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英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状分析

2020-01-18 19:33王晋娟
黑河学院学报 2020年7期
关键词:母语教材英语

王晋娟

(太原学院 外语系,山西 太原 030012)

高校英语教育重视学生英语知识积累及实际应用能力的不断提高,结合时代新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逐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但无法忽略这一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学生常不能将其有效融合在英语学习中,甚至自身中国文化积累不足,造成母语文化对外交流中出现难以有效表述等严重纰漏性问题,高校英语教育在这种文化交换而非文化交互的情况下对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存在很大限制。所以,当下高校英语教育管理工作更要将该问题成因细化研究,积极探究合理解决办法,才能使高校英语教育培养出更多具备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一、高校英语教育中“中国文化失语”内涵及研究重要意义

英语教育的“中国文化失语”是在西方思想文化持续涌现过程中从医学失语症中引申而来,从一些相关学术研究来看,文化失语多是因为高校英语相关课程中没有将英语知识教育与中国文化背景科学合理结合起来,学生逐渐对课程中关于中国文化学习素材丧失兴趣,本身文化知识积累上也有很大缺失,英语交流应用在中国文化的表达上有很多不足之处,这一英语教育偏差性表现状况就是中国文化失语情况。

对高校英语教育“中国文化失语”基本内涵研究并探讨其具体表现、成因及有效性策略,在高校英语教育等多方面都有很多积极应用价值。首先,有助于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能力提升,在高校英语教育中,教师应当认识到现阶段社会对英语综合性人才的更高要求,只有保证中国文化知识体系与英语知识内容结合起来,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并激发学生系统化学习兴趣地提升,才能使学生在具体学习中使英语学习模式更符合其实际特征,保证学生英语学习更趋向全面性、应用性;其次,高校英语教育中文化失语问题自20世纪末以来即已出现,当下教育中更加广泛,高校英语教育培养目标是为促进中国更加适应世界政治、经济及文化交流,中国文化失语显然无法使中国文化正确积极传播到世界交流中,所以必须加强英语学习中中国文化的结合,使中国文化更主动、正确、全面地为世界所知;最后,探究高校英语教育中“中国文化失语”问题解决策略将促进中国优秀文化更广泛达成继承与发扬的必要过程,将中国文化渗透到英语教育中,使学生相关知识积累更丰富,促进中国文化更有效传承,使学生更多从中国文化角度上更合理、批判、探究地看待西方文化冲击,使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更深刻进行[1]。

二、高校英语教育中“中国文化失语”现状讨论

高校英语教育不同早期简单的英语口语练习、词汇积累、语法探究等单纯使用工具上的学习,在信息化大发展与应用背景下,高校英语教育更突显出在西方文化传播与影响上,“中国文化失语”现状讨论中自然也不能仅仅局限在表面学生行为表现及思想认知上的不合理,而更要深入剖析在文化互动中当下中国文化在英语教育中所处的弱势地位。

首先,高校学生对英语教育中中国文化素材兴趣不高,认为中国文化作为母语文化,自己从小即参与学习,日常生活更是广泛接触,根本没有必要再进行深入学习,而其在中国文化实际英语应用中也确实表现不佳,很多如传统节日、习俗活动等英语表述根本不清楚,也没有认真积累学习,导致在中国文化相关交流中,经常出现表达不准确、词汇积累淡薄、文化意识不强等问题,综合表达能力上有很大欠缺;其次,英语学习过程中常出现本末倒置情况,很多学生在大学英语学习中,接触到更深层次的英语知识,在英语口语表达上也更加重视,强调“地道”英语学习过程中,对西方文化语境过分推崇[2],出现中国文化结合的排斥反应,如常见的英语教育情境创设中,学生多会不自觉将西方口语文化结合其中,反而忽略中国文化的应用,日常学习练习即已容易出现这种偏差表现,在长时间学习下,更多学生会将中国文化与英语学习之间划分区别,很不利于英语学习的纯正性维持;最后,英语应用与中国文化背景之间有明显差距,语言学习是不同文化交流的过程,其本身更只是一种应用工具,目前,很多高校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没有认识到这一本质情况,平时也不注意中国文化知识学习与积累,导致英语学习仅是英语知识积累与西方文化的吸收,反而没有融入中国文化,英语语言没有中国文化的支撑,无法发挥出平等语言交流的作用,造成中国文化在英语教育中的地位不断降低,无论是语言学习合理性还是中国文化传承都是严重的文化失位表现。

从高校英语教育该问题具体表现现状也可以看出,学生在中国文化与英语结合中存在过多问题,没有合理将语言与文化交流关系妥善处理,造成在知识积累、应用能力、思想认知等方面都反映出中国文化失位情况的文化失语表现,跨文化交流中,中国文化该处境下根本难以实现与西方文化之间的有效交流,英语学习更丧失本质标准与目的。

三、高校英语教育中“中国文化失语”成因

“中国文化失语”问题是多方面因素综合造成,无论是具体到学习方法,还是深入剖析本质文化传播与冲击,都应该明确,对高校英语教育实际效果上的偏差表现,应多方面寻找问题成因,解决策略才更具有实效性。

1.英语文化在教育中占据强势地位

新时代,世界各地文化交融互动的加强下,其他各国文化也在不断向国内输入,且西方英语文化借助英语教育的广泛性一度在教育领域中处于强势地位,高校学生在英语交流中进行跨文化的中国文化表达受到很大的挑战。我国高校近百年的英语教育发展中,英语文化已逐渐占据着文化传递的主导权,其中更以英美文化为主,在教育中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文化认知产生偏差,对中国文化兴趣提不起来,甚至贬低轻视本国文化,产生对英语文化的盲目接受。英语文化强势地位势必会造成学生学习中西方文化泛滥,而本国文化不受重视的不合理文化学习形态,这与语言学习中文化差异敏感及灵活参考借鉴的关键学习理念有很大冲突,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自然会出现对中国文化应用重要性的轻视,进而造成文化失语问题不断加重。

2.社会思想意识变动产生片面认知

时代发展下社会思想意识上出现很大变动,对中国文化价值内涵、传承重要性等方面认知都不够全面,在多元化文化思想冲击下更容易造成对英语教育问题在理念上的错误认知。一方面,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中,很多高校学生对本土文化产生一定的排斥心理,认为很多中国文化过于传统,西方文化更加现代化,在主观上不愿意更全面理解与接受中国文化;另一方面,学生自身应试思维的干扰,自接触英语开始,学生一直都在追求提高分数,主要侧重增加英语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学习,很多教师的教学目标也是提高考试成绩,所以,教与学都选择性忽略了英语教育中的文化教育价值,更多结合西方文化内容增进英语语境的练习,长久以来,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结合更没有概念及积极性[3]。

3.高校英语教学大纲及教材上的缺位

高校英语教育受教学大纲及应用教材很大影响,大纲是教材编撰指导,而教材具体内容又对教学大纲教育目的达成有直接关联,所以,高校英语教育中“中国文化失语”问题与二者的教育缺位有很大关系。在教学大纲上,虽然教育部对高校英语教育提出关于文化素养提升方面的要求,鼓励高校促进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但实际很多高校在英语教育大纲中对这些方面并没有真正落实,教育要求与教育目标中关于学生文化素养方面缺乏详细且系统的规范,也在教师教学课程设计、教学效果评估等方面没有完善的评测、指导及约束机制,导致教师与学生都在片面提高英语能力,而忽略文化教育,课程内容中中国文化元素所含甚少;教材上中国文化内容的缺失对学生而言是影响最大的因素,学生英语学习多是从英语教材入手,作为基础与指导进行后续学习。目前,部分英语文化知识与中国母语文化比例设置不合理的教材,造成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中国文化结合英语应用的知识积累少,且教材引导中多鼓励学生课外注意英美文学、影视音乐等自主学习的加强,学生课外对中国文化各方面知识补充更加不足,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更受影响。

四、解决高校英语教育“中国文化失语”问题的有效策略

针对高校英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失语”问题的应对策略探究,必然需要从思想认知、教材革新及教师教学能力加强等方面入手,构建学生内至外及教学内至外的更系统应用,实现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及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不断提升。

1.构建良好的母语文化学习氛围

在高校英语教育中,提高跨文化交流不仅要增进英语知识与技能提升,也要注意中国文化积累与有效应用,所以更需提高母语文化重视度。重视度提升不仅在于学生,更在于大学院校本身,高校在英语教育中要进一步强化母语文化教育。高校母语文化学习氛围的养成需要从英语课堂及校园文化建设两方面入手,其一,可以鼓励教师在英语课堂教育中多结合中国文化知识,或者开设一些与之相关的英语公开课,将更多中国文化内容渗透到英语教育中,以改变英语课堂教育中母语文化内容过于单薄的现状,使学生英语学习中更多感受到英语文化与母语文化之间的交流,激发学生对母语文化的学习兴趣;其二,加强高校校园中母语文化氛围的强化,打破传统英语课堂教育的局限性,多开展母语文化相关的宣传活动,尤其是在思想文化教育工作上的强化,增进学生在爱国意识、民族文化等方面的教育;其三,不能忽略对学生课外学习中母语文化的加强,鼓励学生课外多积累中国文化相关知识,比如经常邀请专业教师举行中国文化知识讲座,或利用校园网络的优势,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中国文化相关知识内容,使学生更广泛接触中国文化、认识中国文化、理解中国文化。

2.增进学生文化自觉性的加强

文化自觉是增进学生英语学习中母语文化认同的关键点,其来源于学生对母语文化的自我认知、了解及认同感的增强,所以,在英语教育中需要进一步促进学生文化自觉性的培养,才能确保母语文化更有效结合与应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对学生学习认知的正确引导,多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对比分析教学,让学生清楚认知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以在互相融合交互中促进学生更全面发展。取长补短,在传承和发扬我国文化的同时,结合西方文化中优秀的英语元素及当代更加主流的文化表现形式,不断促进优秀文化的完善与丰富。比如,可以更多促进中国文化教育情境的创设,以语境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讨论文化教育,可在英语课堂教育中增加更多中国文化相关的素材,《论语》翻译材料、《西游记》等名著及地方风俗、传统节日等中国文化元素,尤其是汉语知识相关内容,在英语教学中发挥出中国文化教育价值,使学生更加接受和认可中国文化,促进学生文化自觉性的提升[4]。

3.完善教材及教学大纲设定

面对文化失语问题,还需深入将课程、教学及具体的评测系统化设定,对教学大纲及英语教材的设定保证更具合理性及有效性。一方面,应建立起完整的评测检定系统,针对目前很多高校在文化教育大纲上贯彻不足问题加以指导及约束,及时通过评测系统反馈教师教学情况并提出优化建议,以促进高校英语教育中中国文化融合互动课程目标与教育内容的落实;另一方面,在教材设计中,教材体现的教育不应完全以学生或教师为中心,高校英语教材编写需以教学内容作为核心,将更多中国文化元素融合进入,本土文化场景中涉及更多中国文化节日、风俗、历史、经济等特色内容,教材问题设定、教学引导也应立足于中国文化素材,并以教师引导,充分发掘教材素材,促进学生成为语言使用者。

五、结语

总之,高校英语教育“中国文化失语”问题本身就是由文化交流、社会意识变迁及教育应用不足等综合性因素导致的,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将学生中国文化学习兴趣提升放在学习环境优化的背景下,从学习氛围构建和教材课程设定等方面培养学生文化自觉性,以逐渐转变为主动学习和应用,才能最终促使英语教育更有效性。

猜你喜欢
母语教材英语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母语
教材精读
母语教育:从美出发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
论《远大前程》的语言特色及其母语迁移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