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地区行署教育局
2019年,大兴安岭地区资产移交、人员编制、补齐人员待遇等工作正在稳步推进,编制教育重点基础设施基建项目41个,有6个项目纳入全区“双五十”项目规划中,制定全区中小学网点布局调整规划,进一步优化学校网点布局,全区共撤并中小学8所,确定以加格达奇区为试点,推进“县管校聘”和“绩效工资”制度,探索教师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
规范学前教育“小学化”专项治理,开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全区示范性学前教育资源比例达到23.8%。开展民办教育专项治理,取缔民办教育机构60所,停业整改39所,网上公布校外培训机构黑名单49所。全区在全省学生冬季运动会和夏季运动会上有52人次获奖。13所学校获省冰雪特色学校称号,6所幼儿园被省厅推荐为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3所学校被省厅报送教育部参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全区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学率达到85.62%,普惠率达到75.09%,公办园占比达到73.20%,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全区中小学推行“七零承诺”,实现办事不求人,通过第三方机构评估,全区“办事不求人”群众综合满意度达到89.58%。开展了教育“微腐败”专项整治行动和“争做‘四有’好老师”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县市区开展优秀师德师风巡回宣讲7场,听讲教师4000余人,弘扬了清风正气。
2020年重点工作安排:
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发挥地委教育工作委员会的作用,进一步加强教育系统党建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以抓理想信念教育为着力点,以加强教师和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为重点任务,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动权。以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党组织队伍建设为重点,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提升中小学校、民办学校党组织建设水平。
统筹抓好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建立“中小学教师临时周转专用帐户”,完成企办教育移交人员编制平台录入、人事关系和社保关系转移、资产转移等工作。指导和推进加格达奇区和地直学校“县管校聘”、绩效工资制度、教育质量评价三项改革试点工作,认真总结试点经验并在全区推行。认真落实《关于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制订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措施办法,确保地委行署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地生根。按照高中课改的要求,在学科教师、编制配备、资源教室、走班选课等方面,补短板、强弱项,完善基础设施,优化资源配置。
实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在“全面改薄”工程基础上,结合国家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计划的实施,为我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硬件保障。结合林业企办教育改革后存在的生源少、规划小、办学条件不均衡的实际情况,进一步科学调整中小学网点布局。
“五育”并举育时代新人。抓思想政治促德育,抓教学质量促智育,抓艺术修养促美育,把劳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加强家庭教育,实现全方位、全过程育人。
着力打造“四有”教师队伍。持续开展师德教育活动,强化师德考核,落实师德一票否决制度。每年评选表彰师德标兵,开展巡回宣讲,弘扬师德正能量。巩固教育领域不正之风和“微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成果。构建地县校三级联动培训体系,制定培训规划,加强专业梯队建设,落实“十百千”工程,实施“三名”工程。
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发展的能力。发挥职业教育联盟的作用,统筹校企教育资源,共享共建,为林区经济转型发展服务。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订单培养,立足林区转型发展,以学员就业为导向,按照实用技能人才需求调整学院专业设置,为本土企业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统筹办好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开展职业院校“3+2”分段中高职贯通培养工作,积极构建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
增强社区教育助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能力。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健全社区教育管理机制,推动社区教育学院机构建设,遵循减一增一的原则,独立设置社区教育学院,依据社区人口因地制宜重新核定编制,以分流安置义务教育阶段富余师资为主,逐步实现社区教育学院独立机构,独立编制。加大社区教育投入力度,促进社区教育院校规范化发展,提升内涵建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