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莹莺
高职院校“双创型”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潘莹莺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应用外国语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双创型”人才培养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业精神为前提,促进学生个性不断发展、综合素质不断提升的培养体系。在新时期,传统的高职英语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必须改革传统的英语教育模式。应通过转变人才培养模式、营建“双创”校园氛围、加强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等途径提升高职院校“双创型”英语人才的培养水平。
创新创业;高职院校;英语人才培养
自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来,“双创”教育引领了全国教育改革的新方向,将“双创”教育与传统教育相融合,培养“双创型”人才,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国务院办公厅分别在2015、2018年下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 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培养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和“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训”等要求,为高校育人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也对学生个人的素质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学生而言,在校期间接受系统、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有利于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也有利于对未来的职业生涯进行合理可行的规划,意义十分重大。
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已日益深入人心。进行创新创业活动,离不开全球范围的沟通交流,“闭门造车”只会“一叶障目”,进而“一事无成”。英语是当今世界使用最为广泛的语言,具备熟练的英语沟通交流能力,是对广大创新创业者的基本要求。传统的英语人才培养体系对英语在各行业环境中的实际应用关注较少,培养出的人才长于日常交流而不善于专业交流,不利于创新创业者学习新经验、掌握新技能、了解新趋势,难以满足创新创业活动的客观需要。因此,改革传统的英语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双创型”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创新创业者的职业英语应用能力,助推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是我国高校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重要战略的必然选择[1]。
近年来,伴随着高等院校扩招,我国高校办学形式多样化、教学内容差异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不同层次与不同类型的学校对人才的培养要求以及培养规格都存在一定差别。“双创型”人才与传统人才相比具有更加强烈的创新意识,对自身技术应用转化能力的要求自然也就更高。与本科院校以培养具有从事本专业工作能力和初步科学研究能力的人才为目标不同,高职院校是要培养兼具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技术性实用人才,在培养目标上更加强调人才的实用性,这也切合创新创业活动对于人才的要求。因此,开展“双创型”英语人才培养工作,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之后,高职院校主动适应社会人才需求变化,立足自身定位,扬长避短,发挥自身在实用性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积极顺应当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差异化趋势的必然选择。
作为一个相对较新的教育理念,“双创”教育当前在贯彻执行层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表现为:在学校层面,校企合作创新创业发展模式已基本得到认同并得以普遍实行;在教师层面,有利于“双创”教育与传统英语教育相融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已经开始落实;在学生层面,已经采取了一些有助于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的措施。
但是“双创型”英语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并未触及实质性的内容。因此,虽然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能够接触并参与一些基于培养“双创型”英语人才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但是总体上依然存在着创新创业的意愿不足、能力缺失等问题,难以真正满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客观需求。具体表现为:一是英语教学基本上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即使引入了一些“双创”因素,也只起到了配合、补充的作用,与社会实际需求对接得不紧密,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社会需求错位的情况还普遍存在;二是高职英语教育的评价体系没有发生变化,在原有的标准下实行“双创”英语教育,如同戴着枷锁舞蹈,难以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与创业热情的英语人才[2]。
2.2.1 政策支持不够
一方面,没有准确把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根本上是为了充分激发社会活力,充分解决社会实际需求与人才培养相脱节的问题,在引导高职英语课程与社会需求对接方面的政策不细致、不具体;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对“双创”政策的贯彻落实在一定程度上还局限在教学改革层面,英语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力度不足、深度不够。
2.2.2 未实现全方位“双创”
虽然通过创新创业课程开设和校企合作等方式,进行了局部的创新创业教育探索,但是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高职“双创型”英语人才培养体系,各种培养制度和方式相对混乱,效率不高,未能形成合力。
2.2.3 “双创”基础不足
“双创型”英语人才培养在师资力量、场地设备、环境氛围等方面要求更高,短期内难以满足。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高职院校应当主动顺应这种需求变化,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在专业选择、课程设置、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形成既具有自身特色又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新模式。重点应当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设置符合社会需求的英语课程。高职院校应当结合当前社会发展趋势和学生就业创业情况对人才需求变化进行分析研判,根据岗位要求设置相关英语课程。二是要制定适应职业岗位需求的英语教学目标。“双创型”英语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应当是在保证学生熟练掌握传统英语知识要点的基础上,侧重培养学生运用职业英语的能力,特别是熟练地应用英语来获取工作信息以及进行职场交流的能力。三是要创新英语教学方式。教学环节应当由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活动应当围绕学生展开,注重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当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通过职业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扩展思维、激发潜能、提高创新意识,有针对性地进行自主学习,为提升学生职业英语使用能力创造条件。
高职院校要培养符合当前社会需求的“双创型”英语人才,还应致力于营造出一种鼓励创新创业、支持创新创业的校园氛围。首先,应加强“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有利于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平台建设,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基础条件。其次,应制定鼓励支持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的措施,将学生的成绩评定与创新创业活动结合起来,为其免除“后顾之忧”。第三,要在创新创业活动中引入英文元素,助推学生扩大视野,广泛汲取知识和经验,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进行创新创业活动。如举办英文创业设计大赛、英文广告创意大赛等,或者引导正在进行创新创业的学生根据自身需要去了解、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第四,要组织英语教师介入学生创新创业的全流程,为学生进行英语商务谈判、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境外销售等创新创业活动持续提供英语方面的指导与帮助。第五,要及时对创新创业活动中的英语应用情况进行归纳总结,以作为接下来设置课程、制定教学目标、调整教学方式的依据[4]。
英语教师是高职院校“双创型”英语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者。高职院校要实现由传统型英语人才培养向“双创型”英语人才培养的转变,就必须做好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当前阶段的客观需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高职院校一方面应引导高职英语教师积极顺应时代发展需求,鼓励教师通过参与创新创业继续教育课程学习、在企业或者相关机构进行社会实践等方式,学习新的教学理论,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寻求新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自身进行创新创业教学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聘请相关机构的人才作为兼职英语教师给学生授课,丰富师资队伍的构成,建设“双创型”英语教师队伍[3]。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的客观需求,推进“双创”教育与传统英语教育融合发展,为我国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机遇与挑战。高职院校应当在英语教育中积极引入“双创”因素,构建“双创型”英语人才培养体系,为社会培养出一批具有“英语知识+双创技能+双创精神”的高素质英语人才,为国家的经济发展与战略需求提供人才保证。
[1] 林海天宇.创业认知视角下双创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2(5):93-98.
[2] 黄一.“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应用英语专业教学改革探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6, 27(24):261,296.
[3] 辜帆.“双创”形势下独立学院英语教师教学能力探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19, 32(3):191-192.
[4] 谭莉.应用型本科商务英语专业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的教改探索[J].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2):19-21.
Study on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English Tal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PAN Ying-ying
(Applied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Xin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Xinyang 464000, China)
"Mass entrepreneurship" is a kind of training system based on the premise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and entrepreneurial spirit, and promoting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educatees' personality and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ir comprehensive quality. In the new era, the traditional mode of English education can no longer meet the needs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In order to further enhance students'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and spiri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it is necessary to reform the traditional mode of English education and advocate the "innovation" mode of English talent training.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Mass entrepreneurship" English tal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y changing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l, building a "double type" campus atmosphere, and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teacher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English talents training
H319
A
2096–7772(2020)03–0054–03
2020-03-12
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82400410477)
潘莹莺(1970―),女,河南信阳人,讲师,主要从事英语教育研究。
(责任编辑杨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