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与人工智能给社会工作的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2020-01-17 06:06:58杨千腾周沐融
黑龙江科学 2020年22期
关键词:人工智能信息

杨千腾,周沐融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上海 201424)

“互联网+”与人工智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社会传统问题的解决,但同时也产生了新的社会问题。运用新技术解决社会问题,走出中国社会工作的道路自信。

1 社会工作概况

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助人服务的活动。社会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促进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最终达成社会协调良性运行的目的。社会工作包括改造社会、改造个人两大方向,其中改造个人的途径包括主动寻找需要帮助的群体和为求助者提供帮助两大类。改造社会的方法有政策建议、社会宣传、社会行动等。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包括社区工作、儿童青少年工作、老年工作、妇女工作等。但是社会工作有更加远大的使命,现在中国的社会工作面临着使命感与认同感问题,就是如何使社会工作建设成一个有自己独特地位、不可代替而不是可有可无的学科,即要求社会工作有自己的科学性与专业性。在此基础上,中国的社会工作可以利用中国在人工智能与“互联网+”领域的引领实现弯道超车,从而坚定我国社会工作与人文服务发展道路的自信心。

2 “互联网+”与人工智能给社会工作带来的机遇

2.1 “互联网+”对社会工作自身发展的影响

互联网技术可以发挥其高计算速度、大储存容量的特点,实现高效的信息交流与互换。这些特点体现在进行大数据分析、对信息实时持续跟踪、促进各方信息沟通共享与交流、构建新的虚拟线上平台等方面。互联网技术的优点帮助社会工作发展,也就是“互联网+社会工作”在发展社会工作自身的体现。多年的社会实践证明,我国的社会工作存在着公众对社会工作认知不清、社会工作组织与政府关系不完善明确、社会工作组织服务效率低、社会工作资源配置不平衡等问题,原因:认知不清。过去的宣传方式多为海报、报纸等,很难展示社会工作对社会的实际作用,加上国内社会工作开展不完善,公众会对社会工作感到陌生或产生误解;关系不明确。社会工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政府在某些领域的职能,但政府对其监管与评估的能力与方式不佳,导致二者之间互动效率低,反馈不及时,无法理顺政社关系;服务效率低与配置不平衡。由于社会工作信息平台建设不完善,导致重复或疏漏服务,浪费社会工作资源与政务资源,且不利于社会工作在我国社会治理中的深度推进。“互联网+社会工作”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以上问题。关于认知不清问题,社会工作者及社会组织应该开发微信、微博、抖音等形式,采取生动新颖的方式展示社会工作者的所作所为,让大家对社会工作有一定的认识,弘扬社会正能量。对于社会工作组织与政府关系不完善的问题,政府可以通过互联网对社会工作组织进行监督与信息共享,减少社会工作与政府沟通的成本,提高社会工作组织发展与运行的效率,将更多资金投入到服务中。利用网络可以更好地进行民意调查、社会评测,收集民情对社会工作开展效果的反馈,结合量化数据,更好地考核社会工作发展情况。资源配置效率低、不平衡问题,社会工作组织可以共享受助者与需要干预者的信息,建立共享、统一的数据库与档案库,通过数据分析选择出最需要帮助的对象,调配合适的资源。

2.2 “互联网+”对社会工作的协助与转型

社会工作的帮助方式有两大类,即主动寻找需要帮助的群体和为求助者提供帮助。主动寻找需要帮助的群体时要分析社会群体的信息,从而确定服务对象。“互联网+社会工作”的模式将减少搜集分析数据的时间与成本,提高准确性,还可以通过社情调查与民意检测,针对社会个体的动态发现社会运行的问题,从而实现“个体——社会”的桥梁式衔接,提出政策建议,促进人与社会的双向协调发展。同时,互联网还为社会工作开拓了新的工作领域与工作方法。

2.3 人工智能对社会工作的协助

人工智能不同于机械臂与反馈机器之处,就在于它拥有学习能力,并且这种学习能力还会建立在无数数据案例上作出相应的反应。人工智能在医疗设备、穿戴设备、生物识别、信息分析与检测、智能评估与决策等领域已初具雏形,并且在社会工作方面已取得一系列应用成果,如智能轮椅、运动机械骨骼等医疗设备可以辅助社会工作,尤其是医务社会工作的实施。同时,人工智能通过对社情舆情的监控与分析,可以为社会工作者提供数据化的社会动态来辅助其决策,且可以追踪后续评价干预效果,对工作进行完善,甚至为构建预警社会危害发生的机制提供可能性。

3 互联网与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

3.1 对传统的挑战

“互联网+”作为互联网快速普及的结果,其挑战更多体现在互联网本身的弊端。在青少年与儿童问题上,互联网的普及使对社会信息判断能力相对弱的青少年与儿童更容易受影响,他们在接触互联网良莠不齐的信息与诱惑时畸形发展与犯罪的可能性会提高,而且青少年对网络的依恋甚至上瘾正在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人们将去网吧、抽烟酗酒、逃课失学等青少年社会问题联系在一起,可以看出网瘾问题更加明显。同时,互联网导致数字鸿沟的出现,老年人因为不会使用互联网而更加被社会孤立,老年人的社会心理需求更不能得到满足。但是老年人如果会使用微信、支付宝等APP,又将成为被诈骗的热门对象,对老年人的生活产生影响,并且老年人对隐私数据的不重视很有可能造成其信息被滥用、盗用等问题。

3.2 产生新的问题

人工智能的出现使许多传统职业被淘汰,造成了新的失业现象与社会结构的变动,这就会引发社会对人工智能的伦理、地位、关系的讨论与反思,公众在面对人工智能的冲击时也难免会感到不适应甚至是排斥。基于数据支撑的“互联网+”与人工智能对于个人信息安全的影响更加强烈,当今数据泄露问题已经深深影响到公众生活,家庭住址、对话、亲属关系等隐私问题不断被窃取,造成社会公众缺乏安全感,产生不信任感与恐慌感。人工智能伦理问题同样值得思考,人工智能技术存在潜在的算法歧视问题,这就可能加剧现在已有的歧视,即人工智能在基于学习数据的基础上做出判断,这些数据本身是带有歧视性质被编排的,比如人工智能的数据以穷富为依据进行对犯罪率的判断,这就会加剧对低收入群体的数据隐私、安全、甚至是尊严的侵犯,这反而与社会工作的初衷背道而驰。

4 结语

社会工作的目的是促进人与社会的相互适应,从而促进社会协调良性发展。“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是促使现代化加速的两个重要推动力,社会工作不仅要跟上这两列快车,通过新血液改变与发展自己,从而更好地适应与优化社会,同时还要关注并解决这两项技术带来的新的社会问题。社会工作是追求以人为本的科学,在当今新技术冲击科学技术、社会结构、人文伦理的情况下,社会工作既要发挥其科学性、艺术性、政治性的特点坚守阵地,又要采用新技术、运用新思维来实现学科“个人—社会”的桥梁作用与使命。

猜你喜欢
人工智能信息
我校新增“人工智能”本科专业
2019:人工智能
商界(2019年12期)2019-01-03 06:59:05
人工智能与就业
IT经理世界(2018年20期)2018-10-24 02:38:24
数读人工智能
小康(2017年16期)2017-06-07 09:00:59
订阅信息
中华手工(2017年2期)2017-06-06 23:00:31
下一幕,人工智能!
南风窗(2016年19期)2016-09-21 16:51:29
下一幕,人工智能!
南风窗(2016年19期)2016-09-21 04:56:22
展会信息
中外会展(2014年4期)2014-11-27 07:46:46
信息
建筑创作(2001年3期)2001-08-22 18:48:14
健康信息
祝您健康(1987年3期)1987-12-30 09:5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