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四维导向

2020-01-17 15:40刘家俊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战略农业发展

刘家俊

(海口经济学院,海口 57112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社会主要矛盾转移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乡村振兴战略成为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确定最近五年乡村振兴战略的行动指南,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发力。乡村振兴战略的路线图、时间表都已经确定,在具体实施的层面上,应注重四个维度的导向,引领乡村全面振兴。

一、以人的培养为导向,提升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一) 办好乡村教育,培养新型居民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应以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乡村居民为基础工作。学校教育对于人的培养是全方位、综合性的,体现在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知识技能、道德品质等各个方面,要通过优质的教育,培养适应新时代的合格乡村公民,为乡村振兴提供充足的动力和后劲。要全面改善乡村基础教育办学条件,全面提升基础教育办学水平,逐渐消除城乡在教育领域的差距;大力发展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乡村居民。

(二) 强化技能培养,增强致富能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懂技术、懂管理、懂市场,能够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乡村居民,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对于最广大乡村而言,许多乡村农民世世代代种地,固守着祖辈使用的极端落后的耕作方式,也固守着世世代代的贫穷。不是他们不愿意改变,而是没有思路、没有技能使然。对于从事种养殖业的农民,通过充分发挥产业协会、农业合作社等机构作用,广泛开展培训、现场指导等方式,提升技能,可以引导广大农民因地制宜,改进种养结构,更好实现脱贫致富。当然,技能培养范围不止于农业技能,培养农业之外的致富技能,使他们在农业生产之余获取收入,也是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

(三) 注重理念培养,树立文明乡风近年来网络关于乡村道德滑坡或者各种乡村陋习的报道屡见不鲜,建设乡风文明的乡村任重道远。要通过倡导新时代新风尚,培养文明理念和观念,改变各种乡村陈规陋习,特别是大吃大喝、大操大办、盲目攀比等不良社会风气和懒、脏、乱的不良生活习气。法治不彰常常是造成乡村风气败坏、道德滑坡的重要因素,良好乡风的培育既要坚持德治,以良好道德风尚引导,也要坚持村民自治,通过村规民约进行引导,更要大力提倡法治,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

二、以科技引领为导向,提高乡村产业生产效率

(一) 发展科技农业增加农业产出当前我国乡村的主要产业,仍然以农业产业为主,很大比例仍然是传统的耕作模式,科技含量不高,农业产出较低。要通过提升农业产业的科技含量,从生物技术、科学耕作,根据气候、土壤分析等科学手段因地制宜改变种植结构等方式,提升传统农业科技含量,扬长避短,种植最适宜本地的特色农产品。把种养科学手段提升和种养品种的优化结合起来,着力提高农业的产出效益。

(二) 促进乡村三产融合发展目前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低而农村人口占比高,乡村振兴要逐渐改变这一个格局。根本出路在于推动乡村的三产融合发展,在保障第一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广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等制造业,不断拓宽和延长乡村产业链条;同时,将一二产业与电子商务、观光旅游等第三产业相融合,最大限度拓宽乡村产业覆盖面,提升乡村经济实力。只有乡村产业兴旺了,才能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也才能够吸引更多人才到乡村就业,推动乡村现代化。

(三) 推进机械化降低农业劳动强度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越来越成为更多人的追求。很多在更好条件下成长的年轻一代乡村居民,知识、视野大多数超出其上一备份,很多人不再愿意从事传统农业,主要原因就是劳动强度高而收入低,宁愿故乡土地荒芜,也不愿回乡种地。通过农业的集约化发展,以及从政策上、资金上、产业上支持、鼓励农业机械化、自动化,一方面大力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使集约化农业成为可能,另一方面可以极大缓解农业生产劳动强度,使农民成为更多人才愿意从事的职业。

三、以绿色发展为导向,营造乡村优美生活环境

(一) 以城镇化助推乡村绿色发展乡村振兴并不是要让进城务工人员回到乡村,而要通过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带动乡村振兴。长期以来我国农业人口占比过高,许多乡村人口密度大、环境压力大,人均资源少。新时代乡村振兴仍然要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不断降低农业人口比重,使乡村人均资源占有量足以支撑乡村的富裕生活,同时缓解因人口密集带来的环境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同时,应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逐渐完成城市化进程,降低农业人口比重,为绿色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二) 强化基础设施消除城乡差距基础设施上的差距是城乡最大的差距之一。道路、水电、燃气、污水管网、垃圾回收处理等方面基础设施的落后,导致乡村环境问题十分突出:晨起炊烟弥漫,空起污浊,风来则灰尘铺天盖地,下雨则道路泥泞不堪,白色垃圾随处可见……要想改善生活品质十分困难,更遑论吸引人才到乡村创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曾亲自作出重要批示,坚持不懈推进“厕所革命”,可见党中央高度重视改善乡村基础设施。乡村振兴过程中,应不断加大乡村基础设施投入,逐渐缩小和消除乡村和城市之间的基础设施差距,才能改善乡村环境,实现绿色发展。

(三) 注重景观建设营造美丽乡村乡村振兴既要提升内在气质,也要提升外在的颜值,让乡村成为人人向往的美丽去处。在过去乡村发展过程中,公共空间的景观建设在很多地方并没有被纳入考量,千村一面、万村一面的现象特别突出。一些地方的“新农村建设”仅止于道路硬化而已,公共空间的绿化、美化程度远远不够。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应该始终注重乡村绿化、美化,注重营造乡村特色景观,使生产生活场所与山川、河流、湖泊和谐融洽,村庄的小桥、流水、人家的精细营造,把乡村建设成绿色、干净、整洁的宜居之乡。

四、以夯实党建为导向,形成乡村科学治理体系

(一) 充分认识夯实党建对确保政策落地中的重大意义党中央强调,要坚持党对农村一切工作的领导。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和国家政策的忠实执行者、贯彻者,中央的决策部署和工作安排要精准、及时、有力地在基层得到贯彻,必须依靠党的各级组织。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要以全面强化党的基层组织的建设为保障,通过强化各级党组织对乡村振兴工作的领导,坚持把支部建在村上的方针,建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基层组织真正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推动者和执行者,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确保不跑偏、不走样。

(二) 发挥村级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主心骨作用在村民自治的背景下,许多村民自治组织选举乱象频出,掺杂各种宗族、利益纠葛,导致一些村民自治组织并不能选出真正有德有能的人员,选举中各种贿选甚至暴力现象频发,很多村民自治组织并没有充分体现所有村民的利益。新时代乡村能否得到有效治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村级党组织的主心骨作用能否发挥。必须强化党对乡村振兴工作的绝对领导,让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发挥主心骨的作用,成为广大乡村居民最可信赖、真心拥护、带动发展的“火车头”。

(三) 发挥乡村党员在乡村振兴中的领头羊作用乡村党员往往是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先锋队和榜样,乡村振兴过程中无论是发展经济还是开展乡村管理,抑或引导良好风气,都必须充分发挥党员领头羊作用,让广大乡村居民有参照、有榜样。村级党组织要不断强化党组织建设,切实把有能、有德的人员发展进党组织,带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通过充分发挥广大基层党员的模范带头和示范带动作用,带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带动广大群众全面投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去。

猜你喜欢
战略农业发展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走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大步
实施农村“党建护航”战略的创新实践思考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