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武清区中医医院 (天津 301700)
内容提要: 临床上,胰岛素泵是治疗糖尿病的一种常用方式,可为需要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提供一个简单、剂量精确、安全性高的治疗方式,更好地控制患者血糖水平。但是,胰岛素泵存在管路堵塞、泵障碍、操作技术能力要求高,以及可能引发酮症酸中毒等缺点,将对患者治疗效果产生一定影响。品管圈活动是一种具有护理特色、与社会同步发展的群体文化,可激发护理人员的管理热情。本文就品管圈活动在胰岛素泵规范化管理中的应用展开论述,现报道如下。
胰岛素泵治疗利用人工智能控制的胰岛素输入装置,模拟人体胰岛素的生理分泌模式,控制高血糖的目的[1]。相关研究[2]发现,胰岛素泵治疗疗效好,安全性高,可有效延缓或减少患者的并发症。研究[3]发现,胰岛素泵对操作技术要求较高,可能因使用或管理不当导致管路堵塞或泵障碍,或者因胰岛素接触热失活风险引发酮症酸中毒,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因此,胰岛素泵的规范化管理尤为重要。品管圈活动是指工作性质相近或相关的人自发组成小组(圈),针对工作中的问题,结合团队力量探求有效对策,从而持续不断地改善和管理工作流程,实现操作规范化,并依此激发小组成员的参与感和成就感,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4]。基于此,本文将研究品管圈活动在胰岛素泵规范化管理中的应用进展,内容如下。
胰岛素泵可模拟胰岛β细胞的活动,使患者血糖水平保持平稳,从而使患者从每日的碳水化合物和胰岛素剂量的计算中释放出来。并且,胰岛素泵夜晚仅输注微量胰岛素,后半夜可自动增加胰岛素输入,具有操作灵活、简单、低血糖风险小等优点,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5]。
研究[6]发现,糖尿病患者对小剂量胰岛素更为敏感。胰岛素泵的输注精确度可高达0.05单位,48段的基础率输注模式,可使基础胰岛素剂量的调节更加精细化,有利于患者及时调整血糖水平。
与一日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法相比,胰岛素泵可免除患者每日注射数次胰岛素的痛苦和繁杂,以及避免多次皮下注射导致的胰岛素吸收不稳定现象。研究[7]发现,胰岛素泵治疗可快速稳定血糖水平,迅速接触高血糖诱发的糖毒性,预防并发症。并且,患者使用胰岛素泵治疗,可自由安排吃饭、运动和睡觉时间,提高生活自由度。
2.1.1现状调查
品管圈小组采用问卷调查、试卷测评和头脑风暴等方法调查胰岛素泵的治疗情况,再整理和分析收集到的数据信息,绘制柏拉图,根据80/20原则,得出患者血糖不达标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将其确定为改善重点[8]。
2.1.2原因分析
品管圈成员根据患者血糖不达标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机器、方法、环境和人员等四方面展开分析,通过要因评价打分和鱼骨图绘制,将其合并汇总成具体要因,采用现场查验、问卷调查、文献查阅和考核测评等方法确定要因真实性。
2.1.3对策拟定
品管圈成员利用头脑风暴提出要因解决对策,并根据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可行性和经济性等五个维度进行打分,再根据80/20原则选出多条可行对策并整合呈对策群组。
2.1.4对策实施
品管圈小组抽选几人成立胰岛素泵治疗规范化管理小组,参考医院的管理流程,分析和制定一个符合胰岛素泵的规范化管理流程,并实施以下措施:①多样化培训:a.每月组织全科人员进行胰岛素泵规范化调整理论学习;b.不定期开展胰岛素泵操作、血糖监测等针对性培训。②多样化宣教:a.将胰岛素泵的相关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知识制成图文并茂的宣教单,发放给每位患者;b.将胰岛素泵具体操作流程制成视频,循环播放,便于患者观看和掌握。③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完善胰岛素泵规范使用的质量评价标准,完善胰岛素泵标准化流程图,每月质控一次,提出持续化改进方案[9]。
近年来,品管圈活动应用于胰岛素泵规范化管理,取得了良好效果,规范了胰岛素泵的管理流程,切实提高了科室管理胰岛素泵的能力。孙娟[10]学者指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促进胰岛素泵的规范化管理,降低病房胰岛素泵的使用管理缺陷率。品管圈活动的应用能有效激发全科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全科工作人员管理胰岛素泵的能力,该结论与周玉琴[11]等学者的研究相符。童芬芳[12]等学者指出,品管圈活动,提高了胰岛素泵治疗患者在带泵期间的血糖达标率和患者的满意率。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正随着人口老龄化、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迅速增加,逐渐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胰岛素泵是一种胰岛素运载系统,通过持续皮下输注患者所需的胰岛素,模拟人体生理胰岛素分泌,可平稳控制血糖,降低低血糖等并发症风险。品管圈活动通过全体圈员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度解决胰岛素泵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使管理规范化、操作标准化,进一步提高圈员的工作效率和治疗,更好地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提高其治疗效果。目前,品管圈活动尚未普及至全院,仍需完善管理体系,从而推进全院的胰岛素泵规范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