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光 吉林大学
羽毛球运动需要长期科学稳定的训练作为保障,相对于国外羽毛球运动员以赛代练的训练模式,中国羽毛球运动员的训练则更多的是在专业指导下开展的集中训练,这就要求在训练中非常关注运动员的心理状态,特别是其训练积极性。事实上,高校羽毛球专项运动员的训练需要很好地调动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训练积极性能促进训练有效性的提升,从而不断增强高校羽毛球专项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和专业素质。
羽毛球作为在高校体育运动中开展范围广泛、参与人数众多的项目,其开展水平直接反映了一所高校体育运动的整体水平。当前我国高校羽毛球参与群体呈现来源多元化、水平多层次、参与方式多样化等特征,其中既有单纯的羽毛球爱好者又有具备一定基础的羽毛球参与者,更有一定数量的羽毛球专项运动员。
羽毛球运动的训练与其他运动项目一样,需要有长期的训练负荷作为保障,然而在高校的羽毛球专项运动员训练过程中,由于学习任务的影响,很难保证较为充分的训练。同时长期大运动量的训练在一定程度上会给运动员心理带来逆反或疲劳情绪,从而影响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给训练效果造成不利影响。教练员因素是影响高校羽毛球专项运动员训练积极性最大的因素,运动员自身因素同样是影响高校羽毛球专项训练效果的重要因素。此外高校羽毛球专项运动员由于身心发育特点,特别是在相对枯燥的训练中长期坚持,诸如学习因素、鼓励因素、物质因素等都可能成为影响其训练积极性的关键因素。
教练员的专业素质和训练水平对于高校羽毛球专项运动员训练而言重要不言而喻,因此提升羽毛球专项训练水平首先就要提升教练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教练员要不断锤炼自身的语言风格,努力让运动员在风趣幽默而又积极乐观的语言环境中开展训练,教练员的语言要尽可能带有鼓励性,同时要将语言技巧与内容结合起来,充分调动运动员的积极性。
提升运动员的综合素质还要着力加强教练员在训练时的动作规范性、姿势优美性、方式有效性等,这些都能够更加直观地冲击运动员的心理,从而引起运动员更高的训练积极性。
高校羽毛球专项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还取决于运动员自身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状态,只有充分调动起运动员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推动运动员努力克服训练中的不良习惯和懒散作风,并逐渐养成科学良好的训练习惯才能真正提升羽毛球专项训练的有效性。
首先,运动员应该加强与教练员的沟通,针对运动员主动与教练员沟通较少的情况,应该更加有效地调动运动员与教练员的互动,在教练员的帮助下提升运动员自身在训练中发现问题的能力。其次,运动员很多时候的训练存在被动接受的现象,主动性不强,这就要求运动员充分认识到自己是羽毛球训练的主体这一现实,在训练中用冠军的事迹等激励运动员主动训练。再次,现阶段多为独生子女的运动员在训练中的刻苦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受人诟病,这就要求运动员更多地在训练中展现刻苦勤奋的一面。
通过不断改进教练员与运动员的关系,形成一个训练作风良好、师生互动和谐的训练氛围,在良好的氛围中推进羽毛球训练的成效。加强教练员队伍纪律执行的监督,充分树立权威,加强管理,同时注意管理过程中的人文主义关怀,让运动员找到归属感。同时要通过多种途径不断提升运动队的内部凝聚力,改进运动员之间、运动员与教练员之间的信任状态,不断提升集体荣誉感。再次,加强运动队文化建设,培养一种训练刻苦、敢打敢拼、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团队精神和羽毛球运动队伍,在队伍和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个人价值。此外,引入物质激励机制,扩大社会支持等也能够有效提升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
当前长春市内高校羽毛球专项运动员来源途径呈现多元化趋势,训练开展情况存在校际差别。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影响因素主要是教练员因素、运动员自身因素和群体性因素等;教练员队伍建设不完善,高校羽毛球专项教练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均有待提升,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的关系也需要更多关注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