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媛
【摘 要】瑞典KISTA科学城被誉为欧洲“移动谷”,是仅次于美国硅谷的世界第二大科学城,是产学科成功合作的典型案例。通过对KISTA科学城产学研合作模式分析,可以发现开放的创新创业环境、完善的体制政策保障、以及高校与企业间建立的长效合作机制都是科学城成功发展的关键要素。目前我国产学研合作发展存在一些问题,要实现高绩效,就必须从创业环境、体制机制、搭建转化平台、创新组织管理等方面进行完善。
【关键词】瑞典;移动谷;产学研合作
0 前言
位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北郊的KISTA科学城由于在无线通讯产业方面的突出成绩被誉为“移动谷”、世界移动通讯的“动力之源” 。从区位来看,它位于市区前往阿兰达机场的必经之所,距离中心市区16公里。KISTA科学城于2000年被《连线》(Wired)杂志评为全球第二大科技园,地位仅次于美国硅谷[1]。科学城被誉为世界一流科学城,其主要职能是促进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间的知识技术流动,通过孵化和衍生,促使创新型企业产生和成长,为创新型企业提供高质量的经营场所、设施和增值服务[2]。KISTA科学城面积达200万平方米,办公面积110万平方米。到2012年底,有8800多家公司,雇员达66500人,其中1/3员工在电信、无线、微电子、软件等领域的公司内,另外还有大约1100名研究人员和5000多名大学生[3]。很多大型跨国公司包括爱立信、诺基亚、IBM、HP、Oracle、Intel、Sun等的都在这里设立了生产基地或研发中心。
KISTA科学城的信息通信技术(ICT)在过去的30多年间,达到了全球公认的成功发展。1976年,Svenska Radio公司(后来改名为Ericsson Radio,目前是爱立信最大的下属企业)开始在KISTA科学城开展业务,拉开了爱立信在KISTA的拓展序曲[1]。作为世界500强以及全球最大的通信企业之一,爱立信在KISTA的大量研发、教育、展示、技术合作活动不但是科学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具有明显的示范作用与辐射效应,带动了大量中小配套科技企业的发展,目前KISTA科学城吸引了1000多家信息通信类企业。
1 瑞典“移动谷”产学研合作的关键要素
1.1 开放的创新创业环境
瑞典全国人口只有900多万,对瑞典而言,由于国内市场小,企业的发展必须依赖全球市场,因此,如何促使瑞典企业提高应对国际竞争的能力是首要任务。KISTA科学城的理念是开放和公平竞争,对进入科学城的企业,不设置进入门槛, KISTA的理念是只有能够在公平竞争下生存下来的企业,才是可以长久发展的企业,才有可能拥有强大竞争力走向国际市场。因此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是KISTA科学城不断发展的动力。KISTA决策层认识到由于瑞典国家小和人力成本高等国情所限,瑞典不再适合开发以规模为基础的产业,而是要开发以国际市场为导向的独具特色的高技术产业。
KISTA科学城为企业提供战略发展规划以及咨询服务。在隶属关系上,KISTA属于瑞典电子基金会,这个基金会正式成立于1986年,由斯德哥尔摩市政府、瑞典皇家理工大学、爱立信公司、IBM瑞典公司、斯德哥尔摩大学等机构的高层出任其董事,开发了一套适应企业成长的KISTA三螺旋创新模式,即政府、企业和研究机构共同支持研发创新的模式。电子基金会下设6个委员会,共有22名专家,主要是协助进入科学城的企业设计发展方案,为企业总裁们提供国际化企业管理培训课程和咨询服务。
同时瑞典政府也为吸引外国企业进入提供了很多协助服务。如2002年深圳中兴公司入驻KISTA科学城之际,仅有6名来自中国的员工,对瑞典的情况几乎一无所知。当时,瑞典招商局专门派出一位官员到中兴公司KISTA办公室办公,协助办理各种文件和手续、介绍当地员工雇佣政策等。在瑞典招商局大力协作下,中兴公司顺利地完成了北欧分公司的创建任务,而后还建立了研究中心和销售中心。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中兴公司北欧分公司的业务已经分布至北欧和东欧的11个国家。
此外,KISTA科学城能够为各种通信企业的最新技术提供整合测试的平台和人才,这是其它国际科学园区所不具备的优势。目前,KISTA科学城重视将信息通信技术向其它产业延伸,特别是移动、无线和宽带的技术,从而创造出新的应用技术和产品,扩大市场占用率,其中医疗、健康、城市发展等都是信息通信技术延伸的目标领域。例如,KISTA科学城的移动通信与多媒体部门正在研发一种导盲手机,将摄相、图像识别、GPS定位以及语音导航等功能集成起来,从而使手机成为一种导盲工具,盲人可以利用这种手机避开障碍物,按照设定路线行走。
1.2 体制政策保障
瑞典国家人口少,KISTA科学城的工作人员整体有6万多人,在瑞典是最大的技术集群,但在世界范围而言,其从业人员的数量并不算多,产业链条不完备,因此,很多技术型企业在成长壮大之后,会转移到那些更适宜发展的国家。对于瑞典政府而言,这些企业如果能够留在瑞典发展,则既可以增加政府收入,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和提高国家创新能力。瑞典研发投入中的75%来自企业,跨国企业的投入又占其中的绝大多数。如何能够留下这些企业并使其可持续发展,瑞典政府也相应推出一系列措施,通过发展具有高技术含量、高增长潜力的小企业群,保持园区的创新发展潜力。
瑞典电子基金会于2001年成立了另一个下属公司——斯德哥尔摩创新和成长公司(简称STING),目标是帮助创新者和企业家建立外向型技术企业。STING不仅在皇家理工学院KISTA校区和卡罗琳斯卡医学院Flemingsberg校区设立孵化器,更为重要地是建立了企业加速器,帮助初具规模的企业发展壮大。STING为小企业家提供每周半天的财务、知识产权、技术开发、销售战略等指导培训,并提供租金价格合适的办公室,并帮助小企业寻找优秀的产品开发和技术评估专家。STING还设立了全球化项目,主要对象是产品已经在瑞典市场有一定销售规模的医药企业和清洁技术企业,设立了美国以及亚洲等国家医药管理法规、国际市场开拓、国际财务制度等几类培训课程,促使这些企业的产品走向世界。瑞典创新署为STING的培训项目提供一部分经费补贴。通过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全球化项目等系列服务,KISTA科学城为技术创新型企业在瑞典的创立、成长到国际化提供了相应地服务。
在高级研发人才方面,瑞典面临着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类似的问题,即人才流失严重。由于瑞典国家小,支持的研发项目的数量和经费额度,与美国和法国等大国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此,瑞典许多高级研发人才选择到美国和法国等国家,在这些大国,他们可能得到10倍于瑞典的研发经费支持。
KISTA科学城希望能够通过其它方法,比如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吸引高质量企业和人才留在瑞典。电子基金会的战略委员会负责从商场、交通、居民住宅、社区文化方面进行规划和设计,使企业在创造经济收益的同时不断翻新城市面貌,为人们带来更好的基础设施、生活环境、就业机会和发展前景。例如,2009年瑞典相关的机构参与举办“KISTA-上海-华盛顿视觉艺术巡回展览”,用艺术方式诠释目前全球面临的能源和环保问题,既增强了KISTA的国际知名度,又加强社区文化建设。
瑞典将博士研究生作为从事研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瑞典本国生源有限,每年要招收大量的留学生。KISTA科学城中有斯德哥尔摩大学和皇家工学院这两所知名大学,在此从事研发工作的博士生为数不少,同时一系列的科研项目也聚集了大批学术与商业人才。电子基金会积极地与瑞典政府的相关机构、各种基金会及私人投资公司联系,加强对中小企业研发项目的支持,争取为博士研究生提供更多地研究岗位和工作机会,希望能够将这批人才留在瑞典国内,充分发挥其才智。
1.3 高校与企业建立长效合作关系
瑞典高校具有注重与企业合作的历史传统,已经形成了一种长效合作机制,在战略上使高校和企业获得“双赢”。一方面,高校通过为企业提供研发、培训、人才服务,获得企业资助的研究经费,反过来,充足的经费为高校培养人才、开展科研活动、服务社会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另外,高校能够以此促进人才交流、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据统计,皇家工学院每年毕业生中毕业前就落实了工作岗位的占41%在,毕业生3个月之内就业的占28%,6个月内就业的占12%,毕业后两年就业率在90%[8]。另一方面,企业通过与高校合作大大提升了研发水平和创新能力,通过培训课程、专家咨询等方式提高员工的知识技能,从而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发展潜力;同时与知名高校的合作也提升了企业的社会知名度,对增强消费者信心起到重要作用,这些都有利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 启示与思考
2.1 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是产学研合作的有力保障
创业环境是科学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创新价值实现的重要条件,根据科技部制定的高新区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创新创业环境的指标有风险投资机构数、风险投资额、风险资金占实收资本比重、公共平台服务数、每年新成立创业企业数、环保情况、交通状况、园区基础设施状况、园区产学研合作程度、孵化器数、在孵企业等等。从KISTA科学城的实践经验看,优化创新创业环境需要使创新企业、项目成长过程与创投产业链结合起来,实现创投供求关系的平衡。一方面,要从政策上积极鼓励和引导创新企业到科学城落户,比如通过税收优惠、加大对种子期科技型企业投资力度、加大对园区创新型企业的项目扶持力度、促进风险投资与金融行业联动等等。另一方面,要提高竞争意识和服务水平,特别要注重为园区企业提供整合测试的平台和人才,提升校企进一步合作的可能性,使科学城具备独特的竞争优势。
2.2 完善体制政策是产学研合作的客观条件
高科技园区要吸引科技型企业并促进其发展壮大,不仅在于园区的硬件条件,更应注重软件条件的提升。KISTA科学城在软件环境建设上非常注重人性化空间建设,主要表现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园区整体环境建设服务;健全的规章制度和法制环境,确保企业照章办事,有法可依;建立健全服务体系,提供全面优质的金融、法律、信息咨询等各项服务,创造有利的经营环境。
在创新创业人才方面,要积极抓好人才创新创业载体建设。KISTA科学城真正形成了公平、公正、公开、有序的人才市场,允许人才自由竞争和自由流动,制定人才奖励、绩效及项目资助等相关政策,保障高层次人才的发展。我国在建设科学园的过程中也面临着高科技人才流失的问题,所以要加强科学园人才创新创业载体的建设,加速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建设和层次提升,不断加大各种载体和平台容纳承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能力,扩大规模,完善功能,强化服务,使其成为吸引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磁场”、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摇篮和推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施展才能、发挥作用的舞台。积极鼓励对外交流,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建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和中试基地,在更大范围实现高科技与高层次人才资源的共享。
2.3 建立校企长效合作关系是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基础
产学研合作的基础是依托高校的学科、人才、技术优势进行高科技产业的开发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进而形成可持续发展。事实上,KISTA科学城的成功发展与园区内的两所世界一流高校与科研机构的聚集关系密切。没有高端科研人员的大规模汇聚,没有一流高校、实验室、研究机构的强力支撑,没有校企间平台的有力协作和项目的支持,也就没有世界一流科学城。因此,建立校企长效合作机制有利于促进创新要素的集聚和产学研合作水平的提升。目前我国产学研合作程度和科研成果转化率还有待提高,KISTA科学城的一些实践经验,比如高校科研人员到企业承担一定的短期科研工作;高校内建立校企合作的企业联络中心,与相关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结合本校优势学科和科研成果,为高校科研人员与企业搭建合作平台;企业为高校人员及研究生提供一定的工作岗位和实习机会等,在鼓励科研人员创新创业、促进成果转化方面对我国科学园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3 结语
在全球化形势下,KISTA科学城面临着产业转型、人才外流、企业外流等不同方面的压力。因此,KISTA不是只满足成为“移动谷”,而是不断地将支持重点向信息通讯技术的整合应用以及向医药和清洁技术延伸,并加强服务内容和文化氛围建设,保持科学城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从而不断提高科学城的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李颖,李应强.从瑞典“移动谷”看科技园区发展与服务模式[J].中国计算机报,2002.11.
[2]滕堂伟.国家高新区转型发展的新路径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3.
[3]高危言.KISTA科技园:集聚创新和安居乐业的欧洲硅谷[J].中国科学报,2012.2.
[责任编辑: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