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习近平对邓小平人才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2020-01-17 12:59曾兴华吴仁平
红色文化学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人才

曾兴华 吴仁平

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高度重视人才问题,形成了富有时代特色的邓小平人才理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仅继承了邓小平的人才思想,而且提出了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和新思路,发展了邓小平的人才理论。

一、对人才战略论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人才。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党都非常重视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以保证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为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解决改革开放初期人才匮乏问题,邓小平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毛泽东思想,勇于探索和实践,形成了邓小平人才战略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紧密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极其重视人才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形成了一系列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是对邓小平人才战略论的继承和发展。

“文革”结束后,邓小平清醒地认识到极“左”路线给人才队伍建设造成了严重摧残,要改变落后贫穷的面貌,迫切需要一大批人才,因此,他从战略高度重视人才问题,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才战略理论。邓小平人才战略论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第一,从党的事业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提出要重视接班人问题,造就和选拔一大批革命接班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实现了工作重心转移,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了保证党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得到贯彻执行,邓小平强调要解决好党的组织路线问题,处理好新老班子交接工作。“让比较年轻的同志走上第一线,老同志当好他们的参谋,支持他们的工作,这是保持党和政府正确领导的连续性、稳定性的重大战略措施。”(1)邓小平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21页。第二,为顺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项战略任务,要培养千百万合格人才和专业人才。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强调发展靠科技,关键在人才。他指出,党的现代化路线方针制定后,需要有人才去落实和执行。“事情成败的关键是能不能发现人才,能不能用人才”,(2)邓小平 :《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1984年10月22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92页。他从战略高度指出了人才兴衰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成败。他还指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3)邓小平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1月18日—2月21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0页。第三,从改革事业的大局出发,强调人才的战略地位。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中国,人口数量多,发展底子薄,科技基础差,邓小平倡导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大局中重视人才。在1985年3月召开的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强调:“改革经济体制,最重要的、我最关心的,是人才。改革科技体制,我最关心的,还是人才。”(4)邓小平 :《改革科技体制是为了解放生产力》(1985年3月7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08页。人才问题既关系民族素质和国家的强大,又关系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要在经济上赶上资本主义国家,必须造就出更多优秀人才。只有人才不断涌现,我们的事业才有希望,才能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

担任党的总书记以来,面对世情党情国情的新变化,习近平在人才战略问题上提出了新观点、新思路和新举措,明确了国际竞争归根结底还是人才的竞争,把人才视为国际竞争的重要战略资源,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并将人才战略与其他国家战略高度融合。首先,习近平把人才作为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的战略资源。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强调:“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要把人才纳入到国际竞争格局中,争取在未来发展中占据有利位置。习近平把人才作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没有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难以顺利实现。”(5)习近平 :《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10月22日。其次,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过程中,把人才视为驱动创新的第一资源。面对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调整,习近平认为:“经济全球化表面上看是商品、资本、信息等在全球广泛流动,但本质上主导这种流动的力量是人才、是科技创新能力。”(6)习近平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2016年5月30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272页。要加快从要素、投资驱动发展转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把人才定义为驱动创新的第一资源,强调“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7)习近平 :《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的转变》(2014年6月9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27页。。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要加快建设军民融合创新体系,推进人力资源的军民共用,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军民融合人才。最后,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过程中,不断推进人才资本的开发。习近平强调,要推动乡村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把人才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要强化东西部扶贫协作,推动东部发达人才、技术和资金向中西部贫困地区流动,实现双方共赢。由此可见,邓小平从国家长远发展、新老交替和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谋划人才,为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清除智力障碍,突出人才在改革大局中的战略地位,习近平认真加以吸收,并在深刻把握时代脉搏和人才发展特性的基础上,将人才战略与国家战略高度融合,凸显了邓小平人才战略论的当代意义。

二、对人才开发论的继承与发展

人才的成长具有规律性,只有经过系统教育和培养,切实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方能在工作岗位上发挥创造性。人才的教育与培养水平,决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质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兴衰。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抓好学校教育与人才培养,不断优化人才成长环境,构成了邓小平人才开发论的基本观点和主要内容。习近平围绕如何进一步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发挥好人才在现代化建设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等问题,提出了“两个遵循”、构建人才发展治理体系、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等观点,丰富了邓小平人才开发论的相关内容。

邓小平高度重视教育,指出人才培养关键在教育。他力促恢复高考,不断推进教育事业的改革,并强调没有科技和教育的支持,“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是一句空话。“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8)邓小平 :《把教育工作认真抓起来》(1985年5月19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20页。邓小平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抓好教育工作,坚持把教育放到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切实增加教育投入。经历了学潮风波后,邓小平指出:“我们最大的失误是在教育方面,对青年的政治思想教育抓得不够,教育发展不够。”(9)邓小平 :《中国不允许乱》(1989年3月4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87页。要教育好年青下一代,必须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学校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尤其要发挥教师的关键作用,要狠抓师资队伍建设,“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10)邓小平 :《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78年4月22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08页。。

人才的成长成才还要靠环境的塑造。邓小平认为:“要创造一种环境,使拔尖人才能够脱颖而出。改革就是要创造这种环境。”(11)邓小平 :《改革科技体制是为了解放生产力》(1985年3月7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09页。他还强调人才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资源,要为人才的成长扫除各类障碍和不良环境。首先,树立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风尚。围绕改革开放和“四个现代化”目标,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在全社会构建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反对不尊重知识分子的错误思想”(12)邓小平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1977年5月24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1页。。其次,要为人才提供便利的工作条件。针对改革开放初期广大科技人才结构中青黄不接、人才断层、生活困难的现状,邓小平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下大力气解决好广大科技人才的生活待遇问题。他指出:“要调动科学和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光空讲不行,还要给他们创造条件,切切实实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具体问题。”(13)邓小平 :《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1977年8月8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56页。再次,要给科技工作者充足的科研时间,能够专心致志地研究一些东西,尊重人才的创造成果。邓小平强调,要从政治上关怀人才,把人才当作是“财宝”“宝贵资本”,要求各级领导要尊重人才,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做好后勤工作,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邓小平多次表示要给教育、科技部门当好“后勤部长”。最后,适当宽容知识分子的错误。他要求“领导工作者要经常同他们谈谈心,政治上思想上帮助帮助,不要求全责备”(14)邓小平 :《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1977年8月8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51页。。对知识分子所犯错误也要引导好,不挖苦讽刺。

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人才作为一种智力资源,日益受到市场规律的支配和影响。人才开发实现了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中国共产党目前所面临的人才环境和培养困境,邓小平同志没有给我们留下现成的答案。正如邓小平告诫全党,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习近平继承了邓小平的人才开发论,并在新的实践探索中回答了人才教育与培养,人才环境优化等重大理论问题。

第一,提出“两个遵循”,即遵循市场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协调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强调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的同时,突出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习近平把人才发展纳入到全面深化改革战略布局中思考,将人才发展治理体系融入到国家治理体系,实现人才“管理”到“治理”的转变,“构建科学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人才发展治理体系”(15)《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人民日报》2016年3月22日。。他强调,要突出党委、政府、社会和市场等多元主体的互动参与,以法治化为基准,健全人才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突出市场导向,不断提高人才的流动性,通过搭建科学、开放和高效的治理体系,破除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和发展瓶颈,“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即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16)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28日。。

第二,提出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思政工作的中心环节,大力培养和选拔新时代的年轻干部。“时代越是向前,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发突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就愈发凸显。我国正处于历史上发展最好的时期,但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更加重视教育,努力培养出更多更好能够满足党、国家、人民、时代需要的人才。”(17)刘奕湛、吴晶等 :《努力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的讲话引起热烈反响》,《人民日报》2016年9月11日。习近平认为,要从人口大国迈入人才强国,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提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2016年12月,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他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18)习近平 :《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2016年12月7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79页。。2018年4月26日,习近平考察武汉市时强调要发挥人才优势,把人才队伍建设好;同年6月29日,习近平主持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适应新时代要求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意见》,要求及早发现、及时培养、源源不断地选拔使用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优秀年轻干部,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活力。

第三,对优化人才成长环境提出了新思路。习近平指出:“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19)习近平 :《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10月22日。要在人才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新思路。2019年9月,他对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作出重要指示:“要坚持网络安全教育、技术、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的良性生态。”(20)《习近平对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作出的重要指示》,《人民日报》2019年9月17日。将人才、教育和产业有机融合起来,形成良性生态,为人才环境的优化提供坚实保障。如何才能实现人才环境优化?其一,要以改革推进优化。通过改革不合理的人才管理、评价和使用体制机制,着力解决人才管理的行政化、“官本位”问题,推进人才成长环境的优化。习近平强调:“不让繁文缛节把科学家的手脚捆死了,不能让无穷的报表和审批把科学家的精力耽误了!”(21)习近平 :《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5月29日。其二,要营造“四个尊重”的浓厚氛围,为人才提供广阔天地。在新时代,习近平强调,全党要努力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工作方针,维护劳动者权益和劳动权利。这是对邓小平“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方针的进一步发展。习近平还坚持人才以用为本,“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鼓励人才把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奉献给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奋斗”(22)《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分别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委员并参加讨论》,《人民日报》2013年3月5日。。其三,既要鼓励成功,也要宽容失败和区分错误。对于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习近平强调,要“大力营造勇于创新、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23)孙秀艳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增强科技创新活力 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人民日报》2013年7月18日。。要深入了解干部,关心他们成长,做到“三个区分开来”,甩开思想包袱,保护作风正派、敢作敢为和锐意进取的干部,极大地提振了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士气。其四,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习近平指出,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人才资源,大力推进“千人计划”“万人计划”。进一步组织实施国家重大人才工程,为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来华)创新创业提供绿色通道,对外国人才要充分信任、放手使用,让各类人才各得其所,保证他们能够施展才华。

三、对人才选用论的继承与发展

人才选拔是一个系统工程,涵盖了主体、对象、实现目标、流程和环境五个要素。选拔的本质就是在某群体中选取符合组织要求的人才,放到合适的岗位从事特定工作的过程。习近平继承了邓小平关于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人才选拔原则,在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中形成了新时代的人才选用论,为实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宏伟蓝图指出了一条重要途径。

邓小平坚持德才兼备的人才选拔原则,这是对毛泽东“任人唯贤、选贤任能”识才标准的进一步发展。邓小平强调德与才是贤与能的核心,“选贤任能这个话就有德才资的问题。贤就是德,能无非是专业化、知识化,有实际经验,身体能够顶得住”(24)邓小平 :《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1982年1月13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00页。。他明确了选才的原则性和阶级性,坚持人才选拔的政治标准和业务能力相统一,辩证地看待知识分子群体的德与才的关系。在高级领导干部的选拔过程中,邓小平再次重申了要把拥护党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大公无私、有强烈的政治责任心和精力充沛作为重要内容,突出选人的政治立场、业务能力和身体健康状况,尤其是以政治立场正确为先。

在人才管理过程中,制度发挥出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作用。邓小平提出人才管理要制度化:“这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25)邓小平 :《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33页。因此,邓小平较早地认识到了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性,率先开启了人才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首先,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针对领导干部事实上的领导职务终身制,邓小平提出要健全干部的选举、招考、任免和考核等制度,规定任期、轮换、离休和退休等制度,从高级干部开始做起。其次,推进行政领导体制改革。对工厂、学校、科研单位等机构的行政首长,邓小平要求他们加强业务和管理方面的学习,不要老泡会议室,老当外行。他还指出要有计划地把各类优秀的专业人才充实到领导班子中,从事管理工作。再次,健全人才的考核制度。邓小平指出对干部、职工的考核必须严格、全面和常态化,考核与奖惩相结合,作为激励和鞭策人才的重要管理手段。“要根据工作成绩的大小、好坏,有赏有罚,有升有降。而且,这种赏罚、升降必须同物质利益联系起来。”(26)邓小平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51页。最后,恢复过去的好制度。在他的倡导下,恢复了单位职工奖金制度和文艺“双百”方针,继续解放思想,破除思想枷锁,保证文艺工作者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恢复了研究生培养制度,选派优秀学生公派出国留学,并努力争取在国外学习的人才回国,为拔尖科技人才建立专门档案,给予特殊津贴。

当前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四大考验”和“四种风险”,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四风”问题依旧存在,面对许多严峻挑战。习近平告诫全党必须警醒起来,“打铁还需自身硬”,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定不移地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形成了新时代的人才选用论。

首先,习近平强调在人才工作中要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27)《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切实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 全党努力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人民日报》2018年7月5日。他继承了邓小平关于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人才选拔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因为德是首要、是方向,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28)习近平 :《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5月5日。。他回顾党的历史,认为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德才”的具体要求有所不同,当前而言就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2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337页。,为新时代选拔好干部指明了方向,是对邓小平关于德与才内涵的进一步丰富。同时,习近平还认为,好干部的成长,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组织培养。其中个人努力是内因,也是决定因素。“干部的党性修养、思想觉悟、道德水平不会随着党龄的增加而自然提高,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而需要终生努力。”(3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341页。他要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和品格陶冶,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习近平强调,要在实践和民间中,在基层干部群众和乡语口碑中,加强对干部德与才的考察,“既要在‘大事’上看德,又要在‘小节’中察德”(3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343页。。尤其注重从基层一线中选拔干部,注重干部在基层工作的成长锻炼,提出“在脱贫攻坚第一线考察识别干部,激励各级干部到脱贫攻坚战场上大显身手”(32)习近平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2015年11月27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86页。。

其次,描绘了“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宏伟蓝图。习近平非常重视党内和党外人才、国内和国际人才以及各行各业人才的作用。他指出,既要有科技教育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也要有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不断涌现;努力将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职业技能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农村基层实用人才等聚拢起来,形成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人才结构。针对顶尖领军人才匮乏,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习近平提出要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更为开放的人才政策,吸引海外优秀人才的同时,注重本土人才、实用人才的培养。“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这一思想极大地体现了习近平选才用才的全球视野。

再次,要在深化改革中健全人才聚集的体制机制。习近平继承了邓小平关于健全人才管理制度的思想,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把人才发展体制和机制改革纳入到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布局中,不断推进人才管理制度创新。2016年5月,习近平做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意见》落到实处,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第一,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构建“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选人用人机制。打破干部部门化,完善和落实领导干部问责制,深化公务员分类改革,推行职务职级并行、职级与待遇挂钩制度等。“加强全方位管理,加强党内监督,管好关键人、管到关键处、管住关键事、管在关键时,特别是要把一把手管住管好。”(33)《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切实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 全党努力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人民日报》2018年7月5日。第二,完善人才顺畅流动的制度体系。打破体制、区域和部门壁垒,扫除身份障碍,让各类人才在党政、企业和社会之间自由顺畅流动。不断推进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解决了长期存在的社会保障“双轨制”矛盾,推进社会养老保障全覆盖,进一步打破了人才在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新社会组织之间的流动障碍。同时鼓励人才向基层、艰苦地区和岗位流动,推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并在培养、职称、待遇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第三,加强人才管理法制建设。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布局和构建具有国际人才竞争体系的需要出发,建立健全人才管理法制体系,在人力资源市场管理、人才出入境管理、外国人来华工作、签证、居留和绿卡办理等领域扎实推进,清理不合时宜的法规和政策文件,为新时代人才工作法治化提供坚实保障。第四,不断改进党管人才的方式方法。习近平指出,各级党委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始终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另外一方面,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并非要包办一切工作,而是要在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和管服务方面下功夫。健全人才工作体系,充实人才工作部门力量,建立人才分类管理服务机制,加强对各类人才的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不断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充分体现人才的创造价值。

四、对人才标准论的继承与发展

怎样的人才算是合格的人才?邓小平提出“三个勇于”“四化”和“四有新人”的人才标准论。“三个勇于”是指“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凸显了人才的创新探索意识,若没有人才的实践创新和赶超,就没有追赶世界发达国家的勇气和精神。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指出,不要满足于现在的状况,要日日新、月月新,年年新。要挖掘人才,要不断造就人才。“四化”即“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其中革命化放在首位,是要突出人才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和政治态度必须正确,邓小平指出人才要有党性和原则性,不搞派性。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是具体要求,“四化”标准为干部新老交替和各类人才的培养使用提供了制度保障。“四有新人”即“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这一标准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坚决反对资产阶级思想的腐蚀。邓小平强调继续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并在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中间形成这种精神状态。邓小平人才标准论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各条战线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评价和人才使用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那么,在新形势下如何构建新时代的人才工作格局,坚持人才评价标准的与时俱进呢?习近平坚持了人才评价标准的与时俱进,又突出了新时代人才发展的需求指向,发展了邓小平人才标准论。

第一,提出新时代的党政人才标准。2013年6月,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讲话,提出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即“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他还多次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廉洁自律是共产党人为官从政的底线,还要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他对领导干部修身、用权、律己、谋事、创业和做人六个方面,提出了“三严三实”标准。在新时代怎样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他认为要做到心中“四有”,即“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在坚持好干部标准基础上,习近平进一步提出了“五个过硬”要求,即“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他在全国政法工作会上提出要突出“五个过硬”,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政法队伍”(34)习近平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2014年1月7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49页。。立法、执法、司法工作者要“做到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35)习近平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14年10月23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122页。。纪检监察干部“要敢于担当、敢于监督、敢于负责,努力成为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队伍”(36)《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人民日报》2015年1月14日。。这些新的标准和具体要求,构成了新时代党政人才建设的新指针。

第二,丰富了相关领域的人才标准。2014年教师节,习近平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提出了“四有教师”标准,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对于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习近平指出要努力造就“把握世界科技大势、研判科技发展方向”的战略科技人才;“善于凝聚力量、统筹协调”的科技领军人才;“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企业家和高技能人才;“熟悉市场运作、具备科技背景”的创新创业人才。在新闻舆论和网络信息化人才建设方面,习近平提出:“要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37)习近平 :《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33页。建设网络强国,他提出要“把人才资源汇聚起来,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强大队伍”(38)习近平 :《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2014年2月27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99页。。针对金融人才队伍建设,他指出“要大力培养、选拔、使用政治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通的金融人才,特别是要注意培养金融高端人才,努力建设一支宏大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金融人才队伍”(39)习近平 :《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2017年7月14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281页。。为实现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习近平提出“四有”军人和“四铁”部队标准,他指出:“着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努力锻造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过硬部队。”(40)习近平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55页。他还明确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是党在经济领域的执政骨干,是治国理政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来源,“必须做到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41)习近平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2016年10月10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177页。。不难看出,习近平关于新时代相关领域人才标准的论述,是对邓小平“三个勇于”“四化”和“四有新人”标准的继承与发展,突出了新时代各类人才在政治标准、道德标准、能力标准和业务标准等方面的需求指向。

第三,强调人才评价标准不拘一格,赋予更多自主权。习近平提出要打破过去评价人才唯学历、唯论文和唯职称的倾向,注重人才的能力、实绩和贡献。2016年4月19日,他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说:“对待特殊人才要有特殊政策,不要求全责备,不要论资排辈,不要都用一把尺子衡量。”(42)《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上先行一步让互联网更好造福国家和人民》,《人民日报》2016年4月20日。2018年2月,中央印发《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为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充分发挥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提供了指导。同年5月28日,习近平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进一步强调:“把人的创造性从不合理的经费管理、人才评价等体制中解放出来。”(43)习近平 :《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5月29日。随后,中央出台了强化用人单位自主权的改革措施,如落实职称评审权限下放,开展临床医生科研评价改革,“不将论文、外语、专利和计算机水平作为应用型人才和基层一线人才职称评审的限制性条件”(44)《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人民日报》2018年7月4日。。增强科技人才的自主权,“要让领衔科技专家有职有权,有更大的技术路线决策权、更大的经费支配权、更大的资源调动权,防止瞎指挥、乱指挥”(45)习近平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2016年5月30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276页。。

综上所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的人才战略论、人才开发论、人才选用论和人才标准论,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和机制改革,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习近平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同邓小平人才理论是一种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其中继承是前提,发展是主体。邓小平在探索社会主义人才发展道路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正确判断、观点、方法和经验,为新时代人才工作提供了基本的理论和方法论,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原则,是邓小平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猜你喜欢
人才
人才云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毛遂自荐
“三高人才”风采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