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瞻远,郑红明
(南京城市职业学院招生办,南京 210000)
2019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牢牢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要牢牢把握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伟大梦想共同奋斗的根本任务[1]。2019年是建国70周年,也恰逢高职教育改革转型之年。高职教育面临着从层次教育向类型教育转变、教育部和财政部启动高职双高计划、高职院校参与全国百万扩招、改革高职招生考试制度等一系列的难题和要题。高职院校要努力打造一支责任过硬、知行合一、主动担当的干部队伍,而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应该坚守本心,锻炼党性,以不畏艰难的担当和锐意进取的精神来为学校站在新起点、建设新型高校而努力奋斗。
担当是每一位党员的立身之基。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指出,责任担当是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并强调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可见,责任担当是新时期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重要品格和核心素养,是新时期党的事业发展的核心理念。
担当是汉语动词词汇,其基本含义为敢于承担任务和责任等。就党性修养和政治品格中的担当而言,其作名词,可释义为具有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的素养能力,进一步阐述为:做人做事要有胆识,敢作敢当;遇事不推诿,不退缩,不懦弱;迎难而上,敢干实干。
作为全党事业的核心骨干、少数关键的先进群体队伍,党员干部的担当是知行合一、内外兼修的高度自觉和素养。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在思想信仰上,坚定信念,坚守初心。“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2]党员干部要追求政治信仰的坚定性、纯粹性和高尚性,要始终怀抱对共产主义、对社会主义的崇高信仰,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指导思想是党员干部的精神家园,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敦实初心,增强自信,在格局复杂多变、新情况不断涌现的当下,展现党员干部党性的纯粹和高尚。 第二,在党性作风上,自警自省,细照笃行。“党性不可能随着党龄的增加而自然增强,也不可能随着职务升迁而自然增强,必须在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中不断增强[3]”,党员干部要在细照笃行中修炼素养,锤炼品格。要做到遵纪守法,用党章党规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规范自己,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作风过硬,防腐拒变;对权力要存敬畏之心,清醒意识到权力是党和人民群众赋予的,廉洁用权,秉公无私,净化朋友圈和交际圈,管好自己,管好身边的人;要时常自省自警,不越红线、不碰底线,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不迷失自我,不淡化信念,看淡个人的进退得失,处理好公和私、义和利、是和非、正和邪、苦和乐的关系,做到无私无畏,敢于较真担当。第三,在工作实践中,直面矛盾,解决问题。对党员干部而言,工作实践绝不能仅仅停留在号召上,要身体力行,讲实话,做实事。因循守旧、得过且过,混日子、守摊子都是党员干部毫无担当的表现,党和国家的事业没有简单的,轻轻松松敲锣打鼓是不可能实现的。大事难事见担当,要保持党员干部的锐气和风貌,直面挑战,不惧困难,敢于拼搏,敢于迎难而上,勇于改革,勇于攻坚克难。党员干部要能够在错综复杂的问题和矛盾中,厘清思路,铆足干劲,抢抓机遇,闯出新路,用实际行动维护党的权威,用做事干事的热情和成效取信于民,造福于民。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中,担当作为一种爱国主义情怀,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成为中华民族儿女性格的一部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哀民生之多艰,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样的诗句,都体现了中华民族古代士大夫为国尽忠、为民尽责的君子品格和民族气节。担当精神是一种忧患意识,是对国家安危、民族命运和百姓疾苦的担心和忧虑,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会成为新时期党员干部担当精神的力量之源。
担当精神是我国的文化传统,而中国共产党正是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继承者和弘扬者。回顾历史,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无数的党员干部为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敢想敢做敢当,带领党员队伍革命斗争、拼搏奋斗,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革命斗争时期,数以百万计的共产党员英勇抗争,捐躯赴国,牺牲生命,用鲜血践行对党和人民的担当;在社会主义近30年建设中,共产党员在百废待兴的废墟上起步,在内忧外患中披荆斩棘,用无所畏惧的豪迈和脚踏实地的奋斗书写对新中国建设的担当;在改革开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中,共产党员带领人民群众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用开拓创新的革命精神和不懈奋斗的坚强意志实现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担当。可以说,中国共产党98年的奋斗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的担当史。担当精神薪火相传,是共产党人从历史中继承的政治本色,是贯穿共产党奋斗历程的优秀品格。
我党历来重视党员干部的队伍建设,源源不断地培养优秀的党员干部人才,是我党保持强大创造力、惊人战斗力和高度凝聚力的制胜法宝。在新时期的背景下,国情、党情、民情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党赋予了担当以新的内涵,即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是时代赋予党员干部的使命。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具体而言,我国正处在结构调整、力量转移、利益博弈、思想分化、转型升级和小康决胜阶段[4],这些变化把个人发展与国家命运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既会给党员干部带来敢想、敢拼的思想大解放,也会给党性的纯洁带来挑战。因此,在新形势下,党建的核心依然是怎样建设党、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因此,加强党建、从严治党要求党员干部务实担当,做新时代的先行者。
想担当是担当的前提。党员干部要有自觉想担当的意愿,才能用思想指导实践,用精神引领行动。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5],担当首先源自坚定执着的理想信念和登高望远的政治站位。就高职院校党员干部的培养而言,年长的教职工,尤其是中层干部,千万不能抱着“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丢失了理想目标,丧失了激情,满足于过得去、一般化,在其位不尽其责,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而是要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厚植“无功就是过,庸碌就是错”的干事理念,充分发挥中流砥柱的积极作用,以实际行动为年轻人做榜样,带好队伍,管理好部门,干出实绩;而年轻党员不能等不能靠,不能以照顾家庭等各种理由和借口呆在轻松闲散的部门,实际上是放弃了自我锤炼、自我提高,而是要主动站出来,接受组织的遴选,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不管在什么职位,担任什么岗位,都要厚植责任担当的自觉意识。就组织而言,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党性修养,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要让有干劲有拼劲的党员干部发挥作用,激发他们自觉想担当的热情和责任意识,要让有责任担当的党员干部站在前台,干在实处,冲在前列,在实践中获得锤炼。
想要做到敢于担当,关键在于丢掉个人得失,秉持公心,处理好公私关系,时时刻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首位,胸襟开阔,正气浩然,自然就有了敢担当的最大底气。因此,党员干部要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站在学校事业发展上看待得失,不能拘泥于部门利益甚至追求于个人利益。当前高职院校面临转型发展,改革涉及到院校的方方面面,办学定位有待厘清,办学特色有待彰显,产教融合有待深化。每一位党员干部都是改革路上的先锋者,既要当好执行者也要做好决策者,积极为高校发展出谋划策,协助院校领导做好顶层设计;要甘于奉献,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正确政绩观,既要做广大教职员工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事,也要做为后人做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学校组织部门要建立容错纠错机制,让想干事、能干事的同志敢于放手创新、开拓进取,提倡为创新者容、为担当者容、为实干者容的正确导向,激发党员干部敢干事、敢担当,为一心为民为公的党员干部营造良好的政治氛围。同时,要注意防止个人风头主义、冒进主义、利己主义的情况出现,切不可存私心办公事,办公事图私利。
会担当是担当的基础。鼓励担当,就必须增强担当者的能力本领,让想干事的会干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6]”。因此,党员干部要加强学习,掌握本领,不断总结,改革创新,通过学习获得更为丰富的知识和开阔的视野,不断获得新知识,形成新观念,认识新事物,才能解决新问题。首先,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升业务水平。瞬息万变的新时代要求党员干部掌握专业化、多元化、复合化的知识。专业化水平既是新时代对党员干部提出的必然要求,又是检验党员干部任职履责的重要指标;其次,增强法治素养,做到依法办事。这是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党员干部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在法治观念的基础上来想问题、作决策,不断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最后,还要强化四个意识,提高政治能力。党员干部要在高职院校的改革和发展的大流中,看清形势,把握大局,提高政治站位,培养全局意识,在纷繁复杂、诸多困难的工作环境中获得锤炼,掌握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