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心恒 刘占军 张海英
(1.河北美术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700;2.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解决的一个时代课题。如何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需要从理论和实践等多个层面进行深入推进。认知自觉,实践自觉,价值锤炼自觉,是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进程中必须深入把握的三个维度。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正是在这三个维度上不断合力完善的过程。
认知维度是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理性自觉的前提。传统意义上,道德建设就是推动人积极向上的追求。正所谓:“人们对传统生活方式的观念认知定位也会出没与穿梭在进步与保守的二维空间之中。”[1]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是建立在对传统观念认知的基础上的理性自觉。同时,它又是积极向上的追求过程,是对一般意义上的传统观念的内在超越。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也是构建进步的认知观念。从本质上来讲,它是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与思想道德规范,对公民施加正面影响,以提高公民道德认知,陶冶道德情操、锤炼道德品质、确立道德信仰、铸成道德行为,从而将社会的外在的道德需求内化为个体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再外化为符合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要求的活动或行为。积极向上是促进人向前进步的一种状态,一种优良的精神风貌和积极的心态。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旨趣就是让每一位公民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奋发有为的积极心态、顽强拼搏的自信状态。
向善的诉求,是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理性认知,超越了传统观念上的认知。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质上就是公民向善的过程。其中的“公民”,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每一位公民,不是某一个人。可以说:新时代“以人为本”的“人”,从人本身价值来说是现实实践的“人”。[2]每一个人都需要加强道德修养,实现向善的诉求。公民道德是以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为中心,反映公民对待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的道德信念、价值旨趣、行为规范等基本要求。
从领域范围或活动空间上来说,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容不仅包括公共领域社会公德、行业范畴的职业道德、爱情婚姻范畴的家庭美德等主要内容,还包括网络道德规范等。不管是社会公德、还是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网络道德,都是为了促进每一位公民努力向善、求善、行善与追善,激励新时代每一位公民向善的趋向而努力。公民向善、求善、行善与追善的过程,正是公民道德创构的过程。向善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必须从我国现实国情出发,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自觉履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民基本道德要求,以建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网络道德为着力点,不断地积极地全面提高每一位公民的道德素养。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关键在于践行。公民道德建设的历程,对于个人来说,就是积善成德的曲折过程。必须明确善与恶、是与非的伦理观。通过长期积累善行或美德,使其达到巩固和强化,真正达到真、善、美的统一。积善成德主要强化道德修养的日积月累。成就理想人格和完善道德修养都要依靠积累。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就应该注重平时的坚持不懈,需要孜孜不倦的努力,应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在个人道德修养方面,坚持、坚持、再坚持。重视积善成德的实践积累过程,才能不断提高个人的精神境界和道德素养。
道德素养是人的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公民思想政治素质包括共产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原则,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网络道德等。公民道德建设是长时间的积累过程,是艰辛的实践历程,绝非一朝一夕能做到的事情。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理所当然要更加注重道德践履。新时代公民在塑造理想人格的过程中,要坚持和践履奋发向上、切实践行、修身养性。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过程,最重要的是使已经确立的道德规范和道德原则转化为公民的思想品德和行为实践,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形成完善的道德人格。德行贵在于恒。这个“恒”是坚持不懈。道德修养在于坚持不懈地践履。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强调道德修养,注重道德践履,是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必然要求,也是公民道德建设的时代要求。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仅渗透到各族人民的思维方式,也已经深入到全民族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蕴藏的中国精神,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勤劳勇敢为核心的中国智慧。它不仅可以为今天的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为治国理政提供深刻启示,更能为新时代公民的全面发展提供宝贵精神财富与营养,为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道德难题提供多元启迪。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能够促使公民形成正确的判断能力。道德建设的基本价值,是促使人们树立和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标准。尤其在新时代,面对世界深刻的复杂变化,公民要增强道德判断能力。新时代公民道德的基本要求,是公民学会理性辨析,明辨是与非、对与错、善与恶、美与丑等最基本的道德及行为规范。习近平强调:“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3]理性自觉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理性自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是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发展趋势。
新时代公民树立正确的道德判断标准,就是要坚持以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来看待道德。其一,要客观评判古代传统道德观和近现代西方资本主义道德观的进步性与局限性,清醒认识当代西方资产阶级道德观念的不合理性。其二,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经济基础之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所具有的历史跨越性和时代进步性,逐步建立先进、科学的马克思主义道德判断标准。在现实生活中,新时代公民要能够正确对各种道德进行评判和鉴别,逐步增强道德践行能力。
新时代公民道德集中凝炼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精髓和基本规则,是全社会最根本的道德诉求和道德规范,是每个公民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公民道德建设是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内容,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要引导人们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大力倡导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
新时代公民在道德修养中要坚持正向引领,也就是要走近真善美、抵御假恶丑,体验道德的愉悦,追求高尚的快乐。通过对美德的尊崇,真正把外在的社会公德规范内化为心悦诚服的道德自律。所谓“当有人需要帮助时,大家搭把手,出份力,社会将变得更加美好”。[4]由于公民道德主要依靠公民的内心信念、传统习惯和社会舆论来维系,是一种非强制性规范,强调潜移默化、自觉领悟和生活践履,因而其机理重在内省、养成和自律。良好的道德水平,对公民个体优秀的政治品质、思想素养、法纪意识和心理品质的形成与发展,起着引领和提升作用。新时代公民应当在现实工作、生活中积极加强道德修养,不断激发正能量,陶冶道德情操。在求真的过程中,也要求善、求美;在求善的过程中,同时尊重客观世界,遵守客观规律,做事、办事符合社会实际情况,主观符合客观,做到“真”。归根结底,做到真、善、美的统一。
道德修养关键在于对道德信念的坚守。在道德修养过程中,新时代公民务必克服知而不行的现象。也就是说,尽管掌握了很多道德知识,却没有落实在自己的实际行动上,仅仅停留在道德感受和认知的层面,没有形成道德行为,更谈不到道德信念。道德信念是人们在道德认识的基础上确立对某种道德行为深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新时代公民需要明白“从善如流”的深刻道理,磨炼道德意志,坚定道德信念,学会克服学习、生活、交往、成长中的各种困难和挫折,远离干扰、避免懈怠、战胜诱惑,在砥砺中前行,在奋斗中进取,并做到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从而成就高尚的道德品格。新时代的公民,要有为国家民族奋斗、为人类事业献身的情怀和担当,不懈追求共产主义的崇高道德信念和高尚道德境界。
公民坚守道德信念不是只停留在头脑里,停留在概念层面,而是把道德动机转化为行动,把手段与正当统一起来,真正做到善。一个真正“善”的人,是要求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行善避恶,而不仅仅是希望和准备行善避恶。道德信念转化为道德行为,是对道德的一种践行。新时代公民只有把道德信念转化为实际行动,才能完成公民道德建设的过程,提升新时代公民道德素养,推进新时代公民全面发展。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涉及每一位公民。这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是从道德认知,到道德践行,再到道德信念,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当然,“首先要确证人民群众的人本价值,人本价值是一切价值的载体与源泉”。[5]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只有从认知维度、实践维度、价值维度等三个自觉理性的维度去把握,才能真正理解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本质内涵,才能自觉践履积善成德的过程,才能彰显锤炼道德品格的价值。也只有从三个自觉理性的维度出发,进行研究、落实与践行,才能真正推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进程,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历程,推动每一位公民全面发展。必须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出发,依据新时代公民的特点,不断加强理性自觉,真正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提供有益的理论和实践价值,真正推动人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