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教体系下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的中高职衔接研究

2020-01-18 18:30
关键词:数字中职职业

李 敏

(绵阳职业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系,四川 绵阳 621000)

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仅依靠中职三年或高职三年都难以培养出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技能人才。2014 年6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指出:“建立人才培养立交桥,形成合理教育结构,推动现代教育体系基本建立、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1]102019年2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再次强调“探索长学制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实现学习者由中职、高职、应用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有效流动,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中不同层次之间教育形式的衔接和沟通,避免出现“终结”和“断头”教育。[2]由此可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终身性从关注经济的发展转向关注个人生涯的发展,从关注岗位的核心能力转向关注个人自我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能力,中高职衔接从内涵和外延上为现代职教体系的建立打下坚实的基础。[3]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及产业结构的调整,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发展,急需大批高质量的数字媒体应用型人才。项目组调研了四川省数字媒体中高职衔接现状后,发现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影响了教育质量,制约了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一、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现状

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期间,项目组通过实地调研法、电话访谈法、座谈法,针对中高职衔接的专业、招考模式、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衔接、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等问题,对四川省17所开设数字媒体专业的高职院校及28所中职学校进行了调研;采用问卷法及个别访谈法,针对中高职学生学习心理、学习效果、职业认知等方面进行了调研,通过问卷星发放问卷调查,回收有效答卷889份,经过统计分析,发现四川数字媒体中高职衔接的下列现状:

(一)专业衔接对口不一,招考衔接结构多样

目前,数字媒体中高职衔接主要可分为独立性结构的中高职衔接和分段贯通制结构的中高职衔接两类。独立性结构的中高职衔接,即中职和高职根据各自的学制开展职业教育,通过对口升学考试或是单招考试,中职生到专业对口的高职院校学习三年,获取大专学历;分段贯通制结构的中高职衔接,即高职院校与中职学校挂钩,实行“3+2”、“3+3”或者“2+3”的分段贯通式联合办学,学生前阶段在中职学习,通过高职院校组织的“分段考试”,后阶段在联合办学的高职学习,获取大专学历。

2010年教育部专业目录中,中职(中专、技校、职高)专业为数字媒体技术应用、计算机平面设计、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的专业衔接高职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项目组调研发现,部分中职计算机应用、网站建设与管理、软件与信息服务也衔接高职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究其原因,是中职学校原有的专业,其师资、实验设施较完善,中职学校本着升学就业两不误的观点,优点是扩大了招生生源,缺点是给后续高职数字媒体阶段的教育带来了一些困扰。

(二)培养目标定位失衡,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层次性及贯通性

根据职业教育国家标准,高职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应培养掌握艺术设计能力及软件使用能力,能够从事内容编辑、视觉设计、创意设计、数字媒体应用开发等数字媒体产品设计和制作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培养的是创意创新型人才,与别的“纵向延伸模式”及“横向扩展模式”的专业衔接不同,艺术鉴赏及设计能力、创意创新能力对学生的职业可持续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需要从中职持续到高职培养。中职阶段侧重制作能力,高职阶段侧重设计能力,中高职衔接是“纵横伸展扩展模式”,学生在中高职阶段获得层次和工作范围不同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学习意味着就业范围的扩展和从业能力的提高。[4]

项目组调研发现,部分数字媒体中高职衔接培养目标不够清晰,层次定位不够准确,在培养目标上的区别不明显,导致人才培养目标失衡。其原因主要是中职、高职在制定培养目标时无统一依据和标准,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同时也缺乏协调统一的渠道和机制。[5]

(三)忽视生源及认知差别,课程衔接缺乏层次性与递进性

目前,高职数字媒体主要有两方面的生源,即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中职生。项目组调研发现,大多数高职院校对两种生源都采用混合编班,以普高生生源作为培养对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其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实施以普高毕业生的基础为依据。对独立性结构的数字媒体中高职衔接而言,专业课程尤其是专业基础课重复现象严重。

对于分段贯通的中高职衔接,有些衔接是中高职共同探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但是大部分是将某些在高职阶段完成的课程下放至中职阶段完成,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没有考虑到中职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及学习能力,导致学生囫囵吞枣,没有打下应有的专业基础;有些衔接是中职学校在原有的独立性结构课程安排上,增加部分分段考试课程,美其名曰“就业+升学”两条腿走路,导致中高职有重复的课程和断档的课程。

(四)产教融合不够深入,影响学生行业及专业认同感

现代职教体系下的中高职衔接,是为了推动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系统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增强职业教育支撑产业发展的能力。课题组从学生专业认知、行业认知、专业心理、职业技能认知、职业素养认知、学习意愿等方面进行调研,分别对四川省内数字媒体中高职衔接的中职三年级和高职大一、大三年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回收的有效答卷发现,大多数中高职学校产教融合不够深入,学生中职阶段缺乏对行业的直观感性的了解,高职阶段缺乏强化的专业熏陶及深入的专业实践,专业岗位技能及职业素养训练不足,严重影响学生对行业及专业的认可度。仅仅以升学意愿统计为例,独立性结构的中职生希望升入高职的意愿为71.73%,希望对口升入数字媒体高职的专业意愿为18.26%,数字媒体高职大一的学生专升本的意愿是94.74%,大三的时候降为20.37%。学生专业行业认识薄弱,对专业学习生涯(中职—高职—本科)的规划意识不强,对从事专业相关领域工作的职业技能及职业素养准备不足,影响层级对口升学意愿及对口就业率,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

(五)学习能力良莠不齐,中高职师资缺乏统筹培养

我国中高职衔接是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发展的框架下展开的,满足人力资源需求,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但中高职衔接不仅要解决中职学生的学历提升问题、劳动力市场技术技能人才紧缺问题,其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应更好地促进人的全面和自由发展,尤其是提升学生的能力素质。[6]85调研发现,中高职衔接的学生在专业认可度上优于普高学生,但是在自主学习能力及迁移能力上弱于普高学生。面对飞速发展的数字媒体应用技术,学生的学习能力显得尤其重要。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策划者,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数字媒体中高职衔接的重要保障。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中高职衔接学生的学习能力,需要中高职师资在教学心理、教学知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统筹培养。

二、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中高职有机衔接策略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主要面向广告设计与制作、UI 设计、影视动画、虚拟现实等就业岗位,数字媒体行业强调技术与艺术结合,重视人才的复合性与实践能力,注重知识结构的交叉性。调研发现,数字媒体行业越来越细分,以广告行业为例,涉及的业务版块有产品定位、VI设计、产品设计、包装设计、创意、拍摄、剪辑、媒体投放、监播、效果评估等等,设计环节会有创意、文案、美工、平面、动画、剪辑等岗位,所需人才强调岗位核心竞争力和职业素养。

为了适应产业发展,提高学习者个人核心竞争力,笔者认为,数字媒体中高职衔接必须从以下多个方面进行有机衔接:

(一)分层贯通,制定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中高职衔接的战略意图,是“建立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1]13达到分层次培养人才的目的。数字媒体中高职教育作为相同类型不同层次教育的属性,人才培养模式应当在充分考虑两者在指导思想、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方面差异性的基础上,在教育过程中选择恰当的方法、路径,体现中职制作能力、高职设计能力的层次性,才能促进衔接顺畅协调发展。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行业是不断追求创意创新的行业,不少中高职学校重技术轻艺术,培养的学生软件操作能力强,艺术欣赏及设计能力弱,作品创意及设计效果欠佳,创意创新能力不足,影响学生未来在数字媒体相关行业职业生涯的发展。因此,数字媒体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应当坚持以“岗位能力+职业素养+创意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强化艺术设计思维及艺术修养的学习与训练,强化学习能力的培养,在中高职阶段充分实现目标、层次、专业、课程等方面的衔接、递进、贯通。

(二)多元主体、分层设计多模块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作为人才培养和教学运行的纲领性文件,是衔接专业建设的首要环节。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定位培养的就业岗位较多,在学制和学时有限的情况下,为了适应市场细分的人才需求,避免人才培养宽而不精,需要提炼岗位核心技能和核心素养,将人才培养方案模块化,如平面设计这个岗位,需要分层分解定位成高职培养高端设计,中职培养制作技能,中职的平面设计模块可以与高职的UI设计模块结合,也可以与高职的影视动画模块结合。为此,应当以高职为主体,经过翔实的行业企业调研、毕业生调研、省内外学校调研、就业单位调研,追踪人才成长路径,提炼岗位核心技能和核心素养;根据中高职衔接不同的衔接招考模式,组织中职教师、高职教师、班主任(辅导员)、毕业生、企业专家,多元主体参与,统筹规划,设计分层次多模块的人才培养方案。

(三)能力递进,纵横深展制定模块化衔接课程

课程体系是影响专业人才层次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数字媒体中高职课程衔接既应考虑中高职两个层次教育的相互衔接和对口升学,还应考虑中职选择就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要兼顾两类学生的选择并方便实施分流教学。因此,课程衔接需要保证两个阶段各自培养目标的实现,体现相互衔接和相互分工,避免重复、交叉和脱节;需要体现能力递进,在课程目标上,通过由制作技能要求到设计技能要求的有效衔接,使中职人才经过高职培养,实现技能与素质的全面提升、发展和深化;需要体现纵横深展,在课程内容上,逐级纵向深化和横向拓展,不仅就业层次逐级提高,而且就业范围更加宽泛;需要进行模块化设置,在课程结构上,根据中高职衔接招考模式和学生未来工作岗位所要求的职业能力,设置多个模块,在每一模块中包括一门或多门课程。

(四)产教融合,统筹培养中高职教师

职业教育要立足市场需求,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6]83随着数字媒体全产业化的发展,其知识、技能的更新周期不断缩短,必须产教深度融合,统筹培养中高职师资。实行中高职教师定期赴企业锻炼制度,培养“双师型”教师,将企业真实项目引入教学;选聘行业精英、企业技术专家担任中高职兼职教师,指导学生的教学实践;加强职业技能的专业实践,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学生的专业及行业认知,提升专业认可度。

同时,数字媒体中高职教师应建立合作沟通机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选取教学内容、编写课程标准及一体化教材,合作开发网络课程;建立中高职教师定期交流活动,定期举行教研活动相互学习,按照中职生、高职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认知规律和技能学习规律,改进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共同设计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6]83

(五)协同开发教学资源,合力培养学习能力

为了打破中高职教育之间的屏障,减少职业教育资源的消耗,提高各层次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1]13数字媒体中高职师资应根据不同的衔接招考模式和职业岗位,开发出系统化的、层次递进、贯通衔接的模块化课程内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课程标准,协同编写出既满足各个层次对应岗位需求、又相互衔接的教材。同时,应充分运用“互联网+”现代信息技术,中高职联合进行网络课程开发,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推进线上任务点学习及考核,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终身学习习惯,为后续的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打下信息化学习基础,为将来实现学习成果可追溯、可查询、可转换打下基础。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优秀的高技能复合型的数字媒体应用型人才。为了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为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与发展的需求,为了学生个人成长及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数字媒体中高职必须有机衔接。

猜你喜欢
数字中职职业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职业写作
答数字
我爱的职业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数字看G20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