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市第一中学 曹德平 孙文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教师承担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变革,教育对象的变化,都对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教师更应提高知识、思想、理论站位,才能坚守住教育阵地,才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在这样的背景下,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胜任教书和育人的职责,就成为了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对待的课题。
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都要靠不断创新,而创新就要靠人才,特别要靠年轻的英才不断涌现出来。根据学校的发展需要,每年都会有青年教师加入学校的育人队伍。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的新鲜血液,他们均毕业于省内外知名的师范院校,接受过完整并且专业的教育,积极上进、有干劲、有激情,但缺乏经验与方法,需要给予他们成长的沃土与科学的培养管理,让他们尽快成长为年轻的英才,为学校发展建设添砖加瓦。
学校近些年对青年教师培养是有科学理论性规划的,不过多采取短期的集中培训,前瞻性不够。随着人才流动机制的不断发展,学校优秀教师外流现象严重,急需培养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弥补岗位空缺。我省高考改革即将启动,对教师的需求量也增加,需要更多的优秀教师为学校的发展储备人才力量。
国家层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对全体教师提出了明确要求,“教师要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要有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要遵循教育规律,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人格,因材施教,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为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如何培养教师是一个重要议题。经过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改革,我国早已迈进了提高教育水平、助推内涵式发展的阶段。少年强则国强,学生是国家发展的希望,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肖川说:“基础教育要使每一个学生能够成为自由社会的建设者和幸福人生的创造者。”教师责任重大,担负着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教师应德才兼备,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要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要有理想、有信念,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有较高的思想觉悟,还要有过硬的知识素养与教学能力,才能肩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
社会层面。社会是反映教育状况的一面镜子。在倡导尊师重教的当下,仍然有许多质疑教育、质疑教师的声音,我们需要深刻反思,除了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能力外,更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师入职初期就要树立正确的职业成长发展理念,对职业敬畏,信念坚定。正如教育家玛利亚蒙特梭利所说:“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播知识,应该有一种新的发展方向,那就是释放人的潜能。”需要其潜力需要教师去用自己的更高的专业素养去挖掘、唤醒、激励。
许多学校对青年教师的成长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和有效的尝试,具体方法多从加强专业知识的夯实训练、提高育人情怀两个角度出发。如覃月芳在《例谈青年教师的成长培养》中提出“实践反思,筑牢基础”“人文关怀,用心管理”;何晓颖等人提出了“一新四师”的培养模式,为一名新老师配备思想、专业、班主任等几个方面的导师,以加速其快速、全面的成长,这些方法都能给我们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学校纵览各地对青年教师培养措施的基础上,针对教育实际,对教师能力的需求倾向,认真研读了《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青年教师大多处于“任教前关注阶段”和“早期生存关注阶段”,精力充沛但经验不足,热情有余但视野有限。基于此,学校立足师德、师能,制定了“内修素养,外化能力”的培养模式,具体措施如下: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在加强学生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教师的作用在于引领,必须坚定理想信念。
在“千日成长”培养中定期组织青年教师开展政治理论、师德师风专题会议,骨干教师和教研组长轮流主讲,力求讲清、讲透、讲细。青年教师需先后学习《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习近平教育会议讲话、党的十九大教育精神,开展反腐倡廉专项教育活动,不断提高青年教师廉洁从教的思想认识,让青年教师认真学、认真记,写好总结、做好交流。通过学习,青年教师中逐渐形成“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高尚精神,规范教师的从教行为,使青年教师成为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固本兴邦惟教育,继往开来赖人才。师徒结对,即“传帮带”成长模式,师徒处在同一教学空间和维度里,教学资源、教学对象一致,老教师身上有许多易学习、易操作的教学方法与技能,可直接帮助青年教师解决现实困惑。
校党委制定了双培养机制,即把教育教学的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育教学骨干。学校各学科均有骨干教师,他们有着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灵活的教学方法、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工作岗位上能发挥更多的作用,散发更多的光芒,学校采取“师徒结对”的新老传承机制,师傅传授自己在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的经验,深入年轻教师的课堂,指导青年教师如何备课、上课、听课,确立自己的教学风格、明确自己的教育理想。年轻教师积极地承接,谦虚学习,对照反思,总结提高,全程听课和参与完成课程教学全部环节,青年教师再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
本校教师李胜运教学三年总共书写教案35 本,听课笔记70 本,几乎听遍组内所有教师的课,跨学年听课100多节。青年教师能够在师傅较高的台阶上起步,达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培养效果。“师徒结对”相对于书本理论学习,更为直观,更为切实可行,实践证明这种“师父带徒弟”式的直观化的培养措施卓有成效。
任何一种学习,本质是对话,在学习的过程中所面对的一切都是广泛的社会协商,“学习的快乐就是走向对话”。教师的学习也是这样,其成长和发展不是孤立的、个体的,应该是开放的、分享的、交融的。打破成长的沉寂,以互动引领进步,让青年教师在情境学习的实践与反思中走上成长的快车道。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育是不断学习、不断寻求“得法”的教学过程。学校坚持以“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为青年教师争取更多的外出学习机会和校内培训机会,外聘名师校内培训,包括国内知名专家、外校骨干教师,他们带来了更为前沿的教育教学信息。每次的学习培训后,青年教师交流心得体会,做组内汇报课。课堂永远是检验教师能力的第一把尺子,在多次的汇报课中,青年教师能够结合听课教师的意见、学生的表现,对自己的优缺点有清晰的认识。
学习媒介的拓宽,学生知识面也变得深广,教师不能故步自封,应练就一身本领,方可从容自信,应付自如。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学校不是机械工厂,是个性化灵魂的锻造厂。学校应组织青年教师参加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以开阔其视野,丰富其内涵。
每周一次的教学沙龙研讨,让青年教师相互之间、与老教师之间实现充分的知识分享,提升青年教师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能力和对于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掌握程度;读书交流活动,青年教师更应该多读书、读好书,专业的书可以读,非专业的书也要读,有趣的灵魂一定是被书香浸染过的,博览群书,让青年教师在讲台上挥洒自如,课堂有声有色。科研处、教务处、团委等也为教师搭建平台,如青年教师演讲比赛、基本功大赛等等,多姿多彩的活动围绕青年教师的成长有序开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教师不应只会教学,更应该学会育人和管理,管理是教育之辅助,教学之基石。教师的工作不是简单的、机械的重复性工作,是充满变化性、人文性的沟通性工作,我国著名教育家于漪说:“学生的情况、特点,要努力认识,悉心研究,知之准、知之深,才能教在点子上,教出好效果。
学校在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中有意识地将青年教师逐渐纳入管理体系,渗透管理经验和方法,并监督他们去实践。青年教师在教学工作之余,需要积极参与学年的日常教育教学管理,如卫生检查、纪律检查、两操检查等。为青年教师提升管理能力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他们在管理工作中了解到学生在每个时期容易出现的问题,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学会更多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方式,这些都对他们的教学、课堂管理起到了良性的作用。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办事与处理问题的能力,这些工作,让他们更快地成长、成熟。
助推青年教师专业化发展,从学校实际工作出发,以生为本,以师为本,充分发挥青年教师精力足、善钻研的优势,整体规划,为学校青年教师的发展指出参考的方向,激励青年教师更加自觉地践行教书育人职责,提升研究与实践意识,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完善青年教师的高效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