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都孤儿》中的反讽艺术研究

2020-01-17 10:30唐建福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雾都孤儿雾都奥利弗

唐建福

(湖南科技学院 湖南 永州 425199)

文学创作的目的在于为了表达人们的思想与情感,因此,作者通常会运用修辞性语言去有意激发读者的思想与情感。修辞性语言往往带有模棱两可的特点,有时这也是作者的写作意图(Roberts and Kreuz, 1994:160)。[1]修辞性语言,也叫做修辞格,比如,夸张、隐喻、反语、拟人等,是“对语言的运用……在该运用过程中,所使用的不是词语的字面意义或其普通含义,目的是为了构建一副图像或意象,旨在获取某种特殊的效果。”[2]

具有与实际所说话语真实义相反效果的修辞性语言类型之一的就是反讽。反讽在文学中的应用通常是为了给读者提供道德教训,由于反讽会让读者明白“作品中的人物认为可能发生、应该发生或将要发生的事情与实际发生的事情之间的不同”[3]。

一、反讽概述

(一)反讽的界定

在传统方法中,人们是从修辞的角度看待反讽的。在古典修辞学中,反讽被视为附加在文本中的装饰物,其作用是使文本更加漂亮,但不改变其内容表达。这基本上意味着该装饰物在文本中的使用是出于美学目的。这种效果的获得是通过运用一个更吸引人的表达手段,即反讽,来表达字面意思的反义。

正如Di Yanni所说,反讽是指彼此相关的两事物之间所存在的“区别或差异”[4]。他还补充说这种差异也许存在“所说与所指”之间,或“真实发生与期望发生”之间。另一观点认为,反讽会有助于制造冲突,这也通常是文学作品的核心部分。冲突的出现会导致高潮的产生,这是文学故事最重要的特征。Wilson与Sperber给出的反讽定义是,反语是“表达意愿与实际所说相反的交际行为”[5]。

不过,反讽并非一个非同寻常的概念。实际上,人们总是使用反讽,由于我们人类天生就喜欢表明生活的“不确定性与复杂性”。反讽表明生活实际上并不会遵从我们的愿望。在生活中,甚至至爱的人之间也会心生怨恨,这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人类情感生活中总是会涉及到反讽现象。不过,这也许不太容易理解[4]。在故事中,反讽会涉及到几乎所有的人物以及故事情节的各种情形。作者在故事中使用这种修辞性语言也许是为了让读者更清楚其写作意图。

(二)反讽类型

反讽具有三大类型,即,言语反讽、情境反讽以及戏剧反讽。言语反讽是指说者所说的话语与实际的情况相反[5]。譬如,有人也许会说“What a beautiful day(天气真好)”,而实际上却是阴天。说者以此表达相反的事实,因为他/她哪里也去不了。说者由此意欲表达心中强烈的不满与怨气。

情境反讽指的是某一特定行为目的与结果之间的巨大差别,人们期盼之事与实际所发生的事情之间的不一致。在J.K.Rowling所写的小说《哈利波特》中,读者期望小说中的主人公哈利波特能够战胜伏地魔这个恶魔,将其杀死。然而,恰恰与读者的期望相反,为了杀死伏地魔,哈利波特必须要被杀死才能使伏地魔永不超生,而后最终死去。《雾都孤儿》中的情节就是情境反讽的典范。

戏剧反讽,是情境中常见现象。此类反讽也通常应用于戏剧中。它往往会使读者意识到剧中人物的行为或期望与故事的实际是不一致的。譬如,在莎士比亚的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当罗密欧发现朱丽叶已服毒长眠不起,他认为她已自杀身亡。后来,朱丽叶醒来时却发现她的恋人在她身旁已死去时,她于是用他的刀子结果了自己的生命。这两个主人公并非知道事情的真相,而观众却早已知道。

二、《雾都孤儿》中的反讽艺术探析

在此,本文将关注英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其著名小说《雾都孤儿》里使用反讽及其选择反讽的原因。之所以选择《雾都孤儿》是因为狄更斯在该小说中使用了大量的反讽。狄更斯本想让读者弄清楚他在小说中运用反讽的真实意图,这是不言而喻的。并不奇怪,该小说的背景对于读者了解作者使用反讽的意图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狄更斯对当时英国社会所确立的法则,即济贫法,进行了强烈的批判。

本文使用描写分析法对故事中的反讽现象进行清晰而系统的描述,旨在挖掘《雾都孤儿》中的反讽艺术的功能。不过,仅选取了小说中的某些章节作为范例。运用目的抽样技巧挑选涉及本研究主要关注问题的章节。主要关注反讽的三大类型:言语反讽、情境反讽和戏剧反讽。本文所挑选的章节是,第二、第三、第六、第十三、第十六和第三十七章。下面通过提及诸如小说中人物对话、行为以及陈述之类的事实来展示每个章节中的反讽范例。使用内容分析法分析句子。该方法包含以下几个步骤:首先,阅读句子;然后,总结故事,解释外在与内在因素,通过句子背后识别出小说中所设置的反讽类型,最后解释小说中每种反讽使用的意义。

(一)言语反讽

反讽时常被作者用来更确切、更生动地表达思想、增强思想表达效果。现在让我们看看选自《雾都孤儿》某些章节的言语反讽范例:

①“……Now, will you take a little drop of something, Mr. Bumble?”“Not a drop. Not a drop,” said Mr. Bumble, ...... (P. 6)

这里的反讽源于Mr. Bumble嘴上虽说,“一滴酒也不想喝”,但实际上心理却很想喝酒;所以,当Mrs. Mann主动给他递去杜松子酒之后,他最终却还是喝了。并且为自己喝酒找到了冠冕堂皇的理由,即,喝酒是为了祝福Mrs. Mann身体健康。这真的是让人啼笑皆非。如下描述所示:

②“…You are a humane woman, Mrs. Mann.”(Here she set down the glass.)“I shall……,Mrs. Mann.”(He drew it towards him.)”You feel……”(He stirred the gin-and-water.“I - I drink your health with cheerfulness, Mrs. Mann”; and he swallowed half of it. (P. 6)

这种情况犹如人们在接收别人礼物时,嘴上虽说“不要”,而伸出去的手却始终未能缩回,并且冠冕堂皇地说“却之不恭”“恭敬不如从命”之类的话。

③What a novel illustration of the tender laws of England! They let the paupers go to sleep! (P. 9)

所谓的“仁慈”法律,竟然是让穷人睡觉。睡觉本来是一个人个体生理需要,属于自然法则,而现在居然由《济贫法》规定才可以,这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由此可见,穷人已经被剥夺得一无所有。上述句子是狄更斯对《济贫法》所表达的愤世嫉俗,对贫民来说,这实际上是非常严酷的法律。

④“What are you up to?” said the man, “I wonder they don’t murder you! I would if I was them. If I'd been your ’prentice, I'd have done it long ago...” (p. 73)

从该男子的言论可以看出,他似乎可以对这位老头干点坏事,然而,事实上他任何坏事也未干。

⑤“Delighted to see you looking so well, my dear,” said the Jew, bowing with mock humility. “The Artful shall ......”(p. 95)

此处的反讽源于这位犹太人的言语表达与其行为的反差。这位犹太人说,当他得知奥利弗看上去身体似乎很好时,他感到很高兴,不过他通过鞠躬这种行为对奥利弗表示嘲弄。

⑥“My dear,” said Mr. Bumble, “I didn’t know you were here.”“Didn't know I was here!” repeated Mrs. Bumble. “What do you do here?” (p. 27)

Mr. Bumble说他并不知道他的妻子在那里,不过事实上,他却知道此事。这是另一种类型言语反讽。

言语反讽分为两大类型:低调陈述与言过其实。

1.低调陈述

在进行低调陈述或反述时,人物言论没有充分展现情境的重要性,这是说话者有意为之。如下范例:

⑦“Now don’t you be offended at ......,” observed Mrs. Mann, with captivating sweetness. “......Now, will you take a little drop of something, Mr. Bumble?”(p. 6)

以上句子表明Mrs. Mann主动给Mr. Bumble水喝;不过,她说“a little drop of something(一小滴水)”,以此来表明她说话的意图。她选用“a little drop of something(一小滴水)”就是“a glass of water(一杯水)”的低调陈述。

⑧“Yes, Oliver, ”said Mr. Bumble. “ ... and all for a naughty orphan which nobody can’t love.” (p. 29)

Mr. Bumble使用 “a naughty orphan which nobody can’t love(没人不会喜爱的一个顽皮孤儿)”就是低调陈述,表现了奥利弗作为值得他人喜爱的小孩的真正价值。

⑨He was degraded in their eyes; he had lost caste and station before the very paupers; he had fallen from all the height and pomp of beadleship, to the lowest depth of the most snubbed hen-peckery. (P. 424)

此处的“he”是指“Mr. Bumble”,他已经失去了他的权势,因此,过着仿佛失去了灵魂的生活。作者以低调陈述的方式对其生活状况进行了描述:“the lowest depth of the most snubbed hen-peckery”。

2.言过其实

言过其实或夸张是指“说话者用其所指的含义是通常赋予所说话语的含义的夸大”。

⑩“Goodness gracious! Is that you, Mr. Bumble, sir?” said Mrs. Mann, “—My heart alive! Mr. Bumble, how glad I am to see you, surely!” (p. 5)

Mrs. Mann口中的“My heart alive”就是言过其实,因为她言语上对她的情感反应过激。

该句子意味着Mr. Bumble对奥利弗反应过激。短语“the artful and designing orphans”被称作言过其实,仿佛孤儿可能是非常不诚实的人。为了使它显得更为夸张,Mr. Bumble甚至感叹在不诚实方面奥利弗的状况是再清楚不过了。

在此,夏洛特对奥利弗的描述是非常夸张的,因为她的话语“Oh, you little wretch! (噢,你这个小坏蛋!)”以及“Oh, you little un-grate-ful, mur-de-rous, hor-rid villain! (噢,哦,你这个忘恩负义、凶残、可怕的恶棍!)”表明她将奥利弗视为仿佛是一个非常卑鄙的小孩。

(二)情境反讽

情境反讽,是一种潜在的现象,是由非语言因素造成的。受嘲者对于自身的处境有所了解,因此,为达目的,往往采用一些自以为聪明的手段,而结果恰恰是事与愿违,结果与愿望往往背道而驰[6]。

Oliver was about to say that he would go along with anybody with great readiness, when, glancing upward, he caught sight of Mrs. Mann, who had got behind the beadle’s chair, and was shaking her fist at him with a furious countenance. He took the hint at once, for the fist had been too often impressed upon his body not to be deeply impressed upon his recollection.

“Will she go with me?” inquired poor Oliver.

“'No, she can’t,” replied Mr. Bumble. “But she’ll come and see you sometimes.” (p.7)

此例中的情境反讽在于奥利弗的愿望与曼恩太太期盼之间所存在的差距。这可以从奥利弗的言语中可以看出,他想说他打算与曼恩先生一同前往;不过,意识到曼恩太太不会让他去,于是他反而询问曼恩太太会不会一同前去。

“Yes, sir,” stammered the boy. The gentleman who spoke last was unconsciously right. It would have been very like a Christian, and a marvelously good Christian too, if Oliver had prayed for the people who fed and took care of him. But he hadn’t, because nobody had taught him. (p. 9)

此处的反讽从这位绅士对奥利弗得到“taking care(照顾)”的理解中可以看出。他确信奥利弗在他原来生活的地方过得很幸福,不过,实际上,奥利弗过去并未曾享受美好的生活。

(三)戏剧反讽

《雾都孤儿》采取的另一较为突出的反讽手段就是“戏剧反讽”。艾布拉姆斯认为:戏剧反讽也是一种情境反讽:作者和观众(或读者、受话人)已知事实真相和事态发展结局而剧中人物却蒙在鼓里[7]。缪克认为,情境反讽中最重要的一条原则就是 “反讽的对象除了自己眼前发生的事,对其他事都一无所知或视而不见 。 ……简单地说,我们之所以觉得某个情境具有反讽意味 ,是因为有人对它很无知 ”[8]。一般说来,戏剧反讽或可传达喜剧效果,或可用于加强悲剧效果[9]。如下范例:

“Poor fellow!” said Mrs. Sowerberry: looking piteously on the charity-boy. (p. 36)

上文中人物认为他们把奥利弗揍了个半死,现在他应该已经死了。不过,事实并非如此。读者阅读到此已经清楚,奥利弗并没有死。剧中人物不知实情,而读者却清楚事情的真相。

总结

正如上面所讨论的狄更斯经常运用反讽来含蓄地陈述小说中人物的思想。从小说开篇就非常清楚,狄更斯比较喜欢使用反讽来突出强调当时英国社会对待穷人与富人的差别。况且,与小说背景相关,狄更斯通过清晰地描述奥利弗与穷人在作坊里的状况来阐释他对英国的《济贫法》的态度。

当然,分析小说中狄更斯所使用的反讽也应该考虑小说《雾都孤儿》情节的发展、小说人物、故事背景、以及其它因素。为了吸引读者对一般较低阶层人民生活状况的关注,狄更斯对当时社会进行了无情的批判。而反讽恰恰有助于他达到对社会进行无情批判的目的。

讽刺是 《雾都孤儿》的艺术特色。从故事叙述开始直到故事结束,奥利弗始终是一个天真无邪的人物。在此,狄更斯旨在向读者表明,作为面对《济贫法》艰苦奋斗的穷人,奥利弗依然未被腐化掉。而且,狄更斯对奥利弗的描述依然是小说中的核心问题,由于他想要阐明有必要对当时穷人的待遇以及《济贫法》的制定进行批判。反讽这一修辞性语言有助于狄更斯对当时的社会生活进行无情的嘲讽。

注释:

文中所有语料均来自Charles Dickens. Oliver Twist.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2.

猜你喜欢
雾都孤儿雾都奥利弗
“雾都孤儿”奇遇记
剧场 21 雾都战记(连载二)
雾都战记(连载四)
雾都战记(连载一)
雾都战记(连载九)
奥利弗的伙伴们
《雾都孤儿》:绽放于陈旧中的光辉
电影《雾都孤儿》与文学原著的对比研究
论幽默艺术在《雾都孤儿》中的体现
杰米·奥利弗教你巧煎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