为学院信息化教育教学工作献力献策。其次,成立信息化教育教学工作领导小组,为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提供组织保障。一方面,领导小组的人员构成要科学合理,全面覆盖,涵盖学院相关领导以及教务处、网络信息服务部门、教师能力发展中心、图书馆、学工处等部门的负责人,同时吸纳各个教学系部的教学管理人员。另一方面,领导小组要加强统筹规划,合理制定工作目标,切实细化工作内容,确保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位。再者,加强制度建设,注重制度创新,为信息化教育教学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要建立健全信息化教育教学常规开展的相关制度,确保其常态化、规范化。要完善信息化教育教学日常管理制度,有效规范教师之“教”与学生之“学”双向活动,坚持问题导向,重视诊改,加强预警,动态优化相关规定。要建立健全信息化教育教学评价考核制度,兼顾教师信息化教学评价及学生信息化课业学习评价,建立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注重多维度评价、过程性评价及效果评价,全面考察教师及学生在信息化教、学全过程的表现。要建立教师信息化教育教学激励机制,将教学模式革新与教学业绩、教学考核、职称评定、评先评优挂钩,鼓励、保护教师信息化教育教学探索的热情和积极性。

二、加强资源建设,重视环境支持,为信息化教育教学提供物质基础

首先,确保经费投入到位,合理引进相关信息技术,合理购置信息化教育教学所需设备、软件,确保信息化终端、校园网络、教学平台、学习软件、网络课程、智慧课堂、虚拟仿真实验室等配套齐全,落实到位,全方位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教育教学环境,建设“数字校园”,并逐步向“智慧校园”转变。其次,重视信息化教育教学设备及软件等的管理维护与更新升级,确保其能够长期稳定地发挥自身应有的效能与作用。再者,支持鼓励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在教学软件开发及教学平台建设方面加强研发,实现技术创新,以不断补充、丰富与优化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再者,重视信息化设备、软件的合理有效使用,切实加强对教师及学生的引领与指导,提升信息化设备、软件的使用率,确保使用的规范性和科学性,确保有效发挥信息技术的“交互性、协作性、开放性及共享性”。[1]

三、加强教师培训工作,重视人才引进,为信息化教育教学提供人力支持

首先,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并合理开展信息技术及信息化教育教学的相关培训工作,推动培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要通过培训帮助教师提高信息技术的认知水平,促使其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有效融合,改进并完善信息化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要注重持续优化培训工作,切实提升其内涵品质及质量和实效。一方面,要不断丰富、优化培训内容,结合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反馈,适时调整、补充培训内容,使其更具现实针对性。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尝试,不断创新培训形式,避免单一守旧。可以将传统的集体面授与“主题式培训、课题带动式培训和网络交互式培训”等相结合。[2]推动不同培训形式相互配合,灵活组合,互为补充。其次,要重视引进信息技术专业人才,负责技术层面的相关工作,补齐信息化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人才短板。要在工作岗位、工资待遇、绩效福利等方面予以适当的倾斜,确保人才既能够“引进来”,又能够“留得住”。

四、重视科研,加强探究,为信息化教育教学提供动力支撑

科学研究是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总结、反思与提炼,同时又是对其的检验、优化与提升。没有科学研究提供思路创新、理论支撑与发展动力,信息化教育教学实践必将缺乏深度、广度与高度。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科研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立足信息化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全面有效地开展相关科研工作,以科研促教学,以科研强教学,充分发挥科研的作用和效能。首先,要高度重视相关科研工作,动员鼓励信息化教育教学关涉人员开阔思路,拓展视野,从不同视角、不同维度出发,就信息化教育教学的各个不同层面、不同环节予以考量和探究。必要时可根据学院的具体情况和科研工作需要,设立信息化教育教学专题项目,加强引领和带动。其次,加强对信息化教育教学相关科研项目的管理,从申报、立项,到开展、结题,全程监管,全面规范,确保科研项目的开展质量和内涵品质。再者,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及推广应用,推动其有效反哺信息化教育教学实践,以为实践探索增添新的发展动力和活力,助推其向纵深发展。同时,推动科研探究与信息化教育教学实践相互促进,有机结合,走上互动发展、良性循环的轨道。

五、加强对教师的指导和帮助,重视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确保教、学双边活动顺利开展

信息化教育教学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作为该双边活动缺一不可的核心要素,教师和学生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思想认识、态度观点、价值理念、认知水平、情感体验等直接关涉信息化教育教学的成败得失。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信息化教育教学中教师及学生的重要地位,加强指导,引领他们对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形成合理的认知,在实践中积极参与,有效践行。

(一)加强对教师的指导和帮助

首先,引导教师转变思想,提高认识,与时俱进,积极顺应信息化时代发展趋势,充分体认信息化教育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主动作为,大胆探索,积极践行。其次,引导教师重视并努力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教育教学能力。引领他们重视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加强教学方法设计与教学策略规划,注重教育教学资源的有效获取、加工和应用,努力提高教学软件、课程平台及相关信息化工具的正确使用率,提升微课、教学视频、在线课程等的制作水平。同时,引导教师结合教学实际,促使信息化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有机融合,优势互补,各展其长。再者,引导教师正确认识信息化教育教学中自身的角色定位,明确信息技术带来的教师去权威化及去中心化。[3]角色重塑是信息化教育教学带给高职教师的最直接冲击和最显著变化。信息技术构建了全新的知识传播途径,创造了广阔的学习空间,教学内容从纵横两个维度得以拓展,不再局限于书本教材,授课方式由线下课堂延伸至线上教学,不再局限于师生同堂面授。教师不再是权威存在及知识的唯一来源,而是变身为各类信息资源的提供者以及学生学习的咨询者、帮助者和指导者。由此,角色转变成为教师面临的首要任务。第四,引领教师加强沟通交流与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共同成长。引导教师建立教学共同体,及时分享信息化教育教学的有效方法和成功经验,分析探究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共商、共建、共享。

(二)重视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

信息化教育教学背景下,教学结构的中心由教师转移至学生,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突出与强化,学生成为自己学习行为的主人,不再是被动的学习者及教师的依赖者。主动性、自主性、交互性成为信息化教育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的典型特征和要求,信息搜集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沟通交流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成为学生必备的能力要件。显然,采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对学生亦是重大挑战。由此,高职院校必须切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直面信息化教育教学,做出合理的调整与转变。首先,引导学生适时更新学习理念,正确认识并主动适应信息化教育教学模式,增强信息意识,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和信息化学习能力。其次,引导学生积极调整学习方式,改变学习习惯,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再者,关注信息化教育教学模式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及时了解他们的情感体验,帮助他们摆脱认识误区,克服畏难情绪。第四,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开展信息化学习。指导学生合理甄别、选择、获取及使用信息资源,避免对海量资源的盲目使用和过度依赖。引导学生在全面掌握碎片化学习资料的基础上,注重提升知识的系统性,形成合理的知识关联,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在知识建构过程中,摆脱盲从与从众心理,大胆质疑,勇于创新,敢于突破。强化管理监督,引导学生严格自律,摆脱对移动终端、智能手机等的过度迷恋和沉溺使用。

信息技术“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极大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无论哪个领域忽略或拒绝信息技术的融入都可能是毁灭性的。”[4]在高职教育领域,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成为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基础与和关键战略支撑”。[5]高职院校必须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加强自我反思,全面审视考量自身在信息时代应有的样貌与态势,积极调整,主动作为。面对“信息革命”的全面爆发以及信息技术的泛在影响,高职院校要真正秉持开放包容的姿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全方位、多维度对教育教学各环节、各要素进行合理重组与重塑,科学构建信息化时代高职校园良好教育教学生态,改进教学效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科技进步的力量为自身的内涵式发展和跨越式前进助力、助跑。

猜你喜欢
信息化高职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