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玮 广西民族大学传媒学院
20 世纪70 年代开始,中国香港的电影文化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在20 世纪70 年代至90 年代这段时间内也被称为华语电影的先驱者。在当时的背景之下,被称为北上先锋的陈可辛也探索出了属于他自己的电影音乐道路,并且在电影当中准确把握符合时代发展的语境,在流行音乐文化中不断追求自我,将更多音乐元素和音乐叙事功能融入电影当中,给电影增光添彩。本次研究的重点也在于分析陈可辛电影的音乐风格,了解音乐符号的内涵。
进入20 世纪70 年代之后,香港电影得到了全速发展,在当时也处于中西文化结合的意识形态当中,中国香港产生了大量具有感染力的电影作品,这些作品脍炙人口,伴随着音乐作品,也产生了大量的经典粤语歌曲。香港回归之后,随着政治格局和社会意识形态的转变,中国香港电影和音乐的发展正达到了顶峰时期。陈可辛在1991 年拍摄的《双城故事》就是时代发展下的产物,他邀请到了当时香港地区的当红歌手,有着谭校长之称的谭咏麟来担任电影中的男主角,并且将谭咏麟的《一生中所爱》作为电影的主题曲。之后,又邀请了与谭咏麟私交甚好的曾志伟参演电影,影片之内的情感和影片之外的情感相互交融,也让曾志伟凭借这部电影获得影帝称号,这是陈可辛电影被关注的开始。
在20 世纪末期,中国香港电影已经进入最低谷时期,此时的香港电影不得不将传统的香港文化融入内地文化当中,在回归之后,一批电影创作者在政策的支持下,积极抢占内地市场,投身于创作实践当中,成为名副其实的北上一族。陈可辛就是北上导演之一,他在积极挖掘电影内涵元素的基础上,呈现出个人的独特电影美学风格,将宏大的时代背景融于港式喜剧文化的内核当中,给观众带来了新的审美体验。在他的电影当中满含着时代情怀和社会环境的反思,2005 年的《如果·爱》就是他在歌舞片领域的首次探索,这部电影在内地的票房超过了2 亿,而另一名电影票房超过2 亿的导演正是大名鼎鼎的张艺谋。这部电影成为了跨时代的经典作品,虽然能够在这部作品中看见以往的影子,但音乐的跨界融合超过了人们传统意义的认知范畴,无论是古典音乐还是流行音乐,都能在电影当中成为有效的配乐,实现协调发展和深层次创新,陈可辛的音乐道路开始走向成熟稳定。总体来看,他愿意拍摄人们喜闻乐见的电影,愿意拍摄人们审美层次要求下的电影,所以他对音乐的理解始终将回归到电影本身,回归到电影人物之上,让音乐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即便是不同时代的音乐作品,在电影当中都能得到良好的表现。这说明他的音乐风格不但符合电影的走向和剧情,也符合音乐情感表达的客观规律,让不同层次的音乐具有可创造性[1]。
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电影中的音乐,融入了他对情感的理解和感悟,尤其体现在对歌曲的运用角度。实际上无论是陈可辛,还是其他著名导演,例如张艺谋或冯小刚等,他们在作品的表现中会呈现出个人的喜好特点,这说明导演的个人偏好会直接影响到电影的艺术风格和音乐的选择。陈可辛的电影就是如此,他的电影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体现出其创作过程中的理解和美学特点,他善于利用创新性的艺术表达,将现代音乐进行空间联系,与电影作品一起构成文化的创造应用[2]。在爱情片中,他通过流行音乐的应用来创新式地进行音乐叙事,让影片的整体结构符合歌曲的发展;在都市片中,他通过经典音乐的应用来体现出情感纠葛和纷繁的人际关系,深化了人物情绪和主题价值内涵;在歌舞片中,它构建了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对立价值体系,以音乐所建构的虚幻空间来表现出人物的追求和向往,讨论了社会背景下某些具有争议的话题。其作品独具匠心,发人深省。
陈可辛的电影创作历经了中国香港电影从繁荣时期到衰退时期的全过程,准确描述社会背景和人类情感是他的电影主要元素之一。他的作品不但体现着人文情怀,还体现出风格鲜明的音乐文化,以此为基础构建时代氛围,为观众营造良好的欣赏空间,这也使得他的作品受到大众欢迎。