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经济管理问题研究

2020-01-18 01:15:00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山东济宁272011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5期
关键词:生命周期医疗机构医疗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山东 济宁 272011)

内容提要: 医疗设备涉及多个学科,研制周期长,使用范围窄,销量有限,价格高昂。目前一些大型医院医疗设备总值已经占到医院总资产的50%~70%,每年医疗设备采购额近亿元,使用维护成本上千万元,成为医院一项重要支出,进行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经济管理势在必行。文章在深入调查济宁市一、二、三级公立医院医疗设备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多年医疗设备管理实践,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大部分公立医院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经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运用经济学的知识和规律,进行研究分析,提出新医改形势下医疗设备经济管理的思路和对策。通过医疗设备前期的市场调查研究,中期的运行管理,后期的报废更新和贯穿全程的成本效益分析及内部审计等全生命周期的经济管理,可以在经济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高效合理配置医疗设备,使其发挥最大作用,达到优化国有资产使用效率,降低医疗成本,缓解看病难看病贵,助推医院发展的目的。

医疗设备涉及多个学科,十分复杂,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人体,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对质量及安全性要求非常高,研制周期长,生产过程控制要求严格,使用范围窄,销量有限,因而价格高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健康中国”作出部署,“健康中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健康中国”“新医改”的总目标是“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医疗服务,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需要”。医疗设备是医疗保健工作的物质基础,这就要求医院在经济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不断加大医疗设备的投入,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采用经济手段,对医疗设备实施科学的全生命周期经济管理,以提高医疗保健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1.加强医疗设备经济管理的重大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医疗设备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寿命周期缩短,高科技、知识密集型智能化的大型医疗设备已成为医生进行诊断治疗,提高疾病诊断率和治愈率必不可少的工具,医院拥有医疗设备的数量和质量体现了医院现代化的程度和规模,是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一些大型医院医疗设备总值已经占到医院固定资产的50%~70%,每年医疗设备采购额近亿元,使用维护成本上千万元,出于安全考虑,医疗设备使用年限受到限制,更新较快。因此,对医疗设备从需求评估、可行性论证、招标采购、安装验收、使用评价、维修保养、报废更新等环节运用经济学的规律和方法,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经济管理,以合理的成本取得装备最佳的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加强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经济管理有利于解决区域医疗机构发展不均衡问题,提高国家健康事业发展经济投入的效能;有利于医疗机构节支增效,快速发展减少财政负担,实现医疗机构的公益服务功能;有利于提高临床诊断、治疗质量,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难题。

2.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经济管理的现状分析

经过十多年的医疗改革,医疗机构在医疗设备管理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为我国人民群众健康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深入分析,妥善解决。

2.1 济宁市公立医院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经济管理的成效

济宁市现有公立医院91个,民营医院61个,其中三级医院6个,二级医院37个,一级医院83个,未定级医院26个。全市医疗卫生机构万元以上设备的数量2.85万台,其中综合医院2.21万台,中医院0.21万台,乡镇卫生院0.27万台,妇幼保健院(所、站)0.16万台。全市卫生计生机构万元以上设备总价值46.02亿元。其中综合医院33.99亿元,中医院3.34亿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49亿元,妇幼保健院机构1.49亿元。

2.1.1 三级公立医院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经济管理成效

三级医院是向服务地区提供高水平专科医疗卫生服务和执行高等教学、科研任务的区域性医院,一般为省、市级大型综合性医院。济宁市现有6家三级医院。这些医院担负着疑难疾病诊治,公共卫生服务,科研教学等艰巨任务,占有医疗资源及医疗设备档次高,数量大,金额高。以市人民医院为例,现有直线加速器、磁共振、CT、DSA、彩超、生化分析仪等大型万元以上设备2216台套,价值3.6亿元。通过多年的实践和改进,基本建立了现代化的医疗设备管理制度,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使用和管理经验,培养了大量医疗设备使用管理人才,医疗设备经济管理水平较高,但也存在设备配置不合理、经济效率、技术效率监管不足等问题。

2.1.2 二级公立医院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经济管理成效

二级医院是向多个社区或县域提供综合医疗卫生服务和承担一定教学、科研任务的医院。一般为县级综合性医院,床位在1000张左右。这些医院担负着常规疾病诊治,公共卫生服务,教学等任务,占有医疗资源及医疗设备档次一般,数量适中。以某县人民医院为例,现有磁共振、CT、彩超、X射线机、心电图机、生化分析仪等大型万元以上设备612台套,价值0.98亿元。这些医院虽然通过多年的实践和改进,医疗设备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完善,但还存在医疗设备使用管理人才缺乏,医疗设备经济管理水平一般,设备配置不合理、经济效率、技术效率监管不足等问题。

2.1.3 一级公立医院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经济管理成效

一级医院是直接向一定人口的社区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服务的基层医院、卫生院,床位在200张以下。这些医院担负着基本疾病诊治,康复、社区医疗服务、家庭医生服务等基本任务,占有医疗资源及医疗设备档次较低,数量较少。拥有的大型万元以上设备很少,总价值一般在1000万元以下。由于条件限制,这些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制度不完善,存在医疗设备使用管理人才缺乏,医疗设备经济管理水平较差,经济效率、技术效率监管不足等问题。

2.2 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经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区域医疗机构医疗设备配置布局不均衡,配置结构不合理;②大型医疗设备购置可行性论证不充分,预测不全面;③大型设备使用后经济效益分析不到位;④医疗设备运行成本控制不力;⑤医疗设备更新处置科学性不足。

3.医疗设备经济管理的思路和建议

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经济管理,对健康中国建设,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需要针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促进医疗机构健康快速发展。

3.1 依托卫生主管部门,合理配置布局大型医疗设备,避免资源浪费

合理布局配置医疗设备必须从宏观着手,完善医疗设备管理政策,加强医疗机构医疗设备规划配置与管理,引导医疗机构合理配置医疗设备,充分利用医疗设备技术性能,提高使用效率,取得最大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①要加强大型医疗设备配置规划管理,国家、省市卫生主管部门必须根据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人口密度、居民健康状况、医疗服务需求、卫生资源实际情况,在充分考虑并总结现有大型设备配置与使用状况的基础上,统筹考虑,科学预测,明确提出规划期内大型医疗设备配置规划总量及配置标准。②要严格大型医疗设备配置审批。大型医疗设备的审批必须根据区域配置规划,遵循科学、合理、公正、透明的原则,按照管理权限分级审批。市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在初步审核区域内医疗机构设备配置时,要充分发挥职能管理作用,实地调查,掌握实际情况,严格把关,掌握标准,防止超规划、超标准、超数量审核推荐配置。国家、省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应严格按国家制度要求,抽调业内业务精通、责任心强、公正公平、公信度高的专家组成专家组,对区域内申报的大型医疗设备配置申请严格评审,符合配置标准要求的予以通过,不符合的坚决不予通过。③要做好医疗设备技术评估选型,由医疗设备专业协会组织专家精心进行,评估选型的重点包括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设备评估选型,以及大型医疗设备阶梯配置入选机型指导配置工作。④要普及医疗设备适宜技术推广与应用,卫生行政部门需要筛选适宜的医疗设备技术、医疗设备加以推广使用,建立适合区域实际的适宜装备技术推广模式和体系,医疗资源下沉,促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设备技术在基层医疗机构规范合理应用,增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吸引更多的患者到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实现国家分级诊疗的新医改目标。

3.2 充分调研,科学论证,根据医院实际合理配置医疗设备

充分调研,找准定位,合理配置医疗设备对各级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及经济管理非常重要,要想做好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均衡配置一、二、三级医疗机构医疗设备,要根据国家医院分级及医疗设备管理相关制度要求,医疗机构级别,医疗服务覆盖范围,找准定位,做好本单位医疗设备配置规划计划,既不能盲目配置,追求高档次,浪费国有资金,也不能马马虎虎,轻视医疗设备重要性,配置医疗设备达不到临床服务需求。各级医疗机构的医疗设备配置应与其承担的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数量、科研教学任务相匹配。②强化医院内部管理,合理购置医疗设备,医院应根据发展规划、学科建设、医疗服务要求等科学论证,合理配置医疗设备,而不能拍脑袋决策,随意购置,以免造成国有资产浪费、闲置或配置医疗设备不能满足医疗服务需要。③加强沟通交流,认真研究国家医疗设备管理相关政策及管理规定,做好与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及医疗设备行业协会沟通交流工作,做好本单位设备购置计划及购置论证选型工作。④做好市场调查研究工作,按照设备购置计划,针对拟购置医疗设备的应用市场及供给市场进行调查研究,为招标采购打下良好基础。

3.3 开展大型设备可行性论证

组织专家开展大型设备可行性论证,做好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预测分析。对价值高的大型医疗设备,在市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医疗机构要组织专家进行科学分析,论证购置的可行性,投入成本与取得效益的关系,计算出投资回收期即投入成本多少年能够收回,作为医院决策的参考。最后相关部门和人员要签字确认。常规方法是医疗机构根据实际情况组织专家论证填写医疗设备购置可行性论证报告,作为招标采购的依据。

3.4 做好设备使用后的经济效益分析,纳入绩效考核管理

设备购置安装后的使用经济效益评价是衡量购置成功与否的标准,也是医疗设备及医院经济评价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评价可以加强经营管理,制订整改措施,推动设备管理,挖掘潜力,提高设备总体竞争力,促进医疗设备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医疗设备经济效益分析评估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比较分析法、比例分析法、综合指标评估法等。医疗设备经济效益评估分析不能为了分析而分析,必须发挥其作用。医疗设备管理部门要与医院绩效考核管理部门进行有效沟通交流,把医疗设备经济效益评估分析结果纳入到医院总体绩效考核指标中去,与申请使用设备的科室及个人绩效挂钩,通过经济杠杆调动使用设备的科室及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认真研究设备功能性能,挖掘潜力,充分发挥设备作用,提高设备使用率和经济效益。

3.5 控制医疗设备耗材消耗,加强质控及维护保养,降低运行成本

①加强医疗设备的安全管理,安全贯穿于医疗设备的整个寿命周期。医疗设备安全管理包括临床准入安全,临床使用安全,临床保障安全三个方面,涉及人员、设备、环境等要素,通常以风险管理为手段,对医疗设备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和控制。②重视医疗设备临床使用管理,通过建立健全医疗设备使用管理制度,加强医疗设备使用操作培训和指导,建立规范的操作培训、考核机制,加强医疗设备使用风险管理等措施提高医疗设备的安全性、有效性,从而提高医疗设备的经济效益。③提升医疗设备的质量管理,医疗设备质量控制贯穿于医疗设备的采购、使用和保障多个环节,通过质量控制,可以有效提高医院整体安全效益、质量效益和经济效益,有利于节约社会医疗保健资源,促进医患关系社会和谐,维护医院品牌形象。④加强医疗设备维护保养,通过建立日清扫,周保养、月维护制度,实施预防性维护,加强医疗设备的故障性维修,充分利用生产厂家技术力量等措施,减少医疗设备维修维护费用,保障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⑤加强医疗设备运营管理,控制消耗材料支出,降低医疗设备运行成本。六是科学评估医疗设备状态,适时更新,依法处置报废设备。建立医疗设备报废规章制度,完善医疗设备报废的技术参考标准,规范医疗设备报废流程。医疗设备报废后,需要继续使用同类设备,医疗机构要根据原设备使用情况,医疗设备技术的发展结合医院临床工作新需求,重新考察论证,招标配置采购。

猜你喜欢
生命周期医疗机构医疗
动物的生命周期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从生命周期视角看并购保险
中国外汇(2019年13期)2019-10-10 03:37:46
民用飞机全生命周期KPI的研究与应用
医生集团为什么不是医疗机构?
中国卫生(2016年5期)2016-11-12 13:25:36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中国卫生(2016年1期)2016-11-12 13:21:00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中国卫生(2016年1期)2016-11-12 13:20:58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中国卫生(2016年1期)2016-01-24 07:00:03
医疗机构面临“二孩”生育高峰大考
基层医疗机构到底啥问题?
中国卫生(2014年3期)2014-11-12 13:1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