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山羊羔羊培育关键技术

2020-01-17 18:52:03王加芹
中国乳业 2020年1期
关键词:奶山羊产羔哺乳

文/王加芹

(山东省莒南县畜牧发展促进中心)

提高奶山羊的产奶量和羊奶品质,需要从科学培育羔羊开始。羔羊的培育过程,实际上是从母羊妊娠开始的,需要加强妊娠母羊的饲养管理,提高羔羊初生重和健康状况,防止弱胎、死胎;通过加强羔羊饲养管理,提高羔羊成活率和断奶体重,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奶山羊的产奶潜力奠定良好基础。

1 妊娠期母羊的管理

奶山羊的妊娠期共5 个月,包括妊娠前期(妊娠期前3 个月)和妊娠后期(妊娠期后2 个月)。

1.1 饲喂管理

1.1.1 妊娠前期

奶山羊在妊娠前期,胎儿生长发育速度比较缓慢,所需营养不是很高,和母羊空怀期相比无较大差距。在饲喂上,以维持处于母羊配种时的体况需要即可,重点是抓膘,要保持母羊中等以上膘情。因此,尽量不要改变配种时的饲喂方式,舍饲母羊日粮仍是采用优质青干草,适当补充全价饲料,保证孕期母羊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以及各种矿物质的需要;保证草料新鲜,无污染、无霉变、无冰冻;保证饮用水清洁,冬季不饮冰渣水,防止流产、弱胎、死胎等问题的发生。对膘情较差的怀孕母羊,每天补充食盐3.0~6.0 g、骨粉5.0~8.0 g等。放牧饲养的母羊在青草茂盛时期仍以放牧为主,不用补饲;但在冬春枯草季节,单纯放牧饲养无法满足其营养需求,归牧后应根据母羊体况适当补饲一些青贮饲料,以及剁碎的青绿多汁饲料,如胡萝卜、萝卜、南瓜、大麦芽等。

1.1.2 妊娠后期

母羊在妊娠后期,由于胎儿快速生长发育,体重会增加7.0~8.0 kg,能量代谢也比空怀期母羊高15.0%~20.0%;而且羔羊90.0%左右的初生重是在这一阶段增长完成的,因此,此时期母羊日粮的营养供给不但要维持适当的体况和膘情,更要满足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还要贮备一定的能量,为产后泌乳做好准备。在该时期,母羊日粮应种类全面,数量充足,品质优良,否则会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如母羊掉膘严重,体况下降,产后的泌乳水平不佳;胎儿生长发育受阻,羔羊成活率低等。

一般而言,妊娠后期母羊的日粮营养水平比空怀期高20%,蛋白质含量提高40%,钙、磷含量增加1~2 倍,维生素水平增加2 倍。对在冬、春季产羔的母羊,由于缺乏优质的青草,饲草中的营养含量也相对也差,所以应补饲优质的青干草,并每天补充含蛋白质较高的精饲料0.4~0.8 kg、胡萝卜0.5 kg、食盐8~10 g;对在夏、秋季产羔的母羊,由于可以采食青草,而且饲草的营养价值相对较好,可根据母羊不同的体况,补充精饲料量0.2~0.5 kg、食盐10 g、骨粉8~10 g。

在母羊产前1 个月左右,要求控制粗饲料的饲喂量,而多饲喂质地柔软、清香可口、易消化的粗饲料,如青绿饲料、微贮饲料(秸秆、牧草、藤蔓类植物等饲料,经专业设备揉搓软化,添加有益微生物发酵而制成的一种具有酸香气味、适口性好、利用率高、耐贮的粗饲料)等;精饲料中可以增加麸皮的饲喂量,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防止母羊因便秘影响分娩。在母羊产前1 周左右,减少精饲料供应量,对膘情较好的临产母羊也可不饲喂精饲料,以防母羊出现消化不良,以及胎儿过大等情况,引发难产。在母羊产前2~3 天,减少饲喂量,以防其在分娩初期发生乳房炎。

母羊在妊娠期,每天饲喂3~4次,先粗后精。吃料时需要尽量吃净,如有剩料,特别是青贮饲料,应在下次饲喂时将料槽清理干净,以防发酵生菌,引起母羊患肠道疾病而发生流产。另外,需要保证母羊饮用充足的清洁、卫生饮用水,1 天饮水不能少于2 次。

1.2 妊娠期母羊的饲养管理

妊娠期母羊的管理主要围绕保胎来进行。

1.2.1 妊娠前期

特别是配种后1 个月,是母羊受孕、胚胎着床的关键期,也是降低母羊胚胎早期死亡和退化的关键期。在管理上,要特别注意防止母羊腹泻拉稀、发热等疾病的发生。

1.2.2 妊娠后期

在妊娠后期,管理的重点是保胎、防流产,做到细心、周到。对于放牧饲养的羊群,要选择晴暖天气,在平坦的牧地上放牧,羊群在出圈、放牧、归圈、饮水、补饲过程中做到慢而稳,不可急追急赶、鞭打快赶、垮沟越坎,防止拥挤和滑跌。

对舍饲的羊群,羊舍要宽敞明亮,保温防寒,温暖干燥,干净卫生,通风良好,空气新鲜;控制饲养密度,防止拥挤;补饲时禁止抢食、抢水;保证妊娠母羊具有一定运动量,勤晒太阳,增强体质,减少难产的发生机率;驱赶羊群到运动场时,不能粗暴鞭打,避免母羊受到惊吓而发生流产;严禁饲喂有毒、霉变、冰冻的饲草料;对一些腹围过大、行动不便的怀孕后期母羊,要单栏饲养,单独补饲,精心护理。

2 羔羊出生前的准备工作

2.1 推算预产期

无论是自然配种还是人工授精配种,都需要做好配种记录,并按配种日期“月加5,日减3”的计算方法来推算母羊的预产期。例如3月5日配种怀孕的母羊,其预产期应为当年8月2日;9月25日配种怀孕的母羊,其预产期则为次年2月22日。

2.2 产羔前的准备工作

2.2.1 产房准备

为了保证妊娠母羊安全产羔和提高羔羊的成活率,需要为临产母羊准备产房。如在羊舍中留出一块场地,每10~15 只母羊设置1 个产羔栏,栏高0. 8 m,宽1.2 m,深1.5 m,可木条钉制成砖塔型,产羔栏的宽面是门,保证产房内宽敞明亮,光线充足,深面里侧安装草栏。在母羊临产前对产房进行认真修缮,保证通风良好但没有贼风,温度保持在10 ℃以上;彻底清扫干净地面,保持干燥,铺设垫草,包括羊舍、运动场及产房墙壁,地面用5%的氢氧化钠溶液、10.0%~20.0%草木灰水或3.0%来苏儿水进行彻底消毒。

2.2.2 用具及药品准备

准备常用的药物和接产用品,如70.0%~75.0%酒精、2.0%来苏儿、5.0%碘酒、肥皂、毛巾、消毒纱布以及注射器、温度计、剪刀、秤、照明灯、分娩记录表格等。

2.2.3 饲草料准备

母羊在产前、产后各2 周左右不可放牧,准备种类多、数量足、质量优的饲草料,包括一定数量的青绿多汁饲料、块根块茎类饲料和青贮饲料等。

2.3 母羊分娩征兆

2.3.1 乳房变化

分娩前乳腺充实,乳房迅速胀大,临近分娩时可以从硬实的乳头中挤出少量黄色的初乳。

2.3.2 外阴部变化

临近分娩时,阴门明显肿胀变大,不再呈紧闭状态;阴唇皮肤皱壁展开,皮肤变红;阴道黏膜潮红,不时流出黏液。

2.3.3 骨盆变化

骨盆韧带松弛柔软,活动性增强,在尾根及两侧松软;臀部肌肉坍塌,肷窝凹陷。由于韧带松弛,用手握住尾根上抬,可以感受荐骨向上活动的幅度增大。

2.3.4 行为变化

母羊孤独感明显,往往墙角边独自站立,放牧时离群呆立;用蹄刨地,回头顾腹,时起时卧,不断努责,频频排尿,腹部明显下陷是临产的典型征兆,应立即送入产房。

2.4 接产

2.4.1 消毒

剪掉临产母羊乳房周围及后肢内侧的羊毛,用温水清洗分娩母羊的尾根、外阴及肛门周围,毛巾擦干后用1.0%来苏儿水消毒,再用毛巾擦干。

2.4.2 顺产

对于正常分娩的母羊,羔羊随羊膜先露出两前蹄和头嘴,羊膜破裂,羊水流出后数分钟到30 min,随着母羊的努责,羔羊便可顺利产出,产双羔时中间间隔10~20 min。一般经产母羊的生产比初产母羊稍快。若因胎儿过大母羊无力产出,要用手握住两前肢,随着母羊努责,轻轻向下方拉出。在羔羊产出后,先掏净口、鼻、耳内的黏液,主动诱导母羊舔干羔羊身上的黏液,促使认羔;不能自行扯断脐带时,把脐带内的血向着羔羊脐部方向顺捋数下,在离羔羊腹部3.0~5.0 cm处进行人工扯断;用5.0%碘酒涂擦羔羊脐带头;在分娩后1 h,胎衣自然脱落、排出,及时取走。羔羊会自己寻找乳头,尽快吃上初乳,但对体质较差的羔羊,可适当进行人工辅助。

2.4.3 助产

正常情况下,母羊不需要人工助产,但有些情况必须进行助产。当羔羊过大,或母羊产道狭窄时,可向母羊产道内灌注温热的肥皂水,然后随母羊努责,缓慢拉出羔羊;如出现胎位不正,需要把母羊后躯垫高,将胎儿露出部分推回子宫内,手入产道,纠正胎位,把母羊产道用手撑大,将胎儿两前肢缓慢拉出来再慢慢送进去,重复数次即可。

3 羔羊出生后的培育

3.1 假死羔羊急救

早春时节是奶山羊产羔的旺季,此时天寒地冻,刚产下的羊羔很容易被冻僵,表现为心脏跳动,但不喘气,即所谓的“假死”;也有些羔羊一生下来就是“假死”状态。如遇此类情况,不要轻易把“假死”羔羊当死羊处理,只要认真进行检查,采取措施仍可救活。其方法是:先抠净羔羊鼻腔、口腔内的黏液,擦净鼻孔;提起羔羊的两后肢,用手轻轻拍打胸部两侧。对于冻僵的羔羊,应立即泡在温水中,露出口鼻,水温从最初的38 ℃逐渐升至40 ℃,羔羊在20~30 min后即可迅速恢复呼吸。

3.2 弃羔母羊的调教

对于有些初产母羊或母性不好、患有恶癖的经产母羊,接产时如果动作粗暴,可造成母羊不认自己产出的羔羊,表现为不舔舐羔羊身上的黏液,不给羔羊哺乳,甚至有时候顶、撞、踩压羔羊,因此,需要及时进行调教。

3.2.1 人工辅助吃初乳

将羔羊身上的黏液强行抹入母羊的鼻端、嘴内,诱导母羊舔羔。如母羊仍然不肯舔羔,应尽快用干布或软草将羔羊身上擦干,人工辅助羔羊吃上初乳。羔羊吃完初乳后,一般能进行自然吮乳。

3.2.2 强迫母羊喂奶

把母羊和羔羊放入带隔离栏的固定小圈内,羔羊也可以单独放在暖室、暖炕上,每隔2~3 h驱赶母羊强迫给羔羊喂奶。1 周后母子逐渐亲和,绝大多数弃羔母羊会主动认羔。

3.3 弱羔护理

3.3.1 恢复体温

新生羔羊称为“弱羔”,根本原因是体温过低。羔羊的正常体温是39~40 ℃,长时间低于36 ℃,就会成为弱羔,甚至会死亡。而导致新生羔羊体温过低的原因,一是出生后5 h内羔羊体表的黏液未被擦干,导致羔羊身体散热过多;二是在出生6 h后仍未吃上初乳,羔羊饥饿消耗了过多的体内能量储备,又不能自身进行热量补充。因此,新生羔羊出生后,要及时让母羊舔舐或擦干黏液,及时进行人工辅助吃上初乳。仍有体温过低的弱羔时,可安装保温箱,使用红外线灯给羔羊保温。

3.3.2 调教母羊护理弱羔

在母乳不足时,挤其他健壮母羊的乳汁饲喂弱羔;若母羊乳头大,需要人工辅助弱羔衔住乳头哺乳;若母羊懒惰不愿喂奶,及时轰起母羊令其给羔羊哺乳。弱羔在出生后最初数天需要留在产房内进行特殊护理,待弱羔能独立吮乳时,再放入母子小圈观察3~5 天,直至羔羊健壮,再放入大群饲养。

3.3.3 代哺或换哺

对于产双羔或多羔的母羊,其乳汁不足,可以将强壮羔羊留在母羊身边正常哺乳,把弱羔找产单羔或死去羔羊的母羊代哺,也可与强壮母羊对换羔羊哺乳。羊嗅觉敏感,易拒绝代哺或换哺,代哺或换哺前一定要将母羊胎液或羊奶涂在代哺或换哺羔羊头部、尾部或周身,使其难以识别真伪;也可强制母羊哺乳羔羊。

3.4 早期母子分离,实行人工哺乳

为提高奶山羊的产奶量,缩短奶山羊的产羔间隔和繁殖周期,使其达到1 年2 胎或2年3 胎。在羔羊培育过程中,提倡早期母子分离,一般在羔羊出生1 周后即可断然分开,实行人工哺乳。

人工哺乳需要使用人工乳,可用鲜牛奶、羊奶、奶粉、豆浆等代替,有条件时再加些鱼肝油、胡萝卜汁、多种维生素、少量食盐及骨粉。使用时做到定温、定量、定时、定质、定期消毒。人工乳的适宜温度应接近或稍高于母羊体温,以38~42 ℃最佳;每次哺乳量以七成饱为度,一般全天喂乳量为初生重的1/5,不可过多,否则容易引起腹泻;10 日龄后,每天哺乳4~5次。人工乳需要现配、现喂,保证新鲜、清洁。喂奶工具可采用鸭嘴式奶瓶,或设饮奶槽、哺乳器训练羔羊自饮,每隔2 天用沸碱水清洗消毒1 次。

4 免疫和疾病防控

4.1 羔羊免疫程序参考

4.1.1 预防破伤风

在羔羊出生后12 h内,采用破伤风抗毒素进行肌内注射,每只1 mL。

4.1.2 预防羊快疫、猝疽(或羔羊痢疾)、肠毒血症

采用羊快疫、猝疽(或羔羊痢疾)、肠毒血症三联灭活疫苗,进行肌内或皮下注射,每只5.0 mL。免疫期为1 年。

4.1.3 预防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

采用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灭活疫苗,对6 个月以下羔羊每只3 mL进行皮下或肌内注射。免疫期为1 年。

4.1.4 预防布氏菌病

布氏菌病活疫苗,每只口服4头份;皮下或肌内注射,每只1 头份。免疫有效期3 年。

4.1.5 预防山羊痘

采用山羊痘活疫苗,按瓶签注明头份,用生理盐水或注射用水稀释为每头份0.5 mL,每只0.5 mL。免疫期为1 年。

4.2 重点防控疾病

4.2.1 羔羊痢疾

(1)临床症状

羔羊痢疾是初生羔羊的一种急性毒血症。主要危害7 日龄以内的羔羊,其中又以2~3 日龄的羔羊发病最多。母羊妊娠期营养不良,羔羊体质瘦弱;气候寒冷、昼夜温差大,特别是风雪过后,羔羊受冻;哺乳不当,羔羊饥饱不均,均可成为本病的发病诱因。病初,羔羊精神委顿,不愿意吃奶;随后发生剧烈腹泻,粪便恶臭;后期,有的羔羊的粪便带血,卧地不起,多在1~2 天内死亡;病情严重的,未及救治就在数小时内死亡。

(2)防治措施

对待产母羊产房彻底消毒;及时注射羊快疫、猝疽(或羔羊痢疾)、肠毒血症三联灭活疫苗。在羔羊患病后,用土霉素、胃蛋白酶各0.8 g,分4 次服用,每6 h加水灌服1 次,连用2~3 天。对于严重脱水或昏迷的羔羊,可静脉注射5.0%葡萄糖生理盐水20.0~40.0 mL,连用3 天。

4.2.2 羔羊肺炎

(1)临床症状

羔羊肺炎多发生于冬末春初,昼夜温差大的季节,并多见于瘦弱母羊产下的羔羊。表现为病羔咳嗽,鼻中流出大量脓性分泌物,体温升高到41 ℃以上,多在几天内死亡。

(2)防治措施

母羊产后发生乳房炎时,禁止羔羊哺乳,同时清理、消毒圈舍。把羔羊转移至温暖敞亮、通风良好的圈舍内,多铺垫草,勤晒太阳。病羔羊可进行胸腔注射青霉素、链霉素各10 万~20 万单位;在倒数第6~8肋间,背部向下4.0~5.0 cm处,进针深1.0~2.0 cm,每天2次,连用3~4 天。

猜你喜欢
奶山羊产羔哺乳
非遗传因素对云上黑山羊产羔性状影响分析
黄淮山羊产羔数与胎次的关联性分析
会哺乳的树
云上黑山羊黄体数与产羔数相关性初步研究
绒山羊两年三产的优点及措施
新农业(2017年1期)2017-03-16 11:01:43
哺乳仔猪大肠杆菌病的SM2疗法
奶山羊的营养需要与干物质采食量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53
EM发酵饲料中添加碳酸氢钠饲喂奶山羊的效果试验
褪黑素膜受体MT1与MT2在妊娠期奶山羊卵巢中表达特点
一起哺乳仔猪猪瘟腹泻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