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2020-01-17 06:57李曼音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升级农民融合

王 宁 李曼音

(中共河北省委党校 (河北行政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31)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要稳步实现乡村振兴,就必须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①。产业融合发展是农村产业兴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产业融合是伴随新技术革命和扩散过程出现的一种新经济现象。通过放宽行业限制,进行技术创新,使行业间产生新型的交叉合作关系。日本东京大学的今村奈良臣(1996)把农业产业的融合描述为 “第六产业”。“第六产业”并不是一二三产业的简单相加,而是三层产业之间相互交叉融合促进共同发展的乘数关系[1]。通过整合全产业链,创造新的附加值,让农业生产者得到更多利益。王乐君、寇广增(2017)认为,要完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机制,一方面要激励农户、农业合作社主动谋发展,另一方面要大力扶持龙头企业提升农村产业融合速度[2]。现阶段,农业发展正在和科技、物流、文旅、金融等不同产业进行融合,带来了生产效益的提高,促进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研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促进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推手,对繁荣农村经济、农民持续增收都会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二、加快农村产业融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内在要求

农村产业融合过程中,能够实现产品质量、流程管理、技术创新的升级,如功能型农产品、有机农产品、生态农业、体验农业等,都是更高形态的现代农业,具有更高价值形态和更高附加值,拓宽了农业的产业延伸度,推动了农业产业的创新升级。一二三产业间的技术渗透和应用,使得各产业之间的生产效率差异不断缩小,形成了农业产业新的资源配置方式,吸引了更高效率和技术附加值的资源。农业管理模式也随之升级,农业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高附加值、深度加工发展 , 不断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二)提高农民收入的迫切需要

农村产业融合过程中新产业和新业态的出现,促进了市场规模扩大,创造了更多农村就业机会,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和社会福利。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还可在农产品加工、销售、服务、农村旅游等领域就业,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和脱贫致富具有重要的意义。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中,各类农产品加工、销售、流通和服务企业,辐射带动当地农户提高生产经营管理能力,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有利于实现农业提质、农民增收。新型的智慧农业、旅游+农业等产业的发展,提升了农村产业价值空间,惠及农民实现增收。农工结合、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的快速发展,成为农民就业创业的重要领域,实现了农民增收。

(三)改善农村环境面貌的必然选择

实现乡村振兴要求农村环境生态宜居,发展生态农业和现代农业[3],有利于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使农村整体环境更宜居。通过结合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农业生产越来越广泛地普及应用了滴灌微灌、无土栽培、移动智能监控管理等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这意味着农业生产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依赖程度慢慢降低,农业对资源的消耗和污染大大降低。生态农业采用生物链技术,把种植业、养殖业整合,再结合加工、文旅等后期项目,不但实现了农业排放物的循环利用,还增加了农业产业的附加值。现代农产品的加工,利用现代加工技术和工艺,大大提高了农产品以及副产品的利用率,减少了自然资源消耗,减轻了对农村水、土、气的污染压力,这些都为农村环境面貌的整体改善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三、深入推进农村产业融合的对策路径

农村一二三产业之间正在进行多维融合,农村产业化组织也在不断发展壮大。但也存在着产业融合规划管理及运行机制不健全,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欠缺,农村中小企业融资难,农民技能素养不高等问题。为此,还需进一步探索推进农村产业融合的对策。

(一)满足城乡居民消费的新需求,规划农村产业融合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现有的农业供给结构已远远不能满足城乡居民消费的新需求,城乡居民消费的新特点已成为引发产业转型和创新的风向标。随着城乡居民消费层次不断升级,人们更注重产品的品质,用于文化、娱乐、健康、保健、旅游等方面的消费快速增长,对农产品供给的品质和多元化需求也越来越高,向更有营养、更绿色、更生态升级。因此,农业发展必须要瞄准城乡居民消费新特点,寻找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机遇、新动能,充分挖掘农村自然、生态和文化等资源,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链价值功能,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加入健康、科技等功能,生产功能性农产品,提高附加值,促进农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升级[4]。

(二)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充分与新兴信息技术融合

农村产业融合升级过程中,农业主体对科技资金的需求快速增长,单一依靠政府财政投入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必须加快健全完善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社会多元化投入为主体的农业科技投入机制。政府投入主要在农业科技基础性创新研究,社会主体主要投入在农业科技的应用和产业化。财政投入更多向农业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与服务倾斜,支持整合各个层级的科技资源服务性平台,支持专业化、规范化的科技中介服务组织,为农户、农场、企业等生产经营主体提供信息、技术、财务、金融、经纪、知识产权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专业化服务。进一步促进农业和互联网的融合,发展生态农业、智慧农业、创意农业等新业态,支持农村电子商务、产地直销和订单农业等新模式。

(三)强化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扶持农村中小企业发展

火车跑得快,得有车头带。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技术提升的过程中,龙头企业都起着示范引领作用。政府要给予龙头企业良好的营商环境,使其做大做强,提高其研发能力、市场营销能力,打造以其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延长产业链条,实现标准化、规模化建设。

目前,有关涉农的中小型企业或者是合作社之类的经济组织,大多因为自身抵押物少、经营风险高、信用等级评价低等因素,面临融资渠道少、条件不达标等融资难题。银行给涉农中小企业批复贷款时,一般手续繁琐,批复的资金量少,不能满足使用需求。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需要涉农中小企业加强自身实力,提高信用等级;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积极与金融机构沟通,特别是涉农业务量大的农业银行、农商银行等,设计适合农业中小型企业的信贷产品,降低融资门槛,还可联合一些社会组织,类似于农业协会、农企商会等,增加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四)注重农民素质提升,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农村产业融合中,急需大量掌握跨产业技能的专门人才。为了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农业主体的知识技能素质,地方政府可以按类别对农民进行分层次分期培训。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培训农民中的“带头人”,以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家庭农场主、合作组织带头人等为重点培养对象,从国家涉农政策、种植养殖技术、营销管理、金融保险等各方面进行专业培训。按照农民提出的需求,精准设计,将普通农民转化为职业农民,提高劳动力质量,通过农业相关的中介服务组织,帮助农民找到合适的生产服务性岗位。

(五)加强现代农业配套改革,健全农村产业融合保障体系

农业产业融合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各种配套的跟进,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体系构建。其中,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路网建设、 电网改造、 农产品仓储物流配送等,服务体系则包括了涉农的一系列技术、金融等服务,以及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随着产业分工的细化,各生产环节都更需要专业化发展,加强配套服务建设是促进农村产业融合的重要保障。

注 释:

①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猜你喜欢
升级农民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融合菜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饸饹面“贷”富农民
《融合》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第九章 升级!我的宠物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