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青 谢洁华 肖杰 陈泽鹏
前期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已取得积极成效,大部分行业复工复产已经促进经济回升,但3 月以来新冠病毒疫情在境外迅速蔓延,给全球经济社会带来极大冲击,全球资本市场、石油、黄金等多次出现暴跌,新兴市场货币全线杀跌,同时也对我国经济进一步造成影响。如何有效防范疫情二次冲击,应对全球经济衰退和金融市场传染风险,确保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2019 年全球GDP 增速是2008 年以来最低的一年,欧洲与日本增长率都在1%左右,韩国在2%左右。3月以来新冠病毒疫情在境外迅速蔓延,中国、美国、日本、韩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及伊朗成为全球十大重点疫区,合计占全球GDP 总量超六成、进出口规模近五成,是链接世界各国经济的主要脉搏,使今年年初全球出现的微弱经济复苏势头被浇熄。境外疫情大规模暴发、原油等市场大跌冲击加上发达国家为应对疫情普遍采取的量化宽松政策,可能造成金融风险积聚和大范围动荡,使全球经济形势变得更加复杂,全球经济可能因此陷入衰退,并给我国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进一步带来新挑战。
截至3 月19 日19 时,全球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过22 万,中国以外国家累计确诊病例超过14 万,已经远超中国。疫情已从事件冲击向链条传导演变,恐慌指数(VIX)达到82.69 的高位,创下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新高。当前全球经济复苏势头遭受冲击,多个经济体股市触发熔断机制,美股3 月份已在十天内出现四次熔断,相比2 月份的历史高点29568.57 点,大跌超10000 点;多国股市连续多个交易日狂泻,多国股指创历史最大跌幅。国际油价大幅下跌,创近18 年来新低。债券市场也出现抛售狂潮,大宗商品遭遇甩卖,新兴市场货币全线杀跌;避险资产黄金也出现大跌,为今年以来的新低;包括比特币在内的数字货币在经历数日剧烈波动后,出现较大跌幅。全球经济及金融资本市场一片惨淡,风险溢价急剧变化导致全球主要市场已陷入技术性熊市,期货市场剧烈波动走势预示调整持续时间和深度不可低估,并将形成全球经济金融危机。
当前全球已有多个国家采取措施加强社会管理、金融市场管控以及经济剌激政策,为加强疫情防控,多国采取了暂停从特定国家入境的航班、强制隔离入境人员,甚至封城等措施。经济刺激方面包括采取降息、降准、开启回购操作、扩大国库券购买范围和加强股票卖空规定等多项政策。美联储在3 月3 日紧急降息50 个基点后再次将联邦基准利率降至0—0.25%的水平,并宣布将重启量化宽松政策;欧洲、英国、中国等国家和地区货币当局相继出台宽松政策;泰国、意大利、英国、韩国开始禁止做空股市。加拿大宣布相当于该国经济总量3%的刺激措施。美国政府将推出包括减税、一个月内向美国民众发放共计5000 亿的现金支票、美联储启动使用货币政策工具等在内的一揽子规模可达一万亿的刺激计划。
美联储3 月19 日宣布与澳大利亚储备银行、巴西中央银行、丹麦国家银行、韩国银行、墨西哥银行、挪威银行、新西兰储备银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和瑞典国家银行建立临时美元流动性安排(掉期交易),提供多达600 亿美元的美元流动性;同时分别为丹麦国家银行、挪威银行和新西兰储备银行提供300 亿美元;还与加拿大银行、英格兰银行、日本银行、欧洲中央银行和瑞士国家银行确定固定的美元流动性互换额度。英国将国债和企业债持有规模增加2000 亿英镑至6450 亿英镑,并扩大定期融资机制规模。各经济体出台的经济措施意在减轻经济和金融市场压力,但对于紧急控制疫情的源头,由于境外国家在采取强力隔离、暂停聚集性活动等措施力度和深度不如中国,导致境外的疫情防控过程会更漫长,整体的代价比中国大,有可能进一步加剧危机。
此次疫情对全球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大宗商品、资金流动五个方面给全球经济及市场带来深远影响。全球股票市场在整体大幅下降中表现出明显分化,最早实现疫情缓和的中国经济呈现相对优势,预计2020 年A 股市场强于其他市场。受大环境影响,全球IPO 年内数量预计将出现下滑。美联储连续紧急降息,使美国10 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跌破0.5%,创下历史新低,收益率曲线也再度出现短暂倒挂。预计在美元融资成本处在历史低位的情形下,有融资需求的高资质发行人仍会延续发债势头。境外疫情一方面直接拖累实体经济,导致需求萎缩;另一方面冲击金融市场,导致避险需求上升。原油由于受地缘政治冲击大幅度下跌;而受自然灾害频发影响,农业类大宗商品可能出现脉冲式上行。美元指数近期因市场风险偏好以及美元流动性紧张,而逐步上升,最高报101.8,为2017 年2 月以来的高位,使得人民币等多国货币承压,3 月19 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为7.0522 元,创逾4 个月新低。
1 月份以来新冠病毒疫情对我国经济短期冲击已快速显现,除疫情防控物资生产经营企业外,延迟复工和全民居家隔离等防控应对措施,使大量生产活动及线下消费被强制性叫停,主要对住宿和餐饮业、文化娱乐业、批发零售业以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行业影响巨大;短期内房地产销售下行速度加快,基建和制造业投资也受到影响。根据任泽平(2020)分析估算,在春节疫情期间我国电影票房损失约70 亿元、餐饮零售业损失约5000 亿元、旅游市场损失约5000 亿元,三个行业直接经济损失共超过1 万亿元。2 月22 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0 年中国经济增速预计为5.6%,相比1月份预测值低0.4 个百分点。
在党中央领导下,我国出台强有力的应对措施,疫情防控工作已取得积极成效。疫情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将会是暂时性的。同时综合各项研究认为在疫情冲击下,2020 年我国经济发展走势主要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疫情影响高峰期,主要体现在1 月至4 月份,在该阶段我国经济增速显著下降,基本面整体冷清;第二个阶段是疫情影响消退期,主要体现在5 月至7 月,在此阶段疫情已基本控制(钟南山表示有信心在4 月底基本控制疫情),并逐步进入尾声,经济发展增速逐渐回升,并部分修复前期的影响,但对湖北等疫情严重区域以及部分产业的影响仍在延续;第三个阶段是经济发展反弹期,主要体现在三、四季度,在此阶段疫情完全控制直到消除、整体需求恢复,经济明显出现反弹,并恢复到正常的发展轨道。目前随着疫情防控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企业复工复产已陆续展开,成为战疫情、稳经济的重要举措,如珠三角、长三角部分地区复工率已达90%、个别行业达到95%以上,各行各业也将会全面复苏,并将促进经济企稳发展。当前海外疫情的加速蔓延,已对全球经济金融产生严重的影响,出现经济衰退风险和金融市场传染风险,为此我国须做好应对全球经济金融危机的充分准备。
1.餐饮住宿行业
疫情防控措施对假期的就餐聚会、旅行住宿等消费情况形成严重的冲击,该类企业完全复工时间尚不明朗,但人工、租金、利息等刚性支出较大,工银国际研究表明在一季度,这一冲击影响将造成住宿和餐饮业损失2019 年产值的40%;二季度随着疫情逐步控制,冲击影响力度衰减为20%。预计在疫情过后,行业仍有较长的经营修复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多数的餐饮企业、小酒店物业出现暂时困难需要调整还款计划以及计息周期,更甚者有餐饮企业提出需要增加贷款用于纾困。
2.文化娱乐业
从疫情的防控成效以及防控要求,为减少人员聚集,阻断疫情传播,全国旅游市场、电影市场、娱乐场所极大可能会关闭到5 月底,6 月将逐步恢复正常,同时也带动一批商业物业出现租赁困难,工银国际根据2019年电影票房的分布规律,估算疫情对一季度、二季度经济增速分别造成0.08 个、0.03 个百分点的拖累,同时因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后续旅游、影院、KTV 等娱乐行业也将加剧行业洗牌。目前娱乐旅游企业向银行提出需要调整还款计划以及计息周期不在少数。
3.批发零售业
本次疫情传播范围广,为有效阻断疫情传播,部分城市封城封路,交运物流不畅,造成批发零售业整体萧条,大部分线下购物中心、专业市场缩短营业时间或停业,线下非必需品的批发零售均受到影响,其中茶、烟、酒类等节日礼品属性消费品影响较为显著。但疫情过后,居民被迫延期的消费需求将集中兑现,后续需求恢复预计较快。也与目前批发零售业客户提出贷款调整较少的情况吻合。
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受疫情影响,航空、铁路、公路等交通客运量均大幅下滑。随着春运返程、复工复产的开始,以及疫情在3 月左右跨过高峰期,客运流量有望部分修复。另一方面,虽然人口流动受限,但是为满足防疫工作、居民生活、企业赶工、远程办公等需要,货物运送量将相应增强,仓储、邮政、快递业务量亦将上升,如广州到2 月24 日快递收件量已恢复70%;截至3 月8 日,全国邮政快递业复工率达92.5%。目前物流运输企业提出相应的贷款调整需求量少。
5.租赁和商业服务业
一是企业响应地方政府号召主动为租户减租或免租1—3 个月不等;二是目前部分承租方尚未开工,租金延付情况普遍;三是受避免人员聚集措施影响,各商业物业活动处于停滞状态,对商业物业上下游产业链产生较大影响。当前租赁企业提出需要调整还款计划以及计息周期的数量较多。
6.制造业
大多数与本次抗疫关联性不强的制造业企业停产、延产,部分企业复产后还存在招工困难、交货延迟、物流受限、防疫成本增加等问题,对企业资金运营能力、短期偿债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提出较大考验。特别是对汽车、家电、纺织服装、五金制品、化工塑料、玩具、家具等耐用消费品和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影响较大。但抗疫工作要求部分医疗用品企业提前、全力开工,也会形成对冲效应。目前提出临时困难的企业均是与本次抗疫制造关联性不强的产业。
7.建筑及房地产行业
受停产停工影响,房地产行业的施工停工将拖累今年开发投资增速;需求端的销售滞后导致需求延后释放。房地产开发企业线下售楼冷淡,线上销售局限性大,对高负债、高杠杆、高周转的三四线城市项目以及中小开发商的运营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对于房地产上下游的部分物业管理公司、商业物业经营客户,受疫情减免租相关政策影响,其现金流和还贷能力将会阶段性下降。虽然疫情造成延期开工对制造业、建筑业产生显著的冲击,但是后续能够通过连续赶工弥补影响损失。
8.外贸行业
随着疫情在全球加速蔓延,境外经济受到冲击,市场消费预期收缩,境外品牌企业纷纷取消或收缩外贸订单,多数外贸企业已经从前期担忧原材料供应不足、工人紧张、物流不畅等问题,转向担心后续的外部订单持续性,使得刚复工的外贸行业再次陷入冰点。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外贸企业将遇到外需不振、订单减少等问题。加上近期受美元流动性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剧烈,进一步影响外贸企业的交易成本和利润,外贸行业已举步维艰。
9.汽车零部件及电子产品供应链
疫情对全球供应链的冲击,在我国特别表现在汽车和电子领域。在电子产品领域,日本、韩国直接影响我国,其中韩国是我国动态随机存储器的主要供应国,其产能占全球内存产能70%,韩国疫情重灾区鱼尾市集中三星、三星SDI、LG 电子、海力士等半导体与电子顶尖企业;日本是我国半导体核心材料硅晶圆片的主要供应国,日本占全球半导体核心材料硅晶圆片约50%产能。同时我国汽车许多关键零部件和关键设备来自日本、韩国,受疫情影响日本、韩国主要生产停顿,直接影响到我国相关产业,最终影响全球的产业供应链。
10.小微企业
第三产业成为中小微企业的主战场,而批发零售业、旅游业、住宿餐饮业等行业恰是受疫情防控直接影响的领域。面对突发风险,小微企业固有的经营与融资的双重劣势,难以应对危机的冲击。经营上小微企业不具有规模效应,单位成本较高,近年来在经济下行压力下财务状况存忧,其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回收期长期处于低位,据统计其回收期在2019 年为44.6 天,在疫情造成营收断崖式下滑的情况下,现金流面临极大的压力。而融资不畅的现状让小微企业的生存处境变得更为艰难,在房租与人力的巨大成本之下,小微企业目前现金流难以支撑到疫情结束。为此,须特别关注小微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我国经济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资源进口依赖程度高。此轮原油和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降,有利于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减少债务负担,提升利润水平,利好整体的制造业,短期对我国经济将产生利好。以原油为例,油价每下降10%,将在未来一年提升中国GDP 增速约0.1 个百分点,为我国经济稳增长提供有效支撑和缓冲。
1.医药、医疗用品板块
疫情整体利好于医药、医疗用品板块,并将进一步促进其发展。疫情刺激提高居民对部分医疗产品及医疗服务的需求,特别是加剧对抗病毒药物、抗菌药物、中成药、口罩、消毒品、呼吸机、制氧机等医疗防护用品的需求。在医疗服务方面,疫情使互联网医疗问诊、医药分销、医药零售的需求提升,缓解实体医疗机构压力和交叉感染的问题。目前我国卫生总费用在GDP 的占比为6.4%,在医疗卫生的投入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较大。长期来看,疫情暴露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不足情况,后续政府将持续加大投入医疗卫生板块,特别是传染疾病预防,从而利好整个板块。加上本次疫情也促使居民整体提高健康防护意识,提高个人的医护需求,并为医药、医疗用品板块的长期发展提供动力。
2.线上消费板块
居家隔离导致在线视频、在线游戏、社交媒体、在线办公、在线学习等线上的消费收入大幅上升,如手游《王者荣耀》在大年三十当天的流水为20 亿元左右,远超以往记录。同时线上游戏、2B2G 的远程办公、云服务、在线教育等网络消费、信息消费大幅增长,据QuestMobile统计移动互联网日均使用时长达7.3小时,远高于2019 年春节期间的5.6 小时。同时宅经济也推动短视频及直播带货市场的快速增长。
3.公共卫生服务设施板块
疫情期间不断增加的医疗废物量的背景下,我国的医疗废物处理量将持续增长,加上后续公共区域的消毒清洁频次加集,也使医疗废物处理行业受益。同时本次疫情暴露了我国在公共卫生应急板块以及体系的短板,疫情过后公共设施板块的投资将会加速,尤其是公共卫生服务设施的投资,在提高公共卫生领域供给质量的同时,相应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4.新基建新消费板块
疫情对全球造成极大影响,当前环境下出口拉动我国经济已基本无望;而消费对我国经济贡献率已达到57.8%,为此刺激消费和拉动投资,是目前见效最快、提升效果最明显的手段。3 月4 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指出要把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释放出来,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培育壮大起来,使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得到回补。在新消费方面,社区零售和无接触零售也将迎来发展风口。新基建指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特高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城际高速路和城际轨道交通等七大领域,新基建具有拉动投资需求、优化现在基建结构的作用,而且新基建对经济的作用更加直接显著。当前各地政府已出台庞大的基建投资计划,以刺激经济企稳发展。
5.银行业情况
2019 年我国商业银行整体经营情况略好于预期,2019 年实现净利润2 万亿元,单季度平均盈利水平较上年同期有所上升;同时资产负债结构持续优化,2019 年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86%,特别是普惠性小微企业不良率为3.22%,较上年下降1 个百分;银行拨备覆盖率达186%、流动性覆盖率为146%,且利润基本稳定,风险抵补能力较为充足;2019 年我国成功化解个别银行的风险,金融体系总体健康,具备化解各类风险的能力。总体而言,当前我国银行业经营稳定,核心指标情况尚可,短期内疫情对银行业的冲击影响程度有限,盈利向好的韧性仍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使宏观经济更加复杂多变,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在国家各项政策叠加和一系列逆周期操作下,银行经营面临诸多挑战的同时,也带来新的发展机会。银行在经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需要做出更多适应性的变化调整,才能更好地应对后续的多种经营挑战,保证业务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从而有效助力经济的稳定发展。
总体上看,在当前疫情已对全球经济金融形成极大冲击,虽然我国疫情已有效控制,2 月下旬以来我国经济在快速恢复。但企业恢复生产仍困难重重,加上全球疫情蔓延,将通过产业链、贸易、外需、金融市场等因素传导至我国。为此,我国要做好应对全球经济金融危机的充分准备,必须大力帮助企业渡过难关,防止出现倒闭潮、失业潮。
三、展望
新冠病毒疫情在境外迅速蔓延,造成大宗商品持续下跌、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全球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分化,虽然我国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已取得阶段性进展,但面对当前疫情带来的二次冲击,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为此须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消费、投资、就业、产业、区域等政策形成合力,引导资金投向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数效应的领域,稳定经济;并进一步深化金融体系改革,提高流动性管理,及时制定有针对性的金融风险防控措施,隔断金融风险传染路径,做好应对全球经济金融危机的充分准备。
银行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从前期情况来看我国自上而下出台多项支持性政策,支持企业渡过疫情难关;而出台政策的落地执行大部分需要银行的支持实施,银行对于经济的发展、资金流动速度和效率、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等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通过银行机构保持市场的信贷和流动性宽松,并传导至实体经济,才能有效缓解疫情中实体经济受到的短期压力。为此,当前形势下保持经济平稳发展,需要金融银行机构的大力支持,我国银行业也有能力在关键时刻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应对疫情冲击的影响。
为此,在当前严峻的形势下,银行须有效调整经营方式、主动对接疫情及支持经济相关的金融服务需求,以应对新的形势要求。一是在新经济形势下银行应积极调整经营策略,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创新经营方式,加快转型、提升服务效率,保障各类经贸活动正常开展。二是有针对性有效对接疫情防控企业融资需求,开辟绿色通道,加大信贷投放,促进企业生产。三是对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和行业不盲目抽贷、断贷和压贷;特别对外贸企业可通过金融、出口信保等措施支持保市场、保订单,做好风险防范。四是加大支持小微企业力度,关注小微企业在疫情中的困难,一户一策做好预案,为小微企业发展保驾护航。五是大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分类施策,简化流程、高效便捷支持复工复产,并积极支持重点客户、重点行业的信贷需求,有效优化经济结构。六是针对当前金融市场剧烈震荡带来新的风险特点,及时做好风险前瞻性管理,针对重点领域、重点产品做好风险曝露管理,有效防范市场风险、汇率风险等不利因素带来的冲击。七是大力减免相关费用,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
总体上,银行通过适度降低对短期利润增长的过高要求,向实体经济让利,并保持畅通经济金融的良性循环渠道,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能够有效激活企业活力,有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实体经济更好发展,实现全面助力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的同时最终也将反哺银行长期经营可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