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华
(南通市旅游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南通 226000)
我国人口基数大,旅游业已经成为第三产业中占有比重较多的产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多,这对于中职旅游专业学生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中职院校在培养相关人才过程中必须根据行业现状,以帮助学生就业为目的进行实践性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专业性和实践能力。
目前,教育部规定在职业教育过程中的实践教学总课程不能少于40%[1]。但中职院校在开展专业教育时,通常将教学重点放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上,而不重视学生是否可以将课堂内容真正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例如旅游法律与专业道德等课程,学校仅仅将其作为纯理论课程,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差,不符合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中职院校对实践教学仍存在一些误解,认为实践教学就是相关专业的技能教学,仅需要对学生进行技能培训即可,忽略了对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处理问题的能力进行专项培养。实践指导教师仅仅是将相关技能传授给学生,而对于处理实际工作问题的方法却很少在课堂上讲授,导致学生难以达到旅游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不仅学生难以就业,而且旅游企业对中职院校培养出来的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信任度也会降低。课程设置不合理还体现在中职院校课程体系的构建上。许多中职院校在进行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不重视实际市场需求,仅根据学校自身的师资体系、资金体系、课本内容进行课程体系建设,建设出来的课程体系缺乏专业性,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较为落后,导致最终培养出的人才缺乏实际工作能力。
旅游产业作为第三产业(即服务业),从业人员的工作重点就是利用自身的专业能力为消费者提供服务[2]。但中职院校中大部分的旅游专业学生对该产业缺乏认同感,也对旅游业缺乏正确认识,难以形成专业素养。就目前就业趋势而言,大部分家长及学生认为从事旅游业就是从事导游行业,需要单方面为客人服务,或者认为旅游业属于管理行业,对就业前景期望过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实践性课程时,学生缺乏正确态度,导致实践性课程难以开展。就近几年实践性课程的开展情况而言,学生无法正确理解该课程,认为实践性课程就是认识各地的旅游资源,对旅游业内的不同职业特点没有认识,最终也无法获得相关的就业能力。
实践场所是中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就目前中职院校的硬件情况而言,大部分中职院校都没有专业的旅游专业实训室,而且相关设备过于陈旧,无法满足行业发展需求。同时,中职院校所组织的校外实习质量缺乏保证,学生在实习单位只能接触到最基础的打杂工作,甚至是单一性体力劳动,无法接触到专业性工作,难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另外,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相关单位不进行轮岗,学生即使进行较长时间的实践工作也无法对各方面能力进行锻炼,导致学生缺失职业认同感。学校所提供的实践场所,无论是校外或是校内,都难以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提供良好条件,无法教授给学生真正有用的专业知识技能,导致学生不具备就业能力[3]。
近年来,旅游业不断涌现出新的理论和行业发展策略,也对相关人才提出了新要求[4]。中职教育作为向旅游行业输送专业性人才的主要力量,所设计的课程必须符合目前的市场需求,使课程内容与就业方向、相关岗位应具备的专业能力有具体联系,即更新课程内容,保证学生可以在第一时间接受到新理论与新技术。中职院校可以将课程时间与课程内容作为切入点,扩大实践教学在总体教学中所占的课时与课程比重,加强实践教学力度,保证实践课程时长符合教育部对职业教育提出的要求,甚至可以将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的比重设为1:1,要引起教师与学生对实践课程的重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认识到理论教学虽然是必须的,但也要以市场需求为度,不能过多地进行理论教学,而是要对实训内容密集的课程进行重视。例如,在进行旅游社经营与管理、旅游政策与法规等课程的教学时,在完成必要的理论教学之后,还要进行相关的课堂情境创设,帮助学生通过不同的角色分配进行相关环境模拟,了解行业知识的要领,使学生能够顺利就业。
思想是实践的先驱,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需要以正确认知作为前提[5]。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旅游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具体的相关岗位,还要让学生初步了解就业所需的实践能力。教师可以采取实训交流会的形式,鼓励有实训经验与不具备实训经验的同学进行交流,使学生能够对自身所从事的职业有一个清晰地认识,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在加强学生认知的过程中,要实现工学结合,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深入到实际工作中。认知是学生与旅游专业接触的第一步,而实习则是学习与工作的接触,使学生能够将所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旅游企业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中职院校可以采用多样的实习方式帮助学生接触到实际工作,例如,学校可以安排特殊实践周,与校外旅游企业进行对接,在进行课程培训的同时接触到与旅游业相关的实际工作。还可以在国庆或其他小长假安排学生到旅游企业进行顶岗实习,鼓励学生对旅游行业进行调研。
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培训时,良好的培训场所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中职院校应对校内专业实践场所进行建设,并与校外企业进行合作,进而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提供良好条件[6]。进行校内基地建设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探索,有效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校外企业合作建立社会实习基地可以帮助学生提前接触到旅游市场,进而了解市场对旅游行业人才的需求,以帮助学生顺利就业[7]。进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时,中职院校应秉持科学合理的原则,要针对学生现状以及市场需求进行场所建设,例如建设管理接待室、模拟客房,帮助学生提升接待客人与服务客人的能力。同时,考虑建设模拟景点,增进学生对不同地点旅游资源的了解。进行校外基地建设时,学校应进行对口企业选择,例如,选择周边有一定规模的旅行社,此类企业的工作程序较为正规,能够调动学生的实习积极性,使学生可以接触到实际的旅游行业工作,了解工作流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