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含,侯丽华,张 强
(长春理工大学 光电信息学院,长春 130012)
许多应用型大学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增设了相关课程与课外活动。在课程教学不断深入的情况下,我国高校对创新型人才培养逐渐呈现出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学内容丰富等特征。而“产学研合作”不仅能提高自主创新型人才的竞争能力,还能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效率、质量的提升。国家为支持“产学研合作”的自主创新科学研究、为其营造良好的研究环境,携手各地政府、企业等组织共同联合高校,为高校培养人才提供政策方面的支持与优惠。国家新兴产业以及高科技产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量较大,为学校培养创新人才提供市场。除此之外,鼓励校方与企业积极合作,共同培养创新型人才。
在我国经济发展转型的背景下,市场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高校是社会人才的主要摇篮和来源,但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和高校培育的人才存在出入,学生在分析和处理具体问题方面的能力较弱。大学和社会在相关行业、专业方面的发展没有形成协同育人的优秀人才培养体系。然而,仅仅依靠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存在明显不足,需要高校、企业、政府协同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若要全面提高人才创新能力,保持社会所需人才与高校培养人才的同步,企业、研究院所等社会主体也应积极参与高校人才培育,形成多主体参与的育才工作。
课程教学和科学研究是高校的两大基本职责,课堂是培养学生理论知识的主要场所,通过课程教学学生可学会基本的创新知识、提高自主创新意识、形成创新精神。科学研究则是学生深入了解和探究某一课题的重要途径,与课程教学同样重要。在实际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个错误,即不少高校以课程教学为人才培养的主要手段,未能做好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工作,教学内容与实践联系较小,影响着人才的发展。目前,自主创新课程内容与社会科技发展总趋势和总体水平匹配度并不高,在选择课程内容时并未与时代发展特点做好衔接,未将创新人才培养作为课程目标,科学研究工作能力和科研素质不足,创业创新工作能力不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问题也是高校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影响着人才输出,为改变这一现状、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的展开,必须以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制为出发点,把科学研究同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和科研的协同作用,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校缺乏自主创新学习氛围,使得学生科学知识较为匮乏、创新思维能力处于较低水平,影响了高校创新文化建设工作与整体进程。为顺利完成人才培养任务,高校应重视自主创新学习氛围的建设,采用创客文化课程内容、创客社区论坛、创客型文化专题讲座、创新文化栏目、创新文化展示会等多种形式,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发挥周围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创新文化涵养、体会创新的趣味,激发其进行自主创新的欲望,在不断学习中逐步掌握创新基本理论科学知识。
环境对人才培养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所以高校需要对校内外众多优秀资源进行整合,构建校园内外合作平台、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以全面扩大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途径与规模,提升人才培养效果。建立科技成果转化联盟,借助社会各界力量,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优势,推动校方与其他社会组织之间互通有无,促进高校教研进一步发展。其中,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既可以是实践服务平台(各类科技成果转化室),也可以是虚拟服务平台,通过多层面的互动交流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构建一个技术资源共享体系与平台,在各院系之间展开合作、共享研究成果和科技成果。其次,在高校内成立一个专业化的服务平台,校方、社会各界组织、研究部门以及当地政府展开合作,共同助力创新型人才培育工作,兼顾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能力培养工作,培育社会真正需要的全面创新型人才。除此之外,高校和有关部门可建立国际之间的合作。诚心邀请国内外相关专家和学者参与高校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计划,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具有前瞻性和时代特色的创新型人才。
科研与课堂教学各有优势,高校应把握两者的关系,将先进的教学方法、科学研究方法与思想应用于课堂教学,丰富教学资源。提高高校办学水平和质量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和必然趋势,高校应整合现有优势学科基本建设资源,建立交叉式创新教育科学研究机构,开展创新教育,以培养创新型人才。设立创新教育技术课程,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更为全面的创新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与水平,实现学科间学术研究成果与教育资源的双向共享。以创新教育研究为基础,促进不同学科间互相合作,为培养学术人才、创新型人才创造适合的环境,为学科的交叉、协调提供自由空间。
首先,高校要革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建立更符合实际需要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比如,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开展创新创业知识普及活动;邀请创新创业前辈分享经验。其次,要根据本校人才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将教育体系和理念与人才培养体系相融合,为学生设立创新创业实践目标,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真正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含义,从而加深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促进学生更进一步地投入到创新创业工作中。最后,要尊重各个专业和课程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指导活动,这样不但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实践积极性,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革新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